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冬至作文3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冬至作文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冬至作文 篇1
我的家乡山西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我们家乡还有很多风俗和有趣的文化。是不是很有兴趣,下面我跟大家讲一讲家乡的冬至吧! 冬至,作为二十四节令之一,意味着冬天的到来。
今天是冬至,我们学校放假一天。在我们家乡,冬至这一天是必须吃饺子。饺子寓意繁多,在北方有多种说法,一种是取“饺子”的谐音 “骄子”,寓意“天之骄子”,为子孙祈福,祝愿家族兴旺发达;一种是取“饺子”的形如“元宝”,寓意“招财进宝”,盼望来年生意兴隆,五谷丰登;还有很多传说,唯独冬至吃饺子的寓意比较特别,因为北方比较冷,每年都会冻手和耳朵,因为“饺子”的外形像对称的两个耳朵,所以在冬至这一天吃饺子后,在接下来的“三九”寒天里不会冻耳朵。
家乡的冬至,习俗是快乐有趣的。在我国,每个节日基本上都有其特殊的含义,清明是祭祖的节日,端午是纪念屈原的节日,中秋是与亲人团聚的节日,而冬至则是纪念张仲景的。这些看似平凡的日子,有谁好好地度过呢?一年当中,我最喜欢的节日就是冬至节了。
冬至作文 篇2
冬至,在每一年的公历12月21~23日,又称 “冬节” “长至节”或 “亚岁”等。到了冬至到,我们的风俗食物:姜饭、水饺、汤圆、羊肉汤,其中,我最喜欢吃水饺。
饺子,又名水饺,原名“娇耳”,是中国的古老传统面食,源于中原宛城,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了。饺子深受中国广大人民的喜爱,是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每年春节必吃的年节食品,在许多省市也有冬至节吃饺子的习惯。“一个扁食两头尖,下到锅里成万千,金勺,银碗端,放到桌上敬老天”,你们猜这是什?没错,这就是大名鼎鼎的——饺子。
“去包饺子喽!去包饺子喽!”我和姐姐满怀期待地来到厨房包饺子,因为今天是一个特别的日子——冬至。我迫不及待坐到桌子上,桌子上放着雪白雪白的皮子,金灿灿的鸡蛋配上肉沫和榨菜那真是完美的饺子馅!我先拿出一张薄薄的皮子放在手上,再拿起一双木筷,把馅夹上,接着把饺子对折、按紧,一个精致到无法再精致的饺子诞生了!果然人多力量大,那两大叠皮子就被我们五人给干掉了,那饺子个个形态各异, 有的皮开肉绽,有的像快掌破肚子的小妹妹, 有的像三天三夜没有吃东西的小宝宝,有……
“来吃水饮啦!”外婆大喊到,我们几个小孩一窝蜂地扑出去,最快的我抢到了最多的一碗。配好蘸料,蘸一下,咬一大口,就是满口的幸福,由于太幸福,我一口气吃了十九个!
饺子时时刻刻都能吃,但是,在冬至吃饺子就是爽!
