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游记作文四篇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西安游记作文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西安游记作文 篇1
前段时间放假我和父亲母亲一起去西安参观了大雁塔,我高兴极了。
大雁塔美丽极了!
大雁塔共分七层,每层都装有四个小巧而精致的小窗户。一层有个禅房,禅房里放有佛经、佛像,其中有如来佛像和观世音菩萨的佛像等。
大雁塔的门框上,有优美的线条雕刻着唐代建筑图案,美丽大方,是研究我国建筑史的重要资料。大雁塔已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文物。父亲对我说:“大雁塔凝聚着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汗水,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和毅力的结晶,我们现在要是不珍惜它,不保护它,怎能对的起我们祖先呢?”
顺着楼梯向上攀登,到了第七层,举目远眺,西安市市容尽收眼底。看,前端是西北最高的建筑物——电视塔,左端是规模宏大的小寨版。整个大雁塔气势雄伟,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最引人注目的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和唐僧师徒四人的佛像,我仿佛进入了一个梦幻世界。我仿佛看见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保护着师父唐僧去西天取经,一路上他们兄弟三人斩妖捉怪,击退了妖怪们一次次的进攻,保护着师父最后终于取得了真经。
参观完大雁塔后,父亲母亲还告诉我西安还有许多像大雁塔的古建筑。我觉得我们陕西有那么多名胜古迹,真是了不起,作为陕西人我们应该感到骄傲和自豪!
西安游记作文 篇2
看过《长安十二时辰》,让自己对盛唐时的长安充满了想象。所以我们趁这一波热潮,来到了西安旅游。西安除了秦始皇兵马俑、黄帝陵、碑林、大小雁塔、回民街小吃,最让人神往的还是那雄伟壮观、保护完好的城墙。所以,我们来到西安的第二天晚上就来到了古城墙。
我和爸爸妈妈是从永宁门上的,永宁门是西安城墙的正南门。爬城墙时,我看介绍西安古城墙的内容:建于明太祖洪武三年,洪武十一年竣工,是在明太祖在唐皇城的基础上建成的,是当时西安的府城。这样看来,盛唐时的长安确实还要大很多。
古城墙把西安分为新城和古城,城墙里的是古城,城墙外的是新城,两个城区相差两千年的历史。我们上爬城墙,古城墙比我想象中的还要宽得多,不仅可以走人,宽到完全可以并行齐驱两三架马车,足以看出当时的城防是多么厉害。城墙上面甚至还有一个租自行车的站点,可以骑车绕城墙一圈。不过我的`年龄不满12岁不能骑,就连双人自行车坐在后面的不行,所以我们就不骑自行车了,在西安的古城墙上走着,迎着凉风欣赏着灯火通明城市,包括每隔一段就会有一个灯光闪耀的城楼,感觉好像下一秒就要穿越时空。
西安城墙见证了古今长安数千年的荣辱兴衰,我们应该保护好历史文物,不让它遭到破坏。
西安游记作文 篇3
在西安,我们不仅看到著名景点,还学到了好多知识。
“符合”这个词我们现在经常用,那你们知道它的来历吗?在参观陕西历史博物馆时,我们看到一件老虎形状的文物,它的名字叫“虎符”。在古代,“虎符”是将军和皇帝的重要物件,他们各持左右一半“虎符”。虽然它很小,但在古代军队中却是重要的调令凭证。遇到紧急情况,皇帝会派人将“虎符”与军令一起送至军队,左右两个虎符合在一起则军令生效。“符合”这个词就由此而来,现在的意思(数量、形状、情形等)相合。
提到西安,就不得不提“西安事变”。“西安事变”是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战争的转折点。在骊山脚下,蒋介石办公室的窗户玻璃上还留有西安事变时的弹孔。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达到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发动兵谏。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它的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准备了必要的前提。
西安游记作文 篇4
星期五下午我和爸爸妈妈还有亲友一行人要去西安了,我听说西安有很多美食,还有很多古建筑。我们到的时候天已经黑了,我们把行李放在酒店就出去吃饭,西安是旅游城市,游人很多,我们住宿的周围有钟楼和鼓楼。
第二天吃过早饭我们去了大雁塔,大雁塔也是古建筑,塔上每个角都有铃铛随风发出清脆的铃音,我们随后又去了鼓楼、钟楼,鼓楼里有各种各样鼓,我还看见吉尼斯纪录最大的鼓。钟楼里面只有一个很大的钟。这些古建筑上面有很多颜色鲜明、纹路清晰的图案。晚上我们又去了网红美食街,叫永兴坊,吃了网红毛笔酥,不好吃,不过肉夹馍、凉皮吃着很好吃,星期天回来的路上我们又参观了兵马俑,展出的兵马俑五官生动,服饰整齐。
晚上11点左右才到家,好累啊,不过很开心,也有收获学到了很多知识。
【西安游记作文四篇】相关文章:
西安游记的作文12-24
西安华清池游记作文12-18
西安游记作文【热】11-26
【热门】西安游记作文11-25
西安游记作文【热门】11-25
西安游记作文【推荐】11-24
【推荐】西安游记作文10-18
西安游记作文【精】10-15
西安钟楼游记作文12-22
西安游记800字作文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