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虚之美阅读答案解析
清虚之美及阅读答案 清虚之美
苏东坡有句名言:“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说的是作为观赏对象的竹子对人居环境的影响。竹子不仅可以用来陶冶人的情操,也可以拿来食用,那就是竹笋。李渔在《闲情偶寄 饮馔部》中,把蔬食列为第一,其中笋又被推为蔬食之首,其次是蘑菇和莼菜。它们的共同特点是鲜美。鲜美何来?因为它们生长于草莽山林之间,最接近大自然。大自然的清虚之气滋养了它们,使它们成为至鲜至美之物。李渔用了“清虚妙物”四个字来形容它们,真是用词贴切。
费尔巴哈说:“人就是他所吃的东西。”意思是你吃什么东西,就长成什么气质。这个吃当然包括两方面,既指物质,也指精神。一个整天胡吃海鲜、大鱼大肉招呼的人能长得眉清目秀吗?一个整天吃斋念佛的人能长得满脸横肉吗?我们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经常爱读书、读好书的人和一个经常看电视、打麻将的人能长成一样的面貌吗?不可能。
可是现实生活中我们所见多为俗不可耐之人、同流合污之人、粗鲁暴戾之人、奴才相十足之人、颐指气使之人、居高临下之人,要找一个具有清虚之美的人,真是不易。
钱钟书、杨绛夫妇算是一对。钱先生说:“大抵学问是荒郊野老屋中,二三素心人商量培养之事,朝市之显学,必成俗学。”所以他在世时,从来不见记者,甚至一些所谓的学术活动也不参加。不是他看不起别人,或者对媒体有偏见,而是他珍惜时间,不想把有限的生命耗费于无聊的应酬之中。杨绛先生写过一本叫《隐身衣》的书,她问钱锺书:“给你一件仙家法宝,你要什么?”结果两人选择的都是隐身衣。隐身于书斋,遨游于书海,“万人如海一身藏”。如此耐得住寂寞,淡泊名利的结果是名至实归。这是清虚之大美。
台湾的南怀瑾、余光中先生亦是具有清虚之美的人物。从外貌看,两人都瘦小,前者精神矍铄,后者面容清癯(qú),均有不食人间烟火之相。南怀瑾先生在政界、商界有很多朋友,头上戴的各种帽子头衔多得不得了,可是他一直追求做一个隐士,对于每一党每一派,他都是“光买票不进场”,即不参与、不掺合。可是他的学问深入浅出,没人不佩服。余光中先生在海外游学多年,比较文学是他的强项。我有幸聆听过他的一次讲座,主题是旅游文学。他说到各国旅游,不妨留意一下它们的钞票,因为上面的语言、文字、人物头像都蕴藏着文化和学问。他举例说法国钞票的人物主角不是国家总统,而是诗人、作家、艺术家。还有一个国家钞票右上角印的是本国著名诗人的诗句。余先生感慨道:“什么时候人民币也能印上诗句呢?”你看,钞票是够物质的东西了,可是钞票文化却绝对是精神的,它散发出的不是铜臭味,而是文化的馨香———钞票上印诗句,这是怎样一种清虚之美!如果有一天鲁迅、郭沫若的头像,北岛、舒婷的诗句出现在人民币上,那才称得上是文化自觉、文化自信!
这是一个物质的时代,这是一个喧嚣的.时代,可是越是这种时代,人们越需要精神的滋养、心灵的超脱。李渔说:“毒气所钟者能害人,则为清虚之气所钟者,其能益人可知矣。”物质产品如此,精神产品亦如是。文学,作为最接近人类灵魂的东西,在这样一个时代,不该萎靡,不该边缘,而应执著坚守,茁壮成长,绽放出清虚美丽的花朵,滋养灵魂,启人心智。这是文坛内外共同的期待。
13、文章开头引述苏东坡上午诗句有什么作用?(3分)
14、文章是怎样论述“清虚之美”的?请结合文意简要分析。(4分)
15、第5段划线句子有什么表达作用?(3分)
16、题目“清虚之美”的“美”体现在哪里?阅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分点归纳。(4分)
admin 发表于 2015-1-2 09:29:44
13、阐述了竹子对人居环境的影响;(1分)
引出对“清虚之美”的论述,(或引出了论述的内容);(1分)
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1分)
14、首先引用费尔巴哈的名言作道理论证,阐述了读书求知对人气质的影响
(后半句不答也可);(1分)
然后列举了钱钟书夫妇隐身书斋、遨游书海的事例,来论述清虚之美;(1分)
最后列举南怀瑾以隐士的心态专心做学问终成大事,和余光中评论法国钞票蕴藏文化和学问等事例来论证“清虚之美”(2分)(这里把南怀瑾和余光中分开答也可)
15、用了疑问句的形式,(1分)
阐明了钞票上印上文化名人的诗句,才是一种清虚之美。(或:“物质的东西蕴含文化精神,滋养人们灵魂”也可(1分)
也流露出余光中先生对我国建立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期望。(1分)
16、“美”体现在:淡泊名利;执着坚守,耐得住寂寞;以清虚的花朵滋养灵魂;亲近大自然;多读书、读好书,(答出任意4点得满分)(4分)
【清虚之美阅读答案解析】相关文章:
1.天坛之美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