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作文教学
作文游戏规程:
1、教师在每张课桌上发两颗糖果,先请同学仔细观察糖果。看看它的包装纸是怎样的,读读包装纸上写的文字,确认糖果的种类。再掂一掂轻重、捏一捏软硬,闻一闻甜味。学生一边观察一边写作,不经意间就能写七、八十个字。
2、请同桌跑出教室,很快地把这块糖果藏到教室外某一隐蔽处。另一同学则要埋头在桌面上,不能看到藏糖情况。同桌藏糖回来,要写简短说明书,写清楚朝什么方向走,走几步,到哪儿拐弯,糖果藏在什么东西的上、下、左、右。写完说明书,同桌则按照说明书内容外出找糖。一分钟后,找糖的同学回教室,两人各自写作藏糖或找糖的经过。这一写,又能写出百把字来。
3、品尝糖果,把味觉和心情写进文章。这一写,又是三四十字。
课堂上,学生一边游戏一边写作,或一阵风似的跑出(进)教室,或展纸静思动笔写作,一如波涛起伏的海面:卷涌而来时澎湃高涨;席卷而去时水平如镜。
游戏中,糖果的意义改变了,它作为教具学具出现在教学现场,自然使学生感到有趣。在老师的指点下,仔细观察了糖果的包装、种类、轻重,大小、软硬、味道等等情况;更激趣的是,想要吃到糖果,还须先藏后找,藏则隐蔽,找则对路,情景交融扣人心弦。
藏糖的学生,他必须牢记藏糖的路程、方向、方位,并注意藏匿糖果处附近的标志物等,这是极其细致的观察和记忆实践;藏糖回来,还得用文字说明藏糖的路线、路况、方位,这是比较周到的想象和逻辑表达过程。
找糖的同学,受找糖的任务驱动,他必须仔细阅读藏糖说明书,准确理解后还须转化为准确的行动。这中间培养阅读和观察能力。
整个游戏过程没有传统作文的教学形态。每个学生都在游戏中仔细观察,深刻记忆,真切体验。游戏太有劲了,学生常常是窃笑着写文章,语言清新、生动,不知不觉地达到了作文知识和能力的训练目标。
[我的教学感悟]
一、作文教学中,热情、趣味、兴趣等非智力因素起着领先作用,这种热情、趣味、兴趣相伴相随于作文教学的全过程,作文知识和能力自然而然地获得了提高。
作文是需要观察、记忆的,经过想象和逻辑思维后,便可操作(写作)成为一篇文章。但是,观察和记忆的浅或深,细或粗,真或假,是受热情、趣味、兴趣的非智力因素制约的。试想,让孩子去听一个政治报告,多数不会愿意;而让孩子看儿童动画片,多数会兴致盎然并能清楚地讲述出来。对于孩子,激荡作文情感的最好方法是将每一个教学单元的内容都设计成带有游戏性质的生活场景,这个游戏伴随作文教学的全过程,学生便能饶有情趣地观察、记忆、想象、逻辑,直至操作(写作)成文章。这里举个例子。
二、作文内容与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就易发现生活、表达生活、感悟生活,符合学生的经验水平和成长需要,体现着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
这样,写的作文内容要有意义,立意要高尚独特,语言要简洁优美,而作文教学过程又与此要求相悖,学生高不企及,产生了望而生厌心理;其次是教材作文命题大而无当,远离学生的实际生活。比如写作《记忆深处》。小学生的记忆留于浅表且转瞬即逝,新记忆层出不穷,深处怎么会有记忆呢?再比如写作《一件有意义的事》,
意义这概念表述得过于抽象,学生无法形象认识意义,就胡编乱造应付作文,丧失了自由表达的快乐。
作文教学内容要亲近学生生活,有两个着眼点:一是零距离,二是近距离。何谓零距离?是以自身作为观察、记忆、想象、感受的对象,让自己成为作文的主要题材;何谓近距离?是以周围的、关切的、熟悉的、新鲜的生活为主要观察对象,让学生近距离地采撷作文题材。
我们以贴近生活为思考背景,拓宽写作内容。既写过去,又写现在,还写将来;既务虚,又务实;既写本教材作文,也写他学科作文。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表达生活,感悟生活。
三、以元素化的训练形式,把作文的知识教学和技能训练镶嵌在游戏式背景中,学生在接受游戏的同时也接受了知识教学和技能训练,这样的训练卓有成效。
传统的作文教学,除了教师讲授指导外,就是写作文。学生写作文,也常常模仿性写作。类似一些课堂上的读写结合的训练,借用课文(范文)中的语言形式,写一些与课文(范文)没有任何联系的话。这样的写作教学是落不到实处的。
能不能把作文理论和技能的教学演化在某个游戏情景里来训练呢?我们尝试着在作文游戏中涵盖作文元素训练,也设计了一系列的以游戏为背景的作文课件。
譬如,有一个《关于耳朵的三个实验》的游戏,就能较好地训练学生的听力和想象力:
教室完全安静下来,老师对学生说:我将打开教室里的.电扇,请你们仔细辨听电扇启动、急转、停歇时的声音变化,并想想这些声音像什么?于是所有学生刻意倾听电扇的声音并且把这些声音都写了下来。写毕,老师又说:请你们仔细倾听三个滑稽的喷嚏声。有两个学生各自分别表演了大声喷嚏、低声喷嚏,老师也表演了无声喷嚏张大了嘴只是
亲吻
空气而不发出声音的喷嚏。学生一边欢笑着听完滑稽喷嚏,一边想象着这些声音中的形象,很快也写成了文章。
写毕,老师请学生都埋在课桌上,不能看老师做的一系列动作,根据老师动作时相应发出的一串声音,猜测老师在干什么。
这个平常的游戏训练了两个写作技能元素听力和想象。学生作文时,能把平常的声音描绘成具有故事性,文学性的作品。譬如,把电扇声音变化想象成暴风雨前后;把三个滑稽喷嚏想象成武松式喷嚏、黛玉式喷嚏、虚惊式喷嚏这说明,学生身临游戏全身心地体验感受了声音和形象后,就可以落实写作元素的训练,提高语言水平和能力。
教师在点评作文时有意指出,这是丰富的想象力,借此揭开了作文理论的神秘面纱。可以想见,以后若提起想象力是什么,学生定会把这个理论连同游戏背景一起从记忆中挖出,对想象力概念的理解会很形象具体。
元素化训练的形式在作文教学中获得成功,便拓宽了作文教学的训练路子,很多作文元素训练的游戏便翩然出现。譬如:《老师进入教室的10秒钟》观察人物表情的训练;《两分钟是多久》训练人物心理的描写;《做眼保健操》描写人物动作的训练;《小小手心世界》刻意描写训练;《快捷观察》训练敏锐的观察力,《一个题目,五种开头》训练作文开头的写作迅速而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作文能力水平。
有些教师担心这样的作文训练能否提高测试作文的成绩,觉得测试作文不是这么回事。其实,这担心是没有必要的。因为无论什么性质的作文,都必须要会摄取材料,必须要会观察、记忆、想象、逻辑,必须会把生活演化成为文字。老师们是否能从上述的内容中感知到,这些个必须,都已经了无痕迹地融合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了。当学生已经掌握了这些能力后,测试作文时,他们也会有一颗平常心,而且他们会像一个个魔袋似的,想从里面拿出什么东西来就可以拿出什么东西来,以至写出满意的文章,还你一个喜悦。
【快乐作文教学】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