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讲弟子规观后感
《细讲弟子规》是由蔡礼旭编写,华艺出版社出版的一本书籍,各位,我们看看下面的细讲弟子规观后感吧!
细讲弟子规观后感【1】
现在在教育中提倡让学生学习背诵《弟子规》,在教学中我们也让学生开始练习背诵。通过假期的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在学校的学习,我对《弟子规》又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弟子规》是我们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它对我们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行为都有指导作用,如果我们都能按照《弟子规》的教诲去做,那么我们的家庭和社会就能更加和谐。
有人说《弟子规》是给小孩学的,这话不完全正确。《弟子规》是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课本,孩子应该学,但我们成年人也一样应该学习。因为《弟子规》讲的是前贤的教诲,是生活的规范,它能使人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这种道理我们每个人都应明白,所以每个人都应学习《弟子规》。通过《弟子规》的学习,使我受到很多教育,其中受教育最深的是《弟子规》的第一篇“入则孝”中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入则孝”的意思是说在家里要懂得孝敬父母,因为孝是道德的根本。
我们的身体受之父母,没有父母的养育,就没有我们的生命。因此我们应无条件的孝敬父母。那么怎样做才是对父母的孝敬呢?《弟子规》中说“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些话,从表面看它的意思就是说父母的呼唤,要马上应承;父母的命令,有马上执行;父母的教诲,要恭恭敬敬的听取;父母的责备,要虚心的接受,这些都是孝心的体现。俗话说“孝顺孝顺,孝就是顺,顺就是孝”我们应顺应父母的要求,父母的心意,如果他们的要求是错误的,我们做子女的也不能顶撞他们,我们应做到“谏使更”并且要“怡吾色,柔吾声”;如果父母的责备是错误的,我们也应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从小到大,父母为我们的成长可谓是呕心沥血,但他们不图我们的回报,就象歌曲《常回家看看》里面唱的那样,他们就图个“平平安安,团团圆圆”。可是看看我们现在做的,虽然能给父母一些物质享受,使他们不愁吃穿,但每天为自己找各种借口,搪塞父母,不能常回家看看,对父母的呼唤、命令、教诲、责备都不能做到“应勿缓,行勿懒,须敬听,须顺承”。 通过《弟子规》的学习,我认识到了自己对父母做的还很不够,在以后的日子里,我要像《弟子规》里说的那样去做,常回家看看,抽时间多陪陪父母,使他们过的更幸福,更开心快乐。
细讲弟子规观后感【2】
先想说一句:活在当下,活着就是幸福。
百善孝为先,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由始而终。要细细品味,慢慢品尝,这其中的辛酸苦辣唯有自己去体味才会更加地使人去明白。
“孝是德行根本,教育首重孝道”。就这一句,可以明确的看出,孝是德行的根本,教育要从这里开始。没有从孝道入手,一个人的德行是成长不起来的,所以教育首重孝道。《弟子规》教育我们如何孝敬父母、如何礼貌待人、如何为人处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 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规范。尤其蔡礼旭老师把儒家文化的精髓注入了弟子规的讲解中,深入发挥了弟子规的精要,让不同年龄层次的朋友都能够得到足够的人生智慧,成就阳光幸福人生。
我们都是在父母的照顾关爱下一点一点的长大的,父母看着成长的我们不仅仅希望我们能长大同时也希望我们能都成人,但是在更多的时间我们被眼前纷繁迷乱,纸醉金迷的社会所迷惑渐渐的忘了家里还有两个人在挂念着自己,还在时刻的注视着自己,还在想着今天天凉了孩子是否穿足了衣服。也许我们都不是一个大孝子,但是我们要做到为人儿女最基本的义务,尽量孝敬父母,他们的要求一点也不高,平时多往家打两通电话,过节或者父母生日的时候还可以还个小惊奇,仅仅这样他们就会觉得很幸福了。
老人有语:不养儿不知父母心呀!也许有一天我们也会成为父母,到那个时候我们会更能体会我们的父母的心情。有父母的孩子是幸福的,想想在父母的爱包裹下的我们虽然现在还没有踏入社会还没有自己挣钱但是我们能做的还是很多的不是吗?
爱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而父母的爱有是最无私最长久的`,就像一杯陈酿的美酒 ,越久越纯,当都一天你擦掉柜子上满是的灰尘打开风尘已久的那扇么,拿出那瓶酒细细的品一品你就会发现是那么的回味无穷深入人心,顿时泪如雨下,是感动还是悔恨?为了不要做让自己后悔的事现在的你能做什么就做什么吧!
细讲弟子规观后感【3】
第一、入则孝。
入则孝是圣贤教导我们,要从内心深爱、恭敬、感恩我们的父母,因为对我们恩德最大的,莫过于自己的父母,怀胎的辛劳,生育、教育的付出。父母的恩德,我们一生都无法报的了。我们今天能够有幸认识到这些圣贤人的教诲,就应该首先尽心尽力做好我们为人子之道。 孝养父母: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落实。
1、养父母之身:在生活中孝养父母,恭敬孝顺父母,注意自己的言行是否让父母会伤心难过。平常多关心父母的身体,照顾好父母饮食、起居以及身体健康。当父母生病时,应当全心全意来尽自己的孝道,好好照顾父母,让父母早日康复。
2、养父母之心,生活中要多与父母沟通,让他们了解我们的生活和睦幸福,工作稳定,不让父母担心,让父母放心。在生活中、工作上,多听父母给我们的意见。从今天起,我要立志,首先要好好经营好自己的人生、经营好自己的家庭,不断修养提升自己的道德学问,做一个真正让父母自豪的孝子!
