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民俗民风的作文10篇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民俗民风的作文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民俗民风的作文 篇1
中国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一个大家庭。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有自己的独特的习俗。我是瑶族人民,我们的民风民俗多着呢!但是最让我意犹未尽的,就是在端午节的那天,跟着妈妈一起做一锅香甜可口的艾子粑粑。
在端午节前夕,妈妈会到市场里买一大些竹叶和农民采来的艾叶回家做艾子粑粑。
回到家里,妈妈把面粉倒进盆子里,掺一些白糖,放入适当的清水。把面粉和水和成一团面团后,再把面粉和白和水和成一团面团后,再把艾叶洗干净,放到锅里熬几分钟后,倒掉艾叶,把剩下来的艾叶汁到在面团里,多揉几下。揉面时要注意,不能揉太久,否则包出来的粑粑就会松松软软,没有嚼劲儿,揉面的力气要适中,才能做出有嚼劲的粑粑。
接下来就是包粑粑了。首先,把2片大竹叶重叠在一起,然后从面团里取出一些面,做成小面团,从中间凹下去一个小窝,放入准备好的馅儿,这馅儿是妈妈刚刚切好的,里面有香花生、糖块、和芝麻、美味十足。放完馅儿后,在把口封起来,裹上一层香喷喷的茶籽油,一则是为了更加的香,二则是为了避免粑粑粘在竹叶上。然后搓成一个小圆儿,放在竹叶上,把下面的竹叶向下折一下,再缠上带子。一个香甜可口的粑粑就抱好咯!
就这样,差不多一个下午的时间渐渐流逝了。终于,一锅艾子粑粑总算是包完了,最后就是蒸粑粑了,可我早已经馋得口水流下上千尺了,迫不及待地打开火,蒸起了粑粑。
吃过晚饭,粑粑被盛放在茶几上,我拿起一个热气腾腾的艾子粑粑,“哎呀!”这粑粑可真烫手,手中的粑粑被我抛来抛去,嘴里还吸溜吸溜地吹着气,粑粑总算凉了下来,咬着清香美味的粑粑,我心里美滋滋的。
到现在,提起端午节时做艾子粑粑的情景,我还是记忆犹新。
民俗民风的作文 篇2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炎黄子孙历来都重视。离过年还有半个多月,大家便开始紧落密鼓的筹划准备。
在着生活节奏加快的时代里,亲人、朋友相聚一堂似乎很困难了,而过年正是天涯海角的游子与亲人团聚的大好时机。在外工作的友人也可以再次相聚,虽然我体会不到游子的心情,但过年时亲朋好友聚在一块玩,却也其乐无穷。
作为小孩子,当然最爱玩了,平日忙于学习,过年终于可以痛痛快快的放送了。你们不妨与我分享我得大年吧!
除夕晚上刚吃完水饺,全家人便迫不及待的等待晚会的开始,尽管每年都有晚会,但每次晚会同样能够被小品、相声逗得捧腹大笑,时而陶醉于美妙的歌声中,时而惊叹于神气的魔术……
放鞭炮。今年过年,我买了许多鞭炮,除夕夜十二点整时,我点燃了一大串鞭炮,新年的钟声与鞭炮声同时响起,场面十分壮观。闲来无事,还可以与弟弟放些小擦炮。在大人眼中虽无意思,但这些鞭炮声在我们的记忆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过年时,把长辈给的压岁钱攒起来,买些自己需要的东西,感觉真不错!今年,我还学会了一项新本事―――包汤圆。吃着自己包的汤圆,真甜!
过年是热闹的,但姐姐告诉我:“年的背后也寄托着厚重的责任,我们又长大了一岁,对于人生应该又多了一份思考。”面对新的一年,如何调整自己,以新的自我面对新的一年。
我想:这就是过年的意义吧!
民俗民风的作文 篇3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世界上有许许多多个国家,每个国家的风俗习惯是不同的,不同的国家喜欢的衣着也是不同的。今天,我要带大家去了解的是日本的和服和韩国人穿的韩袍。
和服是是日本大和民族的传统服饰,在当地被称为着物,因和服的图案与色彩反映了大自然的具体意象,又叫赏花幕。和服不用纽扣,只用把结的腰带,腰带种类很多,打结方法也不同,广泛使用的是太鼓结,就是在后腰打结处的腰带内垫一个纸或布做的芯。由于打结很费事,二战后又出现了改良带和文化带。
韩袍是韩国人的传统服装,它的样式适合韩国的气候,和韩国人起坐习惯,女性的韩服短上衣搭配优雅的长裙,上衣和长裙的颜色,五彩缤纷,有的还加了明艳华丽的锦绣。
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色彩,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汇成一幅幅绚丽多姿的风情画,无不体现出丰富多彩的地域特色,无不展示着各个国家的独特魅力。
民俗民风的作文 篇4
春节,我相信,这个词语大家都不陌生。来,咱们废话少说,接下来就让我讲一讲咱们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吧!