冬至作文 篇3
那一天上午,妻子到集市上买了两斤青山羊羊肉,回到家里就开始着手忙活着剥大葱,剁肉馅,和面,包水饺,忙的不亦说乎。
中午吃饭的时候,我一边美滋滋地用筷子夹起元宝似的饺子蘸着用酱油、老醋和香油调和好的蒜泥,大口小口地吃着,一边含糊不清地跟妻子说:“老婆!好,好!不错,不错!香,香!一碗饺子,一杯酒;饺子酒,越吃越有。”
妻子看着我吃喝得满头是汗,开心地笑着说:“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别管咱家里有钱还是没有钱,每年冬至的这一天,我一定都得让你吃上两碗羊肉水饺解解馋。”
听了妻子这一番话,我心里很舒服,有些做作地大咋呼小叫唤道:“什么?今天是冬至啊!怪不得你一大早上就出门去采购东西了,还舍得买这么贵的鲜嫩羊肉给我包水饺吃。谢谢啦!谢谢你的羊肉水饺喽!我的好老婆。”
那一天早上,我刷完牙,洗完脸,穿上羽绒服便下了楼,漫步走出清源小区大门,在路边一家川味面条馆喝了一碗面条,就到土地管理局的大花园里散了一会儿步,回到家进了书房就坐在电脑跟前打开电脑,聚精会神地敲打起键盘,修改《从零开始,你能得多少分?》这部长篇小说,确实不知道那天是冬至。
前几天,我妹妹小霞从北京回到邹城,在她姐姐家住了两天。那一天上午,杜宁开着小车,我们俩一起送小妹妹到曲阜高铁车站回北京,路途经过孟庙的时候,小妹妹看着我,一本正经地说:“哥,以后没事的时候,你就经常到孟庙这里来溜达溜达,吸收吸收这里的灵气,活跃活跃自己的思想,不但锻炼了自己的身体,说不准以后你真的可能会成为一个哲人呐。”
听着小妹妹的这一番话,顿时笑得我哈哈的,一边笑着一边说:“真的吗?可我怎么觉得你这话说的不怎么对劲呀!原来你还不知道啊,我早就已经是一个网络上的草根大哲人了。不过这不能怪你,谁让咱们离得这么远,平时沟通交流的这么少了。”
小妹妹把她的小嘴一撇,看着我,装腔作势地拉着唱腔说:“是吗!大哲人。看来士别三日,我真得刮目相看你才行了。”
这一路上,我和小妹妹斗嘴说笑,大家不知不觉地就到了曲阜高铁车站,小妹妹心情愉快地下了轿车,坐上高铁返回了北京。
我们家离孟庙不远,平时没事的时候,我就喜欢到孟庙古玩市场去转悠转悠,淘淘宝。自从听了小妹妹那一番话之后,就更喜欢到孟庙、孟府里去转悠着玩了。这还不说,这两天几乎每天晚上我都要坐在写字台前,一本正经地把《孟子》一书捧在手里,静心地温习一章两章的,然后用脑子琢磨琢磨其中的一些做人的道理。我的脑子开始这么一转悠,这么一琢磨不要紧,尤其是每当阅读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得民心者得天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这一些掷地有声的言论时,我就越发地从心里感觉到孟子他老人家的伟大,而且还意识到了这么一个问题,一个邹城人,上了几年学,认识了几百个汉字,如果连《孟子》这本书都没有通读过的话,那真是一件很遗憾的事情。
今天,我就敢武断地跟大家讲,如果谁不认真地品读,不认真地琢磨《孟子》这本书,谁的人生旅途上就会缺少一些美妙的生活滋味。
孟轲的父亲孟激,是一位怀才不遇的读书人。当年他为了光耀门楣,独自一人毅然地离别了他的娇妻幼子,跋涉千山万水到宋国去游学,求取仕途。可惜他到了宋国不到一年的时间便因水土不服导致疾病缠身,不久就孤零零的客死在异国他乡。
孟轲的母亲,仉氏,祖籍山西并州,是魏国公子仉启的女儿。虽说仉氏的祖上迁徙到邹城的时候就已经不是什么贵族豪门了,可怎么说瘦死的骆驼也比马大,仉氏自幼读书,通情达理,从骨子里就散发着一种大家闺秀的气质,也算得上是一个标准的小家碧玉。
仉氏天资聪明,十来岁就做得一手好针线活儿,织得一手好布。摊煎饼、蒸馒头,炒菜,烧汤,样样精通。出嫁之后,她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了一个出得厅堂,进得厨房,会打理家里日常生活的贤妻良母。
