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题材艺术歌曲作品的异同及建议论文

时间:2020-12-21 18:08:10 议论文 我要投稿

同题材艺术歌曲作品的异同及建议论文

  摘要:洛列莱,又译“罗列莱”“罗蕾莱”,是欧洲文学中的一篇小小的著名段落,以充满丰富幻想、神秘、寓言性质和危险的气息,引起了文人们的注意。舒曼与李斯特为浪漫主义时期重要作曲家,都创作过以其为题材的作品,在实际的谱例分析和风格的把握中,有着诸多相似与不同,这对最终的演唱产生重要的影响。

同题材艺术歌曲作品的异同及建议论文

  关键词:舒曼;李斯特;洛列莱;艺术歌曲;演唱建议

  19世纪浪漫主义思潮涌动,音乐与诗歌紧密结合在一起,其中一部分形成了现今所熟知的艺术歌曲,其题材包含广泛,多为神话传说、历史、自然风光、爱情,甚至仅仅是某种自我情绪的抒写,而诗歌的思想性也将歌曲的内涵推上一个新的高度。从最早布伦塔诺创造洛列莱以来,使它作为题材不只一次的出现在音乐家的笔下,总能在艺术歌曲、歌剧、交响曲的一隅中发现它的踪影。其中以洛列莱为题材的艺术歌曲最为大众所知。而在同一题材下的同类作品有其特殊的价值,下面从来源、内容、音乐结构和演唱建议来进行分析[1]。

  一、洛列莱传说来源简介

  洛列莱是德国莱茵河右岸132米的洛列莱岩,这里潺潺的水声,在特殊的岩石构造下被放大,产生了奇妙的效果,这激发了人们的灵感,创造出了多种多样的故事。1801年,德国作家克莱门斯布伦塔诺(ClemensBrentano1778—1842)第一次将一个迷人的女性与这块石头联系起来,这是洛列莱第一次以完整的形象出现在文学之中。

  二、诗词内容及叙述方式

  1812年,德国浪漫派诗人艾兴多夫(JosephKarlBenediktFreiherrvonEichendorff1788—1857)创作了《林间对话》(Waldesgesprch),其将最初以“水妖”形象示人的洛列莱,变成了美丽而危险的森林女巫。艾兴多夫注重环境的渲染,诗词的气氛和天马行空的想象。1824年,德国浪漫派诗人海涅(HeinrichHeine1797—1856)在其诗篇DieLorelei中,抓住了布伦塔诺的主题,描述了一个类似塞壬一样的同名女子。诗人用平实的语言和强烈的抒情意味,以“我”为第一视角叙述了这一故事[2]。

  三、音乐结构与音乐语言

  1.舒曼的《林间对话》1840年,舒曼根据艾兴多夫的诗篇,将其谱写在作品39首中的第一首,1850年,作为再版的第三首。这首诗分为四段,是没有展开部的奏鸣曲式,呈示部的两个主题(主部和副部)和再现部的两个主题。两个主部都是男人的话,两个副部都是洛列莱的话。第一段用E大调带附点波浪形音乐线条引出猎人的话。接着洛列莱用C大调回答,钢琴旋律线条从下而上,柔和顺从,但隐藏着危险的动机,在Waldhorn(号角)上用短暂的离调至E大调属和弦,并最后停在E大调的属和弦上,猎人用E大调进行7小节后,音乐减慢,突然切入C大调,钢琴警告性和弦,速度加快,接着洛列莱的话自然进入E大调,经过9个小节渐强至全曲最高音,以强音量唱出开头代表猎人的第一句话“天色已晚,暮色苍茫”,明示猎人已经落入洛列莱的手中,最后以E大调收尾,前后呼应但意义上完全不同。2.李斯特的《洛列莱》1841年,李斯特用海涅的诗篇DieLorelei谱写成艺术歌曲,于1843年出版。奏鸣曲式,主部副部唱歌词第一段,插部第二段,展开部第三段,把第三段的最后两句歌词留给再现部,作为歌曲的结束语。主部G大调,宣叙调开头(gesprochen)。副歌是E大调的船歌体裁,旋律荡漾节奏富有伸缩感,音乐上充满抒情性。插部转而写人,人声部分8小节降B大调,钢琴左手伴奏部分转为更为平稳的柱式和弦三连音,抒写洛列莱的娇艳美貌,6小节用流动性的上行降A大调旋律抒写洛列莱的动作,最后5小节为“魔力”一词转进G大调以对应开头并衔接了展开部,展开部是全曲最高潮,前10个小节是丰富后的主部材料,后6个小节钢琴右手的强震音伴随左手半音下行,人声音区进入最低。接着再现部的主部和副部多次反复,加深对主题的感慨[3]。两首艺术歌曲从音乐结构上看均为奏鸣曲式,总的来说,舒曼的作品更为精巧克制、简洁清晰、富有寓意,钢琴与声乐巧妙的编织在一起,而李斯特的表达更为热情直接,充满感染力,调性与节奏丰富,多用重复歌词的方式来加深感叹。两首作品均有强烈的戏剧性,《林中对话》中人物的对话模式,与《洛列莱》中一场灾祸的前后,均在短短的篇幅中激化矛盾,让人印象深刻。

