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读后感(精选14篇)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企业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企业读后感 篇1
对一个企业而言,最核心的问题永远是生存,在瞬息万变的竞争环境中,一个微小的变化或者失误就可能导致对企业致命的伤害。正是由于企业的管理者或企业家对企业生存的关注,对企业生存环境、生存方式的不断反思,所以我们才能听到比尔。盖茨的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这样的言论,又或如李颜宏的百度离破产只有30天。
生存,是企业的底线,也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企业的发展是为了实现了更好地生存,或者说是体面地生存。既然生存对企业是重要的,那末围绕企业的所有活动必然是以创造生存资源、构筑生存能力和拓展生存空间为最终目标。企业的融资、销售等活动,获得了生存资源;投资建厂、并购、雇用员工等活动,获得了生存能力;市场营销、守法经营、履行社会责任等活动,获得了生存空间。这些活动,企业管理者和企业家都给予了高度一定程度的关注,对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末企业通过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获得了什么呢?
企业文化建设根源首先,企业文化建设过程,首先是一个系统思考企业生存问题的过程。对企业和企业文化的深入研究表明,一个成功的公司,是能够不断思考影响企业生存要素的公司。企业从思考生存的过程中获得对企业自身和企业环境的认识,并形成的符合自身和环境的工作方法、手段,从而构成了企业文化真正的核心内容,奠定了共有价值观或共有理念的基矗来源于思考企业生存问题的共有价值观或共有理念,才能够真正指导企业的经营管理实际,才有可能达成文化落地的基矗
其次,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也是一个明晰企业关键影响要素的过程。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一个企业,无论大小,总会面临资源投入、资源转换、价值实现、价值分配这样一些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支撑企业持续发展的利润。在企业的生存过程中,企业需要面对社会、政府、投资者、供应商、客户、雇员等等利益相关者,利益相关者决定了企业是否能够获得利润、获得多少利润,以及企业利润是否能够支撑企业有效地参与市场竞争。利益相关者对企业都是重要的,但在企业经营实际中,或者在企业发展的不同时段,不同的利益团体对企业的重要程度是有区别的,这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或者几个利益团体就确定了企业文化的主体内容。
再次,企业文化建设过程,更是一个确定沟通基础的过程。企业文化宣言,或相关的文件,作为企业生存问题的解答,反映了对企业生存最至关重要的一个或几个领域。企业雇员或利益相关者,利用文字性的企业文化宣言,配合相关的解答,以及对企业实际行为方式进行观察的印证,了解了企业的工作原则,从而明晰企业如何行事、在与企业交往的过程中应该如何行事、在企业中应该如何行事等问题。
企业文化奠定生存空间和能力在企业探索持续生存的过程中,符合企业实际、顺应企业环境、明晰的企业文化有两个方面的重要作用,从企业外部环境看,能够拓展企业的生存空间,为企业吸引生存资源;从企业内部经营看,能够为有效整合企业内部资源,提升企业生存能力。
1995年,四川长虹提出"以产业报国、民族昌盛为己任"的经营理念。在那个时代,长虹作为国有军工企业,提出产业报国,符合身份定位。同时,国内彩电行业群雄纷争,国外品牌大举进入国内市场,国内彩电企业数量众多,良莠不齐,行业内部存在整合发展的需要。并且长虹作为国内最大的彩电生产基地,提出产业报国,也符合行业地位。长虹提出"以产业报国、民族昌盛为己任"之后,并随着推出的红太阳一族系列产品、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相继视察,极大地提升了长虹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并进一步巩固了长虹在彩电行业的领导地位、增强了行业整合能力。
长虹通过对生存问题的分析,适时提出了"以产业报国、民族昌盛为己任",极大地拓展了企业生存的空间,增强了企业生存能力。而国内的另一家企业——华为公司,则通过对生存的思考,构建了另一种文化倾向。
1987年,华为公司成立,以代理交换机为生,后进入交换机生产领域。华为公司进入国内企业没有优势这一领域,就确定了华为文化的走向。作为一个成长型的企业,如果要与欧洲老牌电信设备供应商竞争,华为只有走速度这条线,比对手更快地响应客户的需求,用一个月做出对手几个月甚至一年才能做出来的事情,以此来打动客户,获得市常可以看出,华为公司基于此所形成的狼性文化是一种市场导向、客户导向的文化,是以客户为重的。同时,在华为公司内部形成这种文化之时,外部的社会环境也是支撑华为文化的,随着上世纪90年代国内经济的迅速发展,年轻学子已不安于平静的生活,快速成长、快速积累逐步成为年轻人需求的主旋律,支持华为公司狼性文化的三高机制(高效率、高压力、高工资)满足了这些年轻学子的需求。市场环境和内部需求的有效结合,迅速提升了华为公司的生存能力。
在适合与不适合之间确定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没有好坏之分,只有适合与不适合。适合企业发展环境和客观实际的企业文化,对企业而言就是好的,就是应该坚持的,长期的生存必将会为企业积淀出核心价值或理念,比如对客户的认知、对雇员的认知、对社区环境的认知……。
对于企业,如果忽视某一利益相关者的感受能够有效实现企业的生存,企业就可以不考虑这个团体的感受,但由于环境的变化,或者企业客观实际的变化,可能就需要企业调整核心理念的外在表现形式,甚至需要调整固有文化的重点。作为企业的管理者或者企业家,应该注意到,企业一时的生存不是持续的生存,所以在企业和企业环境发生变化的时候,需要积极反思和改变企业的生存方式,并提出合理的文化倡导、行为要求。
企业文化不仅仅是一纸宣言或一些活动,更是对企业生存问题的合理解读,以及解读后所形成的企业经营现象、管理现象、行为方式,和长期积淀的价值观。企业文化建设或形成企业文化宣言,是引发企业进行生存思考和对企业生存思考结果的系统化整理及表述的过程,如果纸面上的文化宣言反映了企业的实际生存方式,将会有效地降低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沟通成本,赢得认同,获得持续生存,以至达成百年基业。
企业读后感 篇2
理想是感恩之根
员工是企业的主体。企业员工素质的高低决定企业战略的成败,同时也决定员工个人的命运。有人说,“无论从哪个角度去提示未来,有一点必须首肯——未来是以个人素质全面发展为基础的社会。”个人素质有多项,其中理想和信念应该是最为重要的一种精神素质。理想,就是一个人对未来的希望和向往,是人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当理想确立之后,它就成了我们行为的主宰和奋斗的动力。一个人如果没有理想,就没有生活的信心,没有向上的力量,当然就更谈不上感恩,向谁感恩,为什么感恩,怎样感恩。
理想并不等于现实,要使可能变为现实,我们必须把实际行动和行业规划,单位任务,具体岗位,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真正把自己的心血、汗水和智慧奉献出来,和团队同仁齐心协力奋力拼搏,共创行业和企业的新辉煌,从而使自己的个人理想从梦想变为现实。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应该感恩行业,感恩企业,感恩团队,感恩领导和同事们。我们烟草行业从组建到现在已有近三十年的光荣历程,老一辈烟草人看到今日烟草的辉煌会为当年艰难创业的付出没有白费而感到由衷地欣慰和高兴,新一代烟草人也会为今日烟草的辉煌而感到骄傲,更为烟草曾经有过的光荣的战斗历程而倍感自豪,大家都对烟草的未来寄托无限的憧憬,并愿为之付出一切。这就是理想的力量。