3、养父母之志,我们要把孝落实在生活中,要用自己的真心去力行孝道。在生活中,主要是父母对的意见,一定随顺父母的意思;即使父母的认知错误,我们也不能顶撞,要恭敬谦虚应诺,找机会再用善巧方便的方法,想办法规劝父母。
末学认为在孝道方面,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一定要想办法,用自己的德行孝道,用善巧方便,把父母早日领进佛门,好好念佛,今生能让父母往生极乐世界。尽自己的能力让父母于一生成就佛道,了脱生死轮回的苦海,方是真正的大孝。
第二、出则悌。
出则悌是圣贤教导我们,首先要友爱兄弟姐妹,兄弟团结,多照顾帮助兄弟姐妹,其次出外要友爱朋友以及一切和我们身边相处的人。我们扩大自己的心量,常修布施,在财物上就会看淡,以谦卑、仁爱、智慧之心,言语上就会忍让,广结善缘。以自己的道德学问做周围人的榜样,真诚、恭敬、忍辱以及智慧的善巧方便来化逆缘为善缘!
对长辈有礼貌,做到长幼有序,处处要谦虚礼让,对长辈要恭敬礼貌,见到长辈要恭敬问候,不可以随便就座,长辈坐我们才可以从坐,说话要注意要声音大小,谦恭礼貌。再把这份存心提升对待所有的父母、兄弟姐妹,就像对待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一样恭敬与爱护,才算是做到出则悌。
第三、谨。
我们要时时刻刻关照自己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就会帮助我们免掉许多坏的习惯,并逐步养成好的行为习惯。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训练:
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做到珍惜生命、充分利用好每一天的时间,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生活习惯,要早睡早起,讲究卫生早起洗脸,刷牙,饭后漱口,饭前便后要洗手等,才能身体健康。穿着要整洁、稳重,适合自己的身份及场合,更考虑家中的经济情况,不讲究名牌,华丽。对饮食不可以偏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可过饥过饱。劝戒子女不要饮酒,对于成人的我们平时也不要饮酒,交际场合尽量不饮,或适当少饮、要坚决不醉酒,平时主要以素食为主。
2、家中以及公司、公共场合,一切物品的排列要整齐有序,用过的东西应该放回原处,才不会把自己的生活搞得乱七八糟。生活中要求自己行、坐、站的形象要稳重,问候或礼拜长者时要真诚恭敬。走路做事要从容,不能急躁,动作恭敬温和,坐立要端正,时刻提醒自己为人处事、待人接物要真诚、恭敬,要做到谨言慎行。
3、印光大师教导我们要“敦伦尽分”,一个人要懂得尽到自己本份去完成人生,完成使命。处处为他人着想,进入别人房间先敲门,报上自己的名字。不要进入容易发生争吵打斗的场所,以免受到不良的影响。借人东西时要先得到同意,不问而拿走,那和偷没有两样。借东西要注意及时归还。
细讲弟子规观后感【4】
今天早上和同事们一起学习观看台湾蔡礼旭老师的《细讲弟子规》,第一集《幸福人生讲座》蔡礼旭老师通过讲解许多事例和道理,教会人们如何经营幸福人生。
讲座刚开始,老师就问大家有没有做梦笑到醒的,有做梦笑到醒的都是幸福的;当时我就笑了,因为我有做梦笑到醒的,而且好多次。虽然我也不记得梦里是因为什么才笑了,因为我的身边有一大群的好人,善良的人,所以我连做梦都是在笑,都是幸福的。而那些成天认为身边都是坏人,都是不安好心的人,也许你做梦就不会经常笑到醒了吧!在讲座中老师讲到我们普通人都是对别人要求太多,对自己要求太少,“严以待人,宽以待己”,我想现在人的思想普遍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寻找真诚时,自己没有对别人付出真诚,却希望别人对自己真诚,只有主动的去付出人生才会幸福,幸福不是拥有的多,而是计较的少。只有尽到自己的社会责任,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幸福自然会在你身边。只要懂得珍惜眼前拥有的一切,都是我们幸福的理由。
人最重要的是德行和做人做事的态度,在没有接触弟子规以前,一直都觉得自己做人已经能算得上是很不错的了,为人处事也处理的非常得当,但是,自从2年前接触了传统文化,接触到弟子规之后才明白,原来自己所谓的做人做事算很不错,只不过是自己给自己定的一个标准;接触弟子规之后才明白其实自己还没有真正的做到弟子规中的要求。只有尽到自己的社会责任,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幸福自然会在你身边。只要懂得珍惜眼前拥有的一切,都是我们幸福的理由。
当我们真正能到达修养身心这个境界,就能够对家庭、社会产生很大的力量;百善孝为先,其实要对社会有贡献,没有我们想象中的困难,就是要好好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首孝悌”,做一个真正有孝心,面对所有长辈他都会恭敬。施比受更有福,只要真正的去帮助他人,爱护他人,继而重视自己的德行,整个社会就会呈现祥和之气,这就是你的福气、这就是对社会的贡献。如果一个人从小就注重物质享受,不懂的去吃苦,等到花钱习惯了,就很难改。那么这个人的努力目标就不是为了孝顺父母,不是为了照顾妻儿,而是满足他的物质欲望,让自己赚更多的钱、让生活过得更好;试问这样的人和自私还有什么区别。因此人从小要有仁爱之心,要替他人着想,他将来一定会为社会造福,自己也就会过得幸福。
【细讲弟子规观后感】相关文章:
1.弟子规观后感
3.细脚婆婆
4.细守生命
5.细河变了
6.细河变了
7.细河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