  四、演唱中的建议

  演唱者除了做好案头工作以外,还应注意人声与钢琴部分的合作,情绪的把握,音色的变化。《林中对话》音乐气质内敛,侧重情景渲染和情感心理的变化和对比,演唱者需要扮好两种角色。整个作品要求的是Ziemlichrasch(相当的快),呈示部的人声部分出现4个小节简短的情景陈述后,后5个小节演唱速度稍稍加快,短句连贯和休止符的清晰,整体乐句长线条渐强,突出单词“lang”(远的)和“allein”(独自)。副部进入洛列莱的主题C大调,语气平缓试探,音色上可以分为两种处理方式,一种是音色上比猎人部分更冷峻深沉,突出洛列莱本质上的非人化;另一种是用明亮轻柔的音色,突出其貌美柔弱和充满诱惑的形象,最后一句洛列莱劝说猎人的句子,音色上伴随音量上有控制的渐强变明亮,半音下降渐弱,音色变回暗淡。再现部的猎人以强音量重复呈示部相同的音乐材料,语气更为自信,在“jungeLeib”(年轻的`身躯)后突然一扫前面暧昧的气氛,矛盾激化,语速偏快,强调而清晰,bist(是)、Hexe(女巫)和Lorelei(洛列莱)三个词重音突出,渐弱并干脆的收尾,钢琴接入回到原速。洛列莱这部分音色也可以有两种变化:一种是承接呈示部洛列莱的第一种特点,用强力度唱出全曲最高音;另一种是用明亮的音色来表现洛列莱的得意和激动。前一种表达方式适合拥有较宽厚的声音,而后一种更适合抒情灵巧的声音[4]。《洛列莱》更侧重叙事性、画面感和内心冲突,作品分为多个情绪状态,主部是未释放的不安,前5个小节声音像说话一样,进入Allegretto部分后,气息需短促加重这种不安,副部将这种情绪安抚了下来,与歌词相称的是声音上抒情连贯而不拖沓,两句重复的“落日余晖下”音区较宽,第一句是对壮烈美景的由衷赞叹,由弱至强需要宽广、饱满的声音;第二句由强至弱回落到低音区,两句成长线条平滑衔接,音色统一,气息上有控制的收放。插部开头声音清晰仿佛耳语,弱声且需吐字清晰,最后重复的两句“有着强大的魔力”,第二句加重对前一句的语气。展开部用宣叙调,情绪上与主部类似,随着音乐进行,释放出主部被压抑的不安,最后两句“他只仰望高处,仰望高处!”达到全曲最高潮,声音需要保证一定的音量,接着在钢琴震音的衬托下,像大声说话一样,复述着刚才所看到的灾难。再现部的前半部分,叙述者惊魂未定,带有悔恨的情绪将这一切归咎于洛列莱,在“getan”(造成)这个词上应给予重音强调,之后进入船歌的部分将之前的情绪抚平[5]。同一时期,同一题材,经由不同作曲家之手,释放出不一样的光彩,因此,在演唱的处理方法上产生诸多的异同,就像李斯特在《舒曼》一文中写道:“这些代表们的进步精神虽然和当时艺术发展的总路线一致,但在个性上仍有其独自的倾向”。只有在理解作品艺术性和思想性两方面的基础上,才能把握好不同的演唱风格,演绎好这些作品[6]。

  参考文献:

  [1]于润洋.舒曼[M]//西方音乐通史.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233-237.

  [2]钱仁康.音乐中的罗雷莱传说[M]//钱亦平.钱仁康音乐文选(下册).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428-439.

  [3]李敬波.德国艺术歌曲与舒曼声乐套曲Op.39的思想内涵[J].艺术研究,2014(1).

  [4]牛崔杰.舒曼《声乐套曲》Op.39的演唱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硕士论文,2015.

  [5]王石磊.李斯特艺术歌曲《罗雷莱》研究[J].大舞台,2012(11).

  [6]张璋.对李斯特艺术歌曲《罗蕾莱》音乐与演唱风格探索[D].北京:中央音乐学院硕士论文,2012.

【同题材艺术歌曲作品的异同及建议论文】相关文章:

温暖题材的作文01-18

建议的近义词及解释08-27

同兴趣的她05-02

历史题材的读后感08-12

以黄河为题材的作文06-20

以关爱为题材的作文10-18

父女同罚07-13

风雨同舟的造句01-10

历史题材读后感08-12

我与网络题材作文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