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语文味与趣味充溢在说明文教学中
篇一:鲸 教学反思
让语文味与趣味充溢在说明文教学中
《鲸》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樊家村小学 刘玉梅
《鲸》一文是实验版小学语文第十册中的一篇说明文。课文介绍了鲸的形体、进化史与分类、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课文在表达上运用列举数字、比较、举例、假设说明等多种方法,对鲸——这种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动物的特点作了通俗的说明,使学生了解有关鲸的一些知识,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同时,通过学习本文培养学生探索动物的兴趣。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说明文的篇幅很少,因此,我们往往忽略对其教法的研究,如何上好说明文可以说是我在语文教学研究中的一块未开垦的荒凉地。近些日子,在五年级语文教研员张老师的推荐下,我阅读了《小学语文教师》2008年2月刊“专题备课:说明文如何上出语文味”中的几篇文章,深受启发。回顾以往的说明文教学,我们多多少少会走入一些误区,比如:把说明文上成科学课、自然课,课堂上如大雨倾盆似的知识满堂灌。而真正承载知识的语言和表达方法,则似乎成了附庸之物。这不禁让我们深深反思: 如何让我们的说明文教学充满浓浓的语文味?下面我就将自己这节课的设计思路向大家汇报。
一、主要环节:
对于这篇文章的教学,我主要设计了五个环节——
1、回忆文章内容,理清文章层次。
2、学习第一部分,体会文章的说明方法。
3、学习第二部分,了解鲸的进化史与分类。
4、学习第三部分,了解须鲸和齿鲸在生活习性上有什么不同。
5、总结全文,指导仿写。
二、主要设计思路。
(一)挖掘教材因素,让说明文满溢语文味。
1、抓住重点段落、语句、有层次地体会文章说明方法。
《中小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鲸》这篇文章第一自然段说明鲸形体大的特点,集中应用了几种说明方法,基于课标要求、教材的实际情况,我将教学重点定为:学习课文第一部分,了解文章是怎样说明鲸很大的。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基本上了解了一些说明方法,如果在课堂上仅仅让他们交流哪句话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那我们的课堂教学无异于走了一个过场,没有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体高,学生对说明方法的认识还停留在“是什么”的初级阶段。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做,才能让我们的学生对说明文的认识有所提高呢?经过五年级中心教研组几位老师的共同研究,我们认为可以分五步走:(1)读第一自然段,说一说哪句话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2)这句话运用此种说明方法说明了什么问题(目的是什么)。(3)运用这种说明方法应该注意什么?(4)学习其他段落时再次巩固此种说明方法。(5)指导仿写,学习运用说明方法。通过这样的思路引导学生学习,就解决了:是什么、针对什么、怎样使用效果更好等问题。而且学生掌握起来难度不是很大。比如在学习“ 不少人看到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这两句话时,学生明确了这句话运用了做比较的说明方法,我马上又强调:用什么与什么做比较?比较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用鲸与象来做比较呢?通过有层次的引导学生体会,学生不仅体会到作者用鲸与象做比较,突出了鲸的形体大的特点,而且了解到运用比较说明这种方法时应该用大家比较熟悉的事物
来做比较,要明确比较的目的是什么来选择比较的对象。在对各种说明方法有进一步了解之后,在课文最后一个环节,我们设计了仿照的练习。首先要让学生明确事物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我们运用什么说明方法,对事物的什么进行描写才能很好的突出它的这一特点。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对说明方法认识有所提高,而且读写结合,在运用中加深对方法的理解,培养了写作能力。
2、努力挖掘训练点,重视对学生各种语文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五年级学生概括段意的能力还有待提高,针对学生的这一不足,我们在教学中设计了引导学生概括第二自然段段意的环节,通过学生独立概括,集体讨论,教师点拨等环节使学生明确如何概括说明性文章的段意。
高年级语文教学中,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固然是教学重点,但是也不能忽视对字、词、读音等得正确掌握,所以,我们最初的教学设计中,还在上课伊始,安排了检查学生字词掌握情况这一环节。但是因为时间原因没有得以实现。
