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冼星海阅读答案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经常跟阅读答案打交道,阅读答案是我们在解答阅读题时的参考。那么问题来了,一份好的阅读答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忆冼星海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分享。
忆冼星海阅读答案1
《忆冼星海》阅读原文:
和冼星海见面的时候,已经是在听过他作品的演奏,读过了他那玩语言的自传以后。
那一次我所听到的《黄河大合唱》,据说是小规模的。那次演奏的指挥是一位青年音乐家,朋友告诉我,要是冼星海自任指挥,演奏当更精彩些。但我得老实说,尽管是“小规模”,可是那一次的演奏还是十分美满的。我应当承认,这开了我的眼界,使我感动,老觉得有什么东西在心里抓,痒痒的又舒服又难受。那伟大气魄自然而然使人发生崇高的情感,光是这一点,也就叫你听过一次,就像灵魂洗过澡似的。
从那时起,我便在想象:冼星海是怎样一个人呢?我曾经想象他该是木刻家马达那样一位魁梧奇伟、沉默寡言的人物。可是朋友又告诉我:不是,冼星海是中等身材,喜欢说笑,话匣子一开就会滔滔不绝。
我见过马达的一幅木刻:一人伏案,执笔沉思,大的斗篷显得他头部特小,两眼眯紧如一线。这人就是冼星海,这幅木刻就名为《冼星海作曲图》。木刻家的用意不在“写真”,而在表现冼星海作曲时的神韵。它还远不能满足我的“好奇”。而这,直到我读了冼星海的自传,才得到部分的满足。
从冼星海的生活经历,我了解了他的作品为什么有这样大的气魄。他做过饭店堂倌,咖啡馆杂役,做过轮船上锅炉间的火夫,浴堂的打杂,也做过乞丐。什么都做过的一个人,有两种可能:一是被生活所压倒,虽有抱负,只为一场梦;一是战胜了生活,那他的抱负不但能实现,而且必将放出万丈光芒。“星海就是后一种人!”——我当时这样想,仿佛我和他已经是很熟悉的了。
大约三个月以后,在西安,冼星海突然来访我。
那时我正在候车南下,而他即将经过新疆赴苏联。当他走进我的房间,自己通了姓名的时候,我吃了一惊,“呀,这就是冼星海么!”我觉得很熟识,而也感到生疏。我将这坐在我对面的人和马达木刻中的人作比较,也和我读了他的自传以后在想象中描绘出来的人作比较,我差不多连应有的寒暄也忘记了。然而冼星海却滔滔不绝地说起来。他说起了他到苏联去的计划,讲他的《民族交响乐》的创作。他的话我已记不全了,可是,他那种气魄,却使我兴奋鼓舞。他说,他以后的十年中将以全力完成他的创作计划。我深信他一定能达到,因为他不但有坚强的意志和伟大的魄力,而且又是那样好学深思,勤于收集各地民谣的材料。他说他将在新疆逗留一年半载,尽量收集各民族的歌谣,然后再去苏联。
现在我还记得他的《民族交响乐》的一部分计划。他将从海陆空三方面来描写我们祖国山河的美丽、雄伟与博大。他将以“狮子舞”、“划龙船”、“放风筝”这三种民间的娱乐,作为这伟大创作的“象征”或“韵调”,来描写祖国人民的生活、理想和要求。“你预备在旅居苏联的时候写你这作品么?”“不!”他回答,“我去苏联是学习,吸收他们的好东西。要写,还得回中国来!”
那天我们的长谈,是我和他的第一次见面,谁又料得到这就是最后一次啊!“要写,还得会中国来!”这句话,今天还响在我耳边,谁又料得到他不能回来了!
这样一个人,怎么就死了!
