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的读后感

时间:2021-07-14 19:45:33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关于《西游记》的读后感大全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西游记》的读后感大全,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关于《西游记》的读后感大全

  《西游记》的读后感 篇1

  说到文学经典,国人脑海里首先映出的都是“四大名著”,的确,这些都是值得一读的不朽的名作。同为“四大名著”,与《红楼梦》的闺阁闲情,《三国演义》的风云叱咤,《水浒传》的江湖豪情不同,《西游记》因为它的生动有趣而被人们熟知。在我小时候,电视里还常常放86版的《西游记》,我也跟着看了好几集,之后又零散地读过几章译成白话的,现在终于有机会看了原版,虽然对文言文尚不熟悉,但《西游记》用的是半文言文,而且口语化的文字让我读起来并不吃力。既然读了原版,相对于之前浅显的认识,就一定会有一些更深的感悟。

  众所周知,《西游记》是一部神话小说,也就是故事中的人物、情节都不是真实存在的,是作者对现实生活感受理解的基础上加入想象创作而成。但是其中的人物,却又都具有鲜亮明确的性格特点,这个聪明机智,那个阴险狡诈,让人过目难忘。印象最深的大概也就是孙悟空了。他的顽固,他的机警,他的忠心······他是完全自由自在的,可以很好也可以很坏。一开始,我并不喜欢这只任性妄为的猴子,但又确实敬佩他只身漂洋过海学艺的勇气和毅力。后来被如来压到五行山下也是料想中的事情,只是五百年,何等漫长,他又该忍耐怎样的寂寞。但也是这五百年,教他沉下心性,洗去浮华。一句“我保你上西天去也”,他便有了担当,认定了一条要走到尽头长路。无边法力不再用于打打闹闹,更多的向善的一面也体现了出来,刚毅,勇敢,敏捷······这些都在最脍炙人口的一章“尸魔三戏唐三藏”里有了集中的体现。

  纵观整个章节,从头至尾,只有孙悟空神志清晰,不忘斩妖除魔的使命,三次打死化成人形的白骨精,这里是嫉恶如仇,聪明勇敢,毫无畏惧。但是最终被师父误会遣回花果山,“止不住腮边泪坠,停云止步,良久方去”又描写他感性的一面,他的忠诚,他从不曾在妖魔鬼祟前露出的柔软,一刚一柔的反差让人为之动容。这样的悟空,怎能让人不爱呢?

  再看猪八戒,正与悟空性格相反,一直胡言乱语,以至于师父动摇决心。他搬弄是非,好吃懒做,有事畏畏缩缩,可以说是一个充满缺点的人物,但却又不招人讨厌。他总是被唤作“呆子”,他淳朴善良,即使常常帮倒忙,但出发点总是好的。一路上却也不能少了他,脏活累活总是他来干,也能够给原本艰辛的旅程带来欢笑。一个人不可能全是优点,也不可能全是缺点,正是性格的不完美造就了多姿多彩的人生。说说师父吧。“唬得战战兢兢,口不能言”“惊下马来”这些语句给我们的是懦弱胆小的形象。但唐僧又不全然是这样的,他有出家人的慈悲大度,但却过于善良,成不了大事,所以需要徒弟们帮助才能度过难关,取得真经,当然这与他本身义无反顾、一心向佛也有很大关系。所以说一切都是相辅相成的吧。

  最后,就剩沙僧没谈了。也难怪我把他留在最后,沙僧一直都是一个沉默寡言,不争不抢的角色,作者也没有花过多笔墨来描写。但从悟空离开只嘱咐他好好护师父周全来看,他是最让师兄放心的人,正是他的可靠才使取经之路变得更加顺利。故事结局是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真经。一路上四人相互扶持,虽然有过怀疑争吵,分分合合中,不变的是赤胆忠心。虽然只是一个虚构的故事,但无论是生动的人物还是曲折的情节,在作者的奇思妙想中寄托的是更多的美好向往。

  《西游记》的读后感 篇2

  “我是从哪里来的”,不由得记起小时候,懵懂的我们常爱问妈妈这类白痴的问题。想来有此种经历的人不少,而且得到的答案也相差无几,妈妈们总是摸摸咱们的头,笑脸盈盈,满脸的爱意,“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哈,如此,我就是孙悟空。得到满意的答案,蹦跳着继续玩闹起来。现今想想,自打咱们出生,小孩的皮性,任性,真是令妈妈们操粹了心,不就是一个活脱脱的孙悟空吗。无怪乎,总是听人说,父母对孩子有操不完的心。

  不管是过去不知天高地厚的年纪,抑或此时的我,在《西游记》里,给我印象最深的,始终是孙悟空。如果说,小时候佩服的只是他的武功盖世,无所不能。那么此时的我,更敬佩他的知恩图报,宽宏大量。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想,孙悟空用他的所作所为予以最好的诠释。五百年前,孙悟空大闹天空,被如来佛压在了五行山。唐僧途经,信手撕去了符咒,让它重获自由。就这份恩情,孙悟空竟用自己的一生来回报。大家都知道,西天取经的路上,惊险重重,妖魔丛生,如果没有孙悟空的火眼金睛,没有孙悟空的从旁相陪,任凭唐僧是如何的执着,怎样的努力,也是取不回来真经的。华,放弃享受,更不惜舍命相救,这是多么高尚的品格。

  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一路上经过九九八十一难,这些故事贯穿《西游记》始终。书里,师徒四人团结一心,不畏艰险。最后,他们终于如愿以偿,取得了真经。也给赏读的我们以启示,生活中,每每经历困难,就想着放弃,为何不能像唐僧师徒般,坚持不懈,抗争到底。此时,我更是不禁自问。如此完美的结局,相信表达了吴承恩大师对生活美好的祝愿和追求,因为他坚信,邪恶永远战胜不了正义。想来,我们在生活中也应该如此,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也不应该轻言放弃。

  《西游记》的读后感 篇3

  说起《西游记》一书,真可谓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呀!记得那是在我三岁生日的时候,爷爷就送给我一套儿童版的《西游记》,书中还配有精美的插图,从那时起我就毫无理由地喜欢上了神通广大的齐天大对孙悟空。妈妈也是从这本《西游记》入手来培养我的读书兴趣的,我记得几乎是每天晚上睡觉前,妈妈总要给我念几个小故事。现在,我一天天长大了,儿童版的《西游记》已经成为了我童年的记忆了,如今,妈妈又给我买了青少年版的《西游记》,书中少了许多插图,但语言文字却显得更加优美了。

  听妈妈读书和自己去读那可是两种不同的感觉,自己读虽然累,但却乐在其中。《西游记》是一部神话章回小说,其作者是明代吴承恩,是我国四大名z之一。讲述的是师徒四人西天拜佛取经的故事。他们一行四人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得了真经。作者给我们呈现了一个又一个离奇而又惊险的故事《石猴出世》《龙宫借宝》《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三借八蕉扇》《三探无底洞》等等。我看得是如痴如醉,其中,既有贪吃的猪八戒,也有忠厚的沙和尚;既有善良的唐僧,也有勇敢坚强不畏强敌的孙悟空。我当然是最喜欢孙悟空了,我感觉我们国家的孙悟空比日本的奥特曼强大得多,要是让他俩个比试比度,那肯定是孙悟空胜利了。

  神!”“妈妈,我懂了,你是不是说让我也成为一个孙悟空一样的勇敢坚强的男子汉!”妈妈听了,满意地点了点头!

  在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四个主要人物中,我最喜欢孙悟空。我喜欢孙悟空的神通广大,一个筋斗可以翻十万八千里,还会七十二变。如果我也有这样的本事该多好!孙悟空把本事用在降妖除魔为民做好事上,想想我自己,有时仗着个高力气大专门与同学打架,真是害臊,以后我要向孙悟空学习,用自己的本事为同学们做好事。我喜欢孙悟空的勇敢和坚强不屈,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或是妖魔鬼怪,都能勇敢地去面对,并且坚持到胜利为止。想想我自己,平时最怕困难,作业一碰到难题就叫妈妈教甚至干脆不做跑出去玩了,这样怎么能提高成绩呢?以后我做作业时一定要静下来仔细读题,认真思考,努力攻克难题。我还喜欢孙悟空对师傅的尊敬和忠心,每次唐僧被妖怪捉去,孙悟空总是奋不顾身地去救他,唐僧饥饿的时候,孙悟空就不远万里去为师傅化斋,特别是在唐僧多次错怪孙悟空并且念紧箍咒让孙悟空痛苦无比时,孙悟空还是没有怨恨师傅,依然想着保护师傅。

  读了《西游记》,妈妈表扬我懂事多了,我知道那得感谢孙悟空呢!

