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传心得体会
腾讯传看来之后,大家有什么心得呢?我们看看下面吧!
腾讯传心得体会
可能是对吴晓波的《腾讯传》期待过高,看完之后感觉有些大失所望【在写读书心得的过程中,发现书中还是有很多闪光点,值得反复咀嚼反复琢磨,之前是自己忽视了】。没有之前读《激荡三十年》系列和《大败局》系列的那种心绪跟着企业成败荣辱一起沉浮的感觉。自己觉得书里面最精彩的部分就是马化腾的几次发言,感觉这几个发言才是《腾讯传》最有价值的部分。除此之外,对我个人而言触动最大的是凯文凯利的一句话:“将来会颠覆你的,一定不会出现在你现有的对手名单里。”
产品经理、用户体验
腾讯从出生开始,从马化腾开始,就一直是一个以产品为导向,而不是以战略为导向的企业,马化腾也好像是最早提出产品经理、用户体验的人。吴伯凡在几年前写过一篇名为《关于英雄产品的一切》的文章,在里面就提到:“四五年前,如果一个企业只是在谈如何做产品,而不关心如何制定战略,打造品牌,就会被看作是一家胸无大志的企业,企业的领导人一定会被认为是一个小打小闹修修补补的小业主。而在今天,谈论战略已显得滑稽不堪。乔布斯在苹果大会上拿着一款新产品演讲的“范儿”,开启了一个“拿产品放话”时尚。那些没有拿得出手的产品而大谈战略的人成了“反面角色”。”
小步、迭代、试错、快跑。
腾讯是不断以顾客的需求为核心,快速迭代,不是先市场调查,或者公司觉得哪个功能好就推出去。而是先推出去一个不太完美的产品,通过顾客反馈和自己不断使用,从用户使用需求角度出发来更新迭代产品,而不是固执的推企业自己认为0好的功能。企业认为用户的痛点,不一定是用户需求的真痛点。这一点和乔布斯又不一样,乔布斯是说用户不知道什么是好的,需要他把产品做出来赶告诉用户什么是好。这两种看似不同的观点,可以细细揣摩一下。
腾讯的快速迭代是个什么概念,引一段书中的话给大家:“一个在腾讯人中流传甚广的段子:一天早上来到公司,发现马化腾凌晨4点半发的邮件,总裁很快回了邮件,副总裁10点半回,几个总经理12点回复了讨论结论,到下午3点,技术方案已经有了,晚上10点,产品经理发出了该项目的详细排期,总共用时18个小时。”可以对比一下自己所在单位处理事物效率。
张小龙《微信背后的产品观》里面有三条自己也觉得有共鸣,但具体也还没有把握透。
用户感知需求。移动互联网的最大特点是变化极快,传统的分析用户、调研市场、制定产品的三年规划,在新的时代里已经落伍。人类群落本身也在迁移演变,产品经理更应该依靠直觉和感觉。而非图标和分析,来把我用户需求。
海量的实践。产品经理需要开展超过千次的产品实践,才能称得上是了解产品设计,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博而不专的积累。美术、音乐、阅读、摄影、旅游等文化行为貌似不能直接转化为生产力,但是合格的产品经理需要广博的知识储备,以此才能了解和认识大数量的人群,理解时代的审美,让自己的所思所感符合普通用户的思维范式。以此为基础,设计的产品才不会脱离人群。
【美国国家教育科学院在对1999-2000学年度与2009-2010学年度的艺术教育进行对比研究时,曾经做过一个有5万多本科毕业生参与的问卷调查。其中有一个问题是:“什么知识最有用?”
回答的结果颇为耐人寻味。毕业1-5年的毕业生最多的答案是“基本技能”,毕业6-10年的最多回答是“基本原理”,毕业11-15年的结论最多回答的是“人际关系”,而毕业超过16年以上的毕业生则提出:“艺术最有用”。】
用户驱动
QQ秀出售的不是服饰,而是情感的寄托。
腾讯的用户驱动战略,发掘用户的虚拟消费心理,把虚拟道具重新定义为用户的情感寄托。虚拟道具是个性的彰显,通过给别人展示自己的虚拟形象,来向别人展示自己的内心。我认为包括QQ状态、微信朋友圈,也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发出来是因为需要别人注意力、点赞和认同。所以有时候我们可以通过看一个人发的朋友圈,大概得知他/她是一个什么风格的人。延伸思考:现在的众筹是不是也可以说是对情感的一种需求,自己没有创业,通过众筹变相创业?
