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李洞《绣岭宫词》的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绣岭宫词
李洞
春日迟迟春草绿, 野棠开尽飘香玉。
绣岭宫前鹤发翁, 犹唱开元太平曲。
注释:
①绣岭宫,是唐高宗显庆三年(658年)修建的一座行宫,是唐代中期皇帝东巡的行宫之一。②李洞,唐末诗人,字才江,京兆(今陕西西安)人。③指棠梨,唐玄宗精通音律,曾在京城“梨园”(因广栽梨树而得名)培训乐队。玄宗临幸华清宫,乐队居绣岭,也曾想于此广栽梨树,但梨树必须由棠梨(俗名杜梨)嫁接方成,因于绣岭种棠梨。
(1)清代著名诗人、学者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里写道:“昔人论诗,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请你赏析本首诗第一、二句所寄托的思想感情。(4分)
(2)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赏析本诗的三、四句。(4分)
(3)本诗的三、四两句是怎样抒情的?
参考答案:
(1)答:第一句描写阳春风和日丽、满眼新绿,实际上写的是绣岭宫的荒芜。(1分) 第二句,唐玄宗命栽的棠梨再无人管,野、尽、飘三字极力渲染了御地无主、梨园零散后的荒凉。(1分)景语中寄托了诗人对大唐衰朽的'无限惋惜与感慨,讽刺统治者荒政误国。(2分)
(2)寓情于事:委婉表明唐朝衰落已久,人民生活痛苦,缅怀盛世,表达诗人对祖国命运无限关切与担优的真挚感情。(2分)借古讽今,讽刺当朝统治者不思汲取唐玄宗的教训,荒淫更甚唐玄宗。(2分)
(3)三、四两句运用了借古讽今的手法来抒情。通过写一位白发老翁唱太平曲,寄寓诗人自己对时政的深沉叹息。借开元盛世反衬僖宗的荒淫昏朽,表达人们对太平盛世的思慕,对危机深重,国势飘摇的社会现实的不满。
【译文】
绣岭的春天风和日丽,春草绿遍田野,野海棠花开茂盛,棠梨花瓣(香玉)随风飘落。宫殿前的一位白发老翁,还在唱着太平盛世的歌曲。
【赏析】
李洞生活的晚唐时代社会危机日益深重,国势处于风雨飘摇的危机之中,而僖宗荒淫嬉戏,贪残昏朽,更甚于玄宗;这首诗表面是写唐玄宗的荒政误国,实是针对时政而发的。此诗的新颖在于:诗人写李唐的衰朽,不着一字,而以“绣岭”小景出之。“春日迟迟春草绿”,迟迟,描写阳春的舒缓,这句写游绣岭宫的季节、天气以及满眼新绿的景色。在一般情况下,“春草绿”应是一种宜人之色,但用于此刻的绣岭,写的却是荒草萋萋的荒凉之境。如果说这句还只是通过对背景的联想才透出了“春草绿”的时代气息,那么,这“野棠开尽飘香玉”的时代气息就更其明显了。“野棠”的“野”字,包含了诗人的无限感叹。
“开尽”的“尽”字,道出了无限“芳树无人花自落”之慨。“飘香玉”的“飘”字,蕴藏着诗人无限惋惜之情。原为御地之树,变为无主之林;原为笙管之地,变为无人之境;弟子散尽,香玉(棠梨花瓣)惊风;野、尽、飘三字,写出了无限令人感慨的意境。只迷声色,不理国政,梨未成,梦已绝,君主的荒淫享乐带来了无比深重的国灾民难。
尾联写出一位白发老人的举动:“绣岭宫前鹤发翁,犹唱开元太平曲”。“犹唱”二字,表面似讥老人唱得不合时宜,实则感慨深远。通过鹤发老人对太平盛世的缅怀,诗人寄寓自己对时政的深沉叹息。
【关于李洞《绣岭宫词》的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