  《西游记》的读后感 篇4

  长安西市,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多了个疯子。他在街头声嘶力竭低嚎“古国三千里”嚎完便是大哭。

  木牌上书了八个大字——故大夏国主窦燕山。

  之后就是突厥入侵,这些西边的狼门一直打到了长安城下的金水桥边。在那里,大唐的皇帝和突厥的可汗杀了一匹白马,用它的血借了盟,以一时之辱换得长安之安宁。从此,唐皇下定决心效法汉武。战事顿起。

  不久之后,一张情愿书放在了唐皇的案上。上表的是法门寺里一个法号叫做玄奘的和尚。他说,乱世之后人心不定,他欲学法显,西行求经,以三藏真经庇佑大唐的天下。唐皇笑了,寻思着哪天给这和尚一份通关的文堞,放他西行求佛去。不想事忙,搁下,便忘了。

  玄奘,也就是日后的三藏法师,是偷渡出关的。准确点说,他是被这个小小隘口的守将放出关去的。那将是个虔诚的佛教徒,得知玄奘出关的目的之后,他牵来自己坐骑赠与高僧,又备饮水干粮,一路将高僧送到了下一个隘口。他说,擅离职守是死罪,私放出关也是死罪。然大师之举,功在万代。纵死,骨余香。

  于是,玄奘西行。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佛国斯里兰卡。停留数月后再度出发,去往目的地天竺。在那里,他小住数年,整理经卷。

  边关守将的奏章和玄奘的奏章一同摆在龙案上,唐皇最先拿起的是玄奘的奏章。他以朱笔批曰:“唐僧此行,功在社稷。无罪,有功。赐法号三藏,彰其功。

  那一日,玄奘大师抵达长安。哪一日,大唐的皇帝帅了文武百官亲在金水桥上迎接。多年前,那个悄悄离开的和尚而今回来了,带了三个徒弟几箱经卷满腹见闻。唐皇快步上前,双手扶起那个下拜的和尚,道:“等你多年,今日这个通关文堞总算有了主人。”唐僧随他指引望去,却见那随侍的小黄门手上捧的,赫然是大唐的通关文堞。他双掌合十,颂佛号。

  取经归来,唐僧领了许多学问僧翻译佛经,在翻译的当儿,他应唐皇的请求写下《大唐西域记》。这也是向百年前那位以60高龄西行问道的高僧法显致敬。书成,送入皇宫,唐皇亲自为书作序。

  在民间,许多的传说在流传,有人说啊,法师双足踏上大唐国土的当儿,全天下的松柏齐把枝条指向西方,那是在迎接高僧的归来啊。

  再过了许多年,一个叫做杨洁的导演受命将这个故事搬上电视屏幕,于是,书中的人神妖仙佛从书里走了出来。

  《西游记》的读后感 篇5

  “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迎来日出,送走晚霞,踏平坎坷,成大道……”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每每在我耳边响起,心中便会萌生无比的亲切感。《西游记》曾经陪伴了我们几代中国人,带给了千家万户欢声笑语。从我记事起,这部电视剧已经观看了很多遍,这本名著也阅读了无数次,可总是令我百看不厌、百读不烦。带给我快乐的同时,也让我受益非浅。

  作为我国古代经典四大名著之一,它主要讲述了唐僧奉旨西行取经,沿途收取徒弟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师徒四人跋山涉水,一路降妖除魔,千辛万苦,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到达灵山圣地,拜见佛祖,求得真经的故事。每当看到善良的唐僧被妖魔利用,想要谋害他的时候,我总是会为他紧紧地捏一把汗,为他的生死未卜而担忧;每当看到好吃贪玩的猪八戒在关键时刻不顾全大局,只为自己着想的时候,我就会在心里狠狠地痛骂他、批评他;每当看到憨厚的沙和尚默默地挑着担,尽职尽责地跟在大家身后的时候,我便会为他的任劳任怨而感动;每当看到机智勇敢的孙悟空在师傅最危急关头出现的时候,我就会跳起来为他拍手叫好;每当看到可恶的白骨精、妖魔鬼怪出没干坏事的时候,我就会恨得咬牙切齿……

  是啊!在我们的生活中何尝不是这样呢?我们推崇真善美,向往光明与希望;我们疾恶如仇,打抱不平,伸张正义。我们明白了:做人,应该像唐僧般有颗善良仁慈之心;做事,应该像孙悟空一样机智、勇敢、迎难而上;对待生活,应该像猪八戒那样永远保持一种乐观知足的心态;对待工作,应该像沙和尚一样勤恳、敬业、踏实。

  在我们的学习中,我们也可以通过《西游记》,能够感悟到其中的真经。记得上学期,我在学习数学上遇到了困难,便从心底对它有了排斥感,总不愿主动去解决问题,只想退缩、躲避……结果可想而知,那段日子里,我的数学成绩直线下降,一发不可收拾。爸爸妈妈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在一个周末的晚上,我无意间翻开了《西游记》这本书,再次被里面的情节所深深吸引:孙悟空一次又一次降除妖魔,一次又一次陷入险境,一次又一次被师傅误解,他完全可以扭头就走,不用去什么西天取经,而是回到他的花果山去当他的美猴王,是多好的选择。可是,他并没有抛弃师傅而离开,而是选择了留下,继续面对艰难险阻,最终,他们到达了理想的目的地。可我呢?遇到了这么点儿挫折,就完全地气馁屈服了,这像话吗?一直把孙悟空当作心中的英雄,却忘记了学习他遇到困难迎难而上的精神,真是感到很惭愧。那天以后,我开始认真对待我的数学学习,也勇于去克服每一个困难,终于,我的学习一步步赶上来,取得了好的成绩。

  在我的成长岁月中,《西游记》总是能带给我很多,让我领悟到很多。它将永远是我人生道路上的好伴侣。

  《西游记》的读后感 篇6

  《西游记》与《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并称我国四大古典。《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用他的生花妙笔向我们展现了一个个神奇的神话故事,让我们仿佛走进了一个瑰丽无比的艺术殿堂。接下来,就让我们推开殿堂的大门,欣赏那令人“流连忘返”的画卷里的风景吧。

  《西游记》向我们描绘了一幅“师徒四人取经”的画卷。师徒四人性格截然不同而又意志坚定,分别是生性善良,不愿杀生的唐僧:火眼金睛,明辨是非的齐天大圣孙悟空:好吃懒做,贪小便宜的猪八戒:忠心耿耿,少言寡语的沙僧。在取经路上,他们四人团结一致,经历九九八十一难,终成正果。

  在这本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便是“三打白骨精”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孙悟空为了保护师傅,三次棒打白骨精,终于将其打死。可唐僧却不明是非,觉得悟空无心向善,有意作恶,猪八戒则贪恋女色,而沙僧也是云里雾里,对这件事情也不明真相,不知该听师傅的,还是大师兄的。而唐僧则在一怒之下赶走了悟空。最后,唐僧知道了事情的真相,自觉愧对悟空,亲自向其道歉,悟空宽宏大量,原谅了师傅。

  在这个故事中,悟空一心除妖,却遭到了师傅的误解,而猪八戒也看不清事情真相,师徒四人都以自己为中心,想让别人都听自己的,以自己为中心转,这怎么可能呢?如果真是这样,别说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才能取得真经,就是七七四十九难,也成问题。在师徒四人想法不一致时,不应该固执己见而是应该静下心来,心平气和地互相商量,全面地看问题,静心地思考问题,才能看情事情的真相,并且解决问题。否则,每个人都坚持自己的想法,就这样一直拖下去,不知道要到何年何月才能解决,只有愿意听取别人的意见,团结一致,才能解决问题。

  其次,不屈不挠的精神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这九九八十一难中,有不少困难师徒四人联合起来都无法解决问题,如果在那时,他们放弃,就只能是前功尽弃。但他们非但没有放弃,还想尽一切办法,如果还是不起作用,便请众神帮忙。而我在平时的生活中与他们师徒四人相比,就逊色了许多。每次,我只要遇到困难就让长辈帮忙,却从来没有想过以一己之力能否解决问题;遇到一点挫折就无法振作,更不要说是想方设法地克服困难了。由此可见,不屈不挠的精神是多么重要。

  看了这本书,我不由得感慨万千,吴承恩老先生是如何做到的?每一个故事都如同是神来之笔,在故事中渗透出做人的道理,让人受益匪浅。《西游记》不仅仅是一个个简单的神话故事,更是一位育人处世之道的无声老师。

  《西游记》的读后感 篇7

  众所周知,《西游记》乃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可想而知,它的文学价值是非常高的,作为中国人对自己国家的文学精华不了解一点那怎么行。为此,我特地趁着寒假好好去领会一下。

  当我将那本厚厚的“经典”的最后一页合上后,脑袋里还真是有很多感触哩!就比如说孙悟空,他是全书中最光辉的形象了。

  文章较开头的“大闹天宫”一章,或许有人会认为他无事生非,爱挑衅“权威”,甚至妄想做“玉帝”,但我却认为这突出了作者的热爱自由,勇于反抗以及这个时代所提倡的“有能者当居之”。不过如果真让孙悟空当玉帝,恐怕连天都会被捅出个窟窿来。

  至于在西天取经的路上,他已不再是一个叛逆者的形象,而是一个头戴紧箍,身穿虎皮裙,专为人间解除魔难的英雄。在重重困难之前顽强不屈,随机应机,西天途中更是尽心尽力保护。他的见恶必除,除恶必尽的精神就仿佛是在为那个时代带去了一位“神”。不过孙悟空的缺点也不少呢!就是有时太卤莽了,像“三打白骨精”,虽说他的火眼金睛是把那妖怪看出了,不过他太急性子,二话不说先给它一棍,可恰好碰上唐僧这个“慈悲为怀”的圣僧,其结果便是唐僧的“解雇书”——“你走吧!”

