项链读后感(通用5篇)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项链读后感(通用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项链读后感 篇1
还记得中学我们学习莫泊桑《项链》这篇小说的时候,老师是怎么给我们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的吗?
“小说通过描写一位小科员的妻子因参加舞会丢失了借来的项链,以及由此引起负债破产的不幸遭遇。尖锐辛辣的批评了追求享受,爱慕虚荣的社会风气,从一个侧面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金钱万能的丑恶本质。”
时隔多年,再读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这部短篇小说时,竟生出许多怜悯与感动。也许莫泊桑的本意并非讽刺贪慕虚荣和拜金主义,而其更深层的意义在于救赎。
小说的主人公玛蒂尔德本是一个美丽动人、风姿绰约的女子,可却因为出身不好只能嫁给一个穷酸的小科员,过着清贫的日子。她成天愁眉苦脸地抱怨着命运的不公和生活的艰辛,幻想着上流社会的灯红酒绿与富丽堂皇,她觉得她这么漂亮就该享受荣华富贵。因为舞会上丢失一条项链,而倾其所有的买了条新的还给了别人。
读到这里,我被罗瓦赛尔对玛蒂尔德毫无保留的爱而感动。试想,在那个金钱至上的时代,如果玛蒂尔德嫁给了一位上流社会的贵公子,他会为她倾尽所有吗?又被他们夫妇两个敢于承担责任的精神所折服。三万六千法郎,按照当时的外汇汇率来算,大概都有三四百万人民币了,对于一个中产阶级的家庭来说,绝对是笔超额巨款。
面对如此累重的负债,他们并没有想过搞条假项链糊弄过去,或者直接跑路,而是毅然决然地选择维护自己的尊严,保持善良与真诚。“贫贱不能移”,在困顿中仍旧不忘初心,这是多么可贵的品质啊!
而后的还债生涯,注定凄苦。花了整整十年,他们终于偿清了债务。当玛蒂尔德再次遇到弗莱斯蒂埃太太时,弗莱斯蒂埃太太还是一如既往的魅力十足,只是没有认出她来。她们谈论起那条项链,弗莱斯蒂埃太太告诉玛蒂尔德,那条项链是假的。故事戛然而止!
生活把罗瓦赛尔夫妇折磨得失去往日的荣光,却也让他们得到了更珍贵的东西——渐渐消磨了虚荣心回归到本真的自我,渐渐摆脱了阶级胁迫下的自卑感,渐渐懂得靠自己的双手获得的东西才有实在感。而他们“夫妻同心”的爱打破“贫贱夫妻百事哀”的僵局,也将历久弥坚。
小小的项链并没有断送她,而是让她成长与醒悟。她就像这一条项链,刚开始是假的,后来假的成了真的。刚开始的她面容娇艳明丽,但内心却空虚浮躁;而现在的她虽朱颜不再,可内心却如钻石般坚强,美好!是项链拯救了她!
莫泊桑洞察普通人的弱点却不想用放大镜盯着这弱点,而更想突显平凡人同样具备英雄的潜质,他希望用自己的写作将这种潜质发掘出来,并朝着正确的方向引导。
所以,《项链》兴许是个很温暖很温暖的故事呢?