感恩是敬业之源
感恩是有良心的表现,是良心这种道德素质的核心。良心“并不是别的,只是自己对于自己行为的德性或堕落所抱的一种意见或判断。”(洛克)是人类所有属性中最为高尚的。良心最基本的特征是自律,就是用内化了的社会行为法则对自己的言行进行自我规范、自我约束和自我调节。感恩就是在良心的支配下的一种自律行为,要多做好事,不要做坏事,要多奉献,不要总想索龋人生下来就应有感恩之心。他要感恩大自然,是大自然孕育了人类也包括他的生命。他要感恩父母,是父母给了他人形,并且使他活下来。他要感恩老师、学校和社会,使他从愚昧走向文明。他要感恩民族、祖国和人民,使他有了做人的骄傲和尊严。最终,能够在环境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下,实现自我。莎士比亚说:“我痛恨人们的忘恩,比之痛恨说谎、虚荣、饶舌、酗酒,或是其他存在于脆弱的人心中的陷入的恶德还要厉害。”
企业员工在认识到了自己的生命、自己的成长、自己的一切本是由无数这样的恩赐才得到的之后,他就会确立这样一种理想和信念,这样一种奋斗目标和人生追求,那就是带着感恩的心去从事自己的事业,做好自己的工作,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因为感恩,他对工作就会有无穷的动力。他会积极主动地做好每一件事,并且把每一件事做得尽可能的完美。即便不是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也会主动出主意,想办法,全力以赴,协同完成。因为感恩,他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做出尽可能多的成绩,作出尽可能多的奉献,使自己在有限的生命里作出尽可能多的回报。因为感恩,他就会不计较个人得失,而只在乎自己做得好不好,成绩大不大,贡献多不多。总而言之,因为感恩,他就会兢兢业业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就会善待自己的工作。
敬业是成功之路
敬业,首先要以敬畏之心对待自己的工作。在今天,我们所得到的每一份工作都是不容易的。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个体企业,抑或是外资企业,他们的投资都是别人劳动汗水和心血的结晶,是神圣的,不可以轻慢的。我们烟草行业在组建之初可以说是上无片瓦,下无寸地,一穷二白。没有仓库,没有宿舍,没有办公室,甚至连一辆自行车都没有。在这种情况下,参与组建烟草的前辈们,跋山涉水,组织货源,筚路蓝缕,艰难创业,草创了烟草企业的框架,奠定了行业发展的基矗所以,我们一定要以敬畏之心对待前人的劳动成果,对待企业,对待手里的每一份工作。另一方面,正是前人的劳动成果为我们搭建了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提供了走向成功的起点条件。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此越。对此,我们能玩忽职守,掉以轻心吗?
敬业,才能使企业得到发展,个人获得成功。员工的敬业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是企业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岿然不动的坚实根基,是企业制胜的精神支柱。我们烟草行业之所以有今天的辉煌成就,除了有国家烟草专卖政策的保护,有领导者们的正确决策和规划,也和全行业员工们的敬业劳动密不可分的。这里有科研人员的聪明才智,有一线工人的辛勤汗水,有营销人员的反复筹划,有专卖人员的市场保护,还有管理干部的细密调配,后勤部门的辛苦服务,等等。一个企业要想获得成功,离开了任何一个部门的密切配合和敬业劳动都是不可想象的。在工作和劳动中,我们不仅为企业创造了财富和荣誉,提升了企业形象,增强了企业竞争力,同时,也使我们自己在科研、管理、公关等方面的业务知识和潜在能力得到锻炼和施展,有不少的员工甚至在文学、艺术等方面也表现出了杰出的才能,真正在生活和实践中实现了自我价值。
敬业,就要事事追求卓越,时时克尽职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有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才能在任何情况下都过关。麦当劳公司之所以能够长时期在全世界享有盛誉,受到那么多消费者欢迎,其根本原因,就是他们对工作严格要求,一丝不苟。他们注重在每一个细节上都追求完美,并且长期坚持,一刻也不懈担哪怕是一根土豆条,一块牛肉饼,播放的一段音乐,一张桌椅板凳,是否符合规范要求,都不放过。对照我们国内的服务行业,包括我们烟草,不能说天壤之别,至少是差别相当的大。
责任是敬业之髓
责任,就是对他人、集体、社会、国家,乃至整个人类应尽义务的自觉态度。我们生而为人,并得以成长,都已受到他人的恩惠,得到社会的照顾;他人与社会对我们尽了义务,我们怎么能不对他人、对社会尽自己的一份义务呢?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就是来尽义务的,活着就是责任——面对父母,我们要负起赡养的责任;面对子女,我们要负起抚育的责任;面对工作,我们要负起忠于职守的责任;面对入侵,我们要负起保家卫国的责任……随着时光流逝、角色变换,责任的内容也在不断的变化;但无论怎样变化,责任总是摆脱不掉的。我国古人是非常重视责任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都是一种高度责任心的体现。只有负责地活着,才是积极的人生、有意义的人生、有价值的人生。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责任作为权利的相对物,更应该予以强调。市场经济是契约经济,而契约就是建立在相互负责的基础之上的。企业和员工也是契约关系。企业为员工提供工作和生活的条件,提供建功立业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而员工就要全力以赴尽职尽责地做好本职工作,为企业的发展作出贡献。显然,敬业的精髓就在于是否有责任心,而惟有具备了强烈责任心的员工,才能做好工作,圆满完成任务,只有圆满完成任务,才能说是敬业。
企业读后感 篇3
“没有任何借口”,是美国西点军校200年来奉行的最重要的行为准则,是西点军校传授给每一位新生的第一个理念。它强化的是每一位学员要想尽办法完成任何一项任务,而不是为没有完成任务寻找借口,哪怕是看似合理的借口。它体现的是一种完美的执行本事,一种服从诚实的态度,一种负责敬业的精神。秉承这一理念,无数西点毕业生在人生的各个领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秉承这一理念,众多著名企业建立了自我杰出的团队,创造了千秋大业。
美国职业演说家、咨询专家、美国职业训练与发展中心创始人费拉尔·凯普,根据在西点军校的亲身经历,美国陆军特种部队指挥官的亲身体会,多家著名公司独立董事和职业培训专家的实践经验,编著的《没有任何借口》,是对上述理念最完美诠释,被誉为最完美的企业员工培训读本。
作为一名企业管理人员,通读该书,感触颇多。
“借口是拖延的温床”、“借口的实质是推卸职责”、“不要让借口成为习惯”、“找借口,不如说‘我不明白’”,一篇篇切中要害,语重心长。
曾几何时,“找借口”、“找理由”,成了许多人完不成任务的挡箭牌,成了许多人理解任务时的第一反应。遇事先强调一大堆困难,目的'就是为今后完成不好任务埋下伏笔。什么时间太紧、人手太少、没有经验、条件不成熟,凡此种种。业务拓展不力、工作无成绩,会有“政策不好”、“市场疲软”、“我已经尽力了”等等借口;事情做砸、未按时完成任务,仍然借口一大堆;实在难以找到借口的,还有“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理由”。
细细想来,有些人之所以遇事先找借口、好找借口、善找借口,归根结底是为了敷衍别人、原谅自我,是为了掩饰缺点、推卸职责;归根结底也是因为我们在落实政策、执行纪律时的刚性不足、弹性有余。正如书中说的,“如果打一个极端的比喻,假设迟到一分钟,你就要被枪毙,这时你还会让借口发生吗?”
