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宫的标准导游词示

时间:2018-05-04 20:12:13 导游词 我要投稿

北京故宫的标准导游词示范文

  一、故宫简介

  (一)介绍位置:旅游车上

  (二)导游词

  各位朋友,过一会儿我们将参观故宫博物院,现在我先为大家作个简单介绍。故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古代皇家宫殿建筑群,故宫又叫紫禁城。“紫”是天上君王居住宫殿的颜色,那么人间的帝王当然要与紫字沾边。“禁”是指当时那里守卫森严,不要说是普通老百姓,即使是高官大员没有皇帝的召见也不能私自入城,否则就会引来杀身之祸,是皇家“禁”地,所以又称紫禁城,整座城池建成于公元1420年,位于天安门广场北侧。

  故宫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960米,东西宽750米,全面积72万平方米。整座紫禁城被宽52米的护城河所环绕,城墙高10米,可谓是“城高池宽”。在故宫城楼的四周各有一座被称为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的精美角楼。故宫开四门,座北朝南,南门为午门,即正门,北门为神武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

  整个院落分为二大部分,即“前朝”和“后寝”。“前朝”是皇帝举行盛大典礼的地方,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及东西两侧的文华殿及武英殿为主。“后寝”是皇帝及后妃、未成年的子嗣们居住的地方,主要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及东西六宫为主。除此之外,故宫内还有很多其它各式各样、用途不一的大小宫殿。据说当年紫禁城共有宫殿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够多吧!打个比方说吧,如果一个婴儿从哇哇坠地开始每晚住不同的房间,等他住遍所有房间后已经是一个27岁的年轻人啦!

  如此大规模的建筑群,所用的人力、物力、财力是可想而知的,故宫自1407年开始筹建,至1420年完工,历时十余年。施工中征集全国著名工匠10多万名,民夫100万,所用的材料也都是来自全国各地。自故宫建成后先后有明清24位皇帝在此执政。

  1911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1912年清帝退位。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首次对外开放。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多次对故宫进行修缮,使它更加壮丽辉煌。1987年北京故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好,先介绍到这里,呆会儿我再为大家做详细讲解。

  二、午门

  (一) 涉及内容

  1、 午门的地位及用途

  2、 午门的建筑特点

  3、 午门名称的涵义

  (二) 讲解地点:故宫午门前

  (三) 导游词

  各位朋友,这里是故宫的正门,叫午门,意思是正午的太阳光芒四射。各位请看!在10米高的城墙上耸立着五座崇楼,楼顶飞檐翅起,从上面看就象五只展翅欲飞的凤凰,故午门又称五凤楼。它建成于公元1420年,位于端门之北,雄伟壮观。

  午门的平面呈“U”字型,正楼高35.6米,门额上有“午门”二字。两厢尽头为钟、鼓楼。城门正面开三个门洞,中路供皇帝出入,东西两侧供皇室成员及文武大臣通行。在两侧的墙上,还开有两个掖门,即侧门,平时不开,唯有举行皇家考试时才开放。

  下面,我再为大家讲一讲午门的作用,在明代这里是举行献俘大典的地方。所谓献俘大典是指jun队凯旋而归时,皇帝在此接见功臣、将士,将士们向皇帝献上战俘,皇帝象征性地将战俘赦免,以示皇恩浩荡,像正午的太阳光照四海,颇有一种“哪里有了皇帝郎,哪里人民得解放”的意味。另外,每逢正月十五过灯节的时候,皇帝在此赐宴百官,农历十月初一,在这里颁布次年历书,每逢皇帝去太庙祭祖便击鼓,去社稷坛祭土、谷神则鸣钟。如果皇帝去天坛祭天或祈谷便钟鼓齐鸣,告知百姓们“咱们的皇帝要去天坛祭天,祈谷为民造福啦!多么伟大的皇帝呀!”界时还有乐队吹奏、擂鼓,真是名符其实的自吹自擂!

  刚才咱们讲的都是发生在午门前的好事,但这里还有可怕的一面呢!各位都在电影或在小说中听到过“将某某推出午门斩首”的说法,现在我要告诉大家,这里虽是午门,但却不是砍头的地方。在明朝的时侯,这里是廷仗之所。何谓廷杖呢,说白了就是用棍“仗”打某人的屁股。为什么要廷杖呢?大家都知道皇帝是真龙天子,文武大臣对真龙要百依百顺。但凡有人敢出言不逊或顶撞皇帝,那便是犯了“逆鳞”之罪。那位“逆鳞”者就会被押到午门东北角进行廷杖,轻则皮开肉绽,重者死于仗下。挺可怕的吧!那么,今天还有受廷杖之苦的`人吗?有,不过今天的廷杖是让某人“停(廷)止游览,依仗(杖)有关条例处罚”的意思。所以请大家一定要遵守有关游览规定。

  三、太和门

  (一)涉及内容

  1、 内金水桥

  2、 御门听政

  (二) 讲解地点:故宫太和门前

  (三) 导游词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已经进入故宫。此处是故宫第一进院落,首先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五座汉白玉石桥,它们象征五德,即仁、义、礼、智、信,是皇帝集美好的品质为一身的意思。金水桥下是内金水河,跨过金水桥就来到了太和门广场,这里即是明代皇帝御门听政时百官待驾的地方。

  何谓“御门听政”呢?这“御门”即指太和门,“听政”是指听取政事。您可能觉得新鲜,这堂堂的皇帝放着那么多的宫殿不用,偏偏跑到这里来处理朝政,是不是有点做作呀?其实这并不是皇帝故弄玄虚,而是出于无奈。怎么回事呢?原来呀,在永乐皇帝自南京迁都北京以后,不到一百天,崭新的三大殿就着了一把无名火,望着三大殿的一片焦土,永乐皇帝想,是不是我迁都劳民伤财,上天要惩罚我?怎么办?只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感动上苍。因为三大殿被烧毁,无处可去,又要对上天表现出“勤政”,故每天黎明,在太和门办公,也真是够辛苦的。到了清朝,虽然也有御门听政的做法,但听政处自康熙以后改在了乾清门。自清朝咸丰皇帝以后就再也没有皇帝御门听政了。但同治皇帝上台后,又有了听政,不过不再是“御门听政”,而是变成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了。末代皇帝溥仪登基后,未出三年,大清国就灭亡了。好,下面请各位去参观末代皇帝溥仪举行登基大典礼的太和殿。

【北京故宫的标准导游词示范文】相关文章:

1.北京故宫导游词范文

2.北京故宫导游词

3.北京故宫导游词

4.北京故宫导游词

5.有关北京故宫导游词范文

6.北京故宫的导游词

7.北京故宫日语导游词

8.北京故宫导游词400字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