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五土的阅读答案
篇一:五土阅读答案
五年级暑假作业泥土赞阅读答案
五年级暑假作业泥土赞阅读答案 语文最后一次VNNFH2014-09-25
1“愿这样的泥土多一些,更多一些” 的理解.
2 本文中心意思是什么?
1希望这样的人更多,因为现在,像泥土这样的人已经没有多少了.
2中心意思是:泥土不仅对万物的生存来说功不可没,而且它那默默无闻的无私奉献精神更是难能可贵
作者在文中是怎样赞美泥土的?请将有关的句子摘抄下来.
文中举例了那些像泥土一样平凡的人?为什么他们也应该受到赞扬?
赞美句:
泥土乃是万物之根本,它如同高楼的地基,没有地基,哪来的高楼?没有泥土,何来人们生存的环境?何来那些万紫千红,生机勃勃的花草树木赖以生长的基础?所以,没有泥土,就没有一切.
像泥土一样平凡的人:
默默拼搏的士兵、领队、教练、医生等.如果没有这些人的辅佐,就没有将军和冠军的成功,光靠一个人的奋斗是不行的.
从文中找词语
不出名,不为人知道( )
家家户户都知道( )
2.用词语造句
用虽然……但……只是……造句
3.文中第四自然段中的“朵朵鲜花”是指( ).
4.将 这些为人类作出无私奉献的人,不也同样伟大吗?这句话改成陈述句.
5.本文通过泥土赞美了( )的精神.请你用一两句话说说除文中提到的医务人员、教练、领队外,还有哪些人具有这种精神.
默默无闻;家喻户晓;
虽然天在下雨,但有一股暖流在心里涌动,这只是因为心中有爱!
如果没有老师辛勤的教导,哪来我们茁壮的成长.
陪练、医务人员、教练、领队.
得奖牌的运动员.
这是比喻句,形象生动地说明没有陪练、医务人员、教练、领队在默默地帮助这些运动,他们是不可能得奖的.正像红花没有泥土,不可能开的.
短文第二自然段的鲜花指(),第三自然段的鲜花指().
本文通过泥土赞美了()精神,请你举出一个这样的例子写一段话:
1、短文第二自然段的鲜花指(植物的一种器官,鲜艳的花朵),第三自然段的鲜花指(奥运会得奖牌的运动员).
2、本文通过泥土赞美了(无私奉献)精神,请你举出一个这样的例子写一段话
我们身边每天都要忙碌着一群默默无闻的劳动者,他们朴实,他们平凡,甚至有人觉得他们卑微,他们就是环卫清洁工.他们不怕脏、不怕累,任劳任怨,他们是都市的美容师.他们其实同样是伟大的,值得我们每个人尊敬的!
篇二:五土阅读答案
篇三:五土阅读答案
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小题。(5分)【小题1】《西游记》中,唐僧自幼出家,由于他勤敏好学,悟性极高,在寺庙僧人中脱颖而出。最终被唐朝皇上选定,前往西天取经。临行前,唐王御赐素酒,并捻一撮土于杯中,其捻土之意为“____,____。”唐僧的大徒弟孙悟空又名美猴王、齐天大圣、孙行者。本是花果山灵石孕育迸裂见风而成的石猴。在花果山占山为王三五百载。后历经八九载,跋山涉水,在西牛贺洲灵台方寸山拜____为师,习得七十二变化之本领。后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3分)【小题2】《格列佛游记》中____(游记中的国名)是他理想中的乌托邦,在这里____是理性的统治者,而人形动物邪恶、低劣。作者在这部分里从理性动物的角度,审视人类的本质。(2分)-乐乐课堂
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小题。(5分)
【小题1】《西游记》中,唐僧自幼出家,由于他勤敏好学,悟性极高,在寺庙僧人中脱颖而出。最终被唐朝皇上选定,前往西天取经。临行前,唐王御赐素酒,并捻一撮土于杯中,其捻土之意为“, 。”唐僧的大徒弟孙悟空又名美猴王、齐天大圣、孙行者。本是花果山灵石孕育迸裂见风而成的石猴。在花果山占山为王三五百载。后历经八九载,跋山涉水,在西牛贺洲灵台方寸山拜 为师,习得七十二变化之本领。后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3分)
【小题2】《格列佛游记》中 (游记中的国名)是他理想中的乌托邦,在这里 是理性的统治者,而人形动物邪恶、低劣。作者在这部分里从理性动物的角度,审视人类的本质。(2分) 本题难度:容易 题型:解答题|来源:2012-度浙江省高桥初中人教版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习题“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小题。(5分)【小题1】《西游记》中,唐僧自幼出家,由于他勤敏好学,悟性极高,在寺庙僧人中脱颖而出。最终被唐朝皇上选定,前往西天取经。临行前,唐王御赐素酒,并捻一撮土于杯中,其捻土...”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小题。(5分)【小题1】《西游记》中,唐僧自幼出家,由于他勤敏好学,悟性极高,在寺庙僧人中脱颖而出。最终被唐朝皇上选定,前往西天取经。临行前,唐王御赐素酒,并捻一撮土于杯...
