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宿》读书笔记

时间:2021-04-17 17:26:14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旅宿》读书笔记

  除了中秋节,你有多久没有仰头欣赏月色了呢?我们都被忙碌的生活裹挟着往前冲,似乎不舍得花点时间发发呆,做点没有目的的事。旅行交通工具,也从火车更新到高铁,节省了旅途时间,但,还是很忙。时间都到哪里去了?

《旅宿》读书笔记

  最近在看夏目漱石的小说《旅宿》,说是小说其实不尽然,没有传统小说的跌宕起伏的精彩情节,也没有事件之间的逻辑。也不像散文和随笔。到底是什么文体,很难说得清楚。作者似乎不想清清楚楚的写明白,仿佛只是记录了自己到山里写生,经茶店老妪指点,投宿在一家旅店里,就开始了他山间慢生活。

  看这本小说需要点耐性,不然很难品出文中真味。在考虑是否值得花时间去阅读着本书时,先来了解作者是谁。《旅宿》的作者是夏目漱石,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地位极高,高到什么程度呢?他的头像被印在1984年版的一千日元纸币上,就可想而知了。夏目漱石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的英语科,除了熟练掌握英文,还精通俳句、书法,对东西方文化都造诣很深。夏目漱石自幼小修习汉学,他的汉诗作品让人不容小觑。《旅宿》里有几首作者写的汉诗,无论是诗句形式上的押韵,还是意境,都堪称美诗。鲁迅先生曾给夏目漱石的作品很高评价:“以想象丰富,文词精美见称......轻快洒脱,富于机智,当世无与匹者。”

  作者所处的年代正好是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政府对内实施全面现代化改革,对外穷兵黩武,为扩张领土实行侵略。《旅宿》正是这个时期出版,被誉为日本的“桃花源记”。

  整部小说充满诗情画意,繁花灿烂、鸟鸣清脆,时而雨丝飘飘,时而山风轻抚。主人公是画家,为了逃避尘俗间的`烦扰,来到山谷写生。这种心情和陶渊明写《桃花源记》时同出一辙。《旅宿》处处透出作者独特的审美观,先看看这羊羹的描绘:

  光线透过半透明体,看来竟是一个美术品。尤其是带青味的羊羹,好像玉和蜡石的混合体,使人看了非常快适。普通的食品经妙笔一挥,成为精美的艺术品,竟不忍入口了。

  夏目漱石追求的美,是含蓄美。他当老师时,曾让学生翻译“I love you”,学生们都直译为“我爱你”,但夏目漱石却说,应该译成“今夜的月色真美”。暗含的意思是,“我愿意和你一起赏月”。只有跟喜欢的人在一起,才有美好的心情欣赏美好的事物,在迂回婉转间,让初遇爱情的甜美留存久一点,再久一点。含蓄美也体现在他对绘画欣赏的见解。在书里,他借由画家之口说,法国的裸体画太过肉感,缺乏气韵,皆为下品。但若完全遮蔽肉体,就失去美态。“美的东西,倘使过分苦心地力求其美,这美的东西往往反而减色。有一句处世格言‘满招损’,就是这个意思。”这句评论,放到现今的时代依然能够体现它深远的见地,依旧是我们应该秉持的美学态度。

  死亡意象是日本文学非常突出的叙述美学,《旅宿》也不例外。作者深谙西方文学和艺术,他非常欣赏米蕾画的奥菲利亚。奥菲利亚是莎士比亚笔下的一位女主,她跌入河中溺死。油画上的她,半浮在水面上,神情毫不痛苦,两岸点缀着各色花草。小说里,画家投宿旅馆的女主人那美,请求画家给她作一幅她溺死在镜湖里的画。不得不说,水中奥菲利亚娴静的美态深深打动了夏目漱石。此外,文中有一段讲述那美送堂弟上火车,准备奔赴战场。临别时,那美说:“你要死才好,生是不体面的。”不说祝福的话,还嘱咐弟弟去死。日本的死亡哲学蕴含生命意义,若不理解,就不易体味和领会那句话的含义了。

  夏目漱石写《旅宿》的目的和用意与陶渊明写《 桃花源记》一样,都以描写清静之地来反衬外界的肮脏。虽然不像写《我是猫》那时的愤笔抨击时政,但文中偶尔吐露的批评也是毫不留情。在满篇谈论何为美的时候,突然插入几句“屁”话,讥讽当政者,竟然毫无违和感,正如鲁迅所夸的“轻快洒脱,富于机制”。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旅宿》的译者丰子恺。我们大多知道他是画家,不知他是翻译家。其实丰子恺除了这本小说,还翻译过日本的“红楼梦”《源氏物语》等等好几部日语著作。若没有深厚的文学和艺术的造诣,想必无法传达出《旅宿》的神韵。

【《旅宿》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旅梦04-20

韵旅归然10-16

心灵奇旅观后感03-20

人生如旅作文650字04-06

单人旅-寂寞作文500字04-06

孟浩然《宿建德江》11-02

学生退宿申请书02-16

宿世的近义词及解释09-13

孙逖《宿云门寺阁》11-03

《宿台城山绝顶》阅读答案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