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愧色的议论文
彭端淑的《为学》一文,以蜀地贫富二僧“欲之南海”,然二僧中“富者不能到而贫者至焉”的故事,说明了天下事“为之”则易,“不为”则难的道理。读罢此文,人们对富僧多持批评的态度。
诚然,“富僧”拥有丰厚的财力,而“犹未能到也”,确实应该受到批评。但“富僧”闻“贫僧”以“一瓶一钵”而“之南海”,则面有愧色。仅此一点,我认为富僧也有值得称道之处。“富僧”知错且自愧,较之那些犯错后或一撅不振,破罐破摔者,或大言不惭,推脱责任者,或掩盖事实,邀功请赏者,何尝不是一种进步?古往今来,因未实现理想,于惭愧之际立志奋发而获得成功者,大有人在。北宋时期的'苏询,就是因考试未中,面带“愧色”而焚尽前文,闭户苦读,遂通《六经》及百家之说,终成著名文学家。再如我们所熟悉的铁人王进喜,60年代初来到北京,看到过往的汽车都顶着个硕大的天然气包,身为石油工人,真是羞愧难当,因而立志“宁可少活二十年,也要拿下大油田”。经过全国石油工人的努力,最终实现了“把中国贫油的帽子甩进太平洋”的夙愿。
人如能知愧,然后奋起,最终将从逆境中走出,有所成就。一事不成,引以为愧,令人感动;一技不成,引以为愧,同样难能可贵。中国“当代保尔”张海迪,学识广博,精通几门外语,可谁又知道她学习外语,是始于一件小事的触动。她曾在一家医院工作,一次,同事拿来一瓶进口药,请她翻译说明书上的外语,她不懂,只好惭愧地摇摇头。从此,张海迪便立志要学好外语。寒来料往,斗转星移,在她的努力下,成功的鲜花终于开放了。(初中作文)失败、落伍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失败面前心灰意冷,一撅不振。面有“愧色”的富僧,如果能从羞愧中汲取教训,重振信心,再踏征途,相信他一定能够实现“之南海”的理想。知错而愧,以愧促行,持之以恒,何事不成?
【谈愧色的议论文】相关文章:
谈勤奋的议论文09-24
谈友谊的议论文03-25
谈诚信议论文01-11
谈友谊议论文06-12
谈游戏议论文05-19
谈读书议论文03-28
谈勤奋议论文12-10
谈幸福议论文12-10
谈最遥远的距离议论文03-07
谈包容议论文14篇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