我想,如果在每节课中,我们都能努力挖掘训练点,适当引导学生进行训练,长期坚持下去,学生的语文能力一定会循序渐进的。
(二) 多种方法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让说明文满溢趣味。
说明文与写人、叙事性文章在语言表达上有很大不同,说明性文章中缺少华丽的词藻,生动地描写,难免给人呆板、枯燥的感觉。在《鲸》这一课的教学中我们就做了一些尝试:例如:让学生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来叙述鲸的进化史,在学习课文第三部分鲸的生活习性时,我们没有逐段串讲串学,而是让他们小组合作,找一找须鲸与齿鲸在生活习性上有什么不同。同时,在课堂上还为学生提供了图片资料等。希望能够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有兴趣的学习。
需要研究的问题:
文章第一自然段,作者运用许多说明方法说明鲸形体大这个特点,这些说明方法不是无序的排列,而是有条理、有顺序的安排材料,将事物的特点写具体的。在我们今天的语文课上没有体现这一指导,我现在也不太清楚有没有必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体会。但是总有一个担心:学生仿写时,会不会将搜集到的许多资料胡乱排列。
篇二:《鲸》教学反思
《鲸》教学反思
《鲸》是一篇常识性的说明文,这类课文较之其他类型的课文知识性较强。课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本文在表达上运用列举数字、比较、举例、比喻等多种说明方法,对鲸的特点进行一一说明。同时,作者准确用词,形象描述也是本文表达上的一大特点。学习作者用多种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同时,通过学习本文培养学生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 我执教的是《鲸》第一课时,五年级学生年龄虽然处于高年级阶段,但注意力集中时间还是比较短,回答问题不是很积极。结合学生的这些年龄特征,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没有一讲到底,而是在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任务完成后,就及时设计了突破难点鲸生活在海洋里,体型像鱼,因此有很多人管它叫鲸鱼,连汉字的写法也是带着鱼字旁,为什么鲸不是鱼类而是哺乳动物呢?,然后让学生再来读课文,突破教学难点这一个教学环节。突破难点之后,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学习,可以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提问、画画、表演、朗诵等形式)学习,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学习收获特别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由于课前设计严密,上课时组织得当,效果很好。这种做法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面对枯燥无味的知识,学生自己解决起来问题来头头是道,条理清楚。除了课文介绍了鲸这么多特点之后,我又用课件展示了鲸的浑身是宝这个特点,面对鲸浑身是宝,很多不法分子为获取自己的经济利益捕杀鲸,出示课件,学生看后发出倡议,要保护珍稀动物。 另外我在语文教学时,一直重视语言表达能力训练,既注意自己语言表达的规范,又注意及时纠正学生语言表达的错误,让学生尽量把语言表达的准确完整。我还注意板书规范、书写工整。给学生营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
这节课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学生回答问题举手不是很积极,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偏重于客观公正而鼓励的话语少些,教学活动忽略了学困生的参与和接受能力等等,这些方面,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
篇三:《鲸》教学反思
《鲸》教学反思
《鲸》是一篇常识性的说明文,较之其他类型的课文知识性较强。课文介绍了有关鲸的大小、种类、进化过程及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
学生对鲸这种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动物很感兴趣,但如何避免将常识性课文上成常识课,是设计教学中的难点。在此,我设计了一个小故事,“一天,在太平洋地区举行规模盛大的运动会,各式各样的鱼都游到了指定的海峡,并顺利通过了赛场大门,当鲸到达赛场门口时,却被虾将军挡在了门外,鲸和虾发生了激烈的争吵,虾将军说出了不准鲸参赛的理由,鲸觉得很有道理,便回去了。”让学生一下子明白了鲸是哺乳动物。