经过分析,习题“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小题。(5分)【小题1】《西游记》中,唐僧自幼出家,由于他勤敏好学,悟性极高,在寺庙僧人中脱颖而出。最终被唐朝皇上选定,前往西天取经。临行前,唐王御赐素酒,并捻一撮土于杯中,其捻土...”主要考察你对“第九单元 现当代小说选读”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与“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小题。(5分)【小题1】《西游记》中,唐僧自幼出家,由于他勤敏好学,悟性极高,在寺庙僧人中脱颖而出。最终被唐朝皇上选定,前往西天取经。临行前,唐王御赐素酒,并捻一撮土于杯中,其捻土...”相似的题目:
下面表述的名著内容,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孙悟空在龙宫索得金箍棒和一身披挂,惹恼了龙王四兄弟,被告到天庭。玉帝派太白金星下界招安,封悟空为“弼马温”。 B.在小人国,格列佛看到这里的党派之争是以鞋跟高低来划分阵营的;在慧骃国,格列佛
发现马是理性的载体,而人形动物“耶胡”则是邪恶肮脏的畜生。 C.保尔·柯察金在火车站邂逅冬妮娅,他们一见钟情;后来,他俩都走上了革命道路,由
于工作需要,天各一方,音讯阻绝。等到在铁路工地不期而遇时,两人都已建立了小家庭。 D.鲁达和李忠、史进在潘家酒楼吃酒,遇到金翠莲父女卖唱乞讨,得知他们父女受了郑屠 欺负,不禁大怒,不但慷慨解囊,而且三拳打死了镇关西。
名著导读。(7分)
1.有一篇新闻的标题是:纯净水市场“李鬼”泛滥。
李鬼出自,在这里指代。
2.填人名,补足歇后语。(5分)①()借东风——巧用天时 ②()借荆州——有借无还 ③()上梁山——官逼民反 ④()照镜子——里外不是人⑤()进曹营——一言不发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和名著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2分)A. 《西游记》中铁扇公主之所以不借芭蕉扇给孙悟空,是因为孙悟空收服了牛魔王,她怀恨在心。B. 在《三国演义》中有一位英雄,他曾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刮骨疗毒,被后人敬仰并尊为“武圣”,这位英雄是关云长。C. 《童年》中对阿廖沙影响最大的人是外祖母,她经常给阿廖沙讲一些怜悯弱者、歌颂光明的民间故事。D. 《水浒》是一部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传奇,塑造了一群豪侠仗义的英雄形象。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小题。(5分)【小题1】《西游记》中,唐僧自幼出家,由于他勤敏好学,悟性极高,在寺庙僧人中脱颖而出。最终被唐朝皇上选定,前往西天取经。临行前,唐王御赐素酒,并捻一撮土于杯中,其捻土之意为“____,____。”唐僧的大徒弟孙悟空又名美猴王、齐天大圣、孙行者。本是花果山灵石孕育迸裂见风而成的石猴。在花果山占山为王三五百载。后历经八九载,跋山涉水,在西牛贺洲灵台方寸山拜____为师,习得七十二变化之本领。后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3分)【小题2】《格列佛游记》中____(游记中的国名)是他理想中的乌托邦,在这里____是理性的统治者,而人形动物邪恶、低劣。作者在这部分里从理性动物的角度,审视人类的本质。(2分)”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小题。(5分)【小题1】《西游记》中,唐僧自幼出家,由于他勤敏好学,悟性极高,在寺庙僧人中脱颖而出。最终被唐朝皇上选定,前往西天取经。临行前,唐王御赐素酒,并捻一撮土于杯中,其捻土之意为“____,____。”唐僧的大徒弟孙悟空又名美猴王、齐天大圣、孙行者。本是花果山灵石孕育迸裂见风而成的石猴。在花果山占山为王三五百载。后历经八九载,跋山涉水,在西牛贺洲灵台方寸山拜____为师,习得七十二变化之本领。后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3分)【小题2】《格列佛游记》中____(游记中的国名)是他理想中的乌托邦,在这里____是理性的统治者,而人形动物邪恶、低劣。作者在这部分里从理性动物的角度,审视人类的本质。(2分)”相似的习题。
篇四:五土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1题.八 骏 (明)刘基穆天子得八骏以造王母.归而伐徐偃王.灭之.乃立天闲.内.外之厩.八骏居天闲.食粟日石,其次乘居内厩.食粟日八斗,又次居外厩.食粟日六斗,其不企是选者为散马.散马日食粟五斗,又下者为民马.弗齿于官牧.以造父为司马.故天下之马无遗良.而上下其食者.莫不甘心焉.穆王崩.造父卒.八骏死.马之良驽莫能差.然后以产区焉.故冀之北土纯 题目和参考答案——精英家教网——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1题。(18分)
八骏
(明)刘基
穆天子得八骏以造王母,归而伐徐偃王,灭之。乃立天闲、内、外之厩。八骏居天闲,食粟日石;其次乘居内厩,食粟日八斗;又次居外厩,食粟日六斗;其不企是选者为散马,散马日食粟五斗;又下者为民马,弗齿于官牧。以造父为司马,故天下之马无遗良。而上下其食者,莫不甘心焉。
穆王崩,造父卒,八骏死,马之良驽莫能差,然后以产区焉。故冀之北土纯色者为上乘,居天闲,以驾王之乘舆;其厖①为中乘,居内厩,以备乘舆之阙,戎事用之;冀及济河以北,居外厩,诸侯及王之公卿大夫及使于四方者用之;江淮以南为散马,以递传、服百役,大事弗任也。其士食亦视马高下,如造父之旧。
及夷王之季年,盗起。内厩之马当服戎事,则皆饱而骄,闻钲鼓而辟易,望旆而走。乃参以外厩。二厩之士不相能。内厩曰:“我乘舆之骖服也。”外厩曰:“尔食多而用寡,其奚以先我?”争而闻于王,王及大臣皆右内厩。既而与盗遇,外厩先,盗北。内厩又先,上以为功。于是外厩之士马俱懈。盗乘而攻之,内厩先奔,外厩视而弗救,亦奔。马之高足骧首者尽没。
王大惧,乃命出天闲之马。天闲之马实素习吉行,乃言于王而召散马。散马之士曰:“戎士尚力,食充则力强。今食之倍者且不克荷,吾侪力少而恒劳,惧弗肩也。”王内省而惭,慰而遣之,且命与天闲同其食,而廪粟不继,虚名而已。
于是四马之足交于野,望粟而取。农不得植,其老羸皆殍,而其壮皆逸入于盗,马如之。王无马,不能师,天下萧然。
( 选自《郁离子》)
【注】①厖(máng):通“尨”,杂;乱。此指杂色。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企:企及,赶上 B.齿:谈到,提及
C.阙:通“缺”,补缺 D.右:袒护,偏袒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内厩之马当服戎事,则皆饱而骄 B.以递传、服百役,大事弗任也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C.故冀之北土纯色者为上乘 D.内厩先奔,外厩视而弗救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
19.下列句子中,与“乃参以外厩”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诸侯及王之公卿大夫及使于四方者用之B.我乘舆之骖服也。
C.马之高足骧首者尽没 D.尔食多而用寡,其奚以先我?”