职责心是干好一切工作的基础,活力是做好所有工作的动力。一个有职责心的人,一个充满活力、活力四射的人,是不会寻找借口、编造理由的。相反,他只会尽心竭力,千方百计,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一个有职责心的人,必须是一个成熟可靠的人,对自我的言行负责,能把握自我,做自我的主宰。一个有职责心的人,必须是一个有活力的人,乐观生活,积极向上,永不消沉。一个有职责心的人,必须是一个坚韧不拔的人,意志坚定,百折不挠。
在我们的生活中,缺少的就是有职责心的人!
牢记下头的话吧,付诸实践,或许会助你成功:
工作就意味着职责。工作中无小事。工作是我们要用生命去做的事,带着热情去工作,自动自发地工作,努力工作,优劣自有评说。
负职责的人是成熟的人。忠诚是无价之宝。说谎是最大的罪恶。纪律是敬业的基础。怀抱一颗感恩的心。
视服从为美德,对立情绪要不得。执行,不找任何借口,全力以赴,立即行动。
企业读后感 篇4
初看标题,连我自我都有些惊诧:什么是完美的人生?有没有完美的人生?从哲学的观点讲,世界上决不会有百分之百的完美。可是,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的人生观,没有始终如一、顽强不息的人生态度,庸庸碌碌,无所追求,那么,在自我的人生轨迹上,就连一点“完美”的痕迹也找不到了。这样的人生,无疑是懦弱的人生、失败的人生。
“没有任何借口”是美国西点军校200年来奉行的最重要的行为准则。它强化的是每一个学员想尽办法去完成任何一项任务,而不是为没有完成任务去寻找借口,哪怕是看似合理的借口。它体现的是一种负责、敬业的精神,一种服从、诚实的态度,一种完美的执行本事。而这些优秀品质,正是我们所缺少的东西。认认真真地秉承这一理念,践行这一理念,当作“立身之本”,不仅仅对于自我的工作,甚至对于自我的整个人生,都是最最宝贵的诤言。从这个意义上讲,局领导赠送给我们的《没有任何借口》一书,实在是太重要,太及时了!
夜深人静的时候,翻开书细细揣摩字字句句,时时对照自我的一言一行,心中一遍遍地自问:我做到了多少?又有多少差距?自来局工作,异常是担任办公室副职以后,自我感觉是勤勉的、努力的,可工作的效果如何?是不是圆满完成了交给的任务,把“信送给了加西亚”?实际答案是“没有”。在许多工作上,缺少勇于负责的态度、一抓到底的决心、追求完美的精神,没有从自身寻找根源,寻找症结,而是搬出一些这样或那样的借口,搪塞上级,开脱自我,以求得所谓心理上平衡;办公室工作点多面广、事务繁杂,有很多说不上口的“琐碎小事”,平心而论,在这些事情上,自我并没有到达尽善尽美的要求。所以,在今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我将把“没有任何借口”作为自我的座右铭,时刻勉励自我、要求自我,使自我在执行本事方面紧跟全局工作的需要,以无愧于领导的信任、同事的支持,无愧于自我的工作岗位。
第一,牢记职责,拒绝借口。
人之在世,或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或为从事一种职业,都有一种身份,一种主角。既然担当了这一主角,就要义无返顾地承担起这个主角所需要的一切职责,不找借口,拒绝拖延。尤其对组织分配的工作,应当不折不扣、完全彻底地去落实,因为这是自我的职责,是自我理应干好的事,没有拖延和商量的余地。
第二,勤奋敬业,永不言败。
今年,局领导给办公室提出了“没有不管的事,没有不明白的事”的要求,办公室是全局的中枢机构,如果在任何一件小事上出现纰漏,在任何一件棘手事情上半途而废,都有可能酿成大的失误,给全局工作造成不良影响。所以,自我必须高标准严要求,勤奋扎实做好每一件“小事”;想方设法完成每一件“难事”,勤奋敬业,当好配角,在不断的努力和创新中走好自我的每一步。
第三,怀抱忠诚,用心工作。
我认为,“忠诚”是比“本事”更为可贵的素养。今日的社会,劳动或工作对于每一个人,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更是实现自身梦想与抱负、体现自我价值的载体。怀抱忠诚,不仅仅是对国家、对组织的忠诚,更是对自我的一份忠诚。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把工作作为生命的重要组成,用心去感悟、去呵护,与之同喜同悲、形影不离,并经过完成一件件工作任务,去享受独有的乐趣。
第四,学会感恩,自动自发。
西方有一种节日叫“感恩节”,目的是让每个人感恩上帝、感恩自然、感恩社会,珍惜此刻拥有的一切,并真心实意地做出回报。对我们来说,养育之恩、教诲之恩、栽培之恩、知遇之恩等等无不伴随左右,这些“恩惠”让我们体验到了人间的真情,增强了我们战胜困难的信心。可是,我们不能只享受不感受、只拥有不珍惜,只获得不付出,那样的话,“人”字就会残缺、难以站立。对于工作同样如此,我们应时时感激组织给予的工作机会,珍惜自我拥有的和平安逸的生活,并努力用自我的实际行动,自动自发真心回报。古人讲: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是我应当时时扪心自问的事情。
企业读后感 篇5
初拿到《幸福企业才是最好的企业》一书,醒目的四个大字"幸福企业"引起了我的好奇心和一连串的思考,我带着疑问一鼓作气读完了此书。
通过读《幸福企业才是最好的企业》,我了解了作为企业家应具备的素质和胸襟,学到了经营好一个企业的科学理念,领略了优秀企业核心人物的远见卓识,明白了建设幸福企业的必要性和方法。在阅读的过程中,对华商协会主席卢俊卿先生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并为他总结的创建幸福企业的一些新颖的经营方法深深折服。用一句古语形容我看完这本书的心情,真是"得之我幸"。
在这本书中,最打动我的是卢俊卿先生对"幸福企业"概念的诠释,卢俊卿先生开门见山、简明扼要地指出幸福企业就是能够满足员工不断增长的幸福需要的企业,实现途径是:快乐工作、共同富裕、共同发展、受人尊敬、健康长寿,这一观点为企业指名了未来建设的目标。
华商协会主席卢俊卿先生还提出,企业无人则止,一个幸福的企业要倡导以人为本,以员工的需要为努力方向,积极塑造企业幸福文化魅力,使之成为企业跻身世界之林的法宝。这些观念犹如一阵清风,吹散了困扰企业发展的阴霾,为困境中的企业带来了福祉。其实,这些方法听起来简单容易,但是实际操作起来却远比想象中难,不然社会上也不会出现"三鹿毒奶粉"、"双汇瘦肉精"等一系列危害社会、动乱人心、让国人蒙耻的丑闻。
那么,员工追求的幸福的真谛到底是什么呢?
