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办学特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论文

时间:2021-05-04 20:38:48 议论文 我要投稿

独立学院办学特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论文

  摘 要: 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一种新生事物,探讨独立学院的办学特色问题凸显重要性和紧迫性。独立学院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严重困扰着独立学院的进一步发展。应结合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和区域经济特点,根据学校自身实际情况,尽快使独立学院走上理性发展轨道,整合资源,办出特色。

独立学院办学特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论文

  关键词: 独立学院 办学特色 存在问题 对策建议

  由普通本科院校和社会力量合作办学的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新出现的一种办学形式,是新形势下高校机制创新与模式改革的一项重大突破。近些年来,我国独立学院的发展很快,大大满足了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迫切需求,为扩大高等教育资源和高校办学规模,促进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我国高等教育日益多元化、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如何使这一新兴的高等教育模式摆脱母体高校的束缚,走上理性发展轨道,整合资源,办出特色,树立品牌,无疑成为独立院校的一项紧迫而重大的课题。

  一、 探讨独立学院办学特色问题的紧迫性和必┮性

  特色反映质量,特色体现水平。特色是一个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一个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于这些新建的独立院校来说,尤其如此。独立学院应该有学校自己的特色,而且应该以自己的条件为依据,尽快办出特色,这是独立学院与其他类型学校竞争的主要方面,也是今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实践证明,办出鲜明的特色,有利于独立学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坚持教育创新;有利于克服学校发展中的某些弊端,扬长避短,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水平;有利于形成人才培养特色,满足社会多元化需要。

  1. 形成办学特色是独立学院生存与发展的基础

  办学特色是学校独特性、杰出性的表现。独立学院在整体办学实力上无法和公办高校相比,但可以在公办高校办学的某些薄弱环节异军突起。独立学院不仅在人才培养上对公办高校起着有益的补充作用,而且在某些学科、专业建设上起着与公办高校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作用,体现了生存的意义与价值。但独立学院也处于前有公办高校的阻击,后有众多高职院校的追击,旁有民办大学夹击的这么一种多元竞争的生存环境,如果与母体学校专业设置重复,人才培养规格相同,办学模式一样,必然是办学的路子越走越窄。因此,独立学院应该利用自身的优势,主动适应区域环境,积极寻求发展的突破口,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才能不断拓展生存空间,求得更多的发展机遇。

  2. 形成办学特色是独立学院优势的集中体现

  一流的大学也并非所有学科、专业都具有一流水平和具有很大的社会影响,相反往往是由于一两个学科、专业的巨大影响而带动整个学校的快速发展。一般来说,独立学院无论是师资还是其他的软件、硬件设施,都没有公办院校完善。所谓劲要用到刀刃上,这类院校要生存和发展只能突出重点。新办独立学院应正确分析自己的在整个高等教育系统中的位置、区域特点、办学环境和办学条件,找准自己的办学定位与奋斗目标,选准办学特色突破口,集中优势力量进行扶持,使办学特色不仅成为学院优势的集中体现,而且成为带动学院全面发展的龙头。

  3. 形成办学特色是独立学院参与竞争的前提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同样把竞争法则带给了高等教育内部,各个院校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争生源、争经费、争师资、争办学资源、争人才“产品”等等。[1]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不是在竞争中发展壮大,就是在竞争中萎缩,甚至被淘汰。而在这个竞争中,独立学院从总体上讲是处于劣势的。要想扭转局势,那就只有从学校实际出发,考虑学科建设、专业设置、办学条件、师资水平、社会需求等情况,扬长避短,办出特色,从而吸引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使特色不断得到强化,社会影响不断扩大,增强竞争的优势、力量和资本,这样才会在市场经济中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如果不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以特色适应社会需要,一味追求大而全的发展,最终必将走向末路。

  4. 形成办学特色是独立学院赢得社会地位的关键

  众所周知,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的竞争,高校的办学特色成为其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成为高校吸引人才和吸引优质生源的基础。鲜明的办学特色在学术交往、科学研究等方面,还会给学校赢得更高的学术地位和更多的发展机遇,成为学校办学实力、社会声誉的综合表现形式和标志,并且带动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提升,增强学校的办学实力,促进学校的发展。由于办学特色对学院的社会地位的影响如此之大,所以各个院校都希望能找准自己的立足点,培育自己的特色,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而独立学院由于成立时间不长,起点不高,因此在社会上的影响也不大,很多人根本不了解这种学校。在这样的不利情况下,如果独立院校不异军突起,形成自己独有的特色优势,那么社会声誉就无从谈起。