  再来讲讲唐僧,作为师父,他对徒弟要求很严,经常教导徒儿“要以慈悲为怀”。作为僧侣,他行善好施,为民除害,为人们播撒着善良的种子;作为求学者,令人们赞叹不已的是他那坚强的意志和执着追求的精神,不为财色迷惑,不为死亡征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坚强信念,使他终成正果。不过有时他也有点“腐朽古板”,人妖不分,还多次冤枉孙悟空,以至于到最后还得让猪八戒去花果山请大师兄。我对他的这种行为实在没什么好印象,但念在他不辞万里赴西天取经,自然也是功过相抵了。

  提起猪八戒,人们总是将他与“好吃懒做、自私自利”,“损人利己、见利忘义”等不好听的词汇联系在一起。的确,猪八戒也干过“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事情。但在为师父西去取经的曲折道路上,虽然没有孙悟空神通广大的超常本领,却也立下了不少战功。他虽然有着许多的缺点,但我一点儿也不觉得他丑陋和厌恶。相反地,在他的这些缺点背后,透露出来的憨厚老实富有人情味的一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

  沙僧是唐僧取经途中的一个忠诚卫士,也是让师父操心最少的一个徒儿。肩挑千里重担,没有半句怨言。师兄闹矛盾时,他从中调停和解;师父遇难时,他挺身而出,以死相救。尽管平时少言寡语,但在保护师父的战斗中冲锋陷阵,英勇无比。

  总之,这些人物都为此书增色不少!虽然作者想表达的“内涵”我无法完全明白,但也从这本书中得到了不少乐趣。一句话:不愧是名著啊!

  《西游记》的读后感 篇8

  《西游记》作者:吴承恩;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其讲述的是唐三藏和孙悟空及八戒,沙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故事,但是以这本书为主题的电视剧翻拍却屡见不鲜,给人一种百看不厌的感觉,让人看了就喜欢上了它。

  《西游记》是一部伟大的浪漫注意长篇小说。它不仅创造了一个神奇的,丰富的幻想世界,而且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优美完整的艺术形式。全书共一百回,第十四回以前,穿插着大闹天宫,魏征斩龙,唐太宗入冥,刘全进瓜,和玄奘奉昭取经等内容。其中大闹天宫是《西游记》最精彩的部分。作者在这里塑造了孙悟空这一叛逆的英雄形象。揭露了天宫统治者的腐朽无能,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中人民坚毅无畏的反抗斗争精神。后八十六回写玄奘师徒西行取经,经历了数十番离奇古怪的灾难,终于达到了西天,取经成功,表现了他们克服困难的坚强毅力和征服自然的英雄气概。全书幽默诙谐,充满活力和乐观精神。

  看完这部小说,有很大的感悟,我觉得学习唐僧的全心全意,孙悟空的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精神。

  这本书把一个从石头里“蹦”出来的泼猴勾勒得栩栩如生,写它从天不怕地不怕变为一个恭敬的猴子,为了师傅的安危他奋不顾身,他并不像猪八戒那样好吃懒惰,也不像沙僧那样憨厚,作者更是借助他这一点勾勒出孙悟空的大智大勇,自从唐三藏把孙悟空从五指山解救出来到取得了真经,这期间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每次劫难都是孙悟空全心全意去解救师傅的,最后才圆满的取回真经。

  在打白骨精这一回里,他三次打死变为人形的白骨精,而被师傅气的念紧箍咒,唐僧是凡人他并不知道那是妖怪,悟空的解释他完全不听,而是念他的紧箍咒,疼得孙悟空满地打滚,最后唐僧还要和孙悟空断绝师徒之情,孙悟空被迫无奈,只好又回到花果山。但是孙悟空心理并没有怨恨师傅,更没有去报复师傅的想法,他把委屈全都藏在心理,而且心理总是想着师傅的安危,可见他对是师傅的真心。这一路上他们经历艰难险阻,不管多累、多饿,不管妖怪是多么的阴险狡猾他门都一一打败他们,把师傅从危难中救出来。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读多了总是有好处的,在当今的社会里没有文化是不行的,会被社会淘汰,从我们呱呱落地,父母就教我门说话、识字,等大一点儿他们又教我们怎样做人,我们在学校里不仅是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做人,只有学会了怎样做人,才能学会更多的知识,才能广交益友,可见书何其的重要。

  从书中我们会悟出许多真理,所以我们应该多读书、读好书。

  《西游记》的读后感 篇9

  草原,我梦中喜欢到那种地方去。可能是因为我本就向往那种生活吧!

  我骑着马儿奔腾在广阔的草原上,手执长鞭,前面正是我喂养的马群。那匹跑的最快的是我的马儿带回的一匹野马。我本想赶走它,但它好像就是我本就喂养了很多年的马崽,每天都粘着我。或许这只马在族群中是一个异类吧!于是我接受了它。

  我没有为它起名字。因为我觉得,这么优秀的马儿,什么名字都配不上它。平时,只一个口哨,它就到了我的身边。我每天都骑着它们中的一只,和他们奔驰在这大草原上,感受风给我的快感。

  有时,我会坐在马上,看着写着这世间千奇百怪的书。

  因为我是中国人,所以我先看了中国的古典名著。我看了《西游记》,知道原来动物还可以修炼成妖怪,那我的马儿会不会在哪一天修炼成一个妖怪,然后找到许多妖怪来吃我呢?应该不会吧,我平时对它们那么好。是的,不会的。

  西游记还说,有一只法力通天的猴子,叫孙悟空。还有一个比孙悟空还强的神仙,叫什么二郎神,他有三只眼睛。我想,他是因为眼睛多,看破的孙悟空的法术才会战胜孙悟空的吧!恩,一定是这样的。

  孙悟空还有一个师弟,叫做猪八戒。书里说他有一个人的身子,但却是一个猪脑袋,书里说,他只有孙悟空的一半法力,但是平时好吃懒做,所以法力连孙悟空的三分之一都没有。但是,我关心的不是他的法力。当我每次经过猪棚的时候,看着我养的小猪猪的脑袋时,我就想到了猪八戒的脑袋。猪八戒的脑袋如果吃了,是和猪脑袋一样的味道吗?或许,是那样的味道。

  他们还有一个小师弟,是一个老实人,什么都要问师父和师兄们的意见。师父总是为他解开许多难题。大师兄因为爱玩,所以总是没正经的回答他的问题。这都不算什么,最可恨的是猪八戒,他总是以回答问题骗小师弟为他做事。小师弟叫沙悟净。虽然老实,但是书中说他长得凶神恶刹,所以我就不是很喜欢他,只是为他在那一队中受到的不平等遭遇感到不平而已。但原,沙悟净能变得聪明一点。

  最后,我才想起了他们的师父,书中说,他是一个面貌极其俊美的人,不过,可惜的是他是一个和尚。但这并不影响有人喜欢他。像那个女儿国国王啊,琵琶精啊,都很喜欢他的。嘻嘻,怎么和尚都有人喜欢啊,书里不是说中国古代的女人都有许多规矩么。真是让人想不通。不过,如果和尚如果还俗了,很多女人多回为了他打架吧!好像忘了说了,和尚叫唐僧,很简单、实惠、好笑的名字呢!

