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理解的情散文

时间:2020-11-07 18:17:11 [第四单元]写一篇散文 我要投稿

我所理解的情散文

我所理解的情散文1

  处于青春期的我们,可能认为爱情怎么样。心里充满了期盼。出现了叛逆心理的我们忽视亲情……

我所理解的情散文

  初一开学了,被雨清洗过的蓝色天空是那样的耀眼,空气中混杂着泥土与芬芳,好闻极了,我不由得贪婪地吸了几口。走进校园,波涛汹涌的心,异常紧张。进到班里,我一眼就看见他了,自以为一眼万年。渐渐随着相处,终于,我喜欢上他了。我喜欢他,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我帮他写作业,帮他做这个,帮他做那个,我自以为我的爱情异常伟大。因为他有女朋友。虽然我觉得他们是闹着玩而我才是真爱。这样的心理一直伴随着我到初三。我越陷越深,直到不能自拔。我有时也想:不能这样,父母的期望我不能辜负。慢慢的我想通了,是她,是她帮我的……

  他又换了个女朋友,我不舒服。那天雨下得很大,乌云密布,把整个天空都笼罩的没有一丝缝隙。我开始害怕,我觉得会有什么发生。果然,上课班主任说,方远希下课你就坐前面来,让徐晓琪自己座。当时的心情就像从高处坠下的那种惊慌恐怖,就像分离时的依依不舍,就像……我再也形容不出。下课的我失魂落魄,英语老师对我很好。她让我陪她在校园里走走,我知道她想劝我,泪珠一个个都不听话的从眼眶中钻出来。她摸着我的头,语重心长的说:什么阶段都有什么阶段的事,你提前体验人生,岂不是会失去以后生活的趣味。她给我讲了个故事:一个书生和一个姑娘爱的很深,就在他们要结婚时,姑娘不见了。书生怎么也找不到她,他找她找得辛苦。后来他遇见一个人,那人给了他一面镜子,书生看见了一个赤身裸体的女人,而她就是那位姑娘。她已经死了。她的身旁曾路过三个人。第一个人看了一眼就走了,第二个人也就是书生为她披了件衣服,第三个人却将她埋了。书生知道了,并不再找他,他知道姑娘很幸福。这个故事就是告诉我们,过客有很多,你根本不知道谁是最后一个。你还小,学习最重要。这些事永远刻在我脑子里。

  即使我已经有了孩子,我仍然记得那个故事。现在的我真正的领悟到爱情的真谛。它是:真诚,信任,忠实。

  什么阶段就做什么事!不要用无谓的烦恼困住自己。加油哦!

我所理解的情散文2

  春意微凉,夜色微凉。初夜的江水是谁的泪?一汪新月与浪潮融在一起,远眺,宛如潮水中的一滴水珠,在斑斓的月影中,江边的小楼也显得美轮美奂。

  雾色微凉,花香微凉。江水拍岸,水汽中有上一丝花草的气味,岸边,树叶,花瓣上都是月光皎洁的愁,月色如乳,与这浓稠的夜融在一起。沙洲上,分不清那些是月色,那些是白沙。离人想拨开雾气看个究竟,可哪知?那是重重的思愁。

  月光微凉,人事微凉。可还知江畔月下的往昔誓言?今夜,是谁在江畔上一个残缺的孤影?人有年年岁岁,月有岁岁年年。可不知,流年似水,会残缺月圆,会凄美誓言,唯剩下的是那一世花开,这一世花落。

  情愁微凉,思念微凉。柔情皆似水,佳期仍如梦。此时相望不相闻,只愿能化为一束月光,陪伴在游子的左右。

  杨柳岸,春风晓。初夜的江水是离人的泪!白云儿间,就连月儿也留不住云的'步伐,清风浦上,思妇执不住游子的手。是谁?乘舟独自离去,又是谁?在明月楼以绢拂面。

  凄白流光正徘徊,徘徊在妆镜台前,她仍是一双盼归的眼眸。月光照进思妇的门帘,照在她的捣衣砧上,卷不走,拂不掉,不仅是月色,还有离愁。

  雁声凄切,鱼跃凄凉。鸿雁怎么飞,也飞不出如银月色,鱼儿拼命跃,也跃不出无垠潮水,离人怎么望,也望不穿时空隔阂。

  梦境微凉,碣石微凉。梦得见落花,梦得见流水,梦得见闲潭。可,梦不见家,梦不见她,你的梦境恍若一千年之前,恍若一千年之后,还曾枯,石且烂。春江潮水将会流回海洋,江潭明月将要落到西边。

