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略记散文
泰山的大名,早就如雷贯耳!
“天下泰山,国泰民安”、“四海承平稳如泰山”……诸如此类的句子,相信每个人都会脱口说出很多,泰山的理念对大多数人来说也早已入心入脑。像我,一个山东人无论走到哪里,只要一提起籍贯,总有人投来羡慕的眼光。谈起工作或合作事宜来,大半朋友也是一挑大拇指,“山东人,没得说!OK”因此,我的人缘也就显得格外的好。我想:这除了我个人有那么一点儿福相外,恐怕更多的还是得益于我的家乡有泰山呀!心底窃喜,作为山东人,真好!
话是这样说,可心里明白:同是山东人,可我从小在东北长大,实则和外省人没啥大区别。泰山初印象,也是最先在课本上知道的。大学毕业后到山东肥城工作了,离泰山不足100公里,按理说“近山拜山头”,更何况是天下第一山呢!可20多年过去了,也竟始终未能一睹泰山风姿。沾了泰山这么久的光,别人不说,自己心里也有些过意不去。心想:无论如何也该还还愿,看看泰山——我的这位大贵人了。
今年“10·1”国庆,我特意约了东北朋友来游泰山。
天还未亮,却下起了蒙蒙细雨。我们一行5人,朋友和妻子、孩子,我和妻子,我们早早就到了红门,买了一次性雨衣,登泰山正式开始。
登山前,心里就有些“小激动”。夙愿就要实现了,平时想象着和这位大贵人相见的种种可能,那该是怎样的情景呀。还有那些关于她的名言警句早已经溢满了头脑,可一来到她面前,竟什么也想不出了。只是怀着一种崇敬的异样的心情和同行的人往前走。开始的一段是平坦的甬道,青石铺路。两旁有护栏,不时出现古人碑刻,名人题字;偶见几处幡旗低垂,之外是唐松汉柏,丝雨蒙蒙之中,阴郁高大,更见精神。其中最出名的“三义柏”吸引了我们。这三棵柏树,自南而北一字排开,孟仲季长次分明。看介绍,还是三国时栽培的。代表着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位义士。关于他们的故事,《三国演义》说的很多了,自汉以后,桃园结义的典范非常受世人的推崇。看着三棵柏树,仿佛走到了他们身边,本来很遥远的古人,觉的一下子也迎面走来。在他们北面是极具现代感的“千年和平钟”,是为了寄托人民对2000年千禧年的美好愿景专门修建的。以此物作为呼唤世界永久和平的天地心盟的誓物,祈盼天、地、人永恒的和谐昌盛的美好愿景。与泰山亘古不变的天地人和谐共处的宗旨很好地融为一体。在“三义柏”、“千年和平钟”前留完影,我们向前走,这时已有些登高的感觉了,拾级而上,约有二三里路程吧,步云桥别致的名字引起了我们的兴趣。
“再向上我们就成神仙了吧?步入云端了嘛。”朋友的话引得我们哈哈大笑。朋友也是哥们儿,是我初中同学,作药材买卖。性格开朗,精于人情世故。经常三句话不离本行,这回也别有情怀了。是呀!平日里我们凡夫俗子只知道忙于生计,交往应酬,弄得焦头烂额的。总希望忙里偷闲,羡慕神仙的逍遥自在,望“仙”兴叹,如今我们自己也成仙人了。
“神仙无烦恼,得失笑傲然……”还唱上了。
“哪里,还有一段路呢!过了‘登仙坊’,才是真正的神仙呢,现在,顶多算半仙儿。”妻子打趣地补充说。