  二、 独立学院办学特色建设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独立学院作为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的新生事物,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创业的挑战。从外部环境来说,我国加入WTO以后,教育国际化冲击不可避免,加上国内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入,使得高校之间的竞争空前激烈,生存环境更为艰难。而从内部看,由于独立学院一般都是依托母体大学而设立,其在培养目标、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学管理、专业设置、教学计划、教师乃至教材均来自公立高校,或者在公立高校的基础上做一些增减,与传统高校大同小异,缺乏自身的特色。

  1. 办学定位不清

  独立学院要想长期生存和发展下去,则必须要有与之相匹配的发展定位。虽然自2003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的若干意见》以来,各独立学院都积极走“优”、“独”、“民”的道路,努力创建出自己的特色。但由于独立学院办学历史较短,从其发端至今不过9年左右时间,加之教育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任务繁重,还没有足够的时间深入研究思考,因而许多院校还存在着办学定位缺失、模糊不清的问题。独立学院和母体高校共享部分教育资源,具有明显的依托性,同时在教育理念、办学模式和管理体制上,与母体高校又有着许多的差异,要求具有相对独立性。如何处理“依托母体”和“相对独立”的关系,使独立学院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有所建树,在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上有所创新,是需要办学母体高校和独立学院共同努力、协同加以解决的问题。否则,必将导致办学的盲目性、随意性,直接影响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协调持续发展。

  2. 培养目标不明

  培养目标是一定教育过程的标定。独立学院的定位不清,往往就导致了其培养目标缺乏应有的特色。主要表现在独立学院将其培养目标与普通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混同。许多独立学院找不到自己准确的定位,纷纷采用原母体高校普通本科生标准进行规划管理,照搬母体高校的培养目标和专业教学计划,而没有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设定符合学院实际和学生特点的培养目标,最终使学生培养质量由此受到影响。另外,很多教师来自母体高校,管理部门没有提出特殊要求,因而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还是老一套,评价机制也没能反映独立学院的特色。独立学院仍沿用了精英教育的教育方式和评价方式来进行教学和管理。其结果是:教师总是感慨独立学院学生的差距;学生感觉到在实践应用能力上不及高职的学生,基础理论研究上不及公办学校本科生,师生双方陷入一种尴尬境地。

  3. 专业设置不合理

  第一,简单拷贝专业。特别是新举办的独立学院,在没有能力开设新的学科、专业的前提下,就移植母体高校的学科专业设置,以求学校能够尽快运行。不顾自身生源的特点,不顾市场的需求,盲目照搬母体高校的学科专业设置和教学计划,从长远的发展来讲,这种盲目的专业复制是不可能使独立学院走上开拓创新的路子,只会导致教育资源的浪费以及人才结构的失调,在竞争中不可能获得长足而稳定的发展。[2]而且独立学院设置与母体高校相同的专业,也势必造成与母体高校相关专业学院(系)在教育资源以及招生计划等方面的冲突和矛盾,并且这种专业设置方向的趋同性,也不利于独立学院形成学科和专业特色。

  第二,盲目设置专业。大部分独立学院在设置专业上都偏向于人才市场需求的 “热门”或“短线”专业,结构单一,很少有学院自身的特色专业,或者说是品牌专业。这种没有特色的短平快专业是很难有吸引力的;同时给学生未来的就业留下隐患,容易造成结构性失业。[3]有的独立学院也缺乏专业设置审核制度。由什么样的机构对学校的专业设置资质进行认证,又由谁来认证这些专业,如何来认证,这些问题也是急需回答的。