我不断变换形式,让学生把了解的知识、学到的语言及表达方式进行重构,转化为新的言语,让语言和知识在转换的过程中再一次得到同构共生。例如,首先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查阅鲸的相关资料,对鲸的各个方面有充分了解,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学生查的资料非常丰富,他们的资料已充分证明鲸是哺乳动物,很快解决了本课的教学难点。上课时,我让他们进一步交流并用一句话把他们资料中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的一句告诉给大家。孩子们的汇报面之广已远远超出课文内容。有的孩子查到了鲸的不同种类,并通过图片说明须鲸与虎鲸的区别。有的孩子查到了鲸的始祖,并对鲸的始祖的生活状况展开讨论??这篇课文很简单,学生在读一遍后,往往觉得他什么都懂了,没有吸引人的地方了.如果此时引导学生一步一步、一段一段去分析、理解,学生的学习热情肯定会被刻板的教学程序消解的干干净净。为了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获得切实的言语训练,我在课堂上设计了很多生动的环节,比如看图片,吸引住了学生。我充分尊重学生自主性,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他的学习成果。如,同学们通过读每一段,总结鲸的特点,并找出与之相关的句子。鲸生活习性这一部分让学生采用多种形式展示,可以把自己当成鲸来介绍。可以画出来,可以表演,可以谈感受,在鲸吃食时,学生把鲸描绘的活灵活现,在鲸睡觉这一部分,学生的画更能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充分展示学生个性、特长,也使学生理解更透彻,体验也更深。他们自主选择正是他们自主意识、自主行为、自主能力的具体体现。 用新鲜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看与鲸相关的图片让学生跳出课文的框框,这样更激起学生保护鲸的欲望,让学生谈心理感受,学生的热情极高。这里的知识丰富多彩,学生眼界大开。学生看着、读着,既获得了新知识,又学到了新的语言和表达方式。整节课中,学生一点都不拘束,但静下来一想,学生们却收获不少。不论在知识上、语言积累上,还是在技能上,他们都获得了丰收。让学生在这节课上既获得了知识,又锻炼了他们的学习能力。
但是,在备课时总是有一些犹豫,担心上课的内容会不会少,所以时间的 掌控上不到位,各环节之间的 衔接因为没有试讲,所以有些生涩,后面的课有点仓促,今后这些问题应该避免再发生,让课堂上呈现出更多的精彩之处。不过,通过教学本文我最大的收获是原来以为较枯燥的说明文也能让孩子们乐学、愿学,看来只要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多动脑筋,就能让各种类型的课文变得生动并容易学习。
篇四:鲸的教学反思
《鲸》的教学反思
《鲸》是一篇说明文,课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知识。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课文介绍的鲸的知识,体会所运用的多种说明方法。鲸是哺乳动物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对于现在的小学生来说,他们其实已通过电视、网络、图书等多种媒体对鲸有些了解,特别是对鲸的形体、种类、生活习性等方面已有初步的直观感受。可以说学生对课文缺乏新奇感,再加上语言相对平淡,不足以吸引学生。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它,既让学生学到有趣的动物知识,又不失去语文学科的特性,让学生获益更多呢?教学这一篇课文我主要是遵循了《语文课程规范》的基本理念和本期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主。上完这堂课后的感悟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多媒体教学手段突破难点,感悟说明的方法,升华学生的情感。
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教学中起催化剂的作用,既可渲染课堂气氛,优化课堂结构,更主要的是沟通语言文字和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图文互补,增强直观性形象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教学第一自然段时,通过非常清晰的图片,将大象与鲸、与人作比较,给学生对鲸很大的特点以更直观印象。第二自然段视频的使用,既使学生对鲸的进化过程有了生动直观的认识,又使学生了解了动物进化的原因和进化过程的漫长,又通过图片紧扣鲸的进化特点,说明鲸不属于鱼类,是哺乳动物,从而解决了教学难点。鲸惊心动魄的捕食过程和鲸在海里与其它动物生活的视频呈现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它们就是精灵,它们就是海的灵魂,从而引发“我”喜欢鲸、喜欢海里动物的情感。
二、引导探究、小组合作,突出语文学科的特点,感受作者语言文字的准确精练。 罗杰斯曾说:“自由程度愈高的学习,身心投入的程度就愈高。”我始终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 本节课中,我在学习第一自然时以引导为主,通过“写了什么”、“怎么写的'”让学生明白“写法”对“表达”的重要性,然后在第二自然段的学习中,通过“片断”与原文比较,使这一认识得到进一步的加深,充分地让学生感受作者面对科学的谨慎态度和表达上的语言文字的准确性。通过授学生以“渔”,在第三至七自然段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自主地“找、议、填、画、论”就能认识不同鲸的生活习性特点,使学生对鲸是哺乳动物得到整体性的认识。
