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好儿女》的观后感范文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所独有的童年和情怀,80后亦是如此。关于童年的回忆,总少不了这样一件事情——听老人讲当年参军打仗的故事。自幼在山东农村长大的我,自然也少不了这样的回忆,村子不大,但有几位当年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的老人。多年以后,再难听到有老人回忆当年战争时期的故事。看《人民的好儿女》系列片,我选了这一人物故事——《我本平凡——李文祥》,讲述解放战争英雄李文祥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相应党和国家号召,返回老家农村,选择平凡、辛勤、清贫的生活却毫无怨言的故事。仿佛,故事叙述的就是我所成长的那个小村的一位老人。
村子里有一位张姓老人,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是村子里资格最老的党员,也是村子里公认的老红军,唯一一个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人,据说在打仗时入的党。从儿时的记忆开始,他一直是村子里的“老实人”,从未见过他与他人争吵脸红过。不善言语,片言只字,很少在热闹地儿见过他,总之,无论他站在哪,从来不会成为焦点。因此,从小到大,从来没有听过他讲过战争故事。但是,哪次村子里有事情,总能看到他的身影。哪家老人去世了,办理白事,村子里上了辈分的老人是要出面的,要迎送外村前来吊丧的亲戚朋友,总能看到他帮助打理。大年闹秧歌,其他村的秧歌队到村子里来扭秧歌,他都会摆出桌子,茶水、瓜子、糖一样不少,摆在那里。08年暑假回家,村子里帖榜了,我好奇的去看——四川地震捐款榜。当榜第一栏,党员捐款名单:张守荣(老人的名字)50元。一般家庭都是5元、10元、20元,而他,却是几乎没有什么收入来源的老人。仍和老伴住着三间土房——在村子里,住土方的现在只有寥寥几户。因为我家里开了一个小商店,村子里,他去的最多的也就是我家了。他和老伴所有的日用品很少到集上去买,更不用提进城,全到我家的小商店里去买。母亲说,他从来没有赊过账,哪天买东西没有带钱,东西拿回去以后,当天准送钱回来。现在年纪大了,行动不便,自己也不蒸馒头了,每天蹒跚着到我家去买。一日一趟,母亲看了,哪天不忙时,就跑两步给他送到家里去。
今年春节回家,去他家拜年时又一次见到老人家。按照老家的习惯,大年初一拜大年。除了本家姓氏外,村子里其他姓氏的人家,老人年纪大的和辈分大的,我们小字辈是要去拜年的`,拜个大年说个吉利话。因此,我几乎每年只有大年初一拜年时才进过他的家。还是那几件矮矮土土的土房,在村子的最中间,与周围的红门高墙大瓦房极不相称。不到两米宽的小木门进去时,向我的个头是要低头的。院子扫的干净,养了几只羊和几只鸡。见我们来拜年,慌忙转身回去走到外屋的桌子上拿烟让大家抽。平凡的不能在平凡,朴实且如是朴实。因为大学同学毕业后在山东一家晚报当记者,我曾和他提过,把我老家的这位老人报道一下。当时只是提过,也并未当真。今天,看到李文祥老人的纪录片,总感觉,片中讲述的就是老家村子里这一位老人。
而今,自己已经从当年的小皮猴走向成熟,年轻。虽然不是特有个性,也和同龄人一样常有愤世嫉俗之感,也少不了年轻人的喷张。设身处地地想,像李文祥、像自己所讲述的这些老人,他们当年参加抗日战争、参加解放战争时,比自己现在的年龄还要小的多,如果不也满腔热情、不也朝气年轻,何以能经历残酷的战争且屡建功勋。而正是这样的人,却在承平日久的年代,在好歌功颂德的年代,在好居功自傲的年代,如此平凡地坚守着清贫,如此“傻”地不去争取理所应得地待遇和荣誉。
“非经束缚,有谁能真正体会到自由的真谛”。同样,非经战争与死亡,有谁能体会和平与生命的可贵。李文祥总是提到,与牺牲的战友相比,他现在已经很欣慰了。到世代变了,世俗亦移。在这个世代愈显浮躁,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随着改革开放一拥而入的是西方信守的“自由主义”精神。于是,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发展思潮下,个人价值似乎由贡献和付出作为标准转为由财富作为衡量标准。
【《人民的好儿女》的观后感范文】相关文章:
观《家有好儿女》有感750字10-28
人民的好战士,人民不会忘记作文600字04-05
《我的姐姐》的观后感范文06-01
地域人民的等待作文650字10-28
人民公园07-13
长津湖的观后感范文11-28
《守岛人》的观后感范文08-14
《安家》的观后感范文800字07-14
给人民群众的环保建议书10-25
《九零后》的观后感范文(通用5篇)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