  今天就看了这一本书。叫《西游记》。西游记里还有什么了,再慢慢的往下看吧!对了,我好像还做在马儿上。

  《西游记》的读后感 篇10

  我看了一本名叫《西游记》的书,里面的主人公就是大名鼎鼎的孙悟空。

  他从石头里出来不久,他就交到了不少朋友,他们发现了瀑布,朋友们说谁敢进去看看,而且没事的回来,就拜他为王,孙悟空进去了,并发现了,里面根本没有水,还有一座石板桥,孙悟空上了桥头,它看到了很多石头做的家具,出来后告诉了猴子们,猴子们知道了,就和大圣住在那里,孙悟空就这样成了猴子们的大圣。

  孙悟空也经过很多的经历,比如:像菩提组师学习本领,后来因为一件事儿,被赶了回来,偷吃王母娘娘的蟠桃会和偷吃太上老君的金丹,差点儿都没命了。

  后来,孙悟空被压在了五行山下,还是唐三藏取经时路过救了他,于是,孙悟空就跟着师傅一块去取经了,而且孙悟空在身边时时刻刻的保护着师父的安全。

  因为孙悟空当了唐三藏的徒弟,所以唐三藏的又给他的徒弟取了一个法名,叫:孙行者,所以,孙悟空也被称作孙行者,第二本的里面有唐三藏,收了猪悟能和沙悟净。

  刚开始,孙悟空听一个高才说要捉妖精,孙悟空就帮他捉妖精,他变成了一个太公生女儿的模样,然后,变成了本来的样子,最后猪不能知道了,他是取经的,就让孙悟空带他去见取经的人,悟空让他把这个洞烧了,他真的把洞烧了,然后,他就成了唐三藏的第二个徒弟,唐三藏又给他取了一个法名叫:猪八戒。

  有一次,他们过河,但他们过不去,因为没有船,盒里有一个妖怪,他非常去想去抢唐僧,所以因为这样,猪八戒一块和孙悟空一块儿对着妖怪打,可是,他们一开始打,妖怪就钻入水中去了,他们没有办法打,孙悟空,只好去找观音菩萨,后来,他们才知道,这个妖怪是要和他们一块去取经的:沙悟净,唐僧为他落了饭,看着样子,很像一个和尚,所以唐僧又给沙悟净起了一个法名叫:沙和尚。

  最后他们取得经,洗去了凡胎,都成了佛,令人高兴的是,孙悟空已经成了佛,所以脑袋上不需要金箍了。

  我觉得孙悟空很善良,虽然师傅经常念紧箍咒,但他知道自己的身份,不管师父误会了他,念紧箍咒,当师父一有困难,孙悟空从没有没救的时候,而且,我还感觉的孙悟空还是一个有仁有义的猴王,虽然被师父赶走了一次,但还是跟猪八戒回来救师父了。

  孙悟空还很聪明,眼睛一转就可以想出一个好点子,还有一次他偷吃仙丹,聪明的她马上意识到自己惹出了比天还大的祸了,所以赶紧逃了,我觉得他的聪明善良,有仁有义,这三点需要我们学习,要是我们是孙悟空,估计师父一念紧箍咒,我们就不干了,而是真孙悟空呢,他一定会救师傅的。

  《西游记》的读后感 篇11

  漫漫西行路,我们看见了唐僧的善良却过于固执。出家人慈悲为怀,但唐僧实在可以用扫地恐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来形容他。孙悟空火眼金睛打白骨精时,他固执的认为孙悟空滥杀成性。以好僧自居,将坏猴驱逐,但同时他也展现出了非常之坚定。他一心向佛,不慕名利,不恋美色。女儿国国王曾以一国之富留他,蝎子精也强迫过他成亲,甚至一路来大大小小的妖魔鬼怪,无一不渴求着他的肉,但唐僧却矢志不渝,一心取经,唐僧是一个有着两面性的坚定者。

  而八戒与他师傅相反,他贪财好色,意志不定,缺点数不胜数,但并非无优点,他十分憨厚。脏活累活从不推脱,大师兄捉弄他,他也不恼。天蓬元帅转世也不是什么孬的。面对敌人,他也奋力一搏比丘国的白面狐狸精,牛魔王的小老婆,玉面狐狸。连大圣都束手无措的蝎子精……这些看似迷人的妖怪,最终却死于看似好色的猪八戒的九齿钉耙中。猪悟能的杀妖路又何尝不是他的修心路呢?

  大名鼎鼎的孙悟空,书中描写他身躯鄙猥,面容赢瘦,不满四尺,但他却上捣天庭,下搅龙宫,甚至放出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的阙词,表现了他不畏强权,敢于抗争的精神。联系作者吴承恩的写作背景,我们了解到明末宦官长期干政,社会矛盾极其尖锐。孙行者的形象似是作者内心最真实的写照。一路西行,各路妖怪不是哪个神仙的宠物坐骑,就是哪位大士坐下的宝物童子,以至于看似英勇斗争的悟空也只能在观音的一:你就放过他吧,中屈服放下,继续西行。但是吴承恩笔下又出现了一个无身份,无背景,无依靠的三无妖怪。是的,这场三打白骨精,在孙悟空的角度看,他打的爽快。在作者的角度看,这是他的追求,他渴望她的国家能漠视权贵,追求正义。

  而兢兢业业的沙僧却是最不起眼的那个人物,他虽是卷帘大将下凡,与猪八戒打的不分伯仲。但西天途中,他老实忠心。打得过就上,打不过就被抓,唐僧也夸他有和尚模样,但若细品,沙僧在整个西行路上。经常发挥着调和的作用,每当他的师傅,师兄产生了争闹,他就主动站出来劝和。在镇河寺中唐僧被无底洞妖怪掳走。悟空大怒,这时沙和尚却跪倒在地,像孙悟空表示单丝不成线,孤掌难鸣的道理,并要三人同力寻师,这才使孙悟空回心转意,他与八戒不同,不会与师傅顶嘴。只抱着和为贵的思想,所以在某些问题上他也只能持不过问的态度。例如三打白骨精中,由于八戒撺掇唐三藏赶悟空回山,但沙和尚却一筹莫展,毫不作为,但从他后来的种种劝说中,我们也得出,沙僧在一个队伍中虽不是一个重要角色,但也是一个不可少的人物。

  漫漫西行路,艰险无尽,每个人都在西行中成长。

  《西游记》的读后感 篇12

  寒假里,我读了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以前我只是在电视里了解《西游记》,虽然它里面的故事已广为人知,但第一次读原著,感觉还是很不一样。

  这部小说主要描写了孙悟空出世及大闹天宫后,与猪八戒、沙僧、白龙马一起护送唐僧去西天取经,一路上他们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修成正果的故事。

  这本书的作者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他用许多生动的语言描写了一个个故事,塑造出鲜活的人物形象,虽然我没有读完全书,但作者生动的语言和独特的写作方式给我很多启发,里面的内容更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全书最精彩的是第六回《观音赴会问原因小圣施威降大圣》,讲的是孙悟空和二郎神斗法的情节,运用许多诗词来描写人物和动作,令人耳目一新。其中有几段我特别喜欢,二郎神出场时的诗写道“仪容清俊貌堂堂,两耳垂肩目有光。头戴三山飞凤帽,身穿一领淡鹅黄。缕金靴衬盘龙袜,玉带团花八宝妆。腰挎弹弓新月样,手执三尖两刃枪。

  斧劈桃山曾救母,弹打椶罗双凤凰。力诛八怪声名远,义结梅山七圣行。心高不认天家眷,性傲归神住灌江。”这里用七句诗就把二郎神杨戬的样貌、打扮、兵器、来历和性格说的清清楚楚,我也仿佛看到二郎神就在眼前,看得出来他是个很厉害的角色。在描写孙悟空和二郎神各显本事大战的情节时,写道“那真君抖搜神威,摇身一变,变得身高万丈,两只手,举着三尖两刃神锋,好便似华山顶上之峰”……这大圣也使神通,变得与二郎身躯一样,嘴脸一般,举一条如意金箍棒,却就如昆仑山顶上的擎天之柱,抵住二郎神……那些猴,抛戈弃甲,撇剑丢枪;跑的跑,喊的喊;上山的上山,归洞的归洞:好似夜猫惊宿鸟,飞洒满天星。作者用夸张的修辞方法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壮观的场面,两个人打得惊天动地,气壮山河,小猴子们四散奔逃的样子也活灵活现,惟妙惟肖。

  孙悟空是我最喜欢的人物,他很机智勇敢,却带着些鲁莽。他出身低贱是个妖精,正如一句话所说:“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无论你怎么努力都搬不动”。天庭因为他是妖精瞧不起他。但面对整个天庭他却宁死不屈、勇于反抗,就像打不死的“小强”,跌倒一次爬起来,再跌倒一次再爬起来,十分顽强。正如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一句话:“若命不公,就和他斗到底。”孙悟空就是这样一个不认命不服输的人,在取经路上,他也始终坚定信念,过关斩将,终于保得唐僧取得真经,自己也最终成了斗战胜佛。

  《西游记》能成为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里面的内容绝不只是打打杀杀,只有细细品味才能读懂书中真意,我要继续读下去,去取得属于自己的真经。