  4. 师资队伍不稳定

  独立学院的师资队伍由两部分构成:一是专职教师队伍,二是兼职教师队伍。独立学院专任教师主要由高等院校退休教师和本科毕业生或研究生担任,这在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及年龄结构上均不够理想。独立学院师资队伍缺乏历史积淀,专职师资以青年教师为主,尚未形成教师队伍梯队,教学、科研、管理水平都有待提高,还不能够在学科、专业建设中发挥骨干作用。学院往往招聘一些才出校门的本科生或研究生在一线担任教学,没有教学经验,教学质量不高。同时由于人们对民办机制下的人事制度以及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担忧,使得独立学院在引进高水平师资方面困难重重。

  独立学院的兼职教师主要是来自母体高校的兼职教师,另有一些是来自其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的退休教师或专业人士,一般具有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专业水平。但离退休人员所占比例较大,体力、精力都受到一定限制,教育观念、教学方法也比较陈旧,所学与所教脱节。过分依赖母体学校的师资力量,不仅会加重母体高校的教学负担,还会影响母体高校和本院的教学质量。而且由于独立学院与母体高校在培养目标上存在着差异,这些兼职教师也不能完全适应独立学院的教学要求。[4]外校兼职教师中多数人抱有“打工”思想,缺乏主人翁责任感,必然导致他们在教学态度和质量保证上的不稳定。

  另外,独立学院在对兼职教师的聘任和管理方面也存在一定困难。

  三、 独立学院办学特色建设的对策思考

  办学特色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独立学院应结合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和区域经济的发展趋势,根据学校自身实际情况,有机协调和处理好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师资条件等方面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得新建独立学院提高水平、办出特色、争创一流,从整体上提高我国独立学院的教育质量、科研水平和办学效益。

  1. 准确合理定位,明确培养目标

  第一,确立合理的办学定位。独立学院的定位问题是其发展的核心问题,独立学院虽独立于母体高校,但其师资、管理人员基本上来源于母体高校,在确定发展战略时很容易受母体高校管理思维、理念的影响。笔者认为给独立学院定位,应该树立市场办学理念,扬弃固定模式,瞄准市场需求的现状与未来,依靠独立学院师资、信息等优势,办出特色,创出品牌。

  第二,形成具有特色的培养目标。独立学院虽然可以依托母体学校开设相关专业,可以利用母体高校在社会上的声誉、影响、品牌优势,但如果不办出特色,没有自己人才质量上的优势,就无法得到社会、家长和学生的认可,也就无法生存和发展。因此,明确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规格、制定培养计划是独立学院工作的重点。当前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位于以本科教育为主,以就业为导向,按照市场和社会需求,培养具有合格的基础理论和较强的应用能力、技术技能,培养特色明显的高级应用型创新人才。

  2. 优化专业设置,改革课程体系

  第一,灵活设置特色专业。独立学院的专业设置要以人才市场需求预测为依据、以母体高校资源优势为依托、以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目的、以能力本位为前提。专业设置要有利于培养出受社会欢迎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这是独立学院办出特色的保障。[5]一方面,独立学院在设置专业时要避免与母体高校之间重复率过高,防止照搬照抄母体高校已有的优势学科和热门专业,造成简单性重复,既浪费教育资源,也不利于学校自身的发展,失去了自身的特色。另一方面,独立学院学科专业的构建应充分利用母体高校的品牌优势和优势教育资源,立足于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服务,集中力量创办特色专业,优势专业、要根据市场的需求,以就业率为必要的参考尺度,灵活设置和调整专业结构,开设公办高校不能及时举办的专业,也可以开设公办高校不能办的特色专业,使其专业设置与行业的发展、市场的变化始终保持一致。

  第二,改革课程体系与设置。为了适应培养人才的多样性要求,根据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做出快速准确的反应而又不降低人才培养的本科层次要求,独立学院应把课程体系分为普通教育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三大模块。普通教育课程要突出基础理论教学的应用部分,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专业核心课程强调专业基础性和本科的规格要求,努力拓宽学生的专业面,增强学生毕业适应能力。专业方向课程,则应突破按学科方向分模块的传统思维,结合就业市场、尤其是地方产业结构的人才需求来设置,总体上增加应用性内容和实践性环节,强化学生的实践和岗位适应能力。与此同时,在整个课程体系设计中实施课程学分标准化;课程体系模块化便于保持人才培养的灵活性和保证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而课程学分标准化便于课程与课程组间的相互替换,实现课程结构的机动灵活。