卢俊卿先生在书中非常简练精确,恰如其分地对幸福作了解释,他提出了"幸福三层次"理论,即"幸福=生活保障+时间自由+做喜欢的事情"。
试问置身于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如飞蛾扑火般锲而不舍的追求物质上的满足所带来的空虚的幸福,殊不知早已走失了自己的心灵,偏离了幸福的正确轨道。生活中,有多少人能够摆脱现实的种种阻碍和束缚,全身心投入到自己喜欢的事情中去?
华商协会主席卢俊卿先生的观点将我们从偏离的幸福轨道上,拉回了走向幸福的康庄大道上。对幸福的解释并没有止于此,卢俊卿进一步指出,"健康是幸福之本,快乐是幸福之源"及"快乐的五个表现:利益得到充分获取,生活得到充分保障,意愿得到充分表达,人格得到充分尊重,价值得到充分实现。"让看似虚无缥缈的幸福变得触手可及,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通过努力得以实现。
书中随处可见卢俊卿卢先生对幸福诠高度概括的,他的每耐人寻味。阅读过程中,我不经意间记了满满数十页的读书笔记。其中"爱别人是一种自我价值的实现,这不仅意味着我有存在的价值,而且我还通过赠予和付出实现和提升了自我价值,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幸福。"卢先生这句话说明了,付出比接受更能体味幸福,我对此深有体味。在校期间,我加入学校的社团,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社团的一些图挂虚名整天抱怨的干事反而没有那些热心的"爱凑热闹"的普通会员更能找到归属感和幸福感,这一点与卢先生所说的发红包的人比收红包的人要幸福相得益彰。
在说完员工追求的幸福后,华商协会主席卢俊卿高屋建瓴地指出,一个幸福的企业不仅要为员工创造幸福,还要为社会创造福祉。企业应承担起服务社会的责任,这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表现,也是这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的体现。卢俊卿先生在书中所展现的企业家应有的爱国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深深地了我,希望有朝一日,我也能为自己的国家、为世界做出自己的贡献,尽自己的职责。
读完此书,我觉得卢俊卿先生教会我们的不只是经营幸福企业之道,更间接地向我们传授了的智慧和生活的乐趣。书中提出的建设幸福企业的五项修炼:快乐工作、共同富裕、共同发展、受人尊敬、健康长寿,这20字是对建设幸福企业的一个指导,仔细思之,这个作为我们生活的真谛又何尝不可呢?面对现实中的种种诱惑,我们要自己的信念,坚决远离法律的红线,认真踏实地朝自己的生活理想迈进,享受生活的乐趣,把自己的个人理想与国家的共同理想相结合,做一个幸福的人。人总会本能的追寻自己的最大利益,但是有时候吃亏反而是福,"吃亏是一种胸怀,一种品质,一种风度,更是一种坦然,一种达观,一种超越",卢俊卿先生的这句话带给我很深的触动和思考。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身为一名还未正式踏入社会的在校大学生,我从这本书里还看到了企业家对人才选拔的要求。书中卢俊卿先生提出的帅才、将才、精明人才、高明人才、英明人才的区别及他们所应具备的素质,对我将来的工作定位及努力的方向提供了建议,让我受益匪浅。
正如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所说:"工作是一个施展自己才能的舞台,我们寒窗苦读来的知识、我们的应变能力、我们的决断力,都将在这样一个舞台上得到展示。除了工作,没有哪项活动能提供如此高的自我表达机会,如此强的个人使命感,以及一种活着的理由,工作质量往往决定生活的质量。"在步入社会时,具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并且热爱你的工作,提升你的工作素养,获得好的发展空间至关重要。我要从现在开始,努力经营自己,争取成为一个对企业和社会不可或缺的人才。
书中还穿插着卢俊卿卢先生自己创作的诗歌,这些诗歌大都通俗易懂、语言朴实、感情充沛,充分体现了卢先生卢俊卿先生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通过这些诗歌,我看到了一个企业家对自己工作的探索与思考,对生活的热爱与享受,对社会的关心与责任,对他人的分享与帮助。
企业读后感 篇6
很是有幸读到姜汝祥先生写的"请给我结果"这本书。书中对处理事情中的心态、行动、责任、执行给予了相当深度的表述。使我获益非浅。
一、在企业的运营中,员工接受企业的文化和理念,为实现企业的目标和价值而努力。
企业希望员工理解公司的长期、中期、短期的目标,发挥员工的所长,共同的将目标实现。
在双方劲往一处使,心往一处想之前,是需要双方互相了解、认知、碰撞、溶合。将员工的力量溶入到企业之中,使企业之手能攥成一个拳头,向需要的地方打下去。而怎样才能使双方尽快的溶合呢?这需要双方共同的努力。
企业需要将员工当做自己的一部分,给予信任、支持。并站在员工的角度,去关心、了解员工,将员工想知道、想了解、想实现的想法和目标获知。根据企业的目标和能力,尽可能地为员工创造机会。为其实现目标和价值去搭建舞台。并找到企业目标和员工目标之间的共同点。使企业和员工站在共同的角度去看问题、想问题、去实现目标。双方可以通过良好的`互动方式将企业文化、目标一起理解、讨论。给员工以想像的空间,让其思考自己在企业的位置、自己的目标、责任。及时的调整心态,去执行自己的任务。让其理解自己工作的价值。增加员工的成就感。
员工需要认知到,只靠自己的力量去做事,那么他的力量是1倍。
