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读后感

时间:2017-12-26 17:35:12 读后感 我要投稿

《三字经》读后感四篇

  《三字经》是中国传统启蒙读物,虽然只有200多句、1000多字,但所包含的内容却很广博。它里面的每三个字后面都包含着历史、故事、做人准则等。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三字经》读后感,希望对你有帮助。

《三字经》读后感四篇

  篇一:《三字经》读后感

  寒假期间,我每天都会抽出时间读一遍《三字经》,然后再分段逐字逐句的去理解,每次都会有一些新感受,在反复诵读的同时,理解体会也在一点一点地加深。

  静下心来仔仔细细的琢磨品味每一字每一句,我发现它不但精辟,而且还非常“厚重”。经常诵读确实能够潜移默化的起到美化心灵、激励志向的作用,《三字经》值得我们每个同学来了解它、感悟它。

  《三字经》前面的部分,讲了正确的教育方法及环境对人的影响,然后是学习、生活、社会交往当中必知的一些常识,中间部分是历史方面的内容,后面部分讲的是古代名人勤奋刻苦努力学习、学有所成的故事,最后以“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励。”为结束句,勉励人们要刻苦勤奋!

  其中的“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这段话让我理解了父母和老师不断督促教育我的良苦用心。以前,爸爸妈妈经常督促我抓紧时间学习,我却满不在乎,有时甚至有点反感,嫌他们太唠叨。偶尔在学校犯了错老师批评自己,嘴上不说什么心里却有不服气的时候,觉着没什么大不了的,却没有想到“苟不教,性乃迁”的道理。正因为一个人如果得不到及时正确的教育指导,即使有善良的本性,也可能被改变。所以无论是老师还是父母,都好像雕刻师一样,在用他们的教导、督促努力让我们成为最精美的“成品”。

  从“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当中我真正懂得了什么叫不耻下问,什么叫学而不厌。孔子那么有学问了,还肯拜七岁小孩项橐为师,这样的勤奋,不放过任何一个求知的机会,确实为我们普普通通的人树立了榜样。想想以前自己有时遇到难题,马马虎虎不求甚解的态度,实在觉得有愧,真是太不应该了!

  “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古代一个又一个学有成就的人的故事,让我知道了知识是靠勤学苦练、日积月累得到的,要想为国家有大的贡献,就必须勤奋!我决心今后一定加倍努力学习,争取将来能为祖国做出更大的贡献。

  诵读《三字经》不但让我体会到了它语言韵律的精美,还扩大了知识面。我们中国人传统的道德规范、积极向上的精神,也促使我不断反思,激励我更加勤奋!

  《三字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我觉得不仅应该经常诵读,更重要的是取其“精华”,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促进我们健康成长。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吧!

  篇二:《三字经》读后感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我是五(四)班的潘思奇,我演讲的题目是(熟读三字经,学好真本领)

  《三字经》是灿烂的中华文化的精华,是国学经典之一,《三字经》读后感。它易读、易记、易解。《三字经》内容丰富多彩,有自然常识、有历史故事、有道德常规、也有人生哲理。他教会我们知识,也教会我们做人做事,还教会我们要认真读书以及如何读书。《三字经》运用事理并举的方法,以大量典故、故事,阐述了丰富深刻的人生哲理,有倡导尊敬师长,宽厚待人的,有颂扬勤劳节俭,清正廉洁的,有劝诫谨慎持身,悔过改错的,有爱国爱民,弘扬正气的,有激励立志勤学,发愤图强的,可以说这些内容包含了我们生活的诸多方面,读后感《《三字经》读后感》。

  作为一个小学生,我读了《三字经》,在如何对待读书方面,感受最深刻的有:

  “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蚕可吐丝,为人类造福;蜂也可酿蜜,为人类做事。身为学生的我们,不懂得自己应尽的本分,好好儿读书,岂不是连动物都不如了吗?

  读书必须懂得“学则智,不学则愚,有不满则进步。”“幼不学,老何为”所以我们现在要勤奋好学,不懂就问,多读书,读好书。知识就是力量,满腹经纶,一身才智才能有为,才能为社会、为人类多作贡献。万丈高楼平地起,小学生在我们的学业的征途上是打基础的阶段,我们一定要为进入社会为长大有所作为而打好坚实的基础。

  “玉不琢,不成器”玉不经过雕琢,就不能成玉器,是玉就得雕琢,是人才也得磨练,那怎么磨练呢?就是要我们努力学习,积累知识,不然长大后就不能成大器。

  “头悬梁、锥刺股”,则告诫我们学习要刻苦,要珍惜学校、家庭、社会给我们提供的良好的学习环境,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所谓“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我们整天不愁吃不愁穿,要珍惜时间,学习中也无须“头悬梁、锥刺股”但也不能沉迷于电视、游戏,玩乐有度,不忘学习的根本。

  而“读史者,考实录。”告诉我们学习要认真,不能似是而非,似懂非懂,读史尚得考史进而考实,我们更应该一丝不苟,字不懂就翻字典,记不清拿不准就多翻书。总之学习要认真,掌握知识要牢固,不能在学习上来半点马虎,马虎就是捏着自已的鼻子哄眼睛。

  一开始学这些的时候,字难认,不好读,典故又不懂,我很不喜欢,后来读得多了,书里又讲了它们的意思,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我越来越喜欢三字经了,高兴的时候我总会不自觉地背上几段,现在《三字经》成了我的好朋友,伴我成长,陪我长大。

  让我们一起熟读三字经,参悟其中的道理吧!