项链读后感 篇2
《项链》是莫泊桑短篇小说中的精品,也集中代表了莫泊桑短篇小说的艺术特点:精于选材,善于开掘,巧于构思。 小说通过写玛蒂德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的小故事,写出了当时社会的上、中、下三等人的生活状况,从资本主义社会贫富分化的现状,从三个不同等级的人们的不同生活的对比,从对上层人士浮华生活的虚伪和毫无价值的批判的高度,描写和讽刺玛蒂尔德的虚伪心,显出了作品的深度。
《项链》这篇文章出于《莫泊桑短篇小说精选》,它是由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撰写的。作者出生于诺曼底地区滨海地区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因为从小受到富有母亲浪漫气质的母亲的影响,使他无法忍受贵族学校的气氛,转致一所公立学校读书。莫泊桑的文章都充满了悲观色彩,这与他的健康状况和历史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
本文讲述的是罗塞瓦德夫人虚荣心十足,她为了在一次宴会上出风头,特意从女友那里借来一根金刚石项链。当她戴着项链在宴会上出现的时候,引起了全场人的赞叹与奉承,她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不幸的是,在回家的路上,这条项链丢失了。为了赔偿这价值三万六千法郎的金项链,她负了重债。之后,她事整整十年节衣缩食才还清了债务。而颇具讽刺意味的是这时对方告诉她丢失的项链是假的。罗塞瓦德夫人通过“打肿脸充胖子”的方式来显示自我,面子观念的驱动,使她吃尽了苦头。
“哦,可怜的罗瓦塞尔夫妇!命运真会捉弄人。”那是我看完文章后的第一。当再次回味起那篇文章时,我不禁回想:如果他们不为了虚荣,会耗费如此大的代价吗?虚荣心,一个可怕但无形的恶魔,是为了取得荣誉和引起普遍注意而表现出来的一种不正常的社会情感,是争名逐利的一种不良品质。虚荣会使坦诚的人走向虚伪。虚荣心强的人常常表现为一种自夸炫耀的行为,通过吹牛、隐匿等欺骗手段来表现自已。虚荣心强的人,常常有嫉妒冲动,看到别人的能力比自己强,地位比自己高,命运比自己好,外表比自己美,就感到不舒服、不痛快。甚至排斥、挖苦、打击、疏远、为难比自自强的人,有意或无意地做出损害这些人的事情来。还有,虚荣心强的人,特别喜欢听奉承的话、恭维的话,最不能接受的是他人当众顶撞或当面提意见,最不能容忍的`是揭他的老底。因此,与他结交的可能是一些溜须拍马的“小人”。
法国哲学家柏格森说过:“虚荣心很难说是一种恶行,然而一切恶行都围绕虚荣心而生,都不过是满足虚荣心的手段。”虚假的荣誉是一个转瞬即破的肥皂泡,我们不应该追求这种并不属于自已的虚假的东西;而要脚踏实地地去干一番事业,通过奋斗,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荣誉来。
项链读后感 篇3
“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换无常啊,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
小说一开始我看到的是一个整日耽于梦想的美丽忧郁的妇女。她美丽、丰韵、娇媚。正是因为“她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于是她心里就凭添了几许不平与委屈。他抱怨自己为何没有显赫的身世,为什么不能有一个如意郎君?为什么没有一笔丰厚的嫁妆作为自己生活的保障?是的,她一无所有,他不是高老头的千金。为了排遣自己的不幸和痛苦,她找到了一个出口,那便是“梦想”。她的梦境不是幻境,而是当时法国奢华的真实生活。由于当时法国的社会现实中,玛蒂尔德不愿面对现实,直面人生,而把理想寄托在梦境里。无庸置疑,此时,我们可怜的玛蒂尔德已经完全被虚荣心俘虏了。
