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俗和年味儿作文

时间:2021-01-05 11:28:04 习俗 我要投稿

习俗和年味儿作文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科技给人们带来了享受,年轻人都沉侵在网络中,再也看不到逢年过节日一家人几世同堂,亲戚朋友坐在一起,叙叙旧拉拉家常,充满温暖、和谐快乐,孕育了青年孩童的品德和风尚,使之懂得感恩,收获幸福,如今各自低头摆弄着手机,就是发个红包也在手机上,没有了人与人之间的亲情,也缺少了浓浓的年味儿,几千年来老祖宗留下的习俗,也已早被人们遗忘。

习俗和年味儿作文

  题记

  时间如风,转眼就到元旦节了,二零一七年就要结束了,再过几天就是我国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春节。也许是上了岁数的原因吧,每到快要过年的时候,总爱回到童年的时光里转一转,感受一下忙了一年的一家人团聚一起,消消闲闲,围着火盆儿,吃着美食,叙着家常,其乐融融。那种浓浓的亲情和年味儿。

  记得小时候,在我们中原农村,人们把过年当成一年当中的头等大事儿,一进入腊月,村庄上就开始沸腾起来,家家户户都开始准备年货,早早都能感受到那种年的氛围。

  为了图吉利,腊月初一开始,家长就开始提醒大人孩子不准说丧气话,要说吉利的话,这可难坏了平时顺口开河的小孩子们,常常话到嘴边儿,大人眼珠子一瞪,赶紧又结巴回去,吐出舌头,玩个鬼脸儿。

  人们按照老祖先留下的习俗,按步就班忙碌着准备着,而孩子们则是扳着指头唱着儿歌,翘首期盼,整个村子弥漫着浓浓的年味儿。

  腊月二十年集开始,集市上各种年货,聆郎满目,吸引着农人的购物欲,但在经济不太宽绰的情况下,人们各自考虑兜里的银子,量力而行。

  二十三请灶官,那天各家各户的男主人,都上集市上恭恭敬敬的把灶爷爷,灶奶奶的画像请回家来,再买些麻糖,把炕好的灶火烧儿和麻糖摆在薰的黢黑黢黑的灶爷爷灶奶奶的旧像前边,男主人跪地三叩首,口中念念有词:灶爷爷灶奶奶,请您老人家吃灶火烧和芝麻糖,您老人家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然后把旧灶爷爷灶奶奶的像,揭下来焚烧掉,放挂鞭恭送灶爷灶奶升天,向玉皇大帝汇报一年的工作,年三十晚上才能回来。

  二十四扫房子,大人们忙忙碌碌把房前屋后打扫一遍,把家里沉积了一年的灰尘清扫出来,把房顶墙壁上,厨房里收拾得干干净净,把窗户的旧纸撕下来,重新换上新的棉纸,屋里外头焕然一新。二十五那天是磨豆腐的日子,几个家庭组成一个豆腐小作坊,有磨黄豆的,有吊单的,有烧锅的,点豆腐需要有技术的人才能干,大家分工合作,一块块儿颤颤巍巍,热腾腾的豆腐块子,抬到家中。二十六是准备年肉的日子,有杀猪的,宰羊的,没猪羊的去割肉,小村上不时传来声嘶力竭猪的吼叫声,羊儿瞪着眼睛咩咩的求饶,屠宰师傅手持长刀,眼睛都不待眨一下,白刀子进,红刀子出,溅的浑身是血,那场面既喜庆又血腥,孩子们都吓的躲得远远的。二十七杀灶鸡,那天注定是大公鸡的劫难日,一大早主人就把着鸡笼门儿,大公鸡在劫难逃,偶尔也有顺着溜跑的,也被追得鸡飞狗跳。二十八贴花花,仿佛一时间小村上换了个容样,家家户户的大门上,屋门上,窗户上,灶台上,水缸上,箱子柜子上,墙壁上,房前屋后的'树上,石碾上,石磨上,牛角上,打麦场里的石磙上,水井的撸撸把上,都贴上了喜庆的对联儿和大红的福字,小村上一派吉庆祥和的景象。二十九去灌酒,那一天各家各户的男主人,提着罐子,拿着瓶子,集市上各家的酒掌柜,忙的晕头转向。

  那时的农村人不像现在,衣服挂满了衣柜,那时候每个人一年只有两套衣服,冬棉夏单,到了过年的时候,为了图个来年吉利,大人孩子都希望能穿新衣服,富裕一点的人家,从头顶到脚跟儿,做一身崭新衣服,生活条件差的,自然就会过得差一点,做不起新衣服,起码也要给大人孩子的衣服拆洗拆洗,除去一年的污垢和霉气,干净的迎接新年,希望来年能有好的年景。

  过年人们最重视的是瞧亲戚,互相拜年,问候祝福,平时大家都忙于农活儿,春节的礼尚往来,是绝对不可缺少的,那是亲戚朋友之间,沟通感情的最好时机。每家每户,都要提前准备一些果子,果盒儿,果子可不是水果儿,那是用鸡蛋面粉和白糖和成面块儿,精工细作油炸而成的点心,有方形的,长形的,圆形的,菱形的,脆酥可口。