昨晚我忽然这样想,当他在国境被阻,而不得不步行万里,且经受生活的极端的困厄,而回莫斯科去的时候,他大概还觉得,这一段不平凡的生活经历又将使他的创作增加绮丽的色彩和声调。要是他不死,他一定会津津乐道这一番的遭遇。现在我还是这样想,要是我再遇到他,一开头他就会讲述这一段颠沛流离的生活,而且要说:“我经过中亚细亚,步行过万里,我看见了不少不少,我得了许多题材,我作成了曲子了!”时间永远不能磨灭我们在西安的一席长谈给我的印象。
一个、具有伟大气魄、抱有崇高理想的冼星海,永远坐在我对面,直到我眼不能见,耳不能听,只要我神智还没昏迷,他永远活着。
【注】①苏联,指前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1991年解体。
《忆冼星海》阅读题目:
2.阅读画线句子,结合文章内容,揣摩作者“好奇”的原因和内容。(4分)
“好奇”的原因:
“好奇”的内容:
3.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把只见过一面的冼星海描写得生动而感人的。(不超过150个字)(6分)
——————————————————————————————————————
《忆冼星海》阅读答案:
2.答案示例:
①听《黄河大合唱》之后,“发生崇高的情感”。
②能写出具有“伟大的气魄”作品的冼星海是怎样一个人。
3.答案示例一:
作者先写听《黄河大合唱》和看《冼星海作曲图》,从侧面表现出冼星海的气魄和神韵;然后再正面写与冼星海的见面,通过对他滔滔不绝谈吐的描述以及“要写,还得会中国来”的语言描写,表现了他热情开朗的性格和炽热的爱国情怀。文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使冼星海这一形象生动而感人。
答案示例二:
作者虽与冼星海只见过一面,但印象深刻。作者详细记述了这次见面的情形,描写了冼星海滔滔不绝的谈吐,计划写《名族交响乐》的创作激情,以及“要写,还得回中国来”的铿锵话语,在对人物的描写中,生动地刻画了一个热情开朗、才华横溢、充满爱国情怀的音乐家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忆冼星海阅读答案2
阅读《忆冼星海》,完成下列问题。
忆冼星海
茅盾
和冼星海见面的时候,已经是在听过他作品的演奏,读过了他那万余言的自传以后。
那一次我所听到的《黄河大合唱》,据说是小规模的。那次演奏的指挥是一位青年音乐家,朋友告诉我,要是冼星海自任指挥,演奏当更精彩些。但我得老实说,尽管是“小规模”,可是那一次的演奏还是十分美满。我应当承认,这开了我的眼界,使我感动,老觉得有什么东西在心里抓,痒痒的,又舒服又难受。那伟大的气魄自然而然使人发生崇高的情感,光是这一点,也就叫你听过一次,就像灵魂洗过澡似的。
从那时起,我便在想象:冼星海是怎样一个人呢?我曾经想象他该是木刻家马达那样一位魁梧奇伟、沉默寡言的人物。可是朋友又告诉我:不是,冼星海是中等身材,喜欢说笑,话匣子一开就会滔滔不绝。 我见过马达的一幅木刻:一人伏案,执笔沉思,大的斗篷显得他头部特小,两眼眯紧如一线。这人就是冼星海,这幅木刻就名为《冼星海作曲图》。木刻家的用意不在“写真”,而在表现冼星海作曲时的神韵。它还远不能满足我的“好奇”。而这,直到我读了冼星海的自传,才得到部分的满足。
从冼星海的生活经历,我了解了他的作品为什么有这样大的气魄。他做过饭店堂倌,咖啡馆杂役,做过轮船上锅炉间的火夫,浴堂的打杂,也做过乞丐。什么都做过的一个人,有两种可能:一是被生活所压倒,虽有抱负,只成为一场梦;一是战胜了生活,那他的抱负不但能实现,而且必将放出万丈光芒。“星海就是后一种人!”——我当时这样想,仿佛我和他已是很熟悉的了。
大约三个月以后,在西安,冼星海突然来访我。
那时我正在候车南下,而他即将经过新疆赴苏联①。当他走进我的房间,自己通了姓名的时候,我吃了一惊,“呀,这就是冼星海么!”我觉得很熟识,而也感到生疏。我将这坐在我对面的人和马达木刻中的人作比较,也和我读了他的自传以后在想象中描绘出来的人作比较,我差不多连应有的寒暄也忘记了。然而冼星海却滔滔不绝地说起来。他说起了他到苏联去的计划,讲他的《民族交响乐》的创作。他的话我已记不全了,可是,他那种气魄,却使我兴奋鼓舞。他说,他以后的十年中将以全力完成他的创作计划。我深信他一定能达到,因为他不但有坚强的意志和伟大的`魄力,而且又是那样好学深思,勤于收集各地民歌民谣的材料。他说他将在新疆逗留一年半栽,尽量收集各民族的歌谣,然后再去苏联。
现在我还记得他的《民族交响乐》的一部分计划。他将从海陆空三方面来描写我们祖国山河的美丽、雄伟与博大。他将以“狮子舞”“划龙船”“放风筝”这三种民间的娱乐,作为这伟大创作的“象征”或“韵调”,来描写祖国人民的生活、理想和要求。“你预备在旅居苏联的时候写你这作品么?”“不!”他回答,“我去苏联是学习,吸收他们的好东西。要写,还得回中国来!”