你知道咱们的传统节日春节都要有那些东西呢?嘿嘿,没错,春节咱们要准备:鱼、肉、菜、年糕。最重要的是要买鞭炮、对联和福字。下面,就让我讲讲我这一次过年的经历吧!
早上(当然,不是过年的那天早上),母亲带我出去买鞭炮、对联和福字去了,大街上早就摆满了买年货的摊子。我对母亲说:“母亲,咱们先期买鞭炮吧!”母亲爽快地答应了。
我们走进了一家买鞭炮的店铺,我相中了几盒小鞭,我对母亲说:“母亲,我要这些。”“没问题。”母亲爽快的说母亲也买了些挂鞭。
买完鞭炮,母亲又带我走进了卖福字合买对联的地方买了一些福字、对联等回到家贴在窗上、门上和墙上。
买完了东西,我们回到了家,把福子和对联堆在了门上和墙上。
这就是我第一次去和母亲每年货的经历(以前都在爷爷家玩,没空去),怎么样?
民俗民风的作文 篇5
山神节:由于长白山盛产人参,虽然清初严设禁令不准人们进山采挖,但是私采的人还是与年俱增的,特别是康熙后期,山东、河北农民大量破产,这些破旧产农民为生活计便翻山过海来到长白山老林子里偷入禁区采挖,络绎不绝。进山采挖人参,俗称“放山”,是一项十分艰苦危险的劳动。既要躲避官府的缉拿,又要与严酷的大自然环境作斗争,因此需要由五、七人或十几人组织起来集体行动。领头的叫“把头”,人多时再设个“二把头”。进山时,先由把头领着大伙祭拜山神爷(俗称老把头),烧香摆供,磕头许愿,祷词曰:“山神爷老把头在上,弟子进山取货,请给指路,让我样开眼,拿了大货,发了大财,回来一定杀鸡宰猪给你还愿。”
放山季节一般是开始于农历三月清明至白露期间,这时的采参叫作“放芽草市”,也叫“放扫帚市”,六七月叫“放红榔头市”。由于放山是在农历三月开始,故而人们将每年的农历三月初十,作为山神爷把头节。山里农家,特别是进山挖参的人都要烧香上供,给山神爷把头过生日,人家做些好吃的举杯庆祝。祭祀时,还有一套似唱非唱的祷告词,曰:
“家住莱阳本姓孙,翻山跨海来挖参,三天吃了个喇喇蛄,挖不到人参不甘心!”
人参节:近几年来,长白山区的抚松、浑江、通化等市县,常于每年七、八月间举行人参节。届时,全城张灯结彩,载歌载舞,展开一片以人参为主题的文化娱乐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富有浓厚的山区特色和风韵,有许多精彩的地方是外地人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因此,每年节日期间吸引来大量游客,其中有许多外地的以及国外的客商趁此机会来洽谈生意要,协商各种投资与开发项目。
在人参节举办的各项文化活动中,最具有地方特色的,莫过于“摹拟式深山采参活动” 。参加这项旅游活动的人,事先都要穿上当年放山人的服装,带上蚊帽,背上背筐,分头地拿上剪刀、快斧、铲子、鹿骨、签子、索宝绲、铜钱、红头绳等器具,然后由把头带领进山,按照事先设置好的路线进山挖宝。当把头将他们带到预定的地点后,把头在前面用索宝棍拨开草丛放“头棍”,在他旁边的三把头放“二棍”,然后一字排开每人相距十米左右,放“三棍”、“四棍”,最边上的人叫“放边棍”。这样的并排前进寻找,叫作“压趟子”。按照当年的老规矩,压上趟子后,人们便不准说笑打闹,必须聚精会神地寻找。有谁发现了人参,便高声喊:“棒槌!”这叫作“喊山”,别人听见后,立即接问:“几品叶?”这叫作“应山”。喊山人发现瞅准后,马上回答说,三品叶或者是四品叶、五品叶。
按照当地人的习惯,管人参都叫棒槌;人参鸟叫棒槌鸟。几品叶是指人参枝几簇对生的叶子而言。品叶越高,人参的生长年限越长,价钱也就越高。如果发现有数棵人参生长在一起的,便叫“几品是堆”或“几品叶片”。
喊山过后,大家便赶凑过来,由把头带领挖参。挖之前先用两端拴铜钱的红头绳将参系住
