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高校辅导员教育的三点建议论文
一、构建网络辅导平台
网络克服了空间距离的障碍和避免了个别情况下面对面交流的尴尬,不仅实现了资源共享,而且缓解了现有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紧张与大学生心理需求旺盛的矛盾。心理健康教育与网络技术结合,辅导员通过多媒体技术,建立心理健康咨询、教育网站,制作心理健康教育网页,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划分为不同的信息版块,辅导员、心理咨询教师在网上和学生交流跨越了时空界限,加强与大学生的对话和沟通,提高了工作效果和效率。
二、尝试朋辈辅导
类似于教学活动中常说的师生之间的“教学相长”,它是指年龄相仿者利用自身积累的生活经验对周围需要心理帮助的同学、朋友给予心理疏导,提供等同于心理咨询功能的帮助,同时通过这种方法促进辅导者自身心理的.健康发展。高校辅导员是学生在学习、生活上最亲近的人,通过组织朋辈辅导,一方面可以缓解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人才的匮乏;另一方面,朋辈辅导员就是“同在屋檐下”,生活在大学生中间的学生,容易发现问题,能更及时提供帮助,弥补了空间距离使得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难于获取学生信息的缺陷,提高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黄淮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的辅导员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学生社团的积极作用,挑选心理阳光健康、思想素质好、专业素养强、热心帮助同学的学生干部组建“太阳花”、“心桥社”等社团,并及时对组织成员进行心理健康专业知识培训,参与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
三、丰富辅导方法
首先,将群体教育与个体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很多学生的心理问题是日常积累、发酵而来的,一些小的问题一旦遇到茫然、失望、空虚、无助等心理问题的导火索,就有可能酿成不堪收拾的严重后果。但这些小问题只要及时给予引导、沟通、疏散,大多数的心理阴霾很快就会烟消云散。其次,辅导员因为学习、生活上能够密切接触学生生活的点点滴滴,可考虑从最基础的、最实际的小事出发,信息工程学院利用班级心理委员和班委及时了解学生心理动态,并负责解决同学之间的思想小疙瘩,解决不了的随时上报班级辅导员和院系心理辅导老师,棘手的心理问题上报学校心理辅导中心。最后,通过定期召开年级例会、班会,积极开展思想教育,从人生观、价值观、就业观及学生敏感的爱情观分析人生、剖析生活,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集中到健康积极学习、生活轨道上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个人力、物力、财力投入高、见效慢的教育活动。基于心理健康教育预防重于治疗的特点,学生心理问题的及时发现与尽早解决非常重要,仅凭辅导员一个人的工作是远远不能满足需要的,高校还要注重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强化辅导员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配合高校从临时处理到常规教育转变心理教育策略,力图为高校大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添砖加瓦。
【浅谈对高校辅导员教育的三点建议论文】相关文章:
7.高校辅导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