那天我们的长谈,是我和他的第一次见面,谁又料得到这就是最后一次啊!“要写,还得回中国来!”这句话,今天还响在我耳边,谁又料得到他不能回来了!
这样一个人,怎么就死了!
昨晚我忽然这样想,当他在国境被阻,而不得不步行万里,且经受生活的极端的困厄,而回莫斯科去的时候,他大概还觉得,这一段不平凡的生活经历又将使他的创作增加绮丽的色彩和声调。要是他不死,他一定会津津乐道这一番的遭遇。现在我还是这样想,要是我再遇到他,一开头他就会讲述这一段颠沛流离的生活,而且要说:“我经过中亚细亚,步行过万里,我看见了不少不少,我得了许多题材,我作成了曲子了!”时间永远不能磨灭我们在西安的一席长谈给我的印象。
一个生龙活虎、具有伟大气魄、抱有崇高理想的冼星海,永远坐在我对面,直到我眼不能见,耳不能听,只要我神智还没昏迷,他永远活着。
1946年1月5日
(有删改)
【注】①苏联,指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1991年解体。
1.作者在回忆冼星海的过程中,既写了想象中的冼星海,也写了冼星海留给他的印象。阅读文章,填写表格。 回忆想象、印象
听《黄河大合唱》①
读冼星海的自传②
③气魄伟大,好学深思,热爱祖国
2.阅读画线句子,结合文章内容,揣摩作者“好奇”的原因和内容。
“好奇”的原因: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好奇”的内容: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把只见过一面的冼星海描写得生动而感人的。(不超过15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示例:①魁梧奇伟,沉默寡言
②战胜了生活的坎坷,成就了伟大的抱负
③在西安与冼星海相见
2.示例:①听《黄河大合唱》之后,“发生崇高的情感”。
②能写出具有“伟大的气魄”作品的冼星海是怎样一个人。
3.示例一:作者先写听《黄河大合唱》和看《冼星海作曲图》,从侧面表现出冼星海的气魄和神韵;然后再正面写与冼星海的见面,通过对他滔滔不绝谈吐的描述以及“要写,还得回中国来”的语言描写,表现了他热情开朗的性格和炽热的爱国情怀。文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使冼星海这一形象生动而感人。
示例二:作者虽与冼星海只见过一面,但印象深刻。作者详细记述了这次见面的情形,描写了冼星海滔滔不绝的谈吐,计划写《民族交响乐》的创作激情,以及“要写,还得回中国来”的铿锵话语,在对人物的描写中,生动地刻画出一个热情开朗、才华横溢、充满爱国情怀的音乐家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意对即可)
【忆冼星海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忆冼星海阅读答案2篇03-18
《忆启功》阅读答案12-05
余忆童稚时阅读答案03-30
冰心的忆读书阅读答案01-22
米粽之忆阅读附答案02-27
米粽之忆的阅读答案01-26
新叶阅读答案12-13
鹭鸶阅读答案12-13
《大师》阅读答案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