这时10岁的小侄子还能跟上,这孩子机灵透顶,手脚勤快。上山前满脸兴奋,早就备好了自己的“粮草”,竟然一路背上来,没有掉队,真不简单,后生可畏这个念头一下子跳进我的脑海中。行不远,我们赶上一位老者,约70左右光景。拄着拐杖,慢慢地走着。我们不禁向老人投去钦佩的眼光。走近时,我亲切地问候:老人家,您这个岁数登山,真是好样的!老人看了我们一眼,满是自豪地说:“没啥的,趁着腿脚可以,每年一次,7、8年了。”我们听了,不禁肃然起敬,这种精神头儿,让我们都自愧不如。
过了步云桥,便可遥望“中天门”。说笑着,我们已经登上了中天门。这时细雨渐停,凉风渐起。北面山色“不雨而润,不烟而晕”,一片黛青色,正合着古人的诗句“临桥看黛色,映渚媚铅辉。”接着过“五大夫”松、“望人”松。五大夫松是泰山唯一受帝王封赠的圣物,据《史记》记载,秦始皇登封泰山时,中途遇雨,避于大树之下,因树护驾有功,遂封该树为“五大夫”爵位,后世讹传为五株松树,该树后被雷雨所毁。清雍正年间,钦差丁皂奉诏重修泰山时补植五株,今存两株,拳曲古拙,苍劲葱郁,被誉为“秦松挺秀”,是泰安八景之一。“今天我们登山,也是有雨,”望着这五大夫松,“更感觉和当年的秦始皇有些渊源呢。”我独自想着,和妻子会意一笑。
在“五大夫”松西面的山岩上,有一棵望人松,高24米,2米多粗,约有500多年的历史了。“望人松”也叫“迎客松”,躬身下欠,手臂长伸,似乎与上山的游客招手致意。
再往前走,就是“升仙坊”了。这升仙坊,是两柱单门式石牌坊,坊楣题楷书“升仙坊”三字。此处山势陡峻,悬崖峭壁,上临岱顶天庭,咫尺仙境,人们站在这里仰望似有飘然升仙的意境,故名“升仙坊”。我们到此决定小憩,因为小侄子确实有些跟不上了。朋友体格较胖大,也是气喘吁吁。我趁此时间,回视山下,群岭高低起伏,薄烟缥缈,“千里横黛色,数峰出云间。”不单是入画的一景,仿佛又让人有腾身云霄、心生畏惧之感;举首北望,南天门就在眼前,岱顶也隐隐在即。使人霎时神清气爽,如登仙界。侧耳倾听,隐隐听见流水的声音,水声潺潺,如听弦乐。原来不远处,一挂瀑布呈现眼前,水流一线,让人耳目一明。
朋友和侄子赶上来,我们略坐了片刻。妻子笑着对朋友揶揄说:“咋啦?当真要成仙了,咋还累那样呢?”
“都说神仙好,现在才知道,神仙也是不容易呀,这爬高登低的。”朋友故作一副感慨,无奈地说。
“看,那是什么?”朋友一指前面陡峭的山路上,一个特殊的身影。
“挑山工,”侄子脱口而出,“我们语文课本上学的。”
可不是嘛!这不也正是我小时候学习的“挑山工”吗?走近时,才看清这位新时期的挑山工,约50多岁了,脸黑黑的,有些皱纹。可身板挺实。前面挑着一个空调外机,后面挑着三箱矿泉水,加起来足有一百多斤吧!走着“之”字形路。正在攀登着。
朋友说,这么多年了,真没想到现在还有这古董。朋友有些调侃,毕竟他平时是买瓶酱油也要开车的人。但侄子却很高兴,非要和挑山工合影不可。我怕影响人家赶路。只是抢了个两人“合影”镜头,侄子看了,欢喜的不得了。合完影,我想,尽管从山下到中天门早已通了旅游客车,再往上到南天门架起了观光索道。但存在即是合理。挑山工的存在,一方面是泰山脚下这些人的生存手段,也许他们从小就接受了这种生活体验,日日月月习惯了。更多的是体现一种传统,一种不怕困难,坚持不懈、勇攀高峰的精神。在今天这个有些喧嚣浮华的社会中,这张合影不仅仅给忙于跳槽、挣钱的人们注入一针镇静剂,而且还会更好地影响像侄子这辈人的'一生。