如果他和企业站在一起去做事,那么他的力量是以个人百倍、千倍的展现。那么他的目标、他的理想、目标就只需用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的时间就能完成。而如何和企业站在一起呢?那么他需要去了解、关心企业,知道企业想做什么事、企业的做事方式、原则、企业的目标、理念。怎么将自己的目标和企业的目标更好的结合?自己处于企业的哪个位置、环节?企业需要自己哪方面的优势能力?企业需要我做的短期、中期、长期任务是什么?我怎么可以将我的任务完成的更好?我可以为企业带来的价值?我所做的是企业所想的吗?我所做的符合企业的短期、中期、长期目标吗?当员工认真思考过自……己怎样和企业的溶合问题后,并将潜移默化的溶入自己的工作当中时,他就和企业逐步成为一个整体了。
当双方经过了解、认知后,需要有一个好的沟通。将认知的结果进行碰撞。使其达成有效的一致。双方将需要按照自己的约定去完成自己的责任和权利。
二、怎样可以更好的承担自己的责任?给上司一个更好的结果?在同样的岗位上将事情做的更好?我觉得这是一个想将事情做好的员工需要思考的问题。
同样,我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在现代激烈的竞争当中,在一个时间段内多个企业、公司提出的类似的目标和需要达到的结果。但有的企业做的很好,达到了他的预期的结果,甚至超过预期。而有的企业没有达到他的预期值?经一些科研机构分析的结果是:成功的企业他们注重过程的实施。他们将大的目标分成了若干小的目标,对小的目标有切实的、可操作的解决办法。并流程化、制度化。使过程是可控的。像ISO、CMM、CMMI这些标准的制定,就是使过程量化。将目标—过程—结果可控。
公司的目标一般都是经决策层制定后,传达给中层管理层,由中层管理层将工作细化,将目标量化成可操作的工作量,将其细化的计划,传达给执行层完成。中层管理层是对决策层和执行层起一个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可以说中层管理层对目标的能否按质按量完成起着决定作用。
一个中层管理层需要怎么做才能将过程可控,给予任务一个好的结果呢?他应该在
1、计划的可执行性
2、任务的分配和责任的锁定
3、标准的制定
4、环境搭建
5、对计划的监督和检查
6、适度的授权和受权
7、良好的积极的心态
8、对突发事件的应对策略(增加项目的抗风险性)
企业读后感 篇7
幸福是什么?也许常常会有人问到这么一个问题,它存在的价值与意义都会因人而异、因境而变。幸福在家,是父母嘴里的唠叨;幸福在外,是困难之时朋友的出手相助;幸福在单位,是领导认可的眼神与微笑…幸福就在身边,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只是表现的感觉与形式不同。
翻看市政公用报,发现董事长推荐的一本好书《幸福企业才是最好的企业》,便买来阅读,里面寓意深刻的词语与朴实无华的语句让我对其才生共鸣,每页都详细介绍说明什么是幸福企业,如何成为最好的企业。在当今繁华都市、灯红酒绿、如火如荼的市场竞争激烈下,让企业家们倍感压力。最近几年,各大媒体新闻报纸都报道过,某企业倒闭、某企业老板跳楼,某员工集体罢工等等类似事件屡见不鲜、司空见惯。顿时让人觉得毛骨悚然,心生疑惑,这个社会到底怎么了,怎么就一点安全感与幸福感都没有了呢?让我们如何应对一个这样危机重重的社会?
这本书里面主要的观点是幸福企业才是最好的企业。对,说的很对,怎么才能变成幸福的企业?个人认为,只有幸福的员工才能造就幸福的企业,后才能变成最好的企业。如今新商业时代,幸福力才是企业核心的竞争力,也必将成为企业竞争的主流。员工幸福如何有,从何来?简单说是物质加精神。一个企业拥有健全的规章制度,人性化的思想管理,让人信服的企业宗旨理念,良好物质工资待遇,让员工觉得可靠,就能感觉到幸福,感觉到大家庭的幸福,便能全心全意、同甘共苦、"誓死效终"于这样的企业,为这样的企业添砖加瓦、献计献策。
回过头来说说自己,问问自己,幸福么?我的回答是肯定的。回家便能听到咿呀学语的宝宝喊妈妈,饭桌上能吃到可口美味的菜肴,总能听到虚寒问暖的问候,经常得到领导的认可与夸奖,这些都是简单而又幸福的体现。我很知足,知足者常乐,所以我很幸福。在单位我是一名幸福的员工,怎么说呢?因为有了一个幸福的团队,才会有幸福的大"家"。我是南水的一名员工,更是长堎营业处的一份子,我们营业处始终都提倡着一个口号———"快乐工作,快乐生活"。全处上上下下一百来号人,开心的工作,和谐的相处、融洽的氛围等等因素造就幸福的指数飚升,功不可没的便是有个"开诚布公"、"推心置腹"、"设身处地"的管理者。工作上,他是领导,给予我们最大的的帮助与建议、认可与激励;生活上,他是大哥,主动与我们沟通交流,从不摆领导架子,与我们欢生笑语,打成一片。在他眼里,他的员工就是他的朋友,朋友没有做好,就是他没有做好。无论何时何地,他激励着每一位员工,有奖有罚,做到公私分明,让每位员工心悦诚服。他曾说过,他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每位员工享受到营业处这个大家庭的温暖与关怀。这就是幸福,我们这些平凡的员工肝脑涂地、心甘情愿一辈子跟随着这样的领导,相处在这样的幸福大家庭。
我是幸福的员工,因为我处在幸福的企业;我是幸福的女人,因为我拥有一个美满的家庭;我是幸福的炎黄子孙,因为我是生在不再有战乱纷争的和平年代。幸福其实很简单,心情美丽,则心顺,幸福便在不远处。
企业读后感 篇8
每个企业家都希望做好自己的企业,但什么叫"好企业",什么又是"最好的企业",恐怕正如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不同的企业家有不同的理解。抛开这些概念不说,在企业家的理想与现实之间往往存在着很大的距离,比如可能经常有一些自己特意培养的骨干人才提出辞职;普通员工经常对企业的环境、待遇等等提出抱怨;由于不懂法或故意游走于灰色地带带来的法律危机,如此等等。而这些压力,反过来也使得管理者们焦头烂额,身心俱疲,于是企业破产者有之,企业家英年早逝者有之……
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那么多企业会出现这样的问题,而且是在不断重复此类的问题?什么样的企业才能将优秀的人才吸引进来?如何才能让自己的员工真心实意地爱自己的企业?怎样才能让自己的企业在激烈的竞争者保持活力,立于不败?