(据说是怕人参跑了,实际是取得准确定位的意思),然后用树棍支个架子将人参罩住,这才能动铲子破土挖参。遇到参须子要特别小心谨慎,一根也不能挖断。挖断须子的参,便不那么值钱了。等到把须子周围的土用鹿骨签子都剔除干净后,便由把头将人参起出来,然后有人剥下附近的桦树皮将它包好。
整个采参过程,规定十分严格,操作十分谨慎,也带有一股神秘的色彩。摹拟采参活动,也必须完全按照这个规程来做,因此也就倍感到有味道,而且,由于事先在旅游路线上都栽埋下了人参,所以参加者一般都能找到人参的,因此操作起来情趣盎然,决不会扫兴而归,一棵也找不到的。
民俗民风的作文 篇6
壮族人民主要分布在广西、广东、云南等省区。壮族的建筑、服饰、节日还有那著名的山歌,都彰显壮族人民的勤劳善良。
先看看壮族人民的建筑吧!他们的房子依山靠水。原因是:壮族人民喜爱大自然,喜欢与大自然和大自然里的生灵一起生活。壮族人民的房子是由木头搭建而成的。一楼是养生出的,二楼以上住人。
壮族人民的服饰是五花八门、色彩斑斓的。虽然壮族男子的服饰和汉族男子的服饰差不多,但壮族女子服饰和汉族女子的服饰相比就是天壤之别。壮族人民勤劳善良,特别是女子。在壮族女子缝织衣服时同时也会绣上各种各样的图案。有鸟兽;有鲜花;还有许多具有没号予以的图案……壮族女子的服饰上除精致的图案外还会有各种缤纷的色彩。他们的头饰也很精美别致,也有许许多多雕刻上去的图案。壮族女子整套服饰上的色彩混起来都比彩虹没美呢!
壮族有一个最著名的节日,那就是在农历三月初三的“歌墟节”,在“歌墟节”那天,每个村子都会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在村口,几乎全村人都在那迎接外村人,并接受他们的挑战。挑战什么呢?当人事唱山歌啦。台上的人唱山歌的时候,台下的人也会跟着唱两句给自己村里人助威。这些比赛时为增进各个村子之间的友情,这也验证那句话:“友情第一,比赛第二”。这也是壮族人民的品质之一。壮族人民为什么可以吧山歌唱得那么好呢?请接着听我介绍。
其实,在生活中,壮族人民也在一边唱山歌。在壮乡,壮族人民无论在哪里,都可以即兴创作一首山歌。也就是说,壮族人民在生活中已经能够达到一个代言的地步。在田野里,可以听见他们的歌声,在两个山头间也可以听到,甚至在他们自己家里有时候也会听到他们用山歌对话。壮乡人民凭着心情也能唱出优美动听的歌。那歌声同时也表达当时唱歌的人的心情,如果他的朋友听到,也会用山歌与他交谈。
壮族真是一个豁达乐观,勤劳善良的民族啊!
民俗民风的作文 篇7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特色和风俗。那大家想不想听听我们是怎样过打鬼节的呢?且听我细细道来。
“三月三,鬼下山。”每年的三月三日,就是打鬼节。在打鬼节这天,人们全都要吃打鬼粑,这一天晚上,所有人都不出门,不管是强大的大人,还是淘气的小孩。
传说在古时候,人们每天都要去山上砍柴,有一天,一个人因为其他是很晚才去砍柴,突然在远方看到一团蓝色的光飘浮在空中。于是他紧跑回寨子,跟寨子的人说了这件事。于是每天都有大但对人晚上到山上去,果然看到了那蓝色的光。于是鬼火的故事就这样形成了,一直流传至今。
许多世纪以来,人们常在被水淹没的墓地看到放荡的幽灵,奇怪的鬼火飘过沼泽地。现在,化学家最终对这些现象作了了解。汉堡赫戈生物研究的冈特加斯曼和敌特格林口曼追查一下发表的下水和海洋沉积中测出磷化氧的报告。
其实人们口中所说的鬼火是最普通的自然现象。人死后,骨头烂了,人体中许多物质从骨头飘出来,因为燃点低,有一种叫做磷的物质比空气轻,到了阴森的晚上,磷就变成了一团蓝色的光,漂浮在里空中,就是鬼火。
其实鬼火只说是非常迷信的,我们因该相信科学。传说吃炒面是把打鬼节这天出来的游魂野鬼用面捆住,而吃打鬼粑是用来打鬼。这样的传说你信吗?