“慢十八,紧十八,不紧不慢又十八”,我们一路走着,一路留影,手机咔嚓咔嚓拍个不停。最后来到这紧十八盘时,我们都有些吃不消了。尽管南天门就在咫尺,却已输掉了大半的豪兴。双腿战战,几欲打跌在地。正在无精打采,恹恹欲睡时,突然耳边传来阵阵海涛的声音。举目望去,哪里有什么海呀?原来北面就是泰山有名的“对松山”,以紧十八盘为轴,两边双峰对峙,千余株古松苍翠蓊郁,山风吹来,好似海涛翻滚,又似万马奔过。妻子和朋友都被这绝世奇景吸引住了,不禁驻足惊叹这蔚为壮观的大自然的无私赐予。我也被这壮观的场面吸引住了,仿佛身临久远的古战场,“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
我们打起精神,鼓起勇气爬了一阵,又累得气喘吁吁,满脸汗水。要知道这紧十八盘可是最陡峭的一段,后边的人只在前面人的腰部以下。尽管红砖碧瓦的南天门就在我们头顶,我们衣服已经被汗水湿透了几次,又吹干了几次,这时大家都在坚持,努力,但说实话都感到双腿酸软无力了。正要坐下休息,忽然一个小孩子从后面赶了上来。约6、7岁大小,手脚并用,双手扒在前面的台阶,双脚登在后面的台阶。彷佛小猴子一样从我们身边赶过去。我和朋友看了,再也没有说什么,又打起精神攀登起来。累的险些哭了的侄子也不再言语,紧紧跟着我们一直过了南天门牌楼。大家也无暇欣赏南天门的壮观了,都一屁股蹲在平地上,侄子甚至直接倒在地上。大家好长时间没有言语。疲劳压住了我们平日里的所谓豪情,很久之后,我们才坐起来,相视一笑。
穿过南天门,就是一条较为宽敞而蜿蜒的天街。我们先后参观了日观峰、碧霞祠、普照寺诸多景观,欣赏了天下大观、置身霄汉等碑刻古篆。当来到泰山最高峰——玉皇顶时,我们看到了那块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石碑1545米,这就是泰山之巅了。
这时,我们不禁驻足观望,傲视群峰。一股山登绝顶我为峰的豪情油然而生。回首来时路,仿佛一条时隐时现的带子,在山岚云霭中飘摆,几处来时还算峥嵘的山峰,早已隐到了我们脚下。高楼林立的泰安市,变成了童话里的小人城不算,就连广袤的大河水库吧,不过成了一块女孩子们梳洗用的小镜子。造化钟灵秀,阴阳割昏晓。这句诗立马浮现在脑海中久久不去。
我想,人的一生不也是这样吗?泰山之美,在于其曲折弯延、有奇峰雄关之险,又有曲径通幽之妙。走上一段,看似平淡无奇、又频出绝地,看似无路可走,却又峰回路转,别有洞天,所以,这次登泰山,不仅还了我个人的夙愿,更主要的是,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人生的意义贵在一个过程,不要太在意终点如何。学会享受这个过程中的欢喜悲忧,成功进退才是真谛。
泰山自然人文景观的博大,历史渊源的流长,让我仰其鼻息,叹为观止。品评泰山,自觉胆识和修为不够;“贵人可遇不可求”,只能说背靠大树好修行,有了这棵大树,真是我们的福气。
基于这个认识,我也只能忝为《泰山略记》了。
【泰山略记散文】相关文章:
泰山之行07-27
爬泰山作文03-06
泰山旅游作文11-27
我想去泰山05-06
游泰山公园04-23
泰山观日出07-13
泰山游记作文08-10
爬泰山的作文03-06
秋天的泰山作文03-07
夜登泰山作文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