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乡恋土是人类共有的一种情感》的语文阅读题及答案
试题内容: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思乡恋土是人类共有的一种情感,在各国的文学作品中都不乏动人的思乡之作。自《诗经》《楚辞》开始,中国古典诗歌就形成了一个千古传唱的文学主题:思乡。不同身份、不同个性的文人骚客反复咏叹着那简单而又深沉的生命曲调,在文学史上形成一道特色的风景。
归纳起来,造成中国古代文人思乡情感强劲的外部原因,大致有六:一为征戍徭役,二为求仕求学,三为战乱灾荒流离,四为迁徙移民,五为经商远行,最后是现实坎坷导致的失意无着。
《诗经》作为思乡主题的第一个高峰,吟咏的基本为征戍徭役之苦。东汉至南朝可为高峰之二。东汉到魏晋为求仕求学者众,思乡与出仕心理亦发生尖锐矛盾。要步入官场不免要离开乡土;而官场与乡土的对立,又成为促使人回归自然怀抱,寻找新的“乡土”的原因之一。南朝后,经济特别是运河水路交通的发展与长江中下游城市的繁荣,使得经商远行引发的思乡怀人作品骤增。初盛唐文人觉得躬逢盛世而应有所作为,于是强烈的功业心较故土乡情更有力,往往并不觉得热土难离。尽管边塞战争连年不已,征戍徭役在籍不免,但思乡文学情调却由哀伤低沉转为达观高昂,从而使主题进入第三个高峰期。南宋怀悼故国河山,思乡内容更为宽泛充实,涌现出主题的第四个高峰,实在是国危战乱所致。
在这些思乡诗文中,对家的思念具体来说往往表现为对家乡风物的怀念。一年四季,思念中的家乡都有令人难以忘怀的景色。《渡荆门送别》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第一次离开故乡时写下的一首诗。诗由远游点题始,以思念作结,景象雄浑壮阔表现了作者少年远游的浓浓思乡之情。《苏幕遮?燎沉香》是宋代词人周邦彦的一首词。由眼前五月水面清圆,风荷凌举的景象联想到相似的故乡吴门的五月的风物,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思乡之情淋漓尽致。
“思乡”主题之所以具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根源在于人内心深处的矛盾性。一方面人一旦离异乡土,漂泊他乡,浓浓的乡愁便会勾起他思乡之情。另一方面,人一旦回到家乡,他便会感到失落和迷茫,并可能再度离乡再去品尝那思乡的滋味。“归”与“不归”的二律背反,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矛盾和焦虑,使思乡主题充满了经久不衰的魅力。从审美的意 义上 讲,人类根本就没有家园,那种再造的精神家园只是一种虚幻化的幻景,它可望而难求,而诗人所念念不忘的所谓故土,也只是一种“非本真状态”的家,是一种“异化之家”,它根本没有也不可能为人提供本真生存的保障。因而,即使人偶尔回到了这个“异化之家”,也无法抹去他内心深处那种对“本真之家”的.思念,仍然摆脱不掉故园绳索的纠缠。
于是,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人的存在是是有限性的。作为一种对现实中被限制生活缺陷的弥补,诗人将自己的家园虚化,构筑一座“再造的家园”,这是一种审美的自由。然而,我们试设想,若诗人真的返回故土,那诗化的家乡图景是否真的那样真实可靠,诗人是否就会安于此而不产生新的失望呢?事实上并非如此。诗人在怀念家乡时,怀念和渴望实质上比家园本身更具吸引力,因为由空间范围的阻隔而产生的那种思念和渴求,最容易激发诗人的心理幻觉从而产生一种审美心理期待,幻化出文学艺术中的感人意象。一旦回归到心底渴求的目的地,空间的距离突然消失,由想像作用所产生的审美状态和那份诱人的、感人肺腑的诗意也随之不见了。从这个意义上讲,诗人永远不能让自己的生活停滞、安顿,也永远不能使自己在精神上受到羁绊和束缚,其超越常人的想像力和憧憬外界的自然秉性,注定诗人是孤独和寂寞的。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诗人在不断地追寻和构筑着自己的精神家园,思乡是他们的历史本性,是中国文学恒久的主题。
(陈一平、孙雪霞《中国优 秀传统文化概论》,广东人民出版社,2014年,有删改)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选对两项给5分,选对一项给2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A.思乡恋土是人类共有的一种情感,思乡是中外文学永恒的主题。
B.求仕求学者众与经济的繁荣,是思乡主题文学发展到第二次高峰的主要客观原因。
C.初盛唐思乡文学情调达观高昂,南宋则因国危战乱而多怀悼之情。
D. 在中国思乡主题诗文中,对家乡风物的怀念是最重要的选材。
E. 思乡诗文中的“家园”,完全是作者虚构的产物。
13. 下列推断,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如果没有离乡背井、漂泊在外的经历,就很难产生思乡文学。
B.诗人所念念不忘的所谓故土,根本没有也不可能为人提供本真生存的保障,因为人类根本就没有家园。
C.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渴求而激发的心理幻觉,实际上是一种审美心理期待。
D.诗人注定是孤独和寂寞的,永远在寻找但总也找不到自己精神的家园。
14.思乡主题为何能充满经久不衰的魅力?请结合文意从两方面概括。(4分)
15.台湾诗人余光中在《春天,遂想起》中写道:“江南,唐诗里的江南,九岁时/采桑叶于其中,捉蜻蜓于其中/……遂想起多莲的湖,多菱的湖/多螃蟹的湖,多湖的江南”, 请你运用本文的观点,从“再造的家园”的角度分析这首诗抒发的情感。(4分)
试题答案: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12.(5分)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以及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
B、C(A. 原文“在各国的文学作品中都不乏动人的思乡之作”,而“思乡成为永恒的主题”在文中特指中国文学; D.原文“在这些思乡诗文中,对家的思念具体来说往往表现为对家乡风物的怀念”,非“最重要”; E.原文“诗人将自己的家园虚化,构筑一座“再造的家园”,非“完全是虚构的产物”。)
13. (3分)本题考查考生对文中重要内容的理解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能力层级B。
A(B. “人类根本就没有家园”是“从审美的意义上来讲” 的,因果推导不成立;C.原文“最容易激发诗人的心理幻觉从而产生一种审美心理期待”,不是同属概念;D.原文“诗人在不断地追寻和构筑着自己的精神家园”, “总也找不到”没有依据。)
14. (4分)本题考查考生对文中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能力层级C。
思乡主题充满了经久不衰的魅力,源于“归”与“不归”的二律背反,源于诗人内心深处的的矛盾和焦虑。一方面诗人远离故土,思乡之情油然而生,需借文学的手段来排遣(2分);但另一方面,诗人重回现实家乡又会感到失落和迷茫,并可能再度离乡再去品尝那思乡的滋味,这就更需要文学的手段来抒怀(2分)。(共4分)
15.(4分)本题考查考生对文中作者观点的理解概括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力层级C。
这首诗,借助虚化(诗化)的故乡图景“九岁时/采桑叶于其中,捉蜻蜓于其中”、“多莲的湖、多菱的湖/多螃蟹的湖”(1分),表达对故乡的深深眷念(1分),但同时又暗含“可望而难求”的失落,更有构筑精神家园的自由向往(2分,答出一层意思即可)。(共4分)
【《思乡恋土是人类共有的一种情感》的语文阅读题及答案】相关文章:
5.语文阅读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