民俗民风的作文 篇8
元旦,几个热情的学生驱车把我拉到了远郊的一个村庄里。在一家比较富有的农户的热炕头上,围坐在矮方桌边,我美美的饱餐了一顿二十余年未曾入口的杀猪菜。品尝着那特有的农家风味的杀猪菜,耳听着学生和老乡们的欢笑声,儿童时代的生活场景又清晰的浮现在了脑海中......我出生在吉林农村,儿童时代是在乡下度过的,对东北农村过年的一些习俗有着非常深刻的美好记忆。这些习俗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日后的生活态度和思维习惯。杀年猪、吃杀猪菜便是这些习俗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在东北农村,劳累了一年的农民多选择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这一天杀年猪、吃杀猪菜,并由此揭开农历大年的序幕。从小年杀年猪吃杀猪菜过后,依次是年三十除夕吃年夜团圆饭、大年初一吃饺子、正月十五吃元宵闹花灯,再到二月二吃猪头,传统的农历过大年是要持续一月有余呢。
杀年猪的过程比较复杂,持续的时间也较长,一般得花费一个上午、好几个人力来处理这只年猪。早上,天刚麻麻亮,主人便起来做杀年猪的各项准备工作了。在杀猪师傅的指挥下,几个年轻小伙子合力把饿了两顿、肚子空空、肠胃得到清理的年猪按倒捆好,然后放在一个长条板凳上面,并在猪身下放一个大木盆。杀猪师傅手中握着一只尺把长的擒刀,非常熟练的从猪的下脖捅进去,一刀至心,绝不用第二刀。刀出猪毙,血从伤口流到了大木盆中。杀猪师傅用棍不断的搅拌流出的猪血,不使其凝固,以便一会用来灌制血肠。院内炉灶中木拌子燃着熊熊的火,大锅中的水也已经哗哗的翻开了,整只猪被放入了滚水中。翻了几个滚后,杀猪师傅在猪腿上割了个小口,然后用长铁钎插入小口中,左右搅动,将皮肉略微分离,再用气桶向小口中打气。随着气体的不断进入,猪的身体也开始膨胀起来。等猪身完全膨大后,杀猪师傅开始用刮刀退毛,刮刀所过之处,皮肉一片雪白。最后,整只猪变成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大肉桶。在屋里的一个大案板上,杀猪师傅开始了他的解猪过程。杀猪师傅先把猪身从头至尾在肚子这面用刀分开,然后小小心翼翼的把猪的心、肝、肺等五脏取出,再格外小心的把肠肚等下水取出放入盆中。取出这些内脏后,杀猪师傅才哗然响然的把猪身上的肉按部位分割成数大块。最后一道工序是洗猪肠,这是一个很脏又很费力费心的活,要求非常高,既要洗得干净又不能把猪肠弄破损,十足的技术活。
年猪宰杀整理完毕以后,杀猪师傅还得配合厨师炖制各类杀猪菜。可以说,杀年猪这一天,最忙碌、最重要、最有权威的人无疑就是杀猪师傅了。在过去,一个甚至几个村才有一个杀猪师傅,所以年关将近,正是杀猪师傅最忙碌的时候。在平时,杀猪师傅无论走到哪里,都被乡亲们另眼相看。
虽说杀猪菜上不得大雅之堂,但却极具东北特色,深得东北人民的喜爱。东北地域宽广,不同地区的杀猪菜也不尽相同。但以下一些菜肴是公认的能够反映东北特色的,哪家杀年猪一般都会炖制的杀猪菜:烩酸菜,蒸肉,拆骨肉,白肉血肠,蒜泥血肠,溜肥肠,溜苦肠,炒猪肝,猪肉炖粉条,猪皮冻等等。这些菜的显著特点是:肉多,片(块)大,量足,烂糊,肥而不腻,鲜美可口,香味四溢,热气腾腾。吃杀猪菜时,主人总是要把村里德高望众的老人、村里的干部、没有杀年猪的左邻右舍以及亲戚朋友请到家中来,共同享用这一年中不多见的美味佳肴。
一般要到下午两三点钟各种菜肴才能做熟弄好,主人和客人也才能依次落座。在主人致完开场白后,男女老幼兴高采烈的拿起了手中的筷子,伸向杯盘碗碟中的各式菜肴,品尝杀猪菜的过程才真正开始。人们一边吃着喷香的菜肴,一边谈论着过去一年中发生的奇闻异事;同时也猜测着来年的气候、收成以及国家的政策,高声宣布着自己的看法和预感。品尝杀猪菜的热炕头,是村民们各抒己见,阐述自己主张的最好讲坛;同时,它也是乡亲们尽情抒发豪情、表达内心喜悦的最佳场所。在这里,人们可以无所顾忌,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说高兴了还可以喊几嗓,唱一段,痛痛快快的的说出心里话。在农家烧酒的熏烤下,人们的兴致久久不减,猜拳行乐的呼喊声持续不断,吃杀猪菜的过程也往往要沿续到天黑透以后。在回家的路上,喝多了的村民们还不断的大声辩论着,探讨着,呼喝着......
