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丘与泰山山东优秀导游词

时间:2018-08-10 08:25:42 导游词 我要投稿

孔丘与泰山山东优秀导游词

  孔丘(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字仲尼,山东曲阜人。他是生活在春秋时代的一位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兼教育家,相传他有三千弟子,其中有七十二位是影响较大的贤人。因此,孔丘就被后人称为孔夫子,简称“孔子”,“子”是当时对人的一种尊称,相当于今天的“先生”。

  孔子的思想,以“仁”、“礼”为中心。他说的“仁”,包含着“爱人”的意思。乍一看,以“爱人”为本,是一种很高尚的思想。其实,孔子的“仁”,是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为内容、对统治者来说,他主张“如保赤子”、“使民以时”;对被统治者来说,他要求不“犯上作乱”。如此这般,才能达到社会和谐,天下大治。他说的“礼”,包括朝廷礼仪,国际交往的礼节,家庭中婚、丧、嫁、娶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礼仪和道德准则。他认为,殷朝继承着夏朝的礼仪制度,周朝继承着殷朝的礼仪制度,不过,都各自有所增减。由于春秋五霸并起,各诸侯国兴制各自的礼仪制度,孔子不赞成,公开宣称自己赞成周朝的礼仪制度。但这并不等于说孔子不主张对周朝的礼仪制度作一定程度的增减,只不过他的“损益”一定要以周朝为基础罢了。孔子还认为,只要大家都遵循“礼”,那么,社会也就和谐,天下也就大治,家庭也就大幸了。因此,他坚决要求全社会来“克己复礼”。这就是说,天下人都能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仪制度的规范。

  对于孔子的思想,有人说他是代表奴隶主,有人说他代表封建主,争执不休,莫衷一是。不过,不管研究家是孔非孔的争论如何激烈,他们在两个问题上的意见是一致的。这就是:一、孔子思想在中国历史上有巨大的、无与伦比的影响和作用;二、在社会变革时期,掀起历史风潮的人总是批判孔子,至少是不理睬孔子,一旦天下已定,大权在握,立即崇孔尊孔,读经书讲礼仪。因此,关于孔子的社会价值,我们同意司马迁的估计。司马迁说,孔子的思想是“难于进取,可与守成”。这样评价孔子的思想,比较符合实际。

  孔子的教育思想在中国教育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他的有教无类。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等一系列的经验总结,是中国教育界宝贵的精神财富。

  孔子曾周游列国,足迹遍涉中原大地。泰山距曲阜不远,周游时经过泰山是人闪料相中的事,古籍中也时有关于他泰山之游的记载。

  孔子后学孟轲及其门人共同写的《孟子》一书中,孟子以“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为喻,说明“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的道理。有比较才有鉴别,有了“大”,才显“小”。所以,登上蒙山村(东山为何山,其说不一。或以今曲阜城东之尼山为东山,或以今蒙阳县境内的蒙山为东山。兹从后说),就以鲁国为,吖泰山,就以天下为小。对见过大海的人来说,天下的水就不在话下;对曾在圣人门下学习过的人来说,天下庸人的俗论就不屑一听了。孟子的意思是眼界高的人志大,眼界小的'人则心小。孟子的这句话,成为孔子登泰山的唯一正式记载。

  依据这个记载,我们今天能在泰山找到三块刻石。标示孔子登泰山的壮举:一是山顶玉皇阁下的“孔子小天下处”;二是山下红门附近的“孔子登临处”;三是山上天街东侧的“望吴胜责”。山上的“孔子小天下处”刻石,是后人依据《孟子》的记载设置的,年代大约是唐以后。从刻石的字迹看,不是秦以前文字,且山上唐以前刻石保留少,因此,这块刻石的最大可能是出自明从之手。天街东侧的“望吴胜责”坊,则是当依据某些传说树立以炫示游客的。

  山下红门前的“孔子登临处”标时明代人设立的。但是,立碑的人只想到附会孔子登泰山的风雅,而没有认真考查泰山登山路线的古今变化。清代著名散文字姚鼐在他的名文《登泰山记》中说,“古时登山,循东谷入”,就我们所知,自古讫令,登泰山共有三条路线,大体秦汉以前从东谷登山。东谷在今玉皇顶东侧,所以《史记》上说是“阴上阳下”。唐代开始循中谷登山,就是岱宗坊、红门、斗母宫、中天门的路线。宋以后,人们又逐渐开辟了西谷登山的路线,即今日之黑龙潭、竹林寺至中天门的路线。据此,孔子是春秋时人,那时中路尚未开辟,孔子焉能从此处登山?

【孔丘与泰山山东优秀导游词】相关文章:

1.山东泰山的导游词范文

2.泰山的导游词优秀范文

3.泰山导游词

4.山东临沂优秀导游词

5.山东青岛崂山优秀导游词

6.泰山导游词

7.泰山导游词

8.泰山导游词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