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师是袁先生作文
《礼记》中出现“先生”一词,后人注释“先生,师也。”,而赵岐则在《孟子》中注解,“学士年长者,故谓之先生”,说的是年长而又有学问的人称为先生,再到后来的《史记》,先生则成了文人的自称。民国的诸多名士,后人多冠以姓氏加上“先生”二字来称呼,大概是诸多的美誉都可以涵盖这二字之中。如今的人们,称老师为先生的大概是不多了。但凡能称之为先生的,必定是一个可俯身,可平视,可仰望的人。我的老师袁路沿先生,他就是这么一位平淡而大气的先生。
第一次见到袁先生,是在五年前的夏天。
那是个闷热的午后,刚入大学的我在伙伴们的陪同下,终于摸到了南林大厦。出了电梯门没几步,抬头就是“1607”,走廊间满是一摞摞的报纸,浓厚到溢出来的墨香味,至今回想起来似乎都还萦绕鼻尖。办公室第二排里侧的座位,桌子上摆的写着“袁路沿”三个字的名牌。我踌躇再三,确认了几遍,确实是学长告诉我的名字,便攥着两张南林信纸,走近了一点,愣了几秒,还是没敢开口。“是记者团的新生么?找我?”,他抬起头,微笑着的眼睛眯得像月牙儿,和煦明亮,却不灼人。
此后的这五年中,大学的许多事情我都逐渐淡忘,唯独第一次见到袁先生时,他的眼神始终印在我的心里,仿佛是柳树下穿林的凉风,一下子抚平了我紧张的心。“袁老师,我来投稿的.。”我递出去两片纸,忐忑地等待回应。“好,我看下。”袁先生放下手头儿的工作,接过我的文章。墙上的钟摆滴答作响,我低着头偷偷地抬眼,只看到先生隐约有白发的头顶。再抬头时,先生已经看完,开始跟我分析起作品的优缺点,再讲到写作要点,直到下一位学生来找袁老师,我才不得不让出了他旁边的椅子。现在想起当时给先生过目的文章,我都要羞红了脸,那怕是真正的“拙作”吧,而先生始终没有露出丝毫的不耐烦。临走时,袁先生依旧笑眯眯地告诉我:“欢迎下次带着修改好的稿子再过来坐坐。”那会儿我只知道愣愣地点头,却不知道往后的这张椅子,我一坐就坐了整整四年。
我的老师袁先生,作为传道授业的老师而言,我是佩服他的,而更令我佩服的,是作为先生的他让人如沐春风的修养与品性。我是个极为倔强的人,说是固执也不为过,所以说服我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袁先生却是个例外,他说服我修改稿子最多的一次,一篇拢共大大小小、来来回回改了八遍,一蹴而就的文章在四年里从来没有出现过,每一篇从初稿到成稿至少过三遍。对待学生记者的稿子,先生都是如此,一遍遍润色,日复一日,我没见过他有一丝倦怠,每每总是与作者聊得眉飞色舞,仿佛有消耗不完的激情。“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绝”,是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信服的同时,我却又为先生心疼。早上刚到办公室的袁老师,掏出来几张纸,上面密密麻麻标注的是他昨晚睡觉前甚至今早在公交车上写下的修改意见。不管阳光灿烂还是阴雨绵绵,他旁边的椅子似乎一直没离开过人。带着稿子的学生记者们,或坐着、或站着待在袁老师身旁,亦或趴在他工位的挡板上,挤不下的也就只能坐沙发上等着,热热闹闹的办公室是我下课后最想去的乐园。有时候留意到先生的嘴唇轻微起皮了,给他倒杯水,说声“休息会儿吧”,他却意犹未尽。去印刷厂的袁先生,拿着样板,步伐轻快,几次路上碰到,依旧是那双月牙儿般的眼睛。时间一久,我们经常开玩笑说,袁先生要不在办公室,要不在印刷厂,要不就在二者往返的路上。
工作后,单休,只有周日一天,我难得回一趟学校,即使回去了,先生也休息了。但我时常怀念起在先生身边的日子。大三的时候,和先生熟稔起来的我更是将他看成了我的睿智的朋友。我们聊的内容不仅仅包括稿子,还涉及学业、生活等等,他甚至劝我在感情上别太要强,对男朋友温和点儿。毕业找工作那段日子,他繁忙之余也是不忘时时给我建议,任何想不通的或者愤愤不平的事情,经他开解后总是变得云淡风轻。刚步入社会那会儿,陌生的JAVA语言、复杂的银行业务、成熟的人际关系令我恐慌,想起袁老师总是笑着说我是富有能量的小姑娘的模样,便自顾自地暗暗鼓劲儿。写好的代码,测出了BUG,耐心地修改、复测,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直到从功能到界面达到完美才罢手,因为我始终记得自己是袁先生的学生。做事方面,先生说:“要先热爱自己的工作,然后才谈做好它。”做人方面,先生说:“要尊重任何一个人。”这两句话,学生一直未曾敢忘。
前些日子收到先生的信息,希望学生们各自说点什么,汇编成书,作为他即将退休的纪念。学生不才,离开学校后便甚少提笔,庸庸数语,不知所言,只能最后再写上一对话,算是对先生所授道理的总结,与对自己的激励。
路漫且修远,沿之从之,待人以诚则心顺。
道阻而明长,逆之溯之,处世以恒则志达。
【我的老师是袁先生作文】相关文章:
1.难忘袁老师
3.袁老师二三事作文
6.我是老师作文
7.我是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