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风》读书笔记
小爱的言论扩展后分量有些不足,但因为现代人放弃国学已较既定,那分量又有些受宠,但终究薄学者,堪堪为钩辀格磔,闻幻想国学见鸳鸯蝴蝶派就比较有兴趣,其余则榷榷,世故无之,只以感情论,不够'艰深'。拉噱头,以陈独秀被批的禽兽学说为论,滔天祸水,真真大误,其言之“万恶孝为首,百善淫为先”,彼初问世即有藩篱决尽之大旗欲倒,拉陈独秀砍头之势,鲁迅为其在《热风》正名,秀先生并无此言。
倒引人一番究竟,盼望国粹论者,译者,批评者,尽然够有些不失偏颇的想法,粤若稽古些的注释,让长青的国人搭成一块翘板,从囫囵懵梦笔不能及够得到清清楚楚。前人的好意实在很可感,他们给我们的越来越多,但实在“好心变驴肝”,我当下看,我们需要对以后留的希望还要再小些才行,现代作品没有血泪只有背景音乐,我们靠一种类似旁白的东西活下去,“嗜痂之癖”,大概倒退30年就比较反动了。
有些状态是比较类似的,不单指平日,比如绅者的框架问题,在至少有10年之前,我们会比较受刺激挂“乌托邦”之名,但前人很聪慧已经会起“聚宝之门”这类老城区的地名来虚饰“知足与现实的.差距”,芒硝火焰的一起一灭,从来不偶然。不以为然论的“事实胜于雄辩”从树人先生开始就已经不再可信,我们惯性里还是颇站“性本恶”一度深信无法被拯救,但丢失东西还是有物归原位的可能且还使一切具有希望,我感到生活的盼头也在于比。
再之如某君,某某君论的实时问题,在历史的洪流退潮显现归无的初初,社会的氛围趋势使他们感到害怕,害怕什么呢?某君某某君彼时爱套实时批评家的身份评头论足,完全一副剑走偏锋的大学者的模样,革新,革旧中国之新,就比如一度拉人砍头的“百善淫为先”论,若先不谈意义,只看轰动程度,那么,完美贾祸于陈先生的那位某君,实在是聪明绝顶。放到30后,50年后,比如现在的100年,还是聪明绝顶,而且其后继有人的趋势如破竹,不论正义态势如何显眼,凝神静气的君们,手一挥,反正我不看,反正我不同意。网民们眼前一亮,新奇的态度就已经使君们活下去,活得有血有肉可以长胖,这使人畸形的血液真真如百年周先生笔下的谁谁君,他们只要说话,就是羼进鬼话,是非完全看不清,但彼时也不太需要看清了,反正有足够的目光,源于他们的追随者。
我们现在说的古之精华,之国粹,光复曾经的精华还是只是为了逃避现在是一定要用点心把它分清楚的,很多学者把这个问题以偏概全,以为什么都是保留和珍惜国粹,其实根本就是光复旧制度,旧思想。与其说是民主,其实是迂腐。就比如说我们一直说要提倡“仁义礼智信”,点头的人不在少数,但一旦实施起来却一直原地踏步,这源于一种逃避,倡导者一腔热血但实施者只是为了光复旧制度好逃避如今的很多体制的事,比如涉及政府官员的某某事,速度明显不够但是不能催,我们要“礼”,但何人说这是哥德式幻想,沉默者还是沉默。
我了解到的一种寂寞来自当下不够受重视的严肃文学家,以当下某些涩蔽网红写者为言,后者获得的掌声远远多于前者,翻回100年,200年,这就类似于官宦的文人墨客和白话文初初问世的新文化运动倡导者的对立,而且非常相似,力量的相似。我相信周先生在世时是非常不够受重视的,不单他,萧氏乃莹那一摞严肃文学家都是不够受重视的,他们被歧视,被迫害,为了当时政府口口称道的世界和平。现在又到了那个时刻,我们非常乐意浪费时间干一些于社会无用的事,不具体说明,每个人浪费得都不大相同,只是说非常无用。生命不受迫害时,严肃文学更加没有一席之地,反而是一些娱乐圈八卦人士说的鸡毛蒜皮才卖得抢手,卖得像一份解药,终归偏激和失真,完全不值。
【《热风》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守株待兔读书笔记04-12
《灯光》读书笔记04-03
小学读书笔记03-19
护士读书笔记03-04
《边城》读书笔记02-20
寒假读书笔记02-15
雷雨读书笔记02-13
《哈姆雷特》读书笔记12-19
母亲读书笔记12-13
《故乡》读书笔记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