2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的故事富有传奇性。穆天子因为拥有八匹骏马而得以会见西王母和讨伐徐偃王,垂名于世。而夷王之马因为不事戎、养尊处优而在战乱中损失殆尽,致使天下萧条冷落。不同的结局可谓对比鲜明,褒贬尽显。
B.本文以马为议论重点,形象而又深刻。马的优劣以产区分为四类,而天闲之马、内厩之马白白地享受优裕的物质条件却百无一用,而有用之马却遭受不公平的待遇,变得灰心懈怠。这种以出生地为选马的标准,荒唐而又愚蠢。
C.作者善于从生活中挖掘讽刺素材,将严肃的社会问题通过一些生活细节予以揭示。在战事面前,养马人之间互相推诿,夷王在无奈之下只好承诺一视同仁,但养马人争斗不断,各自为政,落得空欢喜一场。这段细节描写可谓丰富、饱满。
D.本文采用虚构假托的故事来寄予深刻的事理,通篇讲的是“马政”,但实际谈的是“人政”。寓言旨在告诫执政者要爱惜人才,不能按其出生地域、地位来区别对待人才,讽刺了元朝人才使用方面的民族歧视政策。
2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以造父为司马,故天下之马无遗良。(3分)
(2)今食之倍者且不克荷,吾侪力少而恒劳,惧弗肩也。(3分)
17.B18.D19.A20.C21.(1)用造父担任管理马的官,所以天下的良马没有被遗漏的。(2)如今平日吃得多的马尚且承担不了战事,而我们这些力气少而又常服重役的马,恐怕更不能胜任了吧。(要点:“克荷”、“吾侪”、“恒劳”、“肩”)17.齿:并列,排列18.而:转折;目的)A则:却,表转折B、也:句末语气词,表示陈述或解释语气。C、者:助词,指人、物、事、时、地等。“……的”,“……的(人、东西、事情)”。19.A都是状语后置句; B(判断句)C(定语后置句)D(宾语前置句)20.“但各种马仍争斗不断,落得空欢喜一场”不当,是因为“粮饷供应不上”参考译文:穆天子得到八匹骏马用来造访王母,回来后征伐徐偃王,消灭了他。就建造天闲马厩和宫内外马厩。八骏住在天闲,每天吃一石粟米;其次的马住内厩,每天吃八斗粟米;再其次住外厩,每天吃六斗粟米;那些达不到这等级的马为散马,散马每天吃粟米五斗;再下等的马为民马,不能吃到官俸。用造父当管理马的官,所以天下的马没有被遗漏的良马,而那些按照马的上下等级来得到不同俸禄的人,也没有不乐意的。穆王死,造父死,八骏死,马的良莠不能分别,然后就以产地来加以区别。所以冀地以北纯色的为上等马,住在天闲,用来驾御国王乘坐的车;那些杂色的为中等马,住在内厩,用以国王乘车补缺的备用和战事用;冀地及济河以北的马,住在外厩,诸侯和王公贵卿大夫以及派往四方的官员们用它们;江淮以南的为散马,用来传递书信、服各种劳役,大事不用的。那些养马者的俸禄也看马的高下而有高低,和造父原来的做法一样。等到夷王的末年,盗贼蜂起。内厩的马按规定应当参战作军马,但是这些马养得肉满膘肥,十分骄懒,听到钲鼓声就吓得后退,望见旌旗就四处乱逃内厩的马该当服兵役,它们都待遇好而骄惯,听到战鼓就避让,看见旌旗就逃跑。只好命令外厩的马也参加战斗。两厩(内、外厩)的养马人不和。内厩的说:“我们的马是给天子驾车的。”外厩的说:“你等食俸多而出力少,那凭什么比我们优先?”争论传到国王那,国王和大臣都偏袒内厩。不久,周夷王的军队和强盗相遇,外厩的马先上阵作战,强盗被打败了。强盗败走之后,内厩的养马人和马才冲上前去,结果周夷王反而认为内厩的马和养马人立了功。于是外厩的士兵和马都懈怠。盗贼乘机进攻,内厩的马率先逃跑,外厩的看见却不相救,也逃跑了。那些昂首阔步的马全部死了。周夷王大为惊恐,于是下令征调天闲厩的马匹参战。天闲厩的马一向只习惯于在宫廷里驾车,不习惯沙场作战。天闲厩的人把这种情况告诉了夷王,夷王下令改让散马参战。养散马的人说:“作战的马需要有力气,吃得饱才能力大。如今平日吃得多的马尚且承担不了战事,而我们这些力气少而又常服重役的马,恐怕更不能胜任了吧。”夷王听了,心中有所醒悟,因而感到惭愧。他安慰了养马人一番,打发他们回去,并且下令,今后各类马匹都和天闲厩的马一样,享受同等待遇。但是,由于饲料供养不足,这对于天闲厩和其余三级马来说,只是空有其名而已。于是,天闲厩的马和其他三类马,都逃到田野,马足相交,看见庄稼就啃就吃。老百姓无法耕种,年老体弱的人都相继饿死,年轻力壮的都被逼得当了强盗,那些马也像这些人一样逃跑了。夷王没有马,不能行军打战,天下一片萧条冷落的景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15分)
古之善赏者,费少而劝众;善罚者,刑省而奸禁;善予者,用约而为德;善取者,入多而无怨。
赵襄子围于晋阳,罢围而赏有功者五人,高赫为赏首,左右曰:“晋阳之难,赫无大功,今为赏首,何也?”襄子曰:“晋阳之围,寡人社稷危,国家殆,群臣无不有骄侮之心,唯赫不失君臣之礼。”故赏一人,而天下为忠之臣者莫不愿忠于其君。此赏少而劝善者众也。