古书《天中》里记载:“孟子生时,母梦神人乘祥云自泰山而来,止于孟宅上空,母凝视久之,忽片云坠而寤,闾巷皆见五色彩云覆其居。”
这种记载孟轲降生时的神奇征兆,虽然不足为信,可胎教的说法,在我国民间却是源远流长。自幼饱读诗书的仉氏,深知胎教的重要性,《韩诗外传》里就有专门记载她对别人说的一段话:“吾怀妊是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教之也。”
孟轲之所以能够成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大学问家,大思想家,这是和他的母亲仉氏严格的家教分不开的。“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南宋学者王应麟撰写的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三字经”里,就精炼地记述了仉氏教子的故事。
孟轲出生在邹城市市北马鞍山下的凫村。当年,离孟轲他们家大门口不到三里路远的地方有一片挺大的坟墓地。那一段时间里,只要有发丧的人群从他们家大门口路过,性情顽皮好动的小孟轲,就好一蹦一跳地跟随在人们的屁股后头乱哄着玩。有的时候,他不但模仿孝子、孝女号啕大哭来取乐,还经常和小伙伴们玩抬棺材,埋死人的自发游戏。
小孩子,哪有一个是不贪玩的。玩你就和小伙伴们好好地玩呗,可这个小孟轲天生的就是喜欢跟人家打架,三天两头的不是把左邻右舍的小伙伴的鼻子给打破了,就是让小伙伴给打得身上红一块紫一块的,经常吓得仉氏提心吊胆的稳不下心神来干活。
异常贪玩的小孟轲,只要玩疯了就忘记回家吃饭,几乎是天天黄昏的时候,村子里的一些人就能看见仉氏在村子里四处转悠着呼唤小孟轲,从街上拧着小孟轲的小耳朵把他拎回家去。
小孟轲的小屁股蛋上,经常留下仉氏的几个手指头印。可小孩子都和小狗差不多,都是一些记吃不记打的小精灵。小孟轲回回挨完打,嚎叫不到三分钟,只要仉氏一眼看不住他,他就又贼头贼脑地溜出家门找小伙伴们玩耍去了。
小孟轲整天淘气淘得仉氏愁眉苦脸,咳声叹气,她看着小孟轲渐渐地长大,越来越顽皮,心里时常寻思着,这样的生活环境成长起来的孩子将来能有什么大出息,不如趁早离开这个鬼地方,把家搬得远远的,也许对孩子的成长还能好一些。
仉氏起初心里这么寻思的时候,总是下不了决心离开这个凫村。怎么说这个村子也是她丈夫的老家,祖祖辈辈的七大姑八大姨的亲戚们都居住在这儿,家里一旦有点什么事情的话,大家还是都能够相互帮衬帮衬的。
有一天黄昏,仉氏几乎找遍了村子的各个角落,急躁得她满头是汗,嗓子都喊哑了,就是找不着小孟轲了。天都黑透了,仉氏在大家和几个小孩子的帮助下,这才在那一大片坟地里把正在偷吃人家供果的小孟轲给弄回了家。
那天夜里头,仉氏坐在床头上,借着窗户的微弱月光,默默地看着呼呼酣睡的孩子,心如刀绞,泪流满面。天都快亮了,她这才终于咬了咬牙根,决心尽早搬家,离开这个地方。
那一段日子里,仉氏不顾一些父老乡亲的劝说和阻拦,费尽了周折,受尽了难为,这才在一个远房亲戚的热心帮助下,把家安顿在她丈夫三姑妈的婆家,邹城市城西的庙户营村。
庙户营村里有个大集市,附近村庄的人们都在这个村子里做一些小买卖。集市上什么三教九流的人物都有,天天都挺热闹的。生性顽皮,好奇又好学的小孟轲,自从来到这个繁华的大村子里,每天早晨起来,只要让他一步跳出他们家的院子大门,仉氏就别想再逮住他了。
小孟轲一天到晚串游在大街小巷里玩耍,时不时地就好模仿那些穿街走巷生意人的各种腔调的叫卖声。“谁买糖葫芦!一文钱二串!”“卖热豆腐喽!”“锯碗!锯锅!锯大缸!”天长日久的竟然让这个小孟轲给练就出一口能说会唱的好嗓子。有的时候,小孟轲还喜欢跑到集市上,嬉皮笑脸地学着那些小商小贩卖东西时的那种跟人们讨价还价的口吻玩,他时常是玩得兴起不到吃饭的时候不和仉氏打个照个面。
那一年的春季,小孟轲他们家东边的隔壁,迁来了一户人家,以杀猪为生计。有一天上午,小孟轲站在当院子里问仉氏:“娘,他们家为什么天天要杀猪呀?”