在世界杰出华商协会主席、天九儒商投资集团董事局主席卢俊卿先生最近出版的新书《幸福企业才是最好的企业》中,我们也许能够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找到将自己的企业建成"最好企业"的钥匙。在这本书中,作者明确提出了其全新的"建设幸福企业"理论,明确指出:幸福力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只有将你的企业建成"幸福企业",才能立于不败。
什么是"幸福企业"?为什么要建立"幸福企业"?怎样才能建成"幸福企业"?对于这些问题,作者在书中进行了非常详尽的论述,明确提出了幸福企业的两条标准:一是微笑的企业,二是共患难的企业。而对于如何建设幸福企业,作者更是通过反思一系列事件背后的各种原因,通过分析国内外很多著名企业的案例,并结合自己几十年的管理经验,给出了明确的"修炼"方法:快乐工作、共同富裕、共同发展、受人尊敬、健康长寿,从而给各企业管理者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操作指南。
读罢此书,以下几个方面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前瞻性。"幸福企业"理论,是作者站在人类文明发展演变的高度所作出的前瞻性的认识,人类文明在经历了向农业进军、向工业进军、向信息进军的三次浪潮之后,单纯的利润至上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于是作者提出了"第四次浪潮——绿色文明"的理论,实现企业、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从"绿色文明"继续向前发展,幸福文明必将成为第五次浪潮。对于企业家来说,那就需要不断提升企业的幸福指数,建设幸福企业。可以说,建设幸福企业,符合人类文明发展的要求,将是以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各个企业需要追求的目标。
其次,创新性。不管是"幸福企业"、"幸福力"等理论概念的提出,还是如何实行终身员工制与贤内助奖等在自己企业已经成功实践的措施,都具有高度的创新性。从理论上讲,尽管近年来社会对"幸福"的重视程度日渐高涨,也有一些有远见的企业家谈到了"幸福企业",但遗憾的是还大多停留在概念阶段,而卢俊卿先生的幸福企业理论体系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堪称企业界的理念革命。
第三,权威性。幸福理论的提出,并不是作者的凭空想象,而是通过缜密的理论分析和多年的实践经验而得出的。作者作为世界杰出华商协会主席,与世界各大企业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曾经深入考察了解过500多家国内外企业,对于他们的管理思路、管理模式等有着深刻了解。作者还通过自己的企业进行了多年幸福企业理论的实践,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第四,实用性。在这本书中,作者不是仅仅进行理论的探讨,而是对于建设幸福企业的方式方法等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说明,大到总体思路,如前面提到过的五种"修炼"方法,小到具体措施,如每年落实幸福企业十件实事,这些无私的分享可以供各企业借鉴使用,部分甚至可以直接应用。更要特别提出的是,作者在书后还专门列出章节,列举了国内外很多企业及企业员工关于幸福企业的看法,还让自己的天九儒商集团的员工说出了他们心中的幸福企业的图景,这些对于各位企业家来说,无疑更有着非常大的参考和启示。从这些意义上来说,本书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企业家建设最好企业的"实用指南手册"!
第五,可读性。虽然作者通过本书是要系统阐述其幸福企业理论,但并不是用深奥晦涩的文字进行枯燥的理论探讨,而是用平实生动的语言娓娓道来,结合自身的管理实践,并穿插了很多富有启发性的企业发展故事、励志故事、哲理故事,读来顺畅自然。
如果你是一位企业家,从这本书中你可以看到自己企业的发展方向,找到更好地管理企业的方法,发现将自己企业建成"最好的企业"的金钥匙;
如果你是一名企业员工,从这本书中你将会发现工作的真正意义所在,更好的找到自己的位置;
如果你是一名普通的读者,从这本书中你不仅能体会生活的感悟,更会发现幸福的真谛,正如作者卢俊卿所说:小时候,幸福是一种"东西",得到了就幸福;长大后,幸福是一种"目标",实现了就幸福;成熟后,幸福是一种"心态",悟到了就是幸福!
