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冬,上行幸甘泉”阅读答案
现如今,我们最熟悉的就是阅读答案了,阅读答案是教师进行阅卷打分时的参考,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一份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称之为好阅读答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十年冬,上行幸甘泉”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十年冬,上行幸甘泉”阅读答案1
十年冬,上行幸甘泉,将军薄昭杀汉使者,帝不忍加诛,使公卿从之饮酒,欲令自引分;昭不肯,使群臣丧服往哭之,乃自杀。
臣光曰:李德裕以为汉文帝诛薄昭,断则明矣,于义则未安也。秦康送晋文,兴如存之感。况太后尚存,唯一弟薄昭,断之不疑,非所以慰母氏之心也。臣愚以为法者天下之公器,惟善持法者,亲疏如一,无所不行,则人莫敢有所恃而犯之也。夫薄昭虽素称长者,文帝不为置贤师傅而用之典兵,骄而犯上,至于杀汉使者,非有恃而然乎。若又从而赦之,则与成、哀之世何异哉!魏文帝尝称汉文帝之美,而不取其杀薄昭,曰:“舅后之家,但当养育以恩而不当假借以权,既触罪,法又不得不害。”讥文帝之始不防闲昭也,斯言得之矣。然而欲慰母心者,将慎之于始乎。
22.本文应选自《______》,作者是_____。(2分)
23.对将军薄昭被杀一事,李德裕与作者的看法不一致,前者立足于□论事,后者立足于□论事。(2分)
24.根据文意,“斯言得之矣”中的“之”所包含的内容应有__________。(3分)
25.对“讥文帝之始不防闲昭也”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批评汉文帝起初未阻止让薄昭担任闲职。 B.批评汉文帝起初没有防备和限制薄昭。
C.讽刺汉文帝起初未阻止让薄昭担任闲职。 D.讽刺汉文帝起初没有防备和限制薄昭。
26.依据文中所叙汉文帝诛薄昭的史实,请简要评价汉文帝其人。(3分)
参考答案: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12分)22.(2分)资治通鉴 司马光 23.(2分)义 法 24.(3分)文帝之始不防闲昭:文帝不为置师傅而用之典兵;但当养育以恩而不当假借以权 25.(2分)B 26.(3分)要点:从“不忍”看其“义”,从终“诛”看其“法”
参考译文:汉文帝十年冬,皇上驾临甘泉(地名),将军薄昭杀死了汉朝的`使者,汉文帝不忍心公开处死薄昭,让公卿去赐给他毒酒喝,打算让他自裁;薄昭不肯自裁,汉文帝让群臣穿着丧服去他府上痛哭,薄昭只好自杀。
我(司马光)认为:李德裕认为汉文帝处死薄昭,在法律上是圣明的,在道义上却不适当。当年秦康公送晋文公返国的时候,曾发出见到舅父就如母亲仍然在世一样的感叹。何况薄太后还健在,只有一个弟弟薄昭,汉文帝对他判罪不变,这不是告慰母亲的做法。我认为法律是天下的天平,只有善于运用法律的人,不管关系亲近还是疏远都一视同仁,就没有做不到的,那么就没有人敢有所依赖而犯法的了。薄昭虽然向来被称为长者(有德行的人),汉文帝不给他人命圣贤的师傅就用他带兵,结果骄纵犯上,以至于杀死了朝廷的使者,这不是有所依赖而导致的吗?。如果汉文帝又赦免了他,则与汉成帝、汉哀帝的作法有什么不同?魏文帝(曹丕)曾经称赞汉文帝的美德,但是认为他处死薄昭不可取,魏文帝说:“对待国舅,只应当用恩泽赡养而不应当把权力交付给他,他犯了法以后,根据法律又不得不处罚他。”讥讽汉文帝开始不防备薄昭,魏文帝的话说得很对。然而要取乐母亲,一开始就要谨慎安排薄昭的位置。
“十年冬,上行幸甘泉”阅读答案2
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12分)
十年冬,上行幸甘泉,将军薄昭杀汉使者,帝不忍加诛,使公卿从之饮酒,欲令自引分;昭不肯,使群臣丧服往哭之,乃自杀。
臣光曰:李德裕以为汉文帝诛薄昭,断则明矣,于义则未安也。秦康送晋文,兴如存之感。况太后尚存,唯一弟薄昭,断之不疑,非所以慰母氏之心也。臣愚以为法者天下之公器,惟善持法者,亲疏如一,无所不行,则人莫敢有所恃而犯之也。夫薄昭虽素称长者,文帝不为置贤师傅而用之典兵,骄而犯上,至于杀汉使者,非有恃而然乎。若又从而赦之,则与成、哀之世何异哉!魏文帝尝称汉文帝之美,而不取其杀薄昭,曰:“舅后之家,但当养育以恩而不当假借以权,既触罪,法又不得不害。”讥文帝之始不防闲昭也,斯言得之矣。然而欲慰母心者,将慎之于始乎。