反思这节课,我的教学内容的安排有失妥当,第一自然段的教学应该放在第一时课
时,这样朗读的交流就不会太过匆忙,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既能体会鲸的特点,又能再次感受语言文字表达的美。而学生最后的写法运用也能得到更好的交流机会,充分地发挥课文在学生写作上指导作用。
总之,本节课教学贯彻了新课标精神,打破了串讲串问、繁琐分析、学生被动接受的保守教学格局,展示了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创新的过程,突出了语文学科特色,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探究,在读中创新。
二〇一四年五月十二日
篇五:鲸的教学反思
《鲸》教学反思
——回民小学 包惠洁
《鲸》是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也是一篇说明文,课文主要介绍的是鲸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科学知识。文章的语言相对平淡,对学生缺乏足够的吸引力。根据教材特点及课程标准,本文任务重点是训练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体会课文不同的表达方法,并注意把这些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练习中去。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课文介绍的鲸的知识,体会所运用的多种说明方法,如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等。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使学生了解鲸的一些知识,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同时,通过学习该文培养学生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鲸的进化过程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经过精心的准备,我信心十足地上了《鲸》这篇课文。虽然教学环节是按我设计的一步步完成了,可是上完课之后,感觉还是漏洞百出,下面是上完课之后我的一些反思。
首先,这是一篇科普性较强的说明文,因为说明文比较枯燥无味,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很关键的,但是我认为在整堂的学习中,我讲的不够生动,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在教学说明文中,我还是没有将说明方法有效地让学生加以运用,课堂上让学生在读中学,读中悟这个环节
掌握的不好。
同时,在自主感悟时,学生的自我感悟也不是很到位,而且在教学时,学生的学习方法很单一,课堂气氛很沉闷,学习效果不佳。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更好的合作交流,我给学生通过分小组合作学习,了解鲸的生活习性,让学生边学边找出文中的说明方法,然后各自汇报交流学习情况,但效果并不如我的想象,原因主要在于我自己没能很好的引导学生如何去学,如何交流学习感受,所以学生的分组学习也只是形式的聚集在一起,没有多大意义。
然后,学生在汇报学习情况时,都基本知道文中使用了“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这些说明方法,但只是表面的理解,并没能真正体会文中使用这些说明方法的意义所在。还有些同学还把说明方法和写作方法、修辞手法弄混淆了,虽然我及时纠正,但是以后在上说明的文章时,说明方法一定要让学生好好理解。
最后,在整个课堂中,时间安排的不准确。特别是在“鲸的自述”中,由于时间的紧促,展开的也不是很到位。因为学生课外资料查找的不够,老师也没有准备太多的课外关于鲸的知识来补充,显得自述很局限,不能透过课文,结合课外来书写。
上完后课后,感觉到有些教学目标已落实了,如:学生已了解课文内容,也学会了几种说明方法,但有些教学目标
却没有好好地落实到课堂中,在设计这一课时,我虽结合了单元导读的要求(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并试着加以运用)和课后思考题来设计教案,但却忽略了学习说明文章时,还要抓住课文的要点,把教学目标更好的落实到位。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感觉要学得还很多,以上教学后的反思也许还有疏漏,请老师们多提宝贵意见。
【如何让语文味与趣味充溢在说明文教学中】相关文章:
6.语文味
7.我家趣味年说明文
8.请听,鱼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