只要我们找对了路,就不怕路远。幸福企业的路就在脚下。
企业读后感 篇9
应公司的读书活动要求,我学习了《企业管理》一书。从这本书中我学到了许多企业管理的知识,受益匪浅。我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合格的企业管理者,应该如何驾驭整个企业的运作机智,以管理促创新,以创新促效益,从而促使企业稳步健康发展。通过这次学习,我明白了企业管理的几个重要方面。
第一,要牢牢抓紧人力资源管理。说到底一个企业的发展,在于人才,在于充分利用人才,发挥其才能,使其为企业服务。识人用人,古往今来,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刘邦用萧何、张良、韩信,建立汉朝后曾说过,我管理不如萧何,计谋不如张良,领兵打仗不如韩信,但是我成功了,因为我很好地使用他们,大家都成就了一番丰功伟绩。经营企业必须实施两手抓、两手都要强的职工队伍建设。一方面要继续面向社会,广开才路,大力引进高素质人才;同时对在职职工要积极培养和关心,实现”三留人“,即情感留人,待遇留人,事业留人。另一方面,对现有职工进行强化培训,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不断挖掘其潜力,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信任是基础,事业是平台,利益是杠杆,感情做纽带,一个企业管理者,尤其是高级管理者,牢记这个用人方略,就一定能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使其竭尽全力为企业发展做贡献。
其次,坚持不懈开拓、经营市场,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市场,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命脉所在,占领多大的市场份额,开拓多大的领域,从一定程度上说,证实着一个企业发展的实力。所以,如何开拓市场、经营市场显得尤为重要。所谓核心竞争能力,是一个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要素。它不仅指某种独特的产品或技术,还包括销售渠道、顾客服务、顾客群、品牌、资金以及研发能力。具体到企业要如何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首先应如前所述的分析我们的生存环境、竞争优势、竞争弱势,然后扬长避短,定位自己赖以生存的市场,建立围绕该市场运作的机制,该机制能够激励全体员工围绕股东财富最大化进行运作,并且能够适应市场的变化。这种以市场为导向,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为目标的运作机制自然会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定位、开拓市场,培养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生存之本。
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才能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生存。针对企业内部市场越来越小的生存环境,必须加大外部市场的开拓力度,采用多种方式扩大市场占有率,例如市场开拓、企业收购、兼并或联合开拓等形式。积极增加企业对外创收。抓紧研究并制定企业发展战略,加快多种经营发展步伐。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市场的重新定位,资源的优化配置,调整产业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真正做到以市场为导向,主动面向市场,认真调查研究市场,积极开拓市场,打开新天地。企业光守是没有出路的,必须不断在市场的发展中壮大自己,把握市场的脉搏,建立与市场合拍的核心竞争能力,企业才能在市场变化中谋得自己的一席之位。
企业读后感 篇10
之前,我在某报上读到这样一则消息:“海尔”人在接待参观者的整个过程中,主人总是坚持面朝着参观者边倒行边介绍情况,许多参观者对这种“倒行工作法”费解,时常有人问:“你们这样做是不是有点难受”,但听到的回答却总是一样的“面对你们是一种尊重”。大家知道,海尔集团是在海内外享有盛誉的大型国际化企业。“海尔”之所以能快速成长为企业巨人,关键因素就是因为它锤炼形成了富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并且使之在职工心中深深地扎了根,不断开出芬芳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焕发出源源不断的生机和活力。“海尔”现象及其培育的企业文化已成为许多专家、企业关注和研究的焦点,成为人们前进的路标和旗帜。
说到这里也许就会有人问:企业文化真的有那么神奇吗?到底什么是企业文化呢?专家已经给出了定义: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创造的具有企业特色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对外是一面旗帜,对内是一种向心力,是企业的灵魂和持久动力。企业文化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
那么,企业文化到底有多么强大的力量呢?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指出,你可以毁掉海尔,但你毁不掉海尔文化。企业文化对企业以及企业员工的影响是深远的,它的魅力是无穷的。如果缺乏了企业文化,我们的企业就失去了灵魂,失去了发自内心的动力和追求,就仅仅是只具备外表,而缺乏内涵和活力,如果要说有活力,也难以持久保持。
企业读后感 篇11
创新工作方式。思想工作是我们党的”传家宝“,长期以来有一套传统的办法和形式,搞企业改制有的可以直接借鉴,但更多的需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一是变”磨嘴皮“为”办实事“。做思想工作,人们容易片面理解成”空头说教“。企业改制非同寻常,直接涉及员工切身利益,单靠”嘴皮功“是很难奏效。而为员工办实事,用事实讲话,比磨破嘴皮、开若干会议更管用。二是变”上对下“为”面对面“。企业改制政策性、业务性很强。资产变现、员工安置等方面的政策有上百条。如何把这些政策灌输给员工,使他们的看法和想法符合政策要求,常规的办法是开大会动员,办培训班讲解,或通过电视、广播宣传,这些形式也是需要的。但更应提倡领导坐下来与职工面对面进行思想交流,员工有什么问题,可以当场提出,当场解答。要深入现场,有针对性地做好一人一事的思想政治工作。坚持面向基层,重心下移的方向,加大现场宣传工作力度,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向改制工作的一线延伸。要紧密结合企业实际,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地开展工作。坚持正面宣传与耐心说服教育相结合;坚持广泛发动与过细的思想工作相结合;坚持一人一事的思想工作与解决员工的具体困难相结合。要结合企业改制工作的实际,积极开展”民主对话“、”交心谈心“等面对面的现场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召开座谈会、对话会和家访等多种途径,因势利导做好改制过程中的思想政治工作,并将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员工的家中。三是变”硬处置“为”软着陆“,改制过程难免出现难以预料的矛盾,此时如果采取强制措施,往往适得其反,更需要的是讲究思想工作方法。
运用多种载体。各级领导要充分利用各种会议搞好思想发动,并通过企业局域网、板报、宣传栏等宣传载体做好宣传工作,充分利用两级公司局域网传播信息速度快、辐射面广的优势,积极开展”网上沟通“活动,把”三讲清“(讲清改制形势、讲清企业实情、讲清改制政策)贯穿企业改制工作的全过程,引导员工理解企业改制政策,有利于促进企业资产结构、组织结构的调整优化,有利于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增强企业凝聚力,促进企业发展,并通过过细的思想政治工作,使企业改制尽可能得到更多员工的理解和支持,以确保企业改制工作顺利推进。
企业读后感 篇12
张静波本书从定位高端的品牌战略、高瞻远瞩的战略路径、孤注一掷的战略选择、全面立体的标杆学习、持之以恒的质量管理、完备齐全的研发设计、大刀阔斧的结构调整、李健熙的领导、人才第一主义等方面,详细阐述了三星公司的成功之道,对中国企业有深刻的借鉴意义。