齐威王设大鼎于庭中,而数无盐令曰:“子之誉日闻吾耳,察子之事,田野芜,仓廪虚,囹圄实。子以奸事我者也。”乃烹之。齐以此三十二岁道路不拾遗。此刑省奸禁者也。
秦穆公出游而车败,右服失马,野人得之。穆公追而及之岐山之阳,野人方屠而食之。穆公曰:“夫食骏马之肉,而不还饮酒者,伤人。吾恐其伤汝等。”遍饮而去之。处一年,与晋惠公为韩之战,晋师围穆公之车,梁由靡扣穆公之骖,获之。食马肉者三百余人,皆出死为穆公战于车下。遂克晋,虏惠公以归。此用约而为德者也。
齐桓公将欲征伐,甲兵不足,令有重罪者出犀甲一戟,有轻罪者赎以金分,讼而不胜者出一束箭。百姓皆说,乃矫箭为矢,铸金而为刃,以伐不义而征无道,遂霸天下。此入多而无怨者也。
故圣人因民之所喜而劝善,因民之所恶而禁奸。故赏一人而天下誉之,罚一人而天下畏之。故至赏不费,至刑不滥。孔子诛少正卯①而鲁国之邪塞;子产诛邓析②,而郑国之奸禁。以近喻远,以小知大也。故圣人守约而治广者,此之谓也。 (《淮南子?汜论训》)
[注]①少正卯:春秋鲁人,曾聚徒讲学。孔子为鲁司寇,三月而诛少正卯。②邓析:春秋末郑大夫,曾作《竹刑》,办私学,教人诉讼。
6.下列各句加点词浯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群臣无不有骄侮之心侮:轻慢
B.齐威王设大鼎于庭中,而数无盐令数:数说,列举
C.子以奸事我者也事:事情
D.食骏马之肉,而不还饮酒者,伤人还:立刻
7.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都属于为政者“善用赏罚”做法的一组是(3分)
①罢围而赏有功者五人,高赫为赏首②齐威王设大鼎于庭中,而数无盐令③食马肉者三百余人,皆出死为穆公战于车下④伐不义而征无道,遂霸天下⑤故至赏不费,至刑不滥⑥孔子诛少正卯而鲁国之邪塞
A.①④⑤ D.③⑤⑥ C.①②⑥ D.②③④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善予者,用约而为德;善取者,入多而无怨。(4分)译:
(2)故圣人因民之所喜而劝善,因民之所恶而禁奸。(5分)译:
(三)解释文言文实词。(5分)
(四)古代诗歌阅读(14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廉耻
(清)顾炎武
《五代史·冯道传·论》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善乎,管生之能言也!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无所不至;况为大臣而无所不取,无所不为,则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 然而四者之中耻尤为要故夫子之论士曰行己有耻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又曰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 所以然者,人之不廉,而至于悖礼犯义,其原皆生于无耻也。故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
吾观三代以下,世衰道微,弃礼义,捐廉耻,非一朝一夕之故。然而松柏后凋于岁寒,鸡鸣不已于风雨,彼昏之日,固未尝无独醒之人也!顷读《颜氏家训》有云:“齐朝一士夫尝谓吾曰:‘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
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吾时俯而不答。异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嗟乎!之推不得已而仕于乱世,犹为此言,彼阉然媚于世者,能无愧哉!罗仲素曰:教化者朝廷之先务,廉耻者士人之美节;风俗者天下之大事。朝廷有教化,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
古人治军之道,未有不本于廉耻者。《吴子》曰:“凡制国治军,必教之以礼,励之以义,使有耻也。夫人有耻,在大足以战,在小足以守矣。”《尉缭子》言:“国必有慈孝廉耻之俗,则可以死易生!”《后汉书》:“张奂为安定属国都尉,羌豪帅感负恩德,上马二十匹,先零酋长又遗金鐻八枚,奂并受之,而召主簿于诸羌前,以酒酹地曰:‘使马如羊,不以入厩;使金如粟,不以入怀。’悉以金马还之。羌性贪而贵吏清,前有八都尉率好财货,为所患苦,及奂正身洁己,威化大行。”呜呼!自古以来,边事之败,有不始于贪求者哉?