仉氏当时正忙着进屋里去织布,就随口应付着说了句:“好给你吃肉啊。”
小孟轲听了他娘的这话,十分高兴,他哪儿也不去了,搬来一个小板凳,就呆呆地坐在当院子里等着吃肉。
仉氏在屋里干完活,走出屋门一眼看见小孟轲坐在小板凳上,双手托着腮帮子在发愣,一时之间挺纳闷的,便疑惑地问道:“儿子,你今天怎么没出去玩呀?”
小孟轲一看他娘走出了屋,双眼顿时就发出了亮光,猛地一下子站起身子,兴奋地冲着仉氏回答着说:“我坐在这儿等着吃肉啊!娘。你忘了!”
仉氏听儿子说在等着吃肉,猛不丁地愣了一下神,紧接着便想起了自己刚才无意之间说的那句话来,一时之间慌得她不知如何是好了。这可怎么办啊?仉氏站在那儿看着儿子眼巴巴地等着吃肉的小样子,心里很不是滋味,勉强地挤出一丝笑容说:“傻儿子,你还得再等一会儿啊,娘这就给你买肉去,做一碗红烧肉给你吃。”
仉氏为了不失信于儿子,尽管当时他们家里连一分钱都没有了,她还是咬着牙硬着头皮来到隔壁邻居家里赊了一块五花肉,回到家里就忙活着下厨房,刷锅,点火烧柴,给儿子做了一碗红烧肉,拿了一张瓜干子煎饼,倒了一碗白开水,坐在小桌子旁边,看着儿子大口大口地吃肉,一会儿的工夫就把一碗红烧肉,一张煎饼和一碗白开水都吃喝的干干净净,心里寻思着,这些天家里没有一点荤腥菜,可把儿子给馋极了。
屠夫他们家里天天在院子里杀猪,小孟轲经常好跑过去观看,他时不时地就好模仿屠夫杀猪的动作,嘴里还不停地学着猪临死之前的哀鸣。时间长了,小孟轲模仿猪哀鸣的声音,简直是就跟猪临死之前发出的声音一模一样,他经常模仿得屠夫那一家人笑声连天,他经常模仿得仉氏心急如焚,叫苦连天:“我的老天爷呀!我的命怎么就这么苦啊!孩子他爸呀!这个孩子怎么就这么顽皮呀!我这可怎么办啊!孩子他爸呀!你就显显灵,来帮帮我这个苦命的女人吧!”