  伊人一方始终不眠,只叹,不缺繁花圆月,只贪朝朝暮暮。斜月已沉沉,潇湘已如海,游子何时是归期?愁幔丝帐,辗转反侧,别绪离情,伴随着残月余辉散落江树,散落在离人的枕边。

我所理解的情散文3

  当我进入了她优美从容的散文里,就被她真诚坦率的语句,收放自如的笔调所惊叹,那些真实而朴素的温馨记忆,那些灵性而智性的茶酒人生,那些短小而精干的旅途追味,处处都能让人感到强烈的在场感。读着她的散文,使我在这繁杂而浮躁、功利而私欲的现实生活之外,找到了一处怡性养神、心灵释放的庭院……

  王艳秋不是一位专事散文创作的作家,她平日里忙于生意,多半是利用闲暇之余创作,可她对散文创作一直痴迷并坚持着,那份执着从未改变过。我对王艳秋散文中表达的那份情怀、趣味和内心深处那份浓浓的生命、乡愁、亲情所蕴含着得人文情怀,深感惊叹。

  王艳秋的散文显示了她本色的散文写作才能和绝不随波逐流的文学品格。她的文笔是朴素的,不矫情,也不放纵,于个人天地之间,阐述一个女子对于生活的感悟、亲情的关怀和山水之间的赞美。在《艳阳之秋》中,几乎都是两千字左右的微型短制,一个人物、一个情景、一段音乐、一起往事,信手拈来浑然天成,得心应手一蹴而就。王艳秋的每一篇散文,都是她对个人往事的一种重温,是蹉跎岁月之后的一种倾情抚摸。她书写的对象是我们常常念起的朋友、经常思念的亲人,流连忘返的自然山水或偶然邂逅的他乡故知。

  这些散文,读起来令人心情愉悦,感慨万千,令人神往,倍感亲切。《告别老屋》一文,王艳秋讲述了母亲对老屋难以割舍的那份情怀,“我瞥见她的眼角含满了泪水。我知道,自今天踏出老屋起,一种深植在母亲心底的根被折断了。城里再好,都无法替代乡下的老屋,这场借用将是一种无形的伤害刺激着母亲的心,母亲再也找不出任何理由回到她的村庄了……”

  在由衷地重温“老屋”的同时,也激发了自身对“老屋”的深刻理解。又如她的《远去的锔匠》,通过写锔匠这个即将消逝的职业,投射出怀旧之外的那份难以修复的眷念:“现在,没有人会喜欢用一只补过的碗吧?就算它是价值连城的藏品的话也有了更高超的修补技术,锔匠手艺流传下来的话锔什么好呢?……”

  在王艳秋的散文表达呈现着能够打动人的情感和激情,随处可见其鲜明的个性情感的宣泄;而在这些抒情文字中,无论是悲是喜,到处看到的是感激和怀念,又处处流露出她在创作上对美的执着追求:

  “想了好久,终是有些明白,我爱的是它的箴言不语,无论心中藏有多么热烈的情感都能自我封闭,直到有一天与水相遇。静静地看着它在水中的花开,有一种壮烈的惊艳之感豁然弥漫。它们居然依旧以一朵菊的完整姿态展现着,连那些细碎的蕊也是无憾地完美……”(摘自《淡淡菊花香》)作者在这里看似是在写茶,但细想又似乎是在写人,她将茶的秉性与人的心理刻画及作者个人的心态变化,惟妙惟肖地契合在一起,无一丝雕饰的痕迹,细细品味之后,便可体味出茶之外的另一番韵味,和另一番情调。

  “然而,怎样的掩饰都是徒劳,他和悦的声音、他伸过来相握的手、他伫立身旁的气息,都在一点一点侵蚀着理性的意志,她终是不敢久留,只好恋恋不舍地撇下那杯他亲手为她斟满的清茶落荒而逃了……

  从此,她心绪大乱,总感觉有一杯茶近在手,却不敢及之,唯恐端杯之后打破那份缭绕迷离的神秘,那么莫不如不识,让相遇永远浸润在淡淡的茶香里……”(摘自《一杯茶的距离》)一杯茶的距离,这是个很妙的借喻,一男一女的情感在一杯茶之间,淡然地散去,可留下的余香呢?又会在哪里相遇相知呢?

【我所理解的情散文】相关文章:

我所理解的宽容作文1200字01-27

女儿情散文03-22

宿舍情散文03-10

有关情的散文欣赏04-20

离殇情散文04-04

关于情到深处的散文04-19

悠悠人间草木情的散文04-15

烟花沉吟,女儿情散文03-10

此岸情彼岸花散文11-15

秋思缠绵,秋情缱绻散文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