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戏的阅读理解题目及答案
在学习和工作中,我们最不陌生的就是阅读答案了,阅读答案可以给我们提供解题指导和解题思路。还在为找阅读答案而苦恼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社戏的阅读理解题目及答案,欢迎大家分享。
社戏的阅读理解题目及答案1
1、作者为什么说平桥村“在我是乐土”?
提示:民风淳朴的乡村,对一个在封建家庭中生长、受各种规矩束缚的孩子来说,确实是快乐自由的天堂。作者作为客人,“在这里”“得到优待”,钓到虾“照例是归我吃”,小伙伴们对“我”无微不至地体贴照顾,“看社戏”一节这种友爱和照顾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这里“我”可以免念那些陈腐无用的经书,而且也没有那么多规矩可蹈,即使“打了太公”,全村“也决没有一个会想出‘犯上’这两个字来”,对于自幼就压抑在封建道德秩序中的“我”而言,这样的自由是一种多么宝贵的享受;而且在农村可以亲近大自然,“掘蚯蚓”“钓虾”“放牛”,相对于城镇宅院中“我”那种受束缚的生活而言,无疑是新鲜有趣极具魅力的了。
2、双喜和六一公公分别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提示:双喜是小伙伴中“最聪明的”,好像小伙伴的小领袖一般,他的性格也表现得最为突出:他心细如发,聪明伶俐,当“我”看不成戏,“急得要哭”时,双喜马上能想出“好主意”,并且能举出让“外祖母和母亲也相信”的理由;铁头老生夜晚不翻筋斗,“我”很失望,双喜又用“谁肯显本领给白地看”来安慰“我”,表现了大哥哥般的亲切体贴;他能拿主意,当老旦唱个没完没了,大家都已经厌倦但又不好说回去的时候,又是他提议回家;回程时大家偷阿发家的豆,双喜后又劝止大家“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说明他善于为他人着想。
六一公公是淳朴乡民的形象。六一公公对于孩子们偷他的豆,只是责备“不肯好好的摘,踏坏了不少”,听说摘豆是为了请客,马上说“这是应该的”,他并不是吝啬的人;后来他又亲自送豆,表现了他热情好客的性格。“我”夸了他一句,“竟非常感激起来”,体现了他的老实厚道的农民本色。至于他夸“我”“读过书”“将来一定要中状元”之类的话,只不过像今日夸某个孩子聪明,将来一定能考上好的大学一样。也有观点认为六一公公虽是个好人,但是有农民的局限。他夸“我”的话,表明他意识深处受封建礼教的影响,这在当时也是难免的。
3、你怎样理解课文的结尾?
提示:其实那夜的戏,看得叫人“打呵欠”“破口喃喃的骂”,那夜的豆,第二天吃起来也实在平常。所谓“那夜似的好豆”“那夜似的好戏”,代表了作者对天真烂漫自由有趣的童年美好的回忆,充满一种浪漫的理想色彩,表现对人生理想境界的渴望和追求。
4、你怎样看待文中“偷豆”这一 情节安排?
提示: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如:“偷”反映了小伙伴们的诚恳待客的热情;“偷”显示了小伙伴们纯洁无私的心;“偷”反映了小伙伴们周到细致,天真纯朴的天性。
5、从小说《社戏》中,你能看出作者对故乡有怎样的情感吗?
提示: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如,鲁迅对故乡,有一种割舍不断的复杂情感。鲁迅对既往的少年时代念念不忘,对现实的都市生活耿耿于怀。他留恋儿时看社戏的欣喜和诗意,字里行间流露了对家乡的赞美和挚爱之情,更渗透着一个都市人绵绵不尽的乡愁。
社戏的阅读理解题目及答案2
(甲文)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是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上,一个羊蹲在草里。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乙文)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
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地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彩起来。
小题1:用简洁的文字分别概括甲、乙的内容。(2分)
甲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我”去时的心情和回时的心情有何不同?(2分)
小题3:甲文中画框中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作用?(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甲文:月夜航船。 乙文:月下归航。
小题2:去时心情很急切,回时很轻松欢悦(几分留恋)
小题3:山是不动的,动的是船,这种写作手法是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化静为动,衬托船行的迅速和“我”的急切心情。
小题1:试题分析:甲文主要写的是在一个月光明亮的夜晚,我们坐船在赵庄的路上的所见所闻;乙文主要讲的是看完戏,从赵庄坐船回来时的情景。
小题2:试题分析:“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是我却还以为船慢”这是作者去时的心情,心情很急切。“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这是作者回来时的心情,还有几分留恋。
小题3:试题分析:“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是我却还以为船慢”,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实际上,动的是船,不是山,化静为动,突出了船行的速度之快,也表现出我的急切心情。
【社戏的阅读理解题目及答案】相关文章:
《社戏》阅读答案02-23
语文阅读理解及答案06-04
小巷阅读理解及答案10-30
《正直》的阅读理解及答案11-11
春思的阅读理解及答案11-15
狂夫的阅读理解及答案11-15
《幸运女孩》阅读理解及答案11-07
父亲的秘密阅读理解题及答案05-29
《笑与泪》阅读理解及答案11-06
文言文阅读理解及答案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