仉氏这个十分要强的女人,左思右想,想前思后,决心无论如何也不能让孩子在这种环境当中生活下去了,哪怕就是自己再苦一些,再累一些,再受一些什么样的难为,也得要想个什么办法管好这个顽皮的孩子。她琢磨来琢磨去,觉得最好的办法那就是再搬家,带着孩子赶快离开这种商贸闹市区,离开这家以杀猪为生计的邻居,找一个能够让孩子静下心思,用心读书的地方去居住。
仉氏那一段时间里跑断了腿,磨破了嘴皮,费尽了周折,总算是把家搬到了邹城市市区一家书院的右边来居住。娘儿俩刚刚住下没几天,小孟轲就被书院里那一些学子朗朗的读书声给深深地吸引住了。每天早上他爬起床来,柔柔眼睛,连饭都来不及吃,就缩手缩脚地跑到书院教室的窗户底下,悄悄地蹲在地上,竖着两个小耳朵,偷偷地听教室里的先生给学生们讲课。他每天早上偷听完先生的讲课,就赶紧跑回家,兴高采烈地来到仉氏的跟前,一五一十地把自己偷听到的学问,有声有调地学给仉氏听。仉氏每每看着、听着小孟轲学先生讲课的`那种小模样就笑声连连,心里就寻思着,这个孩子虽然生性顽劣,但模仿能力很强,看来把家搬到这种学习氛围浓厚的生活环境来居住就搬对了。
仉氏为了让孩子能早一天到学堂里去读书,她四处求爷爷告奶奶,使出了浑身解数,总算是把学堂教学先生和学子们每天吃中午饭的差事给搞定了。仉氏虽然不是一个正儿八经的厨师,但她的家常饭菜做得非常可口,教书先生和那些小学子们都吃得挺满意的。这一来,小孟轲不但能上了学堂,而且连学费也有了一些着落。空闲的时候,勤劳的仉氏便坐在家里纺线织布,晚上还抽空给人家做点针线活,尽管一年四季挣不了几个钱,家里经常捉襟见肘的吃不饱饭,可娘儿俩的小日子倒也还算是过的有滋有味。最令仉氏高兴的事情是,小孟轲每天学习诗书,演习周代礼仪的兴趣是眼看着越来越浓厚,求知学问的劲头也是越来越大,这让仉氏的精神上有了很大的寄托。
小孟轲具有天生的灵性与慧根,但他也和普通的幼童一样贪玩。有一天,小孟轲吃完中午饭之后没去上学,跟着几个小伙伴在南沙河玩了多半天,快黄昏的时候,他这才急急忙忙地往家里跑,刚刚跑进屋里,仉氏就把他叫到身前,不声不响地拿起一把剪刀,将自己刚刚新织成的一段粗布,咔嗒,咔嗒,几下子就拦腰给剪成了几段。
小孟轲气喘吁吁地站在那儿看着他娘的这一举动,顿时就愣住了,惊愕不解地看着他娘,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了。这个时候,只听仉氏语重心长地跟他说:“儿子啊,你看看,这布是娘一根线一根线织起来的吧?学问也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你读书读到一半就跑出去玩耍,将来不就像这匹被娘剪断的布一样没有什么用了吗?”
小孟轲被他娘的言行感动了,幼小的心灵里深深地印下了他娘眼泪汪汪地断机杼的这一幕,从那以后,小孟轲就在也没有逃过学。
孟轲十五岁的时候,孔子第三代孙子子思在曲阜设馆教授六艺,远近学子纷纷负笈前往就教,仉氏也把孟轲送到了曲阜去上学。孟轲在子思门下埋头苦读了五年书,回到邹城之后便立马四处借钱,很快地就在他们家附近置办起一所像模像样的学堂,开始了他这一生的讲学生涯。
孟轲二十多岁开业授徒讲学,先后招收过几百个弟子,有证可考的就有万章、公孙丑、乐正子、屋庐子、公都子、陈臻、充虞等几十人。遗憾的事情是,孟轲的弟子们大多数悟性不高,几乎都理解不了他的学说,数百名弟子当中,只有万章和公孙丑还算是稍微有这么一点成绩的弟子。
孟轲四十岁之前没有出门远游过,但他接触过各个国家的一些政界人物,对天下大事已经有所了解了,为他周游列国作了心理上和思想上的准备。他四十四岁那一年的春季,离开了老母亲,告别了妻子,舍下了幼小的几个孩子,率领众弟子到各个国家去宣扬他的王道仁政治国之策。
这一路上,孟轲和他的弟子们只要路过什么大集市,他就喜欢站在人群当中演讲:“上天的眼睛,就是老百姓的眼睛;上天的耳朵,就是老百姓的耳朵;上天的嘴巴,就是老百姓的嘴巴;老百姓才是真正的上天。”