一天晚上,夫妻俩收到了教育部长的邀请参加晚会。玛蒂尔德的衣服有了,可是没有一件像样的首饰,她宁可放弃这次出席的机会。夫妻俩商量着,最后决定向祖福雷斯蒂埃太太借一条钻石项链。玛蒂尔德带着这条项链出现在宴会上,凭借漂亮妩媚的容貌,带着微笑的脸庞,精美的服饰,她成功了,她成功吸引了所有男人的目光,所有先生们都围绕着她,询问她的姓名,邀请她共舞一曲……她一夜风流,得到的却是十年辛酸——项链丢失了。不过,也正是这时,她“一下子显出了英雄气概,毅然决然打定主意,她来偿还这可怕的债务。她辞退了女仆,迁移了住所,租凭了一个小阁楼住下。”这是她的转折点,好或坏,都由她自己决定。玛蒂尔德现在算是真的过上了贫穷的日子也真正体会到了穷人的艰辛,她得干家里的一切粗笨活儿和厨房里的讨厌杂事。每天早晨她把垃圾从楼上提到楼下。她的穿着像个穷苦女人,胳膊跨着篮子到水果店里、杂货店里、肉铺里,争价钱,受嘲骂,一个铜子一个铜子得节剩这一切为了什么?当然是为了偿还这可怕的债务,假如不需要偿还这笔债务,她也不会劳动也不会上街买菜,她一定做着甜梦,穿戴华丽地去参加舞会,大出风头。
十年后,债还清了,她带着天真的得意神情笑了。这笑充满还债务的轻松感,充满了对自食其力上午生活的自豪感。假若项链没有丢失之前她还会笑吗?不她一定还在追寻享受,梦想过豪华的生活,永远贪得无厌,还会为不能过高雅和华丽的生活感到痛苦。“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挫折、失败有时不是坏事,倒是好事。没有人能强行压制一个人对美,对富贵,对安逸生活的本能追求,对玛蒂尔德也是一样。是项链的丢失逼迫她去生活,去勇敢面对现实。最后,当她再遇自己依然年轻美貌的朋友,当她得知假项链的事实后,她的脸上露出灿烂的天真的笑容。这笑是她自信和骄傲的表现。
别忘记,正视挫折勇敢面对也是一种选择,它会带给你不一样的结局。
项链读后感 篇4
人的感情用事总是容易令人迷失自己,甚至改变了自己的一生。其实环境是人为缔造的,而个人对环境的看法是主观的,对人生的价值也是主观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以事物美观而喜,亦不因生活贫穷而悲。 可叹的是,有多少人能做得到!人类最残酷的不是战争,而是人之间的对比。更可悲的是,对比从来不拿自己所得以及自己优势,而是将自己不及之处,于是就产生了累!当一旦超越细微之后,更是洋洋自得地炫耀。
一直以来很喜欢这部小说,没有什么理由,就是喜欢。过去读它的时候只是读,并且在老师的指点下,多少参杂了解读的方向。如今看起来内容没有改变,理解却天壤之别。毕竟多了些自己的想法。
对玛蒂尔德的理解也多了一层。看来任何反面的事物都可以存在正面的思维和理解。诸事无对错,只有价值观的不同和对事物看法的不等同。“犹如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就看你是站在胜者还是败者的一边而已。
内容说的是教育部职员骆尔塞的妻玛蒂尔德,她为了参加教育部长举办的晚会,把丈夫准备买鸟枪的四百法郎那去买了衣裙,又向女友佛莱思节借了一串钻石项链。在晚会上,她的姿色打扮显得十分出众,“男宾都望着她出神”、“部长也注意她”。她觉得这是“一种成功”“一种满足”。回家后,她脱衣时突然发现项链不见了,夫妇大为惊骇,在遍寻无着的情况下,只好赔偿。
在首饰行里,他们找到了一串一模一样的项链,价值三万六千法郎。由于他们本身生活就不是很宽裕,面对这一笔大数目,他们不得不到处借债,最后买了一串真的钻石项链还给项链的主人。
随后,夫妇两人整整花了十年工夫,才还清了债务。一天,玛蒂尔德碰见女友佛莱思节,在言谈中知道先前借给她的项链是件赝品,而她却赔了真的项链。
读完整篇给我的第一个感想是可笑,命运真的很弄人,生活是这么古怪,这么变幻莫测!一串项链使她平步青云,也可以断送她的一生。
但我并不认为她为了参加舞会而去买衣裙,借项链是一个错误的决定。谁不爱美?谁不希望受他人注目?受他人尊重?如果她的行为是爱慕虚荣,那么我们熟知的灰姑娘是不是也是爱慕虚荣的人?灰姑娘也曾为没有美丽的衣裙与华丽的马车而不愿参加舞会,但从古至今又有谁曾说过她的这种想法是一种奢侈的需求。
其实,经过反复咀嚼回味之后,不禁让我敬佩起玛蒂尔德来。她的所谓爱慕虚荣可以说人皆有之,只是深浅而已。但信守承诺的美德又有几人。
为了守候一个承诺,整整花费了半生的经历。如今的年代,承诺的兑现几乎无处可寻。试想,假如事情发生在你我的身上,我们是否能为一个承诺而失掉整个青春?