  《西游记》的读后感 篇13

  读了《西游记》唐僧师徒四人的形象深深的刻在了我的脑子里。不明是非的,但又十分仁慈的唐僧;机智勇敢富于反叛精神的孙悟空;总是弄巧成拙,胆小好色的猪八戒;憨厚老实的沙和尚,都像烙印一样印在我的脑子里。还有他们四人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更值得我们去学习。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这一段故事我的印象最深了。第一次,白古精变成了一个花容月貌的女子,来给唐僧送菜。这一招骗过了唐僧,却骗不过孙悟空的火眼金睛,孙悟空一棒打下去,白骨精落荒而逃。可是糊涂的唐僧却认为自己的徒儿打死了好人,执意要把悟空赶走,猪八戒还暗自高兴,还是靠沙和尚在求情,唐僧才没把孙悟空给赶走。这不是体现出了唐僧的不明是非,和猪八戒的贪心。后来一次也是如此。可第三次谁都没有办法了,让一个不明是非的人把一个能明辨是非的人给赶走了“师父让徒弟走,徒弟不得不走”孙悟空只好怀着一肚子的怨气和担心回花果山去了。这也不体现出了孙悟空的反叛精神。

  在《西游记》更多的故事中,处处都可以看到天庭的腐朽无能,揭露了封建专制制度的可怕和无情,但也展示了孙悟空的神通广大以及他们师徒四人的正义感。“三人行,必有我是焉”我一定能从他们身上学到有用的东西。

  读《西游记》有感我读完《西游记》后,知道了由四个主要人物,分别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和唐僧。除了这几个主要人物之外,还有:仙人、佛主和大大小的妖怪等。

  这本书主要讲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和唐僧师徒四人从东土大唐去西天拜佛取经的事情,他们一路上斩妖除魔经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得真经回到东土大唐。

  在四个主人公中,我最喜欢的是孙悟空,第一:他人妖分明,就说在"三打白骨精"中就只有孙悟空看出村姑、老婆婆、老大爷是白骨精的化身,猪八戒还在唐僧面前打孙悟空的小报告,唐僧还在埋怨孙悟空。第二:孙悟空对唐僧忠心耿耿。因为孙悟空三次打死白骨精的化身,唐僧认为孙悟空三次打死了好人,所以把孙悟空赶回了花果山,后来唐僧被白骨精抓去了,猪八戒寡不敌众只好去花果山请大师兄回来搭救师傅,孙悟空一听到唐僧白骨精抓去了,就不计前嫌和猪八戒去搭救师傅。可见孙悟空对唐僧忠心耿耿。碰到困难猪八戒总是说"我们散伙吧!师兄你回花果山当猴王,师弟你回流沙河,我会高家庄当女婿。孙悟空坚持去战胜困难;不肯散伙。第三:我喜欢孙悟空机智勇敢战胜妖魔鬼怪,克服一个个的困难,终于和猪八戒、沙和尚保唐僧到西天取得真经。

  《西游记》的读后感 篇14

  读书的心态是我最为看重的。而读书的心态又是指些什么呢?我想,大概是指那种肯钻研的心吧。

  而我最近最不能够理解的,是孙悟空的结局。

  早在小学时,我就已经把《西游记》啃完了。也许是因为它是原著吧,总还是有些枯燥无味,因而我也没怎么认真读。当时的感受也无非就是“孙悟空好厉害啊”诸如此类。

  但是最近再去温习,却忽然有了一种深切的悲哀——对孙悟空结局的悲哀。

  孙悟空的结局是什么?是“成佛”。也许很多人会认为成佛很好吧,可以长生不老,会受人贡奉,能受人尊敬,他的事迹可以永垂不朽,人人都敬畏他。而若是不成佛,那么一切都是空妄——人们在几十年,几百年后再次提起“孙悟空”这个名字时,恐怕也只会想到他是一只曾经大闹过天宫的“妖猴”罢。所以,人人都希望这只肆意妄为的猴子成佛,都希望他能有一个好的归宿。想必吴承恩先生也是如此想的吧!所以在最后的最后,孙悟空成了“斗战胜佛”,成了人人都羡慕的“佛”。

  但他自己呢?他真的想成佛吗?当初在水帘洞,花果香,万妖朝,那是多么地自在啊!没有规矩,他仍是那个胆大包天,上天入地的齐天大圣!地府改命有谁敢阻?东海索器有谁敢拦?大闹天宫有谁能降?孙悟空本就是天地所生,天地所育,自由自在,无法无天。亦或是,俗世的那些规矩入不了他的眼!他可是从未败过,一生骄傲的齐天大圣啊!齐天大圣又怎会真正喜欢,又怎会真正愿意去当一个所谓的“斗战胜佛”呢?

  成佛也就意味着一切皆空。当时的一切痴狂,当时的一场春秋,皆是镜花水月梦一场。他若成了佛,便永远都只能当这俗世里的“佛”,永远、永远都回不去那方自己的小天地了,也永远都当不回那个“齐天大圣”了。因为佛啊,意味着要包容众生,要庇护众生,不能够再像当初那么地任性,那么地为所欲为了。

  但其实,佛,妖又有什么区分别呢?不过都是这几界芸芸众生中的一员罢了。可总有些人,认为佛啊,生来就比妖高贵,天生就是高高在上的。而妖,却是能被狠狠地踩到尘埃里去的东西吧。

  这个世界上,总有人说“一切平等”,但又有谁能真正做到平等呢?佛和妖,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从古至今如此多的人唾弃妖,贡奉佛,就是最好的写照吧!

  如果能重来,我想,他应是再不会选择“斗战胜佛”吧。

  最后四个人成了佛,成佛以后呢?没有了,什么都没有了。以前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感情有梦想的四个人,一成了佛,就完全消失在这个世界上了。佛是什么,佛就是虚无,四大皆空,什么都没有了,没有感情没有欲望没有思想,当你放弃这些,你就不会痛苦了。但问题是,放弃了这些,人还剩下什么?什么都没了,直接就死了。所以成佛就是消亡,西天就是寂灭,西游就是一场被精心安排成自杀的谋杀。——后记

  《西游记》的读后感 篇15

  《西游记》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可谓志怪类小说的巅峰之作。《西游记》的情节丰富,人物经历复杂,身份更是千奇百怪,有被贬下凡的卷帘大将、天蓬元帅,有被镇压的齐天大圣……而他们的师傅是如来曾经的弟子——金蝉子,就连坐骑也是龙王三太子,而就是这样的队伍却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在吴承恩的笔下,无论妖魔鬼怪人神,皆栩栩如生。在阅读《西游记》时,里面的人物就好像活了一般。

  《西游记》中人物各有神通,各有命运,如哪怕是骁勇善战的孙悟空也有克星——二郎神;纵使是天蓬元帅和卷帘大将也难逃被贬下凡的命运。而作为普通人的唐僧,却是悬赏价格最高的。谁叫传言称吃了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呢?也就难怪妖怪百般阻拦了。

  在《西游记》中,我并没有特别喜欢的人物。姑且聊聊以下几个吧。

  孙悟空号称齐天大圣。它拥有火眼金睛,可以看出任何妖怪的原形,其本领高超,是除魔除妖路上的一大主力。也正是如此,孙悟空也有着他自己的骄傲。他是天生石猴,是天生神兽,可谓超出三界之外,不在五行之中。饶是如此,他却被金箍牢牢束缚。也是因为金箍,他才被肉眼凡胎的富有慈悲心肠的师傅死死束缚,很多能力无处施展。但就算如此,也挡不住悟空上天入地的脚步,挡不住他斩妖除魔的步伐。

  唐僧在《西游记》中本为如来的徒弟,但由于后来被贬,才成为了主要的取经人。但是他是肉眼凡胎一个!没有任何辨别妖与人的能力,常常人妖不分。也正因为如此,他才会误会悟空。师徒之间分分合合,可谓一大悲哀。但即便是这样分分合合,师徒四人也达到了灵山取真经的目的。

  猪八戒是除魔队伍中的另一主力,他天生好色,懒散好吃。许多时候悟空与师傅的风波都和八戒都脱不了关系。猪八戒也是三位徒弟中最黏师傅的一位,同时猪八戒也是最嫉妒大师兄的。因为猪八戒一直认为自己才是大师兄,但谁让孙悟空入门比他早呢?即便如此,他在除魔斩妖时也出了很大一份力。

  沙和尚是孙悟空一路上最忠诚的粉丝。沙僧一路上默默无闻,不爱说话,但自从有了他,悟空和八戒总算空出了手,重活脏活全给沙和尚包了。谁让他是三师弟呢?就连我们的小龙马都比他早,不过这不妨碍他成为三个徒弟中的一个。沙和尚是个和事佬,是他经常在师徒分离的时候两边劝;同时他也是孙悟空最信任的人,另一个自然就是小龙马了。

  三个徒弟一匹马,正是因为他们,《西游记》才如此精彩。也正是因为他们,我们才经历了一次取经之旅。是他们让取经之路不再沉寂,是他们的努力与坚持不懈,才达成了最终目标。