(明·顾炎武《日知录·廉耻》节选)
注:《五代史》为欧阳修编著。
⒌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弃礼义,捐廉耻捐:丢弃
B.若由此业自致卿相致:导致
ycy
C.羌性贪而贵吏清贵:推崇、重视
D.前有八都尉率好财货率:一律、一概
⒍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 以此伏事公卿悉以金马还之
B. 国家其有不亡者乎其原皆生于无耻也
C. 异哉,此人之教子也管生之能言也
D. 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吾时俯而不答
⒎以下四句话,直接表现“无廉耻”的一项是( )(3分)
A.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 B.之推不得已而仕于乱世
C.悉以金马还之。 D.羌性贪而贵吏清。
⒏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有些人擅长搞阴谋诡计,好投机取巧耍花样,这归根结底缘于他们的无耻,正因为无耻,所以也就无所不为了。
B.“松柏后凋于岁寒,鸡鸣不已于风雨”,文章用比喻的`形式十分形象地表现了世道衰微、风雨如晦、礼崩乐坏的社会现状。
C.颜之推对齐朝那位士夫的教子方法十分不屑,也不希望儿子像那个齐朝士夫的儿子一样发展。
D.管仲把廉耻作为维系国家命脉的支柱,欧阳修认为士大夫没有廉耻与国家败亡有着内在联系,而顾炎武认为士大夫无耻就是国耻。
⒐翻译和断句。(9分)
⑴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3分)
然而四者之中耻尤为要故夫子之论士曰行己有耻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又曰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
⑵ 翻译上面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6分)
①国必有慈孝廉耻之俗,则可以死易生!(3分)
②使马如羊,不以入厩;使金如粟,不以入怀。(3分)
阅读下文,完成22—26题。(12分)
东坡画兰,常带荆棘,见君子能容小人也。吾谓荆棘不当尽以小人目之,如国之爪牙,王之虎臣,自不可废。兰在深山,已无尘嚣之扰,而鼠将食之,鹿将啃之,豕将拱之,熊、虎、豺、麛、兔、狐之属将啮之。又有樵人将拔之割之。若得棘刺为之护撼,其害斯远矣。秦筑长城,秦之棘篱也。汉有韩、彭、英①,汉之棘卫也;三人既诛,汉高过沛,遂有“安得猛士守四方”之慨。然则棘刺之设,安可少哉!予画此幅,山上山下皆兰棘相参;而兰得十之六,棘亦居十之四。画毕而叹,盖不胜幽并十六州之痛②,南北宋之悲耳③!以无棘刺之故也。
(郑燮《题丛兰棘刺图》
【注】①[韩、彭、英]即辅助刘邦建立汉朝的三员大将韩信、彭越、英布。②[幽并十六州之痛]幽、并指今河北、山西北部地区。五代时,后晋石敬堂把幽并十六州割让给契丹,换取契丹对自己称帝的支持,自称“儿皇帝”。 ③[南北宋之悲]指北宋被金灭亡、南宋又被元灭亡的事。
22.“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出自苏轼的《》。(1分)
23.苏轼作画,常以“兰”喻_________,以“棘”喻_________。(2分)
24.下列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在小人看来,“国之爪牙,王之虎臣”就像“荆棘”一样不可除尽。B.“兰”生长在深山,有了“荆棘”的护卫,就不会受到野兽、樵夫的伤害。C.汉高祖杀了韩、彭、英等良将,才会发出“安得猛士守四方”的感叹。D.国家如果没有坚强的守卫,就会有“幽并十六州之痛”和“南北宋之悲”。25.本文列举秦汉与五代两宋的史实,从正、反两方面证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用文中的语句回答)(2分)
26.作者画《丛兰棘刺图》,题材与苏轼相同,意图却不同。请比较两人的创作意图,并作评价。(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充①
凡天地之间,有鬼,非人死精神为之也,皆人思念存想之所致也。致之何由?由于疾病。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凡人不病则不畏惧。故得病寝衽②,畏惧鬼至。畏惧则存想,存想则目虚见。
何以效之?传③曰:“伯乐学相马,顾玩所见,无非马者。宋之庖丁学解牛,三年不见生牛,所见皆死牛也。”二者用精至矣!思念存想,自见异物也。人病见鬼,犹伯乐之见马,庖丁之见牛也。伯乐、庖丁所见非马与牛,则亦知夫病者所见非鬼也。
病者困剧,身体痛,则谓鬼持棰杖殴击之,若见鬼把椎锁绳,立守其旁。病痛恐惧,妄见之也。初疾畏惊,见鬼之来;疾困恐死,见鬼之怒;身自疾痛,见鬼之击:皆存想虚致,未必有其实也。
夫精念存想,或泄于目,或泄于口,或泄于耳。泄于目,目见其形;泄于耳,耳闻其声;泄于口,口言其事。昼日则鬼见,暮卧则梦闻。独卧空室之中,若有所畏惧,则梦见夫人据案其身哭矣。觉见卧闻,俱用精神;畏惧存想,同一实也。(节选自《论衡·订鬼篇》)
[注] ①王充(27—约97),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今属浙江),东汉唯物主义思想家和无神论者。
②寝衽:卧床不起。衽,音rèn,卧席。
③传:这里指《吕览》。原文是:“伯乐学相马,所见无非马者,诚乎马也。宋之庖丁好解牛,所见无非牛者,三年而不见生牛,用刀十九年,刃若新(磨)研,顺其理,诚乎牛也。”
1、上文提到的“传”即《吕览》,也被称为《》。
2、“庖丁解牛”这个典故本身要说明的道理是。文中举“伯乐相马”和“庖丁解牛”这两个例子的目的是。
3、从上文内容看,标题“订鬼”的意思是()。A.对“鬼”加以研究B.就“鬼”进行讨论C.修正人们关于“鬼”的认识D.给“什么是鬼”下一个定义4、在作者看来,“鬼”是如何产生的?请你用自己的话简要说明。
张俭字元节,山阳高平人,赵王张耳之后也。父成,江夏太守。俭初举茂才,以刺史非其人,谢病不起。
延熹八年,太守翟超请为东部督邮。时中常侍侯览家在防东,残暴百姓,所为不轨。俭举劾览及其母罪恶,请诛之。览遏绝章表,并不得通,由是结仇。乡人朱并,素性佞邪,为俭所弃。并怀怨恚,遂上书俭与同郡二十四人为党,于是刊章①讨捕。俭得亡命,困迫遁走,望门投止,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后流转东莱,止李笃家。外黄令毛钦操兵到门,笃引钦谓曰:“张俭知名天下,而亡非其罪。纵俭可得,宁忍执之乎?”
