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迪热爱生命作文
热爱生命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力量。只有我们成为热爱生命的人,生命之花才会永久绽放!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张海迪热爱生命作文,欢迎阅读!
篇一:张海迪热爱生命作文
海伦凯勒,在她眼里,世界是黑暗的,无声的。可她是那样地热爱生活,游历世界、与梅西一起种果树、和马克吐温一起打台球她还试着进行演讲、募捐、演戏,真是令人刮目相看!
桑兰这个名字中国人再熟悉不过了。19XX年,桑兰代表中国参加在纽约市长岛举行的友好运动会,一个意外,她的第六第七节颈椎错位挫伤。她永远地离开了体坛,也永远站不起来了。然而,桑兰让我们看到的不是悲哀,也不是绝望,而是坚强的微笑!
张海迪也是好样的。她五岁时患上了骨髓血管瘤,致使高位截瘫。可她自学完了小学、中学的课程。而且学完了大学的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被誉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
妈妈说,小学的时候,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张海迪姐姐能来给他们演讲。是啊,海伦凯勒、桑兰、张海迪顽强的意志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她们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才实现了自己美好的理想!
瞧瞧我们身边体魄健全的小朋友,钢琴、跆拳道、古筝学到一半,就锲而舍之。想想海伦凯勒、桑兰和张海迪,她们身有残疾,要忍受病痛的折磨,但是仍然坚持不懈地学习、演讲、写作比起她们,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自暴自弃、玩世不恭,而不好好读书呢?
我也常常因为一点病痛就唉声叹气,一点小小的挫折就止步不前。今天,读了她们三人的故事,我倍感惭愧。她们忍受的痛苦是我的多少倍啊,我一个四肢健全的人却在困难面前低下了头颅,在她们面前,我是多么的渺小。
让我们牢记:困难就是纸老虎这句话吧。因为它能使你在困难面前变得勇敢、坚强!不经历风雨,哪能见彩虹?
最后,请记住张海迪的一句话:世上有美酒,也有苦水,就看你怎样去追求。只要你昂起头,苦水也能化美酒!
篇二:张海迪热爱生命作文
大家都知道张海迪的.故事,今天我为大家讲一个关于张海迪热爱生命的故事。
1991年张海迪在做过癌症手术后,继续以不屈的精神与命运抗争,她开始学习哲学专业研究生课程。经过不懈的努力她写出了论文《文化哲学视野里的残疾人问题》。1993年,她在吉林大学哲学系通过了研究生课程考试,并通过了论文答辩,被授予硕士学位。张海迪以自身的勇气证实着生命的力量,正像她所说的“像所有矢志不渝的人一样,我把艰苦的探询本身当作真正的幸福。”她以克服自身障碍的精神为残疾人进入知识的海洋开拓了一条道路。
张海迪多年来还做了大量的社会工作,她以自己的演讲和歌声鼓舞着无数青少年奋发向上。她也经常去福利院,特教学校,残疾人家庭,看望孤寡老人和残疾儿童,给他们送去礼物和温暖。近年来,她为下乡的村里建了一所小学,帮助贫困和残疾儿童治病读书,还为灾区和孩子们捐款,捐献自己的稿酬六万余元。她还积极参加残疾人事业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呼吁全社会都来支持残疾人事业,关心帮助残疾人,激励他们自强自立,为残疾人事业的各项工作和活动,为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篇三:张海迪热爱生命作文
张海迪,1955年秋天在济南出生。5岁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瘫痪。从那时起,张海迪开始了她独到的人生。她无法上学,便在在家自学完中学课程。15岁时,海迪跟随父母,下放(山东)聊城农村,给孩子当起教书先生。她还自学针灸医术,为乡亲们无偿治疗。后来,张海迪自学多门外语,还当过无线电修理工。
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却发愤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等数十万字的英语小说,编著了《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书籍。其中《轮椅上的梦》在日本和韩国出版,而《生命的追问》出版不到半年,已重印3次,获得了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奖。在《生命的追问》之前,这个奖项还从没颁发给散文作品。最近,一部长达30万字的长篇小说《绝顶》,即将问世。从1983年开始,张海迪创作和翻译的作品超过100万字。
为了对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她先后自学了十几种医学专著,同时向有经验的医生请教,学会了针灸等医术,为群众无偿治疗达1万多人次。
1983年,《中国青年报》发表《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张海迪名噪中华,获得两个美誉,一个是“八十年代新雷锋”,一个是"“当代保尔”。
张海迪怀着“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的信念,以保尔为榜样,勇于把自己的光和热献给人民。她以自己的言行,回答了亿万青年非常关心的人生观、价值观问题。邓小平亲笔题词:“学习张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
随后,使张海迪成为道德力量。
张海迪现为全国政协委员,供职在山东作家协会,从事创作和翻译。
(二)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张海迪说:“我像颗流星,要把光留给人间。”她怀着这样的理想,以非凡的毅力学习和工作,唱出了一首生命的赞歌。
“活着,就要为人民做事。”张海迪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1970年,她15岁的时候,跟着父母到农村生活。在农村,她处处为别人着想,为人民做事。她发现小学校没有音乐教师,就主动到学校教唱歌。课余还帮助学生组织自学小组,给学生理发、钉扣子、补衣服。她发现村里缺医少药,就决心学习医疗常识和技术,用零花钱买医学书、体温表、听诊器和常用药物。她先后读完了《针灸学》、《人体解剖学》、《内科学》、《实用儿科学》等医学书籍。学针灸时,为了体验针感,她在自己身上反复练习扎针。短短的几年,她居然成了当地的一个年轻的“名医”。只要有人求医,她就热情接待。重病号不能行动,她就坐着轮椅,登门给病人扎针、送药。有一位姓耿的老大爷,因患脑血栓后遗症,6年不能说话,并瘫痪了3年,一直没治好。张海迪一面在精神上鼓励耿大爷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一面翻阅大量书籍,精心为耿大爷治疗。后来,耿大爷终于能说话了,也能走路了。这时张海迪深深体会到为人民服务的幸福。
张海迪同志把为社会、为人民做事,当成最大的幸福。她的崇高精神,闪烁着共产主义的光芒。
有人说,人生在世,吃好,穿好,玩好是最幸福的。我觉得人生在世,只有勤劳,发愤图强,用自己双手创造财富,为人类的解放事业——共产主义贡献自己的一切,这才是最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