22.本文应选自《______》,作者是_____。(2分)
23.对将军薄昭被杀一事,李德裕与作者的看法不一致,前者立足于□论事,后者立足于□论事。(2分)
24.根据文意,“斯言得之矣”中的“之”所包含的内容应有__________。(3分)
25.对“讥文帝之始不防闲昭也”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批评汉文帝起初未阻止让薄昭担任闲职。 B.批评汉文帝起初没有防备和限制薄昭。
C.讽刺汉文帝起初未阻止让薄昭担任闲职。 D.讽刺汉文帝起初没有防备和限制薄昭。
26.依据文中所叙汉文帝诛薄昭的史实,请简要评价汉文帝其人。(3分)
参考答案:
22.(2分)资治通鉴 司马光
23.(2分)义 法
24.(3分)文帝之始不防闲昭:文帝不为置师傅而用之典兵;但当养育以恩而不当假借以权
25.(2分)B
26.(3分)要点:从“不忍”看其“义”,从终“诛”看其“法”
“十年冬,上行幸甘泉”阅读答案3
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12分)
十年冬,上行幸甘泉,将军薄昭杀汉使者,帝不忍加诛,使公卿从之饮酒,欲令自引分;昭不肯,使群臣丧服往哭之,乃自杀。
臣光曰:李德裕以为汉文帝诛薄昭,断则明矣,于义则未安也。秦康送晋文,兴如存之感。况太后尚存,唯一弟薄昭,断之不疑,非所以慰母氏之心也。臣愚以为法者天下之公器,惟善持法者,亲疏如一,无所不行,则人莫敢有所恃而犯之也。夫薄昭虽素称长者,文帝不为置贤师傅而用之典兵,骄而犯上,至于杀汉使者,非有恃而然乎。若又从而赦之,则与成、哀之世何异哉!魏文帝尝称汉文帝之美,而不取其杀薄昭,曰:舅后之家,但当养育以恩而不当假借以权,既触罪,法又不得不害。讥文帝之始不防闲昭也,斯言得之矣。然而欲慰母心者,将慎之于始乎。
1.本文应选自《______》,作者是_____。(2分)
2.对将军薄昭被杀一事,李德裕与作者的看法不一致,前者立足于□论事,后者立足于□论事。(2分)
3.根据文意,斯言得之矣中的之所包含的内容应有__________。(3分)
4.对讥文帝之始不防闲昭也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批评汉文帝起初未阻止让薄昭担任闲职。 B.批评汉文帝起初没有防备和限制薄昭。
C.讽刺汉文帝起初未阻止让薄昭担任闲职。 D.讽刺汉文帝起初没有防备和限制薄昭。
5.依据文中所叙汉文帝诛薄昭的史实,请简要评价汉文帝其人。(3分)
参考答案:
1.(2分)资治通鉴 司马光
2.(2分)义 法
3.(3分)文帝之始不防闲昭:文帝不为置师傅而用之典兵;但当养育以恩而不当假借以权
4.(2分)B
5.(3分)要点:从不忍看其义,从终诛看其法
参考译文:汉文帝十年冬,皇上驾临甘泉(地名),将军薄昭杀死了汉朝的使者,汉文帝不忍心公开处死薄昭,让公卿去赐给他毒酒喝,打算让他自裁;薄昭不肯自裁,汉文帝让群臣穿着丧服去他府上痛哭,薄昭只好自杀。
我(司马光)认为:李德裕认为汉文帝处死薄昭,在法律上是圣明的,在道义上却不适当。当年秦康公送晋文公返国的时候,曾发出见到舅父就如母亲仍然在世一样的感叹。何况薄太后还健在,只有一个弟弟薄昭,汉文帝对他判罪不变,这不是告慰母亲的做法。我认为法律是天下的天平,只有善于运用法律的人,不管关系亲近还是疏远都一视同仁,就没有做不到的,那么就没有人敢有所依赖而犯法的了。薄昭虽然向来被称为长者(有德行的人),汉文帝不给他人命圣贤的师傅就用他带兵,结果骄纵犯上,以至于杀死了朝廷的使者,这不是有所依赖而导致的吗?。如果汉文帝又赦免了他,则与汉成帝、汉哀帝的作法有什么不同?魏文帝(曹丕)曾经称赞汉文帝的美德,但是认为他处死薄昭不可取,魏文帝说:对待国舅,只应当用恩泽赡养而不应当把权力交付给他,他犯了法以后,根据法律又不得不处罚他。讥讽汉文帝开始不防备薄昭,魏文帝的话说得很对。然而要取乐母亲,一开始就要谨慎安排薄昭的位置。
【“十年冬,上行幸甘泉”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大象报仇二十年不晚》阅读答案03-02
《挫折》阅读答案03-14
石榴 阅读答案12-14
长城阅读答案12-14
新叶阅读答案12-13
鹭鸶阅读答案12-13
《大师》阅读答案12-12
演变阅读答案11-19
给予阅读答案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