  我的讲话完毕,谢谢大家

  篇三:《三字经》读后感

  我喜欢中国经典读物——《三字经》,这本读物不论在道德、历史、地理、文化上……都让我受益匪浅。它是我人生道路上的'良师益友。《三字经》是中国传统的儿童经典读物。这本书让我懂得了,什么是美丑,什么是对错,什么是仁、义、礼、智、信;让我知道了许多人生哲理,知道了应该珍惜时间,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三字经》中“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讲的是西汉人路温舒用蒲草编成席子用来抄书 ;公孙弘自己制作竹简用来抄书。他们的生活很清贫没钱买书,但是却知道勤奋自勉、刻苦学习。“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讲的是汉代的孙敬为了防止读书时打瞌睡,把头发吊在房梁上;战国时的苏秦读书困倦时,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来提神。他们虽然没有父母、老师的督促、教训却能自觉的刻苦读书。

  读了《三字经》这本书后,我觉得我们现在的生活条件、学习条件非常优越,能够学习更多的知识,但是我们还不好好学习,整天就知道玩电脑,一想到什么事情就等明天,人的一生能有几个明天呢?想想古人,他们虽然条件艰苦,但是仍然坚持学习,和我们相比,我们难道不惭愧吗?懒惰是我们学习中最大的敌人,我们一定要战胜它,并持之以恒,不断的超越自己,我们要努力学习,用优异的成绩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报效祖国。让《三字经》在学习上,不断地鞭策自己,让我们离成功更进一步!

  篇四:《三字经》读后感

  我的书房中多了一个新成员:《三字经》,那是我特地去新华书店买来为自己”补课“之用的。闲暇之时,随手翻阅,细细品味,其味无穷。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寒假回家,看到读小学的侄儿正在背诵《三字经》,便随手翻阅起来,读后竟爱不释手,感叹自己幼时没能阅读之,真是一个很大的遗憾。《三字经》让我对先人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对作者广博的学识、高深的概括能力和宏观把握能力肃然起敬,为古代教育者独特的教育方法深深折服。

  我出身农家,蒙学时期没有师长指点诵读过《三字经》,其实那时家庭也没有条件给我买课外书。高中时被分流到理科班,从此与国学类书籍更加疏远。尽管求学中耳闻过《三字经》及其中的少量名句,但是从来不曾全文通读过。

  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源远流长,古国的文明博大精深,浩如烟海。尽管由于作者所处时代的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有一定的局限性,成书于封建时代的书籍难免会夹带一些封建思想的糟粕,但这并不影响《三字经》成为我们特别是儿童学习中华文化和文明不可多得的入门之书。据资料介绍,《三字经》最初版本是由南宋学者王应麟所作,后来在千百年的流传中,被许多人增补加工,形成了多个版本。《三字经》是中国近800年来流传最广的启蒙读物,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入儿童道德教育丛书。

  《三字经》中一些句子是从古代儒家经典中演化而来的,较好地表达出中国古代传统教育思想的精华。许多名言警告,已成为一代又一代人为人、勤学、处事、交友、行为的座右铭。关于为人,如”首孝弟,次见闻“;”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关于教子,如”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关于劝学,如”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苟不学,曷为人“;”勤有功,戏无益“等,可谓金玉良言。

  吸取全面的知识营养,方能成就全面发展的人。从这个角度而言,《三字经》可谓是一块”全营养饴糖“。说它”全营养“,是因为《三字经》仅一千多字,语言极其简练,内容却非常丰富,包括人生哲理、教子、劝学、常识、道德、礼仪、经书和借鉴等,择其要而去其枝叶,勘称”袖珍而浓缩的百科全书“。比如常识篇,天文地理历史自然艺术生物等等,几乎囊括了当时人们已认识的各类主要知识。说它是”饴糖“,一是指其”口感“舒适,全文结构谨严,文笔自然流畅,深入浅出,讲求押韵,朗朗上口,非常适合儿童包括成人背诵识记;二是指其具有”缓释“功能,对儿童而言,识记后未必能全面理解,却能指导其日后的学习,并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识的增多逐步理解它;三是指其具有回味丰富的功能,即使对于理解了其内容的成人而言,也是常读常新,百读不厌。

  《三字经》作者具有非凡的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这从其对历史的表述中便可见一斑。文中对于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的变迁,寥寥三百余字,却集其要点和精华,让人耳目一新,颇有登高远望、一览众山小的感慨。如”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寥寥48个字,却包含了夏商周三代的先后顺序、”三王“所指、三个朝代的开国君王、延续时间,以及从夏朝开始摒弃禅让、王位世袭等丰富的知识。回想自己从小学到大学一直都在学习中国历史,却仍然对于各个朝代先后顺序、重要历史事件、延续时间等颠三倒四或者一知半解,真是感慨万千。

  《三字经》虽然重在传道,但是并非枯燥说教,而是结合了大量的历史人物和故事,如孟母三迁,孔融让梨,黄香孝父,孔子拜师,赵普读《论语》,公孙弘抄书,孙敬头悬梁读书,苏秦锥刺股读书,孙康映雪读书等。这让人在学习中添了不少乐趣,也让读者理解为人、处事、求学、交友等的道理有了更为直观的体验。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三字经》还让我深刻地体会到,全面均衡的知识是一个有机整体,割裂开来教授,其作用往往大打折扣;掌握知识的精华,因材施教,并以独特的方式传授给学生,是一门非常高深的学问。相信你在阅读之后,会比我有独到的见解和体会。

【《三字经》读后感四篇】相关文章:

1.三字经读后感

2.三字经读后感

3.三字经读后感

4.三字经读后感

5.读三字经读后感

6.三字经读后感500

7.三字经读后感作文

8.新三字经读后感

9.关于三字经的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