钦因起抚笃曰:“蘧伯玉②耻独为君子,足下如何自专仁义?”笃曰:“笃虽好义,明廷③今日载其半矣。”钦叹息而去。笃因缘送俭出塞,以故得免。其所经历,伏重诛者以十数,宗亲并皆殄灭,郡县为之残破。
中平元年,党事解,乃还乡里。大将军、三公并辟,又举敦朴,公车特征,起家拜少府,皆不就。献帝初,百姓饥荒,而俭资计差温,乃倾竭财产,与邑里共之,赖其存者以百数。
建安初,征为卫尉,不得已而起。俭见曹氏世德已萌,乃阖门悬车,不豫政事。岁余,卒于许下,年八十四。
(《后汉书·党锢列传》)
[注]①刊章:诏令上删除告密人的名字。②蘧伯玉:春秋时卫国的大夫,很讲义气。
③明廷:汉代对县令的敬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览遏绝章表绝:截留。
B.笃因缘送俭出塞缘:缘分。
C.大将军、三公并辟并辟:同时征召。
D.而俭资计差温差:稍微。
2.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所为不轨②为俭所弃
③明廷今日载其半矣④莫不重其名行
A.③④意思、用法都不同①②意思、用法都不同
B.③④意思、用法都不同①②意思不同,用法相同
C.③④意思不同,用法相同①②意思、用法都不同
D.③④意思、用法都相同①②意思、用法都相同
3.以下句子分别编成四组,全部表现张俭“望门投止”,能得民救助的原因的一组是()
①以刺史非其人,谢病不起②览遏绝章表,并不得通,由是结仇。
③乡人朱并,素性佞邪,为俭所弃。④俭举劾览及其母罪恶,请诛之。
⑤乃倾竭财产,与邑里共之⑥宗亲并皆殄灭
A.①③⑤ B.②⑤⑥ C.②④⑥ D.①③④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俭为人刚正不阿,且淡泊功名,见刺史不称职,就称病不做秀才,对大宦官侯览
及其母亲的罪恶,也敢冒死弹劾。
B.毛钦也很敬重张俭,但他有命在身而不便直说,所以用蘧伯玉的耻于独作君子的德
义来暗示李笃,自己也具仁义之德。
C.张俭晚年颇受器重,但他对政事已经感到厌倦,官府多次征召,他都不肯就任。因
为家中比较富裕,灾荒时能倾尽财产,济助百姓。
D.建安初年,张俭被征召为卫尉,他内心并不愿出任,只是迫不得已才去上任的。后
来他发现曹操已有取代汉室的野心,于是就退隐了,从此没再参预过政事。
岘山亭记
岘山临汉上,望之隐然①,盖诸山之小者。而其名特著于荆者,岂非以其人哉?其人谓谁?羊祜叔子、杜预元凯是已②。方晋与吴以兵争,常倚荆州以为重,而二子相继于此,遂以平吴而成晋业,其功烈已盖于当世矣。至于风流余韵,蔼然被于江汉之间者③,至今人犹思之,而于思叔子也尤深。盖元凯以其功,而叔子以其仁,二子所为虽不同,然皆足以垂于不朽。
余颇疑其反自汲汲于后世之名者,何哉?传言叔子尝登兹山,慨然语其属,以谓此山常在,而前世之士皆已湮没于无闻,因自顾而悲伤。然独不知兹山待己而名著也。元凯铭功于二石,一置兹山之上,一投汉水之渊。是知陵谷有变,而不止石有时而磨灭也。岂皆自喜其名之甚而过为无穷之虑欤?将自待者厚而所思者远欤?
