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孔子写传记周记
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春秋战国时期的鲁国陬邑昌平乡。
孔子生于乱世。当时,整个社会正处于春秋后期的大变动之中。他三岁丧父,家境贫寒,地位低贱,经常遭遇别人的鄙视和奚落。母亲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孔子身上,希望他能干出一份事业。在这样的环境里,孔子小心谨慎,循规蹈矩,在孔子幼小的心灵里,“周礼”已经有了至高无上的地位。
十七岁母亲因操劳过度去世,从此孔子独立生活。20岁给贵族当“委吏”和“乘田”,帮贵族管理账目。在工作的同时,孔子从来不曾放过学习求知的机会,他刻苦读书,还四处拜师学艺。
孔子曾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他不仅向老师和前辈学习,还能不耻下问,想不如自己的人求教。他常感叹说:“学问如大海!我又怎能学的完呢?”孔子不懈努力,勤奋学习,30岁就掌握了“六艺”成了一位博学多才的人。
孔子首创私学,打破了“学在官府”的惯例,是平民百姓也有了接受教育的机会。他提倡:“学以致用”“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根据学生不同个性特长和优缺点,给予相应的教育,是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公元前501年,孔子51苏你出任鲁国的中都县的行政长官,52岁单人主管工程营建的“司空”后升为“大司寇”。主管刑法和外交往来。自从孔子参政以来,鲁国的政事有了很大起色,国力不断增强,国威大振。鲁国的强盛吓坏了相邻的齐国,为压制鲁国的发展,齐国对鲁定公使出了离间计和美人计,是使鲁定公荒废了政事,疏远了孔子。面对这样的局面,孔子感到无法继续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便辞去官职,离开了鲁国。
孔子离开鲁国后,为了招收更多的门徒,便带着弟子们周游列国,开始了十四年之久的流浪历程。直到68岁孔子才回到阔别十四年的鲁国。万年的孔子把精力全部投入到文化教育事业上。至今,孔子传下来作品有《书》《礼》《乐》《易》《春秋》连同《诗经》合称《六经》。流传千古的《论语》,是由孔子的学生整合力的孔子教育言行录,这是孔子思想的重要资料,可以说是中国的一部《圣经》。
孔子73岁时去世,被葬在曲阜城北的泗水南边。鲁哀公将孔子的故居改建为庙,每年供奉祭祀。孔子在整个封建社会都备受推崇。孔子思想和《论语》在西方流传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如今,孔子学院遍布世界各地。西方评出的“100个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中,孔子排名第五,美国人还尊孔子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他的“仁政,礼治”理念,将继续对中国社会和世界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
【我为孔子写传记周记】相关文章:
写事的周记04-10
写开学的周记12-15
写春游的周记12-14
我的周记07-28
我的暑假周记02-08
我的家周记01-21
我的童年周记01-20
我也要造纸周记08-03
小学生周记怎么写03-17
我最敬佩的人周记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