  《西游记》的读后感 篇16

  读完了《西游记》这本书,我真是感慨万千。全书把忠心、团结、勇敢、善良等优良品质都在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受过的苦难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很令我敬佩。

  我认为本书大致可分为两部分:美猴王大闹天宫和皈依佛教、西天取经。贯穿前者的是“自由”,而着墨较多的后者,是“信念”。

  前者不用说就知道,孙悟空自从为众猴找到居所后就自称“美猴王”,还给自己立了个门号“齐天大圣”。正如书中所说,他“不伏麒麟辖,不服凤凰管,不服人间王位所约束”,闯龙海,闹天宫,乱幽冥……完全处于彻底自由的状态,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这或许就是许多人向往而又不及的生活状态吧。不畏法律,不惧上级,没有比这更自在逍遥的生活了。可是世人往往不许这种人存在,大闹天宫后的孙悟空,就被菩萨的法力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待唐僧救其出来后,就有了师徒西天取经的下文。

  信念,是一个开始使人斗志昂扬,又被人渐渐遗忘的东西。往往有了信念,刚开始做事的几天兴致都高得很,可是最后凭着信念把一件事做完做好的人又屈指可数。就这师徒四人来说,他们就凭着“一定要去西天把真经取到手”这个信念,走完了一万八千里路,真的很不可思议。而且这一万八千里,十四个春夏秋冬,并不是一路顺风的,而是几经波折,险些分道扬镳;打退一个又一个妖怪,一次又一次救了师父唐僧;无数次遭遇险些丧命的苦难,四颗尚有信念的心无数次地靠在了一起。他们四个,真可以说得上是饱经风霜。文中有一个细节:观音菩萨对如来佛祖说过,他们师徒四人大概两三年就会来到雷音寺取真经。可是事实是,他们却经过了一十四遍寒暑才到达。这是为什么?差距怎么这么大?因为观音菩萨向来驾着祥云,没有亲自走过那一万八千里路。唐僧师徒四人经历的九九八十一难,一万八千里路的艰辛,他是体会不到的。

  而这取经的师徒四人,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孙行者,而是唐僧。

  首先我觉得唐僧的心灵纯净得与一个婴孩无异。若不是唐太宗让他去西天取经,估计不食人间烟火的他要隐居山林了。体现这一点的地方就是他认为人间极其美好,而没有邪恶(辟如妖怪)。所以一路上的妖怪都觉得引唐僧上钩简直不费吹灰之力,怕就怕孙悟空。所以妖怪们就利用孙行者是唐僧的徒弟这一点,一次次变作遭受苦难的人儿,而唐僧总是乖乖进圈套。不是因为他不长记性,而是仁慈到了极致。

  其次就是他的自制力强,换句话说,就是信念坚定。一路上他不知被多少人哄骗、淫戏过,可是从未改变过要去西天取经的信念。不知几十次被各种妖怪所俘获,虽忍不住腮边垂泪,可是从未投降。他靠着他坚定不移的信念取到了真经。

  苦难虽多,可是师徒四人不畏艰险,凭着信念走完了全程。他们坚强的品质,是非常可贵的。

  《西游记》的读后感 篇17

  只有克服挫折,才能获得成功。

  在我很小的时候,妈妈便常常给我讲《西游记》里的故事,也会给我买《西游记》的碟片。那一卷卷神奇的画面给我的童年添上了不少艳丽的色彩。

  重温这部经典之作,我渐渐地发现,自己能够从这部书中领悟许多,而不是像儿时一样,只懂得观看打妖怪,享受惩恶扬善的愉快。也许,这便是年龄的成长和经验的丰富所带来的对人、对事、对物的不同理解吧。

  我从这部书中理解得最深刻的非“成功之路上必定有艰难险阻”莫属。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一路上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这其中有妖怪的阻拦,也有神仙的诱导。从前我觉得很奇怪,为什么天上的神仙暗中在帮助唐僧,但又时不时会有他们的坐骑、童子到地下称妖,阻止唐僧前进呢?神仙为什么不能再唐僧到来前就把妖怪收了,让唐僧一行人一路上畅通无阻呢?现在想来,恐怕是只有经历了挫折才能成长,才能拥有获得成功资格。

  把取经之路看做生命的道路也并非不可以。在这条看似平淡无奇的道路上隐伏着种种阻碍。它们各不相同,但又有着惊人的相同点——若克服它们,你将能前进;若被它们吓到,你将寸步难行。而唐僧师徒四人又可看作一个人的不同表现。

  如果像唐僧一样,首先就被对挫折的恐惧压倒了,这是不可行的;如果像猪八戒一样,好吃懒做,满足现状,那也不行;如果像沙僧一样,遇事太随和,也难以跨过艰难险阻。因此,我们应该更多地学习孙悟空。

  在这部书中,我们见证了孙悟空从刚出世到学本领,再到大闹天空,保唐僧取经。这一路上能打败妖怪也多亏了幼时本领的学习。如果他从小像一只平凡的猴子一样,没有学习,不去打拼。他又怎能在自己打不过妖怪时去请求各路神仙的帮助?怕是还没见到唐僧,就已经老死了。而我们也和孙悟空一样,现在正是学习的时刻,只需克服功课上的困难,学好知识,为与今后生活上的挫折拼斗打好基础。当然,广泛交友也是必需的。朋友可以在我们遇到一己之力难以承受的困难时给予我们帮助,让我们渡过难关。当然,光是学习孙悟空也不行,我们应该融合四种性格,让自己变得沉着、冷静、勇敢、有耐心,这才是克服挫折的上上之选。

  其实,遇到挫折并不一定是痛苦的。俗话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爱迪生为了找到适合做灯丝的材料,经历了13个月的艰苦奋斗,试用了6000多种材料,进行了7000多次实验才成功。相比之下,我们经历的挫折又算什么,连这些小困难都不愿承受,成功之门又怎能打开?

  所以,我们不必害怕挫折,要坚信自己有能力去克服。当我们踏过一个又一个挫折时,便会不经意地发现,“成功”就在眼前!

  《西游记》的读后感 篇18

  想成功,就得踏踏实实一步一步走,别总想着寻近路,否则便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终究功亏一篑。或许这就是《西游记》给我的启示。

  孙悟空师徒四人便是一路坎坎坷坷走过来的。先是五庄观里偷仙果,最终与镇元子不打不相识,结为了兄弟。后是孙悟空临危不乱,智斗金银二角,聪明机智地骗得宝贝降住二妖。

  三藏是个有情有义之人。在宝林寺里休息时,梦遇乌鸡国国王寻求帮助,三藏听了他的一番诉说,很是伤感。便让悟空帮忙,求得金丹,为乌鸡国国王洗了冤情。

  人总有自己完成不了的事,当他人遇到困难,就理应伸出援手。观音就是这样助人为乐的榜样。当悟空师徒四人被通天河鱼精阻挡去路时,是观音一臂之力助悟空他们收得鱼精。

  师徒四人路过女儿国,因唐僧觉得子母河河水清澈,便饮了此水。不料,竟然怀了孕。悟空为了取经大业,不拘小节,取得落胎水,便让二人饮下。半路时,出现了孙悟空的盗版货——六耳猕猴,因这奸猴阴险狡猾,众人都无法辨认真伪,最后还是如来佛祖神通广大,解了围。

  无计难越火焰山,世上没有全能的人。有时也是需要别人的力量来完成自己所完成不了的事,就像孙悟空借了三次芭蕉扇才得手。所以你也别怕,每个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找别人帮个忙,又算什么呢?