  那时候人们日子过的都很清贫,瞧亲戚也要根据自家的条件,礼物轻重说话,条件较好又宽厚一点的人家,一般会去点心作坊买好的点心,用一个红砖那么大的薄木板儿做的长方形小盒子装着,用一张带金边的红纸盖在上边,用红绳子绑成十字形,精致漂亮。再到甘蔗园里买一捆甘蔗,每个果盒儿搭配两根甘蔗,这样瞧亲戚当然也比较体面。日子过的不如意或者是小气的人家,一般都是自己油炸的,如舍不得多放鸡蛋和糖,炸出来的点心太硬咬不动,用一个长方形的纸盒儿,逛逛荡荡装半斤八两的果子,用个小红包单儿,裹一层又一层的。那时最厚道的礼情就是送一个猪肉礼条,礼条上贴个红纸条儿。

  小时候过年最喜欢走亲戚,一来能挣点压腰钱,二来还能混点好吃,有时候赶上亲戚家客人多,还能吃个四碟子八碗儿的,但每次出门母亲都会约法三章,到亲戚家一定要懂礼貌,见到长辈,首先要恭恭敬敬跪在长辈面前磕头作揖,闻声年好,吃饭时候要懂规矩。每年最高兴的莫过于去小舅舅家,小舅舅平时待的最亲,也很大方,每次还没磕头呢,舅舅就赶紧拉着不让下跪,喜笑颜开的赶紧掏出两块崭新的压腰钱,接着钱心里美滋滋的,别提有多高兴了。

  如果亲戚来到自己家里,母亲总说要学会尊重客人,客人拿来的果盒子,首先要恭恭敬敬的接着放在堂屋的神台上,客人不走不能动,吃饭的时候,虽然母亲不让上桌,可总是悄悄的在碗底买点好吃的,父亲陪着亲戚和老人坐在桌上,相互的推杯换盏,父亲一边不停地地往客人碗里夹菜,一边聊着家长里短。

  我们家每年都会收到很多的果盒儿,神台两头儿摞的满满的,因为那时的条件有限,这些果盒儿还要送给其他亲戚的,母亲说这叫“转乡礼”,母亲把果盒子都打开,好的原封包好送人,不好的自己吃,看着少的再匀一匀,添一添,然后再送人,不让自己在亲戚心中落寒碜。

  倒是我的小姑家,亲戚中谁提来就摇头,本来小姑家孩子就特别多,加上他们村土地贫瘠,日子过得不怎么样,就是过年孩子也穿的破破烂烂,藏兮兮的,每年春节前父亲都会拉着架子车给小姑家送粮食,豆腐和肉,可小姑就是好哭穷,小小气气的。大年初二,我们家乡是规定走老娘舅家的,小姑带着五六个孩子回来,用小红包单儿,用心用意包着一个小果盒儿,母亲给他们一一掏过压岁钱,小姑才给我发一毛钱。中午母亲给他们做了一桌子的菜,让他们一家人吃,一个个就像饿狼似的,一顿饭报销了一大锅馍,桌子上吃的根渣儿不剩,临走时小姑才打开她的红包单儿,依旧是一个黑黢黢的旧纸盒儿。他们走后母亲打开看看,逛逛荡荡装了半盒儿自己炸的果子,炸的黑黢黢的,捏不动咬不烂,母亲无奈的笑了笑,倒在了猪食槽里。

  春节的的转乡礼,在农村是普遍的现象,有时候自己送出去的果盒子,在外边转了一个春节,又转回到了自己家里,只是盒子转烂了,里边的点心少了。

  要说礼情最大的,就是刚结婚的新媳妇走娘家,那可是要破费一番,农村人最怕找族家大的姑娘做媳妇,虽然说那年代媳妇不好找,但一听说娘家户烟大都不敢要。因为我们那里有个规矩,新媳妇第一年春节要给娘家送六色礼,首先是一个猪肉大礼条,一个精致的果盒儿,一包白糖,一包红糖,其他的是搭配粉条儿和黄花菜,第二年要送四色礼,第三年送两色礼,娘家的人不管远门儿近门都得送,光每年的礼钱都掏不起,况且给远门族家送礼,只收礼不待客,也不回礼,就是肉包子砸狗有去无回。礼情薄了,新娘子父母没面子,招来骂声,礼情厚了,实在是操办不起。记得我们邻居张大娘家,找了一个娘家户烟大的媳妇,每年都为了送礼愁的两泪汪汪。第一年过年,杀了两头猪,愣是不够送,媳妇还嫌操办的礼品太薄,指着大娘鼻子破口大骂,大过年的,张大娘坐在当院儿黄天老娘的放悲声。这些习俗也给很多人带来了困扰。

  新媳妇春节回娘家,婆家必须要套上牛车,拉着穿的花红柳绿的新媳妇,还有好几个架礼的男青年,挑着年礼,到丈母娘家给新郎当酒缸。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科技给人们带来了享受,年轻人都沉侵在网络中,再也看不到逢年过节日一家人几世同堂,亲戚朋友坐在一起,叙叙旧拉拉家常,充满温馨、和谐快乐,孕育了青年孩童的品德和风尚,使之懂得感恩,收获幸福。如今人们各自低头摆弄着手机,即是发个红包也在手机上,没有了人与人之间的亲情沟通,也缺少了浓浓的年味儿,几千年来老祖宗留下的习俗,也已早被人们遗忘。

【习俗和年味儿作文】相关文章:

年味儿作文08-21

家乡的年味儿作文600字11-29

味儿与样儿04-05

样儿与味儿04-05

年味儿的不可思议散文11-29

清明节的由来和习俗作文09-28

冤枉的滋味儿作文300字10-28

2022年春节习俗作文09-21

不嗅花香,且闻草味儿作文1500字03-26

2022年春节习俗作文(15篇)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