项链读后感 篇5
“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幻无常啊!极细小的一件事,既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莫泊桑在其《项链》中对女主人公命运的感慨,再一次引发了人们的思考。
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女子,为了在一次晚会上抛头露面,展示美丽和荣耀,不料将借来的一串项链遗失,为此付出了十年的青春和艰辛。而所有这一切悲剧的根源,却归咎于主人公灵魂深处的——虚荣。
小说的背景发生在十九世纪的法国。在金钱至上、等级森严的资本主义社会,人们的行为观、价值观被极度扭曲。主人公马蒂尔德尽管天生丽质、美丽动人,有着女人得天独厚的美貌,但由于出身低微、缺少资产,没有跻身上流社会的机缘,最终只得屈身于一个教育部的小职员,过着粗茶淡饭、辛勤劳作的生活。
正是由于虚荣心的作祟,在这个缺乏公平正义的社会里,对贫贱生活的不满成了马蒂尔德一切痛苦的渊源。在她看来,女人的资本,就在于她们的容貌、风韵和诱惑力,在于她们天生的机警、出众的本能、柔顺的心灵。她自视甚高,天性觉得自己原本就是为了享受那豪华的生活而生的,可愿望与现实的巨大反差却使得痛苦与她如影相随。
在莫泊桑笔下,马蒂尔德是典型的“这一个”。她贪图享受、耽于幻想。她不甘贫贱的日子,却找不到通往幸福的道路;不满物质的贫乏,一味醉心于奢侈的追求。她时时幻想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物欲刺激,但又只能深陷于物质和精神双重痛苦的泥沼里不可自拔。主人公病态的人生观使她成了一个对现实生活满腹愁怨、无所适从的“怨妇”。
她没有像样的服装,没有珠宝首饰,什么都没有。可是她偏偏只喜欢这些。只希望自己能够取悦于人,被人羡慕,具有诱惑力而且被人追求。失望、忧虑,自惭形秽,使她连比自己富有的同学也不去看了。面对丈夫得意洋洋带回来的舞会请柬,虽内心渴望已久却怒形于色。为了参加这次晚会,在丈夫倾其积蓄为她新买了裙袍之后,又为没有像样的首饰愁眉不展、焦躁不安。从朋友处借来的项链使她得意忘形,又成为她日后债台高筑的渊薮。舞会上,她陶醉于虚荣的欢乐里,满足于容貌的胜利,而对地位卑微、衣着寒伧的丈夫置若罔闻。就连寻找出租马车,也嫌披着家里带来的简朴衣裳与舞会上的豪华气氛不相称而匆匆逃遁。
乐极生悲。性格就是命运。在确认项链丢失后,马蒂尔德为赔偿朋友的项链欠下了巨额债务。生活再度跌入了低谷,为早日还清债务,她不辞辛苦,拼命劳作,经历了十年令人难以想象的生活。十年后,当她再次见到佛莱士洁夫人,朋友告诉她“那挂项链是假的,顶多值五百法郎”时,真的让人瞠目结舌、啼笑皆非。
读到这里,我们不仅为莫泊桑的结构艺术拍案叫绝,更为主人公马蒂尔德因为虚荣而付出的代价扼腕叹息:假如当初告诉朋友真相后,结果又将如何呢?
柏格森说过,虚荣心很难说是一种恶行,然而一切恶行都围绕虚荣心而生,都不过是满足虚荣心的手段。
【项链读后感(通用5篇)】相关文章:
项链读后感07-17
读《项链》有感01-20
《项链》后续作文04-21
《爱心项链》阅读答案11-10
贝壳项链小学作文08-11
成龙历险记之魔力项链读后感600字07-22
《珍珠项链》阅读答案01-22
读《项链》有感15篇01-23
续写《项链》作文15篇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