平时,孟轲跟他的弟子们闲聊的时候,经常好说:“分人以财为之惠,教人以善谓之忠,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他还反复地告诫弟子们:“天将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捞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你们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孟轲不管是到了哪一个国家,他都积极地跟一些新结识的朋友们交谈,并伺机言明自己的人生态度:“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轲只要有机会跟一些社会政要人物相聚的时候,他就会极力地呐喊:“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轲带领弟子们风风雨雨,坎坎坷坷的在各个国家之间足足奔波了二十多年,可惜他的政绩不突出,社会影响力也不大,但他的年龄却越来越大了,到了七十岁的时候,老胳膊老腿的老孟轲实在是跑不动路了,他这才无可奈何,心情复杂地返回了邹城老家。
老孟轲回到家里之后,整天唉声叹气的,过起了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苦闷日子。可他过了没多久沉闷、抑郁、焦躁的日子就耐不住寂寞了,便召集得意弟子万章和其他几个比较好学又老实本分的弟子,帮着他一起撰写《孟子》一书。
《孟子》一书共计七篇文章,大约三万五千余字,书里集中阐述了孟轲的人生心得、思想和智慧。这部书的主导精神有两个方面:一是人格的独立意识,二是社会的责任心。这部书不论是义正词严的批驳,高谈雄辩的说理,还是幽默谐趣的讽刺,都具有明快犀利的侠骨文风。这部书不仅是一部儒家学说的经典著作,同时也是一部优秀的古代散文集。这部书与《易》、《诗》、《书》、《礼》、《春秋》、《周礼》、《仪礼》、《公羊》、《谷梁》、《论语》、《孝经》、《尔雅》,并列为我国儒家学派的十三部经典著作之一。
公元前289年冬至的这天上午,研读了一辈子《论语》的老孟轲,又温习了几篇《论语》,他本想再写篇心得文字,可眼睛有些酸痛了,只好放下书,随手拿起一把青峰宝剑走出了屋,在院子里舞起了他当年在齐国观看武士比剑时悟出的一套剑法,后来渐渐地让他给完善成为一套八十四式孟子剑法。老孟轲松了松筋骨之后,神采奕奕地回到屋里,放下青峰宝剑,坐在木头椅子上喝完红茶,便到了吃中午饭的时候。
这天中午,老孟轲的夫人为了欢庆一年一度的冬至节,特意吩咐他们家的下人做了一桌子丰盛的菜肴,还亲手打开了一坛子收藏多年的孔府家酒。吃饭的时候,一家老少围着桌子开怀畅饮,老孟轲妙语连珠,逗得大家笑声连连。老孟轲酒饱饭足之后,意味深长地跟他夫人说:“今天这一大桌子菜肴,令我最满意的就是清蒸熊掌和红烧鲤鱼。鱼与熊掌,今天我终于兼可得之了。再就是看见一家老少都吃了羊肉水饺,我很高兴,这个冬天咱家里的人谁都不会觉得寒冷了。从明年开始,凡是我孟氏子孙,到了冬至这一天,人人都得要吃上一碗羊肉水饺。”
老孟轲跟他夫人说完这一番话之后,就红光满面地来到了客厅里,坐到他的那把木头椅子上,双手捧着自己的旷世杰作《孟子》一书,笑眯眯地看了一会儿,喝了一杯浓浓的红茶,便闭上了双眼,不一会儿的工夫就进入了梦乡,享年八十四周岁。
【【实用】冬至作文3篇】相关文章:
【实用】冬至作文九篇02-26
【实用】冬至作文9篇02-25
【实用】快乐冬至作文4篇08-14
实用的冬至作文三篇07-06
实用的冬至作文四篇06-09
【实用】冬至的作文五篇05-07
【实用】冬至的作文六篇03-03
实用的冬至作文4篇03-02
【实用】冬至作文(精选35篇)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