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恩塔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时间:2018-02-22 19:10:40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报恩塔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篇一:报恩塔阅读答案

报恩塔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明]张岱

  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②,则报恩塔是也。报恩塔成于永乐初年,非成 祖开国之精神、开国之物力、开国之功令,其胆智才略足以吞吐此塔者,不能成焉。

  塔上下金刚佛像千百亿金身。一金身,琉璃砖十数块凑砌成之,其衣褶不爽分,其面目不爽毫,其须眉不爽忽,斗榫合缝③,信属鬼工。闻烧成时,具三塔相,成其一,埋其二,编号识④之。今塔上损砖一块,以字号报工部⑤,发一砖补之,如生成焉。

  夜必灯,岁费油若干斛。天日高霁,霏霏霭霭,摇摇曳曳,有光怪出其上,如香烟缭绕,半日方散。永乐时,海外夷蛮重译⑥至者百有余国,见报恩塔,必顶礼赞叹而去,谓四大部洲所无也。

  (选自《陶庵梦忆》)

  [注释]①报恩塔:在南京中华门外报恩寺内,始建于三国,明成祖永乐十年重建,后毁于战火。②窑器:陶瓷器具。③斗榫(sǔn)合缝:形容榫头和卯眼非常适合,不露缝隙。④识:标记。⑤工部:指掌管工程建筑的衙门。⑥重译:言语不通需辗转翻译。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则报恩塔是也 ▲ (2)闻烧成时 ▲

  (3)半日方散 ▲ (4)必顶礼赞叹而去 ▲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今塔上损砖一块,以字号报工部,发一砖补之,如生成焉。

  ▲

  11.学校文学社为正在重建的报恩塔征集对联,请结合文章内容对出下联。(3分)

  上联:造大窑器堪称奇迹

  下联: ▲

  9.(4分)(1)这 (2)听说 (3)方才 (4)离开(每空1分)

  10.(4分)现在塔上损坏了一块砖,把砖的字号报给工部,工部下发一块砖来替补它,像当初就砌在那里一样。

  11.(3分)示例:成一金身信属鬼工

  篇二:报恩塔阅读答案

  报恩塔①

  [明]张岱

  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②,则报恩塔是也。报恩塔成于永乐初年,非成祖开国之精神、开国之物力、开国之功令,其胆智才略足以吞吐此塔者,不能成焉。

  塔上下金刚佛像千百亿金身。一金身,琉璃砖十数块凑砌成之,其衣褶不爽分,其面目不爽毫,其须眉不爽忽,斗榫合缝③,信属鬼工。闻烧成时,具三塔相,成其一,埋其二,编号识④之。今塔上损砖一块,以字号报工部⑤,发一砖补之,如生成焉。

  夜必灯,岁费油若干斛。天日高霁,霏霏霭霭,摇摇曳曳,有光怪出其上,如香烟缭绕,半日方散。永乐时,海外夷蛮重译⑥至者百有余国,见报恩塔,必顶礼赞叹而去,谓四大部洲所无也。

  (选自《陶庵梦忆》)

  [注释]①报恩塔:在南京中华门外报恩寺内,始建于三国,明成祖永乐十年重建,后毁于战火。②窑器:陶瓷器具。③斗榫(sǔn)合缝:形容榫头和卯眼非常适合,不露缝隙。④识:标记。⑤工部:指掌管工程建筑的衙门。⑥重译:言语不通需辗转翻译。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则报恩塔是也 (2)闻烧成时

  (3)半日方散 (4)必顶礼赞叹而去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今塔上损砖一块,以字号报工部,发一砖补之,如生成焉。

  小题3:学校文学社为正在重建的报恩塔征集对联,请结合文章内容对出下联。(3分)

  上联:造大窑器堪称奇迹[

  下联:

  小题1:(4分)(1)这(2)听说(3)方才(4)离开(每空1分)

  小题2:(4分)现在塔上损坏了一块砖,把砖的字号报给工部,工部下发一块砖来替补它,像当初就砌在那里一样。

  小题3:示例:成一金身信属鬼工

  小题1:试题分析:本题是《江苏省南京市2014年中考语文试卷》的阅读理解文言文部分。出题思想: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方法: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注意“是”“去”两词的翻译,常考。

  小题2:试题分析:本题是《江苏省南京市2014年中考语文试卷》的阅读理解文言文部分。出题思想: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方法: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注意 “以字号”“生成”的翻译。

  小题3:试题分析:本题是《江苏省南京市2014年中考语文试卷》的阅读理解文言文部分。出题思想:此题考查学生仿写能力,方法:从对联的特点考虑,一是字数要相等;二是词性相当;三是结构相称;四是节奏相应;五是平仄相谐;六是内容相关。

【报恩塔文言文阅读及答案】相关文章:

1.《报恩塔》阅读习题及答案 

2.《塔》语文阅读及答案

3.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4.童趣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5.文言文阅读题目及答案

6.文言文阅读及答案解析

7.推敲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8.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