  做事不能太鲁莽,应想清对策,了解对手,找出他们的弱点或者不足,再去战胜对方。不然会像八戒般被敌人擒住的,最终多亏悟空得到佛祖引导,请教黄花观观主,取了绣花针,才成了事。

  路过天竺国外郡,因再有两天便是元宵,于是被金平府留了下来。正节当天,唐僧与徒弟去观灯,可不幸被妖精捉走。悟空追赶妖怪,但以一抵不过众,便与四星联手,打败了犀牛怪。果然,有时合作还是必要的,一个人虽然走得快,但却不能长久,走不远的。人生就像取经,要经历千辛万苦。但没有这些辛苦,又哪来的真经。取经的路难走,但这一步一步也终究会过去的,离想要达到的目标也会一点一点地慢慢靠近的,在不知不觉中到达成功的彼岸。

  在这世间,都是你苦得越多,悟得也越多。只有苦过了,才会成长。只有苦过了,才会慢慢品出甜。当然,你失去多少,也必将得到多少,所谓“有失必有得嘛”。

  或许做个举世瞩目的名人令人羡慕,但有时还不如做个自由、放松的普通人,不用担心这,担心那。别羡慕别人了,做好自己,就像孙悟空师徒四人西天取经一样,一路一路地行,一脚一脚地走,一步一步地踏,相信可以走出自己的一片天的。

  就像《西游记》电视剧片头曲一样——敢问在何方?路在脚下。

  《西游记》的读后感 篇19

  《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它出自明代文学家吴承恩之手,这本小说以奇幻的想象,鲜明的故事主线,突出的人物性格,而被公认为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的神魔小说。

  小说主要叙述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四人,历尽千辛万苦,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作者极尽人物刻画之能事,将神话故事赋予人的感情色彩,使他们既有神妖特质,又有人的性情,所以我们读来才会感到那么亲切而印象深刻。作者为我们塑造了调皮、勇敢的孙悟空,好吃、懒做的猪八戒,诚恳、老实的沙和尚;还有善良、佛性的唐三藏……

  其中孙悟空的形象最令我难忘。他机智,聪明,又有着猴子的玩皮,让故事时而紧凑时而轻松,他每每在关键时刻都展示自己鲜明的主见。但他始终保有那一份真,因此又十分的叛逆,比如大闹天宫,就是对固有秩序的挑战,在玉帝和如来面前依然会称自己一个“老孙”,自明为“齐天大圣”这一种肝胆浩气,让文章一扫过往之沉闷。虽然他一下子能走十万八千里,他会七十二变,但有时候猴性难改,所以还是少不了唐僧的`一个紧箍咒。然而正是这一个猴子,却成为了神和人的世界里最惹人爱的那一个。

  而师父唐玄奘,也是让故事多了几多人性和佛性的关键人物。他信心坚定,一心向佛,为求得真经可以肉身行万里山,趟千里河,这一份信念与韧劲直到如今也是值得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心向往之的。虽然他辨别能力差,易被表象所迷惑,有时分不清谁是妖怪谁是好人,还常常是被欺负的对象,而他的保护者却往往成为他的打压者,让人们经常感到啼笑皆非。但他为人善良,诚实,能够带领一个团队,凝聚一种精神,最终带领徒弟们取得了真经。

  大家嘲笑而喜欢的却是“二师兄”,猪八戒,又名猪悟能,大家对他的印象往往都是好吃,懒做,有时还会帮倒忙,但他有时候也会耍些小聪明。在第三十八回“婴儿问母知邪正,金木参玄见真假”中,孙悟空忽悠猪八戒去井里扛国王的尸体,猪八戒感觉上了当,最终设计让师父惩罚了一下“大师兄”。但就是这样的人物,在吴承恩的笔下,却收获了很多好人缘,正是因为有他在,《西游记》才显得别有情趣。

  还有沙和尚,一个始终挑担前行者,这是一个任劳任怨的人,看似角色不重,却让是串珠成线的一个重要人物。他为人老实,任劳任怨,默默奉献,一代代人在他的身上看到了砥砺前行的正能量。

  读完《西游记》,那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让我看到了正义,自由,信念,团结,让我明白了人们之所以喜欢它,正是因为在他们身上寄托了美好而珍贵的东西。

  《西游记》的读后感 篇20

  《西游记》为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著,它取材于《大唐西域记》、民间传说和元杂剧。宋代《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本名《大唐三藏取经记》)是西游记故事见于说话文字的最早雏形,其中,唐僧就是以玄奘法师为原型的。《西游记》被尊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作为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是魔幻现实主义的开创作品。先写了孙悟空出世,然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和沙和尚三人,唐僧从投胎到取经受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

  《西游记》早些年被拍摄成电视剧版西游记,受到许多人的喜爱,成为家喻户晓以及不可超越的作品,它也成为了我们记忆最深刻的童年陪伴。记得小时候,每次放学归来,做完作业,第一步就是打开电视剧看西游记,那时候孙悟空是我们所有人心目中的大英雄,他机智勇敢、降妖除魔、坚持正义、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不畏艰难困苦,小时候的我们立志长大成为像孙悟空一样的人,他也成为了我们一代人的回忆,陪伴至今。

  我喜欢孙悟空,不仅是他那给人耳目一新的外表,还有他取经路上给我们带来的惊喜和快乐,他从一个上天入地、自由自在的齐天大圣到被唐僧收服,并保护唐僧西天取经,尽管取经路途充满了艰险和怀疑,他仍不离不弃、拼尽全力助唐僧取得真经,这一点是我最欣赏的,也是我们值得学习的。看过这部剧的人对孙悟空的评价也是参差不齐,有人说他好,也有人说他坏,不管怎样,他永远是我们心目中的英雄。

  对于唐僧这个人物,我是不大喜欢的,他虽一心向佛、心地善良,但过于固执、迂腐,在取经途中不辨妖魔,赶走徒弟,说到底还是心里根深蒂固的思想影响了他,如果他不固执己见,或许途中就不会多了那么多苦难,取得真经会更为顺利。

  猪八戒和沙和尚这两个人物,在能力上和智力上不如孙悟空,一个虽好吃懒做、胆小好色但为人温和善良,另一个忠厚老实、任劳任怨却毫无主见,两人在取经途中也起到了很大的帮助。剧里的其他人物统称为妖魔鬼怪,他们有的被打死,有的被收回天庭,很多人说这一点反映了一个现实社会的问题,死去的妖怪没有后台,任人宰割,活下来的妖怪有背景,尽管犯了错,仍能被宽恕,从这些看法中我们也懂得了吴承恩写这部神幻小说的背后意义。

  《西游记》的神幻色彩,结合了神、人和自然三者,从古至今,一部充满神幻主义色彩的小说是很受欢迎的,它抓住人们好奇的心理,带给人们精神上的享受,想象奇特、丰富、大胆,是古今小说作品中罕有的。其幻想的思维模式,有着超现实的超前的意识。《西游记》的幻想艺术确是一份宝贵的思维财富和丰富的艺术财富,不仅是中国文学中的一部杰作,而且也是世界文学中的瑰宝。

  《西游记》的读后感 篇21

  我读过富含军事谋略《三国演义》,仰慕过行侠仗义的《水浒传》中的英雄豪杰,也深思过《红楼梦》里盘根错节的四大家族,但令我记忆最为深刻的仍是要数降服妖魔。大快人心的《西纪行》了!

  若要问我最崇拜谁,当然就是齐天大圣——孙悟空了。孙悟空具有嫉恶如仇、劝善扬善的精神。他降妖除魔的动力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对人间庶民的爱护,并不仅仅由于妖精要吃唐僧肉,阻碍了取经的入程。他上天进地,三借芭蕉扇,扑灭了火焰山的千年神火,其目的之一就是要让当地的庶民能够"布种收割",用"五谷摄生"。固然他降魔伏妖是为取经道路翦灭障碍,但"为民除害"的意图也表现的很凸起。为此,他与唐僧相反,一听说有妖精,就捋臂将拳,伎痒,先斩为快。正如书中猪八戒说他:"闻声捉拿妖怪,就是他外公也不这般亲暖!"生动地表现了他要"翦灭一切害人虫"的精神。

  孙悟空具有坚韧不拔。顽强乐观的精神。面对取经路上的重重难题,孙悟空的表现不同于唐僧和猪八戒。唐僧在危急情况下,不是吓得浑身发软,就是愁得两泪交流,甚至"坐不稳雕鞍,翻身跌下马来"显得懦弱和无能;猪八戒动不动就要"散伙","分行李",对事业缺乏决心信念和恒心。孙悟空却截然不同,为了消灭白骨精,固然吃绝了"紧箍咒"的苦头,但仍坚持把它打死。狮陀山上,他误进"阴阳二气瓶"差点送了性命,但依旧咬着牙。忍着痛,继承顽强战斗。在小雷音寺被妖精罩在金饶中几乎闷死,可他既没有丧气,也没有动摇,而是寻找妖精来历改变斗争方法,想法讨援军,克敌制胜。难题眼前吓不倒他,失败也不能使他气馁,他老是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地入行斩妖除魔的斗争。有了孙悟空,取经路上布满了笑声,取经胜利天然就有了保证。

  孙悟空还具有机智多变。善于斗争的精神。他有一双善辩妖怪的火眼金睛,无论妖怪怎样伪装,他都能一眼望穿。白骨精先后变化为女子。老翁,三戏唐僧,都被孙悟空逐一识破。他不仅善识妖魔,而且擅长变化,随机应变,灵活地与妖魔斗争。他讲究战术,经常变成蜜蜂。小蝇。蚊子等,钻入妖魔内部往摸情况,找弱点。盗法宝。他百战百胜,最后功德圆满,被尊为"斗战胜佛"。

  固然孙悟空是一个虚构的人物,书中虚幻的内容也都是不存在的,但我仍是相信世界上有这么一个嫉恶如仇。机智多谋,敢与同恶势力作斗争的孙悟空,他也许就在我们糊口中,也许就在我们身边。