包括现在的各种表情,最风行的Emoji,是不是也是情感的表达方式。在现实生活中,因为没有各种表情图,甚至不会聊天了。尤其是在尴尬的时候,本来发一个表情图就不用再说些什么,但现实中没有表情图发,场面更加尴尬。
沃尔特·利普曼曾对媒体的功能进行过精准的定义:“在他看来,一个合格的媒体首先要在第一时间告诉它的读者发生了什么,同时再告诉他们,正在发生的新闻意味着什么,这是我们的工作。也就是说媒体追求的核心能力唯有两个,一是速度,二是态度。若有前者可获得读者和商业价值,若有后者便可卓尔不群。
相信有很多人和我一样,订阅了毒舌电影的公众号,毒sir就是一个非常有态度的人,我也非常喜欢毒sir的风格。正是因为有了鲜明的态度,才感觉这个公众号和其他的不一样,如果只是陈列观点而没有态度,我是不喜欢的。
开放
通过阅读本书,在我看来,腾讯是一家自我生长、自我创新的企业。马化腾在《企业公民暨社会责任报告》说:“腾讯可持续发展的秘密,是绝不追求单向经济效益最大化,而是以用户价值与社会责任最大化协调统一发展方向。”马化腾一直想让腾讯成为一家受人尊敬的公司。在3Q大战后,对腾讯、对马化腾的影响非常大,吴晓波说这次大战甚至影响了马化腾的性格。由此以后,腾讯从封闭走向了开放。
马化腾在3Q大战后,给全体员工的邮件中说:“过去,我们总在思考什么是对的。但是现在,我们要更多的想一想什么是能被认同的。”腾讯由以前的想通过强势的渠道资源,把所有环节、所有服务、所有产品都由自己完全掌控,逐渐地转变成通过投资、参股、控股的方式,提供自己的资源,与其他合作伙伴共同发展,是一个互利共生的生态模式,而非以往的通通独占。将自己打造成一个生态链中的一环,通过自己的两个最核心的能力:资本和流量,来连接各方资源,提供优质的内容。连接和内容,也是腾讯现在专注的两件事。
3Q大战过去一年后,马化腾在腾讯12周年纪念日上的即兴演讲,我也很喜欢。原文如下:
“公司成立以来,我们从未遭受如此巨大的安全危机,这段时间我们一起度过了许多个不眠不休的日日夜夜,当我们回头看这些日日夜夜,也许记住的是劳累,是委屈,是无奈,是深入骨髓的乏力感。但是我想说,再过十二年,我们将会对这段日子脱帽敬礼。
作为公司的领导人,我个人有必要在此刻进行反思,并把这些反思分享给大家。
1.这不是最坏的时刻。
也许有人会认为,腾讯公司正在经历有史以来最危险的挑战,但我想说的是,真正的危机从来不会从外部袭来,只有当我们漠视用户体验时,才会遇到真正的危机。只有当一天腾讯丢掉了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为为用户服务的文化的时候,这才是真正的灾难。
2.也没有最好的时刻。
十二年来,我最深刻的体会是,腾讯从来没有哪一天可以高枕无忧,每一个时刻都可能是最危险的时刻。十二年来,我们每天都如履薄冰,始终担心某个疏漏会随时给我们致命一击,始终担心用户会抛弃我们。
3.让我们放下愤怒。
这段时间以来,一种同仇敌忾的情绪在公司内部发酵,很多人都把360公司认定为敌人。但古往今来的历史告诉我们,被愤怒烧掉的只可能是自己。如果没有360的发难,我们不会有这么多的`痛苦,也不会有这么多的反思,因此也就没有今天这么多的感悟。或许未来有一天,当我们走上一个新的高度时,要感谢今天的对手给予我们的磨砺。
4.让我们保持敬畏。
过去我们总在思考什么是对的。但是现在,我们要更多地想一想什么是能被认同的。过去,我们在追求用户价值的同时,也享受奔向成功的速度和激情。但是现在,我们要在文化中更多地植入对公众、对行业、对未来的敬畏。