  3. 注重外引内培,加强师资力量

  第一,利用母体高校的人才资源。独立学院之所以在短期内得以兴办进而发展壮大,是因为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依托母体高校得天独厚的师资条件的支持,分享了母体高校的良好师资声誉和基它办学资源。独立学院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合理调配和有效利用母体高校的教学资源和人才资源,有计划地聘请母体高校的教师兼任独立学院的教学工作,部分解决独立学院师资队伍数量的需求及提高学术水平的需要。[6]

  第二,聘请离退休教师。他们中的大多数既有健康的身体,又有丰富的教学、科研经验,完全有能力和精力继续工作一段时间,在自由度方面也存在一定的优势。刚刚起步的独立学院正可以充分发挥和挖掘他们的潜力,这样不仅能够解决部分师资紧缺的问题,而且还能够利用老教授的威望和影响,扩大学院的知名度,建立一支兼职教师的网络,同时通过对年轻教师在教学、科研上的培养和监督,加快优化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第三,建立相对稳定的专职教师队伍。独立学院要确保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必须逐步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要克服对兼职、共享母体高校师资的长期的过多的依赖,利用这些资源加快建设自身教师队伍,建立健全以岗位聘任为主要内容、以岗位津贴为主要分配形式的人事分配制度,强化竞争机制,吸引充满生机的、高层次的新生力量加盟。通过培训、科研、教研活动和以老带新等形式,苦练教学基本功,强化基本技能训练,加大对现有在职教师的培养力度,扶持中青年教学、科研拔尖人才。在引进人才、稳定人才、培养人才上,做到有规划、有目标、有措施,并注重师资队伍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的合理配置。

  4. 重视产学合作,强化实践教学

  第一,建构产学相结合的教学体系。独立学院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走产学协作办学之路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缩小与社会对人才培养与需求之间的差距,提高应用学科人才的培养质量。产学相结合培养应用型人才,具体可以采用以下形式:一是要根据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对整个培养过程进行科学设计,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吸引校外企业对学校投资助学,支持与企业相关专业建设或企业所需专业建设;二是校企共建实践教学基地,校企合作开展教学活动以及校企合作进行科技开发。毕业实习、毕业设计或论文与就业取向结合,相对提前介入职业岗位;三是签订产学合作协议,包括学校为企业解决的技术课题,企业为学校提供的实践基地、实验室等,明确双方的责任与权利。

  第二,建构能力知识型教学模式。一是改变“以系统知识传授为核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将创新教育渗透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二是推行以全面选课制为核心的学分制,给学生学习提供更多的选择,包括专业方向、课程层次、学习进度等方面,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个性化教学,通过学生的自我设计和跨专业跨系选课,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文理渗透、理工结合、多学科交叉复合;三是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借鉴发达国家应用型人才培养经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国际交流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第三,实施订单式的培养方式。“订单式”培养是指学校与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协议,企业按其发展要求,向学校下“订单”,“订购”毕业生。[7]学校与企业在某个专业共同挑选学生,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在师资、技术、办学条件等方面合作,通过“产学结合”的方式分别在学校和企业进行教学,学生毕业后直接到企业就业。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特点可以适度引用“订单式”培养方式,确保学生的就业质量与数量。

  参考文献

  [1]周雪梅.关于独立学院办学特色的几点思考和建议[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2004(6):32-34

  [2]张铁民.快速增加国家高等教育资源的重大举措[J].高教探索,2002(3):15-18

  [3]上海市教科院发展研究中心.独立学院: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创新模式[J].教育发展研究,2003(8):6

  [4]黄伟达,杨全才.论独立学院学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J].现代教育科学,2005(6):50-54

  [5]漆晓玲.高校民办二级学院办学模式的若干问题和建议[J].理工高教研究,2003(1):22-25

  [6]洪晓军,方志民.民办二级学院教师资源的挖掘与共享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02(16):61-63

  [7]张秉利.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3(7):13-16

【独立学院办学特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论文】相关文章:

工作中存在的问题08-04

理想信念存在的问题07-03

高中独立议论文02-08

存在与时间读后感08-15

存在与时间读书笔记07-16

独立与依赖作文500字10-28

独立思考议论文02-12

存在05-26

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07-31

独立中的感谢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