山故有亭,世传以为叔子之所游止也。故其屡废而复兴者,由后世慕其名而思其人者多也。熙宁元年,余友人史君中辉以光禄卿来守襄阳④。明年,因亭之旧,广而新之,既周以回廊之壮,又大其后轩,使与亭相称。君知名当世,所至有声。襄人安其政而乐从其游也,因以君之官,名其后轩为光禄堂;又欲记其事于石,以与叔子、元凯之名并传于久远。君皆不能止也,乃来以记属于余。
余谓君知慕叔子之风而袭其遗迹,则其为人与其志之所存者可知矣;襄人爱君而安乐之如此,则君之为政于襄者又可知矣;此襄人之所欲书也。若其左右山川之胜势,与夫草木云烟之杳霭,出没于空圹有无之间,而可以备诗人之登高、写《离骚》之极目者,宜其览者自得之。至于亭屡废兴,或自有记,或不必究其详者,皆不复道。
熙宁三年十月二十有二日,六一居士欧阳修记。
【注释】①隐然:突出,高大的样子。②羊祜,字叔子,晋武帝时任都督,镇守襄阳,有惠政。杜预:字无凯,西晋名将。③蔼然:丰厚,广大的样子。④史中辉:镇守襄阳的官员。光禄卿:官名,掌朝廷祭礼朝会等事宜。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①方晋与吴以兵争
②蔼然被于东汉之间者
③山故有亭
④所至有声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①至于风流余韵
②乃来以记属于余
③而袭其遗迹
3.“写《离骚》之极目者”中的“离骚”是指
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然独不知兹山待己而名蓍也。
译文:
②既周以回廊之壮,又大其后轩,使与亭相称。
译文:
5.对“岂皆自喜其名之甚而过为无穷之虑欤?将自待者厚而所思者远欤?”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难道(他们)是自喜声名的显著而有过多忧虑呢,还是要自己等待诚厚之人和有思考的人?B.难道(他们)都是太喜欢自己名声而有过多忧虑呢,还是将用来等待诚厚之人而有深远的思考呢?C.难道(他们)都喜欢声名而作了很多思考呢,还是对待自己宽厚周全而思考的长远呢?D.难道(他们)都太重视自己名声而作很多思考呢,还是(他们为此)作了周全而深远的思考呢?6.文中谈到写此文的原因是(请用文中原句回答)
7.有人评论本文写作特色说:“欧公此文神韵缥缈,如所谓吸风饮露,蝉蜕尘埃者,绝世之文也。”意即文章有自然含蓄的风格特点。请就此谈谈你的理解。
答: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
崔猛,字勿猛,建昌世家子。性刚毅,幼在塾中,诸童稍有所犯,辄奋拳殴击,师屡戒不悛;名、字,皆先生所赐也。至十六七,强武绝伦,又能持长竿跃登夏屋。喜雪不平,以是乡人共服之,求诉禀白者盈阶满室。崔抑强扶弱,不避怨嫌。每盛怒,无敢劝者。惟事母孝,母至则解。母谴责备至,崔唯唯听命,出门辄忘。比邻有悍妇,日虐其姑。姑饿濒死,子窃啖之;妇知,诟厉万端,声闻四院。崔怒,逾垣而过,鼻耳唇舌尽割之,立毙。母闻大骇,呼邻子极意温恤,配以少婢,事乃寝。母愤泣不食。崔惧,跪请受杖,且告以悔,母泣不顾。崔妻周,亦与并跪。母乃杖子,而又针刺其臂,作十字纹,朱涂之,俾勿灭。崔并受之,母乃食。
崔母自邻妇死,戒子益切,有赴诉者,辄摈斥之。一日,崔母弟卒,从母往吊。途遇数人,絷一男子,呵骂促步,加以捶扑。观者塞途,舆不得进。崔问之,识崔者竞相拥告。先是,有巨绅子某甲者,豪横一乡,窥李申妻有色,欲夺之,道无由。因命家人请与博赌,贷以责而重其息。终夜,负债数千。申不能偿,强以多人篡取其妻。申哭诸其门。某怒,拉系树上,榜笞刺剟,逼立“无悔状”。崔闻之,气涌如山,鞭马前向,意将用武。母搴帘而呼日:“唶!又欲尔耶!”崔乃止。既吊而归,不语亦不食,兀坐直视,若有所嗔。妻诘之,不答。至夜,和衣卧榻上,辗转达旦,次夜复然,忽启户出,辄又还卧。如此三四,妻不敢诘,惟慑息以听之。既而迟久乃反,掩扉熟寝矣。
是夜,有人杀某甲于床上。官疑申,捕治之。横被残梏,踝骨皆见,卒无词。积年余,不堪刑,诬服,论辟。会崔母死。既殡,告妻日:“杀甲者,实我也。徒以有老母故,不敢泄。今大事已了,奈何以一身之罪殃他人?我将赴有司死耳!”自首于庭。官愕然,械送狱,释中。中不可,坚以自承。官不能决,两收之。戚属皆诮让申。申曰:“公子所为,是我欲为而不能者也。彼代我为之,而忍坐视其死乎!”执不异词,固与崔争。久之,衙门皆知其故,强出之,以崔抵罪,濒就决矣。会恤刑官赵部郎,案临阅囚,以自首减等,充云南军。未期年,援赦而归。
(选自《聊斋志异?崔猛》,有删节)
【注】剟(duō);刺。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师屡戒不悛悛:改悔 B.配以少婢,事乃寝寝;平息
C.横被残梏,踝骨皆见见:显现 D.不堪刑,诬服,论辟论;争论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①崔并受之,母乃食①兀坐直视,若有所嗔
A. B.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②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①徒以有老母故,不敢泄①是我欲为而不能者也