三星的崛起属于韩国的骄傲,从当年的杂货铺到现在的世界顶级数码公司,是一代代三星人努力的成果。
三星的崛起,一方面源于领导人对时局的把握,摒弃原来数量至上的经营策略,转为质量为先,为三星成为世界高端品牌奠定基础,其次,三星的学习态度,三星属于后起之秀,虽然三星公司20世纪30年代就已经成立,当是立足于韩国当时的生产现状,三星对于索尼,松下等日本企业都是落后的,但是三星向世界优秀的公司学习他们优秀的管理模式,为三星迎来的发展,最后,三星的发展来源与世界的动荡,金融危机的爆发,意味着世界500强会迎来大的洗牌,三星做到了。
三星的发展史,管理模式,三星精神。让我想起中国的名族企业华为,三星真的是华为学习的榜样,三星许多优秀的管理模式值得华为学习,三星的绩效考核与工资直接挂钩,三星8%的销售额转化为研发经费,三星积极拓宽海外市场成立全球研发中心,三星的生产管理系统,内部的epr系统升级,三星的生鱼片理论都是华为借鉴和学习的榜样。华为是中国民企的骄傲,但是切勿捧杀华为,华为离三星,离苹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三星。值得世界的企业去学习。
企业读后感 篇13
之前,我在某报上读到这样一则消息:“海尔”人在接待参观者的整个过程中,主人总是坚持面朝着参观者边倒行边介绍情况,许多参观者对这种“倒行工作法”费解,时常有人问:“你们这样做是不是有点难受”,但听到的回答却总是一样的“面对你们是一种尊重”。大家知道,海尔集团是在海内外享有盛誉的大型国际化企业。“海尔”之所以能快速成长为企业巨人,关键因素就是因为它锤炼形成了富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并且使之在职工心中深深地扎了根,不断开出芬芳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焕发出源源不断的生机和活力。“海尔”现象及其培育的企业文化已成为许多专家、企业关注和研究的焦点,成为人们前进的路标和旗帜。
说到这里也许就会有人问:企业文化真的有那么神奇吗?到底什么是企业文化呢?专家已经给出了定义: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创造的具有企业特色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对外是一面旗帜,对内是一种向心力,是企业的灵魂和持久动力。企业文化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
那么,企业文化到底有多么强大的力量呢?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指出,你可以毁掉海尔,但你毁不掉海尔文化。企业文化对企业以及企业员工的影响是深远的,它的魅力是无穷的。如果缺乏了企业文化,我们的企业就失去了灵魂,失去了发自内心的动力和追求,就仅仅是只具备外表,而缺乏内涵和活力,如果要说有活力,也难以持久保持。
企业读后感 篇14
企业文化是一种无形资产,而且是最重要的无形资产,它比有形资产或者品牌等无形资产还要重要。企业文化是一种投资,而且是一种重要的长期投资,是一种回报巨大的投资。但是,如果运用不好、建设不当,则资产将变成负债,投资将变成成本,企业就在这负债和成本的压迫下,苟延残喘,甚至败落破产。太阳神落下了,巨人倒下了,三株凋谢了……林林总总的从无名到著名再消失的案例,无时无刻不在诉说着这样的故事。
在很多关于企业文化的文章和书籍中,经常可以同时看到什么是企业文化之根,什么是企业文化之魂、之本、之核心,等等,让人如坠云里雾中;其他诸如“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家(老板)文化”、“创新就是模仿”、“企业文化不能建设”以及“硬汉型”、“体制型”的企业文化分类,等等,不一而足,让人叹为观止。之所以出现企业文化方面的诸多问题,除了企业本身的原因外,很大的“功劳”要归功于理论界对企业文化的千奇百怪的认识和倡导,要归功于那些企业文化建设的高参们的“真知灼见”。
长期以来,国内“研究”企业文化的人大多是没做过企业的,看了一些书,到几家企业调研过,堆砌一些杂乱无章的理论,将企业精神、企业道德、企业哲学、企业宗旨以及几乎无所不包的理念全部囊括,就成为企业文化专家了?摊开市面上有关企业文化的书籍,内容上千书一样:你的和我的一样,当前的与十年前的一样。对于这种现象,我将其概括为“读后感式”的企业文化和“观后感式”的企业文化,另外还有一种“全凭自我感觉式”的企业文化。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它们的面目。
“读后感式”的企业文化
这一类企业文化论者,多为学者。他们喜欢看书,时间也充足,有很强的逻辑推理能力,有丰富的联想能力,通过自己的归纳、分析和总结,将书本上的知识转变成了自己的认识,形成了自己的企业文化理论。他们最明显的特点是概念特别多,而且紧跟时代潮流。国外出现什么新的理念,国内流行什么新的观点,他们一清二楚,说不定有些观念就是由他们发起和推动的。于是,你发现,同样一个人,去年提倡追求卓越,今年提倡基业长青,最近却强调执行了,你不知道他后面又要宣扬什么。但是如果问一下他们的观点之间的联系,问一下他们对企业文化体系内在逻辑关系的认识,则没有答案了。
他们认为,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精神或企业价值观,或者就是企业的核心理念或行为规范,等等。其实,企业文化涵盖了企业和企业人的一切思想和行为,是企业和企业人信奉并付诸于实践的价值理念,是所有团队成员共享并传承给新成员的一套价值观、共同愿景、使命及思维方式。它代表了组织中被广泛接受的思维方式、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观后感式”的企业文化
这一类企业文化论者,多为一些见过世面的人,有的参观过世界知名的大企业,有的在国内著名的企业工作过。于是,在他们的眼中,企业文化就成了具体企业案例的罗列,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做法,企业文化的创新变成了企业文化的模仿。他们也有一些理念和概念,但这些多是生发于具体的企业案例的,都可以从中找到似曾相识的公司的背影。GE的同一个声音、惠普之道、海尔的服务、长虹的民族精神,等等,成了他们眼中企业文化的图腾,也成了他们的独门武器。
遇见不识者,他们就将自己的经历拿出来一通炫耀,吓唬人;遇见识者,他们引用一家家公司的做法,显得自己博采众家、见多识广。如果你多问一两句,提出什么反问的意见,则又摆出一副“竖子不足与谋”的模样。但问问他们企业文化的层次、内核和传导等,则茫然不知,顾左右而言他。
这一类人,企业文化的建设上口号形式多而主体精神少,浮在形象的层面不能沉下去,虽没有多少真知灼见却影响了大批的人。他们不知道,同样是追求创新,3M的企业文化与苹果公司的企业文化有什么差别;同样追求服务,惠普的企业文化和海尔的企业文化不同又在哪里。
“全凭自我感觉式”的企业文化
这一类企业文化论者还是有一些真才实学的。他们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事实与逻辑的结合,于是,他们明显比上述两类企业文化论者显得功力高深。但这功力高深,此时却害了他们。在他们的眼里,只有自己才掌握了真理,才是真正能解决问题的人。国内某著名大学一知名教授说:企业文化别人不能咨询,只有他们长期与企业家接触,加上高超的文字艺术,才能帮助企业建设企业文化。正所谓“死了张屠夫,便吃带毛猪”。祝他(们)万寿无疆吧。
这三类企业文化论者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大多都没有做过企业。这样一来,企业文化真正成为虚的、形式主义的东西,也就一直浮在半空中了。要问问如何推进企业文化的建设,如何使企业文化建设落地,那就是“不知道的啦”。于是,企业文化果然“看上去很美,说起来很甜,做起来很难”。
其实,企业文化不是舶来品,国内久已有之,如“大庆精神”、“鞍钢宪法”,等等。现在,企业的管理已经逐步发展到文化管理的阶段,文化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内在推动力,企业文化渗透并影响着企业管理、经营和人际关系等所有层面。
【企业读后感(精选14篇)】相关文章:
企业文化读后感(精选12篇)07-06
感恩企业读后感08-13
企业稳定读后感08-13
企业学习读后感08-13
《企业文化》读后感07-02
企业员工读后感08-17
企业老总讲话读后感10-28
企业微博 读后感10-28
企业管理讲座读后感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