5.让我们打开未来之门。
现在是我们结束这场纷争、打开未来之门的时候。此刻我们站在另一个十二年的起点上,这一刻,也是我们抓住时机,完成一次蜕变的机会。”
这不是最坏的时刻,也没有最好的时刻。
【拖延症的病源在于完美主义。我觉得以前我都会经常陷入这种完美主义综合症。
比如准备晚上去锻炼,老是会觉得晚饭还没有消化或者精神比较倦怠,就一直等肚子消化一点或者精力恢复一点再去锻炼,但这么等下去一会就八九点过了,往往就不想去锻炼了。看书学习偶尔也会,要等着自己精神充沛,觉得我今天一定要好好看书认真学习,把精神储存充沛,把桌子收拾整洁,把热水烧好,甚至先洗个澡再开始看书觉得更全情投入。
但往往准备很久很充分之后,看不到一会儿就觉得倦怠了,或者被手机被其他什么事分神了,准备那么久,预想当中自己会超级投入的学习一段时间,实际上却不用不了一会就分神了。 往往是没有准备那么充分,只要开始看书,开始容易分点神,慢慢的看进去后才会进去专注的状态。锻炼也是,可能运动前还是觉得吃的没完全消化,但是开始运动后,还是觉得运动着比等着消化更舒服,甚至运动完后觉得还有一点没有消化。如果我一定要等完全消化后再运动的话,可能在我实际上已经运动都做完了了,理想中的完美状态都还没达到。
就像老吴说的,拖延症的人很想要自己一出手惊艳四方,一出口语惊四座。】
让我们放下愤怒。
【我原谅你,可能不是因为你是一个值得我原谅的人,而是因为我是一个原谅别人的人。很多时候可能是别人做错了事,但对方却不道歉不悔过,甚至我行我素。这个时候我们往往容易将关注圈聚焦在对方身上,你错的如此离谱,你却丝毫没有悔过之心,我为什么要原谅你,我一辈子都不原谅你!这种情绪下,可能在很长的时间内,我们都始终陷在愤怒的情绪中出不来。如果自己给自己心里说原谅对方,不是因为因为他做了什么事情让我可以原谅他,而是因为我是一个原谅他人的人。这样包容一点的话,可能会从愤怒情绪的泥沼中抽身而出。】
让我们保持敬畏。
【对万物皆需要保持一颗敬畏之心。比如对爱情或金钱,是占有心更强还是敬畏心更强,所得到的东西可能就不一样。这一点表达得不是很好,但自己确实很喜欢敬畏这个词带给我的意义。】
在“云组织”时代,“伟公司”不见得是“大公司”。
“云”是未来社会的形态,是社会资源的一种聚合方式,也就是平时是以水分子形态存在的,需要整合的时候,一旦条件成熟就会形成“云”,任务完成之后又四散而去。这样一种组织形态可能是未来互联网的一种常态。腾讯公司眼里的开放和共享,简单来说就是以释放人的价值为着眼点,以个人资源为立足点,以云组织来凝聚,以云创新来推动。
这是马化腾提出的“马八条”中的最后一条,我很喜欢,有些感悟,但还没抓住具体是些什么。
[腾讯传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1.看书心得体会
2.促销的心得体会
3.阳光师训心得体会
4.暑假假期的心得体会
5.暑假集中教育心得体会
6.大学心得体会1500字
7.团训心得体会
8.在校生活心得体会
9.读书心得体会300字
10.开学心得体会初中
【腾讯传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1.腾讯游戏
2.论腾讯QQ
3.我和腾讯QQ
4.再论腾讯QQ
5.腾讯微博职位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