C. D.
②诸侯以公子贤,多客②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
11.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崔猛“性刚毅”“事母孝”的一组是
①诸童稍有所犯,辄奋拳殴击①逾垣而过,鼻耳唇舌尽割之
A. B.
②姑饿濒死,子窃啖之②崔并受之,母乃食
①和衣卧榻上,辗转达旦①我将赴有司死耳
C. D.
②徒以有老母故,不敢泄②以自首减等,充云南军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猛性情刚毅,喜好打抱不平,幼时老师赐给名与字,希望他有所收敛,但他依然抑强扶弱,不避怨嫌,前来向他诉冤陈事的经常室盈院满。
B.崔猛因邻家悍妇虐待婆婆、诟骂丈夫而一时性起,将其惩戒致死,受到了母亲的杖责。并被刺臂涂染朱红,他心甘情愿地接受惩戒,并决心悔改。
C.崔猛在吊丧途中遇到不平,鞭马向前,想要动武,迫于母亲的威严而未敢发作;回到家中不语不食,辗转反侧,最终下定决心,当夜将恶人除掉。
D.崔猛母亲去世后,他认为孝敬母亲的大事完成,于是到官府自首,使蒙冤的李申无罪获释;又因自首而减刑充军云南,不到一年巧遇大赦回到家中。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崔惧,跪请受杖,且告以悔,母泣不顾。(5分)
(2)崔母自邻妇死,戒子益切,有赴诉者,辄摈斥之。(5分)
【莫】下列各选项中选出不正确的一项是A.遣去慎莫留。《孔雀东南飞》(不要,不能)B.宫妇左右,莫不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没有)C.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孟子》(代词,没有谁)D.稍出近之,然,莫知。《黔之驴》(副词,不)
篇五:五土阅读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问题: 材料一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废除二十一条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 材料二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材料三 “6月5日上海日商纱厂的中国工人首先罢工.--接着.机器.纺纱.印刷.公共交通.码头.船坞等行业的工人相继罢工. 1. 材料一中的口号出自哪一次运动?这场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2. 材料二中的“土 题目和参考答案——精英家教网——
题目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问题:
材料一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材料二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材料三 “6月5日上海日商纱厂的中国工人首先罢工,……接着,机器、纺纱、印刷、公共交通、码头、船坞等行业的工人相继罢工。”
1、材料一中的口号出自哪一次运动?这场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是指什么事?(1分)
3、从材料三看上述运动在6月以后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
4、作为青年学生该学习上述运动中学生、工人的一种什么精神?(1分)
秦朝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后,历代封建王朝在巩固政权方面做出许多尝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成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对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唐太宗
材料三 (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
——《元史·地理志》
材料四 “皇太极,改号清,顺治迁都北京城,康雍乾,祖孙三,退外寇,平内乱,行改革,成效显,百年盛世美名传,文字狱,逞凶残,海关闭,交流难。” ——清朝皇帝史迹歌
(1)材料一中“封建国家”指什么?为巩固统治,“新皇帝”在地方推行什么制度?(2分)
(2)材料二表明唐太宗采取了怎样的民族政策?与唐朝“和同为一家”的是哪一少数民族?哪一事件奠定了两者密切交往的基础?(3分)
(3)读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元世祖忽必烈为加强对其辽阔疆域的管辖,实行了什么制度?(1分)
(4)材料四诗歌中提到了清朝前期实行的两项对后世产生不良影响的制度是什么?(2分)
(5)概括指出上述封建帝王所采取措施的共同目的是什么?(1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春雷啊唤醒了长城内外,春晖啊暖透了大江两岸。啊,中国,啊,中国,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
材料二 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听说深圳治安比过去好了,跑到香港去的人开始回来,原因之一是就业多,收入增加了,物质条件也好多了,可见精神文明说到底是从物质文明来的嘛!
——邓小平
材料三 从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成就显著。1992年以后,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股份制,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
⑴材料一中“这位老人”是指谁?(1分)他制定了什么决策(1分)这一重大政策是哪次会议上提出的?(1分)
⑵请列举除深圳市以外的经济特区(写出两个即可)(2分)根据材料二,概括我国建设经济特区的主要好处。(2分)
⑶根据材料三分析,我国城市改革的重点是什么?(1分)又是哪次会议提出何种经济体制后,进一步促进了此项改革的进一步深化?(2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春雷啊唤醒了长城内外,春晖啊暖透了大江两岸。啊,中国,啊,中国,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
材料二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听说深圳治安比过去好了,跑到香港去的人开始回来,原因之一是就业多,收入增加了,物质条件也好多了,可见精神文明说到底是从物质文明来的嘛!
——邓小平
材料三从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成就显著。1992年以后,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股份制,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
⑴材料一中“这位老人”是指谁?(1分)他制定了什么决策(1分)这一重大政策是哪次会议上提出的?(1分)
⑵请列举除深圳市以外的经济特区(写出两个即可)(2分)根据材料二,概括我国建设经济特区的主要好处。(2分)
⑶根据材料三分析,我国城市改革的重点是什么?(1分)又是哪次会议提出何种经济体制后,进一步促进了此项改革的进一步深化?(2分)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5分)
材料一 “乐家老铺”是中国清朝康熙八年(1669年)创建的一家药店,北京解放前夕经营状况十分危急,只能勉强度日。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作为民族工商业代表的乐家老铺在党和政府的重视与关怀下进行了改造,这一改造使乐家老铺获得了新生,经过短短几年的努力,企业面貌大大改观。
材料二从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成就显著。1992年以后,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股分制,向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迈进。
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这一改造”是指什么?它的实质是什么?是何时进行的?(3分)
(2)材料二中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1992年,我国确立了什么经济体制?(2分)
世界近代史是16世纪前后到20世纪初资本主义社会酝酿、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期间主要国家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步入资本主义社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 ……
材料二 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法律是公共意志的体现, 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
材料三 “我们以这些殖民地的善良人民的名义和权力,谨庄严宣告: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地应当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它们解除对于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而它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也应从此完全废止。”
(1)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分别出自哪个国家的哪个文件? (6分)
(2)材料一文件颁布后,确立了哪一种资产阶级的统治形式?(2分)
(3)根据材料二内容看,该法令维护是什么阶级的利益?(2分)
(4)材料三文件的发表,有何重要意义?(2分)
【关于五土的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2.土阅读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