改革开放三十年后的今天,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早已是今非昔比,以白肉血肠、烩酸菜、蒸肉为代表的杀猪菜也走入了千家万户。现在,城市的街头时不时的就可以看到以杀猪菜为主打菜的酒店饭馆,百姓们再也不用等到年关时才能吃上一口杀猪菜了。但是,儿时杀年猪吃杀猪菜的情景还是历历在目,音尤在耳。那摆满餐桌香气飘散令人垂涎的美酒佳肴,那几十人围坐在热炕上指东划西、谈天说地、其乐融融的热闹场面,那火爆、融洽、欢快、祥和的节日气氛……,回想起来,这些都和我们今天努力要达到的小康目标,孜孜以求的团结、稳定、和谐的社会氛围有着颇多的相似之处呢!
民俗民风的作文 篇9
端午节有许多的民风民俗,如吃棕子、赛龙舟等。在我妈妈的故乡——三明就有一种“插茱萸”的民风民俗。
茱萸是一种草,它细细长长的,又是绿油油的。每到端午节,当地的老人们就会在自家的每一个门的两旁都插上一?茱萸,以求神灵保佑平安。
有一次端午节,我们一家人回到了三明。那天,我第一次看到外公、外婆插茱萸。只见外公搬来一节长梯,在门的旁边(门框前)架好,然后小心翼翼地拿出茱萸草,拜了拜天,口里念念有词,然后慢慢地爬上梯子。最后,外公仔细找这门边的裂缝,等到找到了裂缝之后,再把那茱萸草插上去,然后下来。
我们和外公在远处得意洋洋望着大大小小的门上被我们用心插上的茱萸。微风徐徐吹过,门旁的茱萸在微风中轻轻摇摆着身体,好像笑这对我们说“放心吧!我一定回保佑大家平安的!”
这就是我的家乡的端午节民风民俗之一—插茱萸。但是,随这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少人会要想要插茱了。
所以,我向大家提议:大家要保持这种民风民俗把古老又悠久的民风民俗一代又一代地传下去。
民俗民风的作文 篇10
我的家乡在广西平南县的大安镇。说到风俗,家乡每年都要举行“拜社火”的活动,特别是在春节期间。大年初一的凌晨,也就就是新年的钟声敲响的时候,村民们纷纷拿出“拜社火”的祭品来,先在自家的大厅里祭拜拜社神。祭品有很多,有巧克力、饼干、糖果、桂叶、沙田柚等等,寓意着新的一年的“大富大贵”、“甜甜蜜蜜”。
在家里拜完灶神后,大家有争先恐后的赶在第一时间去社庙祭拜社神,祈求在在新的一年里平平安安、健健康康、万事如意、财源广进!不一会儿,村子里、镇子上,顿时响起了噼里啪啦的鞭炮声、烟花声!到处都充满了节日的气氛!
怎么样,我家乡的风俗挺有意思的吧!如果你有机会过来我的家乡玩,我一定会给你介绍更多有趣的风俗哦!
【【实用】民俗民风的作文10篇】相关文章:
【实用】民俗民风的作文四篇03-01
【实用】民俗民风的作文三篇02-26
【实用】民俗民风的作文8篇02-25
【实用】民俗民风的作文九篇02-25
【实用】民俗民风的作文9篇02-25
【实用】民俗民风的作文7篇02-24
【实用】民俗民风的作文6篇02-24
【实用】民俗民风的作文3篇02-23
实用的民风民俗作文10篇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