  《西游记》的读后感 篇22

  “人不可一日无书”。在寒假里我看了许多好书,其中最精彩的,也是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要数《西游记》了。

  这本书的作者是吴承恩,明代小说家。他的作品《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共一百回,主要描写了美猴王――孙悟空战胜妖魔,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书中有四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诚心向佛、顽固执着的唐僧,正义大胆、本领高超的孙悟空,贪财好色、但又不缺乏善心的猪八戒,心地善良但安于天命的沙僧。《西游记》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写孙悟空被众猴拥立为王、得道成仙、大闹天宫,结果被如来佛降伏在五指山下;第二部分写唐僧取经的缘起;第三部分写取经的经过,这是全书的主体,主要写孙悟空保护唐僧前往西天取经途中,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最后圆满完成任务,在西天修成了正果。

  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是孙悟空,因为他神通广大、武艺高强,遇到困难不畏艰险、锲而不舍。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三借芭蕉扇这一回。这一回中写到唐僧一行来到取经必经之路――火焰山,火焰山上烈焰炙热难挡,让唐僧师徒束手无策。孙悟空去找铁扇公主借芭蕉扇,第一次被铁扇公主用芭蕉扇扇走。第二次变成虫子钻到了铁扇公主的肚子里,结果却换来了一把假扇。第三次他化作牛魔王的样子,骗到了芭蕉扇,结果又被牛魔王化成猪八戒的样子,骗了回去……几经周折,终于成功借到芭蕉扇灭了火焰山的火,继续向西前行。

  从这个故事中,我真切感受到了孙悟空锲而不舍、坚持不懈的精神,他三借芭蕉扇,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这让我想起了以前赛跑的事情。比赛正式开始了,裁判员喊:“各就各位,预备——”“啪!”一声枪响,运动员们个个像离弦的箭,勇猛地向前冲去。刚开始,六名运动员几乎排成一字形,但霎时就拉开距离变成了曲线。我紧紧跟着跑在第二的选手,跑在第三的位置。快到终点了,我感觉呼吸困难,张大了嘴,鼻翼撑的难受,两眼发黑,胸口奇闷,再也跑不动了。我必须坚持住,不能给班级丢脸!就差那么一点点了,我一定要坚持住!我想着,但两条腿沉得再也抬不起来了。

  这时,啦啦队友们扯着喉咙喊:“加油!加油!”我想孙悟空面对这么大的困难、这么多妖魔鬼怪都依然坚持不懈,永不放弃,我这一点点困难算什么?我咬了咬牙,几个箭步冲上去,和位居第一的同学并排冲过了终点。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西游记》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做人要有坚强的意志和宽容别人的精神,要学会合作,团结一致,互相信任,取长补短……它会一直激励我不断前进。

  《西游记》的读后感 篇23

  “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每当这一首家喻户晓的歌曲在我耳畔响起时,就不由得将我拉入《西游记》这本书中。现在重读这本书,有一种儿时读书不知其中味,再读此书已是书中人的感觉,让人回味悠长。

  每个人的心里都住着另一个自己。有时他像孙悟空一样勇往直前,敢作敢为;有时他像猪八戒一样,遇到困难便想放弃,半途而废,打退堂鼓;有时他像沙和尚一样任劳任怨,不辞劳苦。想到这里我不由得想“表扬”下自己,原来自己可以这么多愁善感,这么多的角色自己都可以胜任。

  可是生活里的我们,可能最不多思考的就是唐僧这个人物了。他可以是活在套子里的人,他可以是喋喋不休的人,他可以是慈眉善目的人,他可以是菩萨心肠的人……可慢慢的我就体会到了真正修成正果的人,他们的付出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导致最后的成功也更上一层。之所以唐僧被封为旃檀功德佛,悟空被封为斗战胜佛,而八戒被赐为净坛使者,沙和尚封为金身罗汉,是因为:要想成为什么人,全凭自己的努力和坚持。不得不说孙悟空的真正的收获与成功就是遇到了唐僧,尽管师徒之间也有分歧,但是退一步讲,倘若没有唐僧的搭救和取经路上的教化,孙悟空恐怕还是一个不知天高地厚,到处惹是生非的猴子罢了。

  唐僧取经路上遇到各种艰难险阻,困难重重,依然勇敢面对,坚持!你可以说他是教条主义的化身。孙悟空,成佛路上无论碰见怎样的妖怪,疾恶如仇,毫不手软,就算失败也不放弃,坚持!所以只有他真正的成长了,变化最大而修得正果。沙僧,无论担子怎样的沉重,都任劳任怨,不放弃,坚持!而八戒,虽然师傅有事便会想方设法去解救,但是若遇到困难,就会打退堂鼓回高老庄!这样的放弃,只会使人在离成功一步之遥的地方“束手就擒”。同样,在工作中半途而废是不可能享受成功的;遇到困难要勇敢面对,要向困难发出挑战,要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现实工作中,每个人都需要一种坚持,只有坚持,才会在困难面前不畏惧,在挫折面前不害怕,像孙悟空一样学会成长,活在条条框框中并不是坏事,相反会让我们少走很多弯路,而且还要感谢生活中那些唐僧,帮助你成长和进步。

  人活着就是为了解决困难,逃避不是办法,知难而上,才是生命的主旋律,置于死地而后生,往往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手段。

  读懂一本书容易,但是要做到书中成功人物那般地步,就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坚持不懈。若是没有坚持,半途而废,那么离成功就是十万八千里!所以只有坚持到底,才能实现自己的追求。

  《西游记》的读后感 篇24

  《西游记》(原著)是吴承恩写的一部历史巨著,里面很多人物都被作者写的栩栩如生。唐三藏最大的特点就是取经自信心强,意志坚定。取经的路上,有很多的国王要给他让位,他谢辞了;许多女妖王要和他成亲,他拒绝诱惑,完全没有动摇之心。但是他有一点做法我是不赞成的,他以慈悲为怀,认人处事有些不分好坏,不明是非,常常认为孙悟空杀害生灵,乱杀无辜,使用经箍咒惩罚孙悟空,甚至把孙悟空赶回花果山,所以他不是我喜欢的人物。

  孙悟空最大的特点就是对唐僧忠心,还又不失顽皮活泼,他多次被师傅惩罚,甚至赶走,却依旧保持着一片真心,遇到妖怪他打先锋,遇到困难他出主意,想办法,上天宫,下地府,爬灵山,游龙宫,到处找各路神仙帮忙。比如对付青牛精时,他先上南天门请托塔李天王、哪吒三太子,又请水德星君、火德星君,还上灵山请罗汉,后上斗牛宫请太上老君,最后才将青牛精降服。他大闹天宫、威胁地府、搅动龙宫,途径紫竹国用马尿、锅灰制药给国王服用,他真是顽皮好斗。

  猪八戒也是我不喜欢的角色,他贪吃好色,头脑简单,老爱挑拨离间,而且一遇到困难就想各奔启程,分行李散伙,每次都是唐僧批评指教、孙悟空揪耳棒打后才顿悟改过,一路上和师兄并肩打了不少妖精,帮了师傅不少忙。

  要说师徒四人,连马五口,最勤快最辛苦,奉献最多的就是白龙马和沙僧了。别看他们一路上默默无闻,很少说话,其实是取经队伍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白龙马一路拖着唐三藏,耐着性子,服从指引,翻山越岭,跨江渡海,不管路途崎岖坎坷,多么遥远,从没有喊过累,吐过苦;沙僧一路上挑着行李,左肩移至右肩,右肩移至左肩,没听到压痛的声音,不离不弃的紧跟在队伍的后面,勤勤恳恳,为其他人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在师徒之间有矛盾的时候极力化解,劝说师傅,拦挡悟空,告诫八戒,十分善良,和爱可敬。白龙马、沙僧一直是我心中的榜样。

  《西游记》中不同的人物是社会上各类人员的代表,都有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在九九八十一难之中,每一难都是一场艰苦的斗争,都是一个精彩的故事。这些经历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没有捷径可走,只有脚踏实地的坚持走下去,才能越走越远,只有亲自经历了磨难,克服了困难,才能一步步地走向成功。要知道,成功的道路总是坎坎坷坷的,磨难只是成功的开始,每经历一个磨难,就会向着成功又走近了一步,风雨过后,定见彩虹。只有尝尽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人情冷暖,才能尽享人间的荣华富贵;只有在黑暗中摸爬滚打,才能看得见胜利的曙光!让我们一起加油吧!

【关于《西游记》的读后感大全】相关文章:

关于西游记歇后语大全04-13

西游记的读后感07-17

西游记好词好句大全08-08

《西游记》读后感08-19

西游记的读后感50008-13

西游记读后感的作文08-15

西游记的读后感40008-10

看西游记的读后感08-16

西游记的读后感80008-11

西游记的读后感35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