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作文

时间:2022-01-10 09:01:10 创新 我要投稿

有关创新作文锦集10篇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创新作文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有关创新作文锦集10篇

创新作文 篇1

  一、“契机”创新。

  一个人物,一句话,一点回忆,一个场景等,都可以触动同学们的思绪,成为作文的“契机”。有了这个契机,头脑中杂乱无章的生活积累突然会变得有序,一个原本平凡的事件突然会闪耀着光彩,几个本来毫不相干的人物、事情,突然会产生特殊的联系。写父亲的文章可谓多矣,朱自清却写出了与众不同的《背影》,这就是因为父亲的一封信成了他写作的契机。中学生作文也是如此。曾获得“世界邮政日”征文一等奖的辽宁省学生曾晖在总结经验时写道:“苦思冥想几天,也没想出一个思路,收到朋友来信,我脑子里便来了灵感。”“找准契机就把握住了纲领,我写得很轻松,很潇洒,可以说是一气呵成。”我国当代作家何大霖曾打了一个比方:“好像有一堆柴在那里冒烟,就是烧不起来。”所以我们教师要善于“拨弄”、引导,为学生作文提供契机。

  二、“逆转”创新。

  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曲径才能通幽,曲折才能生姿。作文最忌的就是平铺直叙,要在自然中求变化,流畅中求跌宕,才能做到引人入胜,扣人心弦。例如杨朔《的荔枝蜜》由“不大喜欢”蜜蜂起笔,接着是吃蜂蜜而“动情”,听蜜蜂事迹而“心颤”,最后愿“自己也变成一只蜜蜂”,欲扬先抑,波澜起伏。鲁迅是逆转达手法的高手,《药》中老栓为儿子治病而买人血馒头,结果小栓在一片“好药”的议论之后死去;《一件小事》中,“我”一天比一天“看不起人”,后来在人力车夫的实际行动教育下,终于进行了深刻的自我解剖,起初觉得有些迂的车夫成了“我”须仰视才且“时时记起”的人物。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巧设文章“转折点”。

  三、“求异”创新。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我们要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思考,在相同的表象中找出不同的因素来,摈弃陈规,发前人所未发,立意求异。文学史上有许多求异创新的成功范例。xxx的《卜算子·咏梅》就是“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写成的名篇。一样的咏梅,两者迥然不同。陆游笔下的梅花,处境偏僻,心情寂寞,饱受风吹雨打,极度消极孤苦,然而互相争权夺利,勾心斗角,目空一切,孤芳自赏;而xxx笔下的梅花,不怕狂风暴雨飞雪,敢于傲雪开放,并且昂然向上,向百花报春,充满了乐观主义精神。曾有一年高考作文题就是“近墨者黑”与“近墨者未必黑”,前者为“常规”,后者就是“求异”。平时可以从一些成语或俗语入手进行训练。如“班门弄斧”与“弄斧到班门”(前者讽刺在行家面前卖弄,后者提倡能手竞争),“毛遂自荐”与“自遂自退”(前者指自告奋勇,自我推荐,后者提倡能上能下,反对终身制);再如“物极必反”与“物极未必反”,“欲速则不达”与“不速则不达”,“大器晚成”与“大器未必晚成”,“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与“各人自扫门前雪,也管他人瓦上霜”等。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辩证求异正反说理的能力。

  四、“巧合”创新。

  人们在阅读时常常有这样一种体验,当读到那种出乎意料的情节时,往往会激动地赞叹:真是“无巧不成书”。这里的“巧”主要指碰巧、凑巧、巧遇、巧合。精巧的构思,巧合的情节,确实能使作品锦上添花、出奇出新。正如南京师大文学院院长何永康教授在作高考作文考前指导时说的:情节要巧妙得让人惊叹“亏你想得到”。古代许多作品中就有令人难忘的巧合情节。如《红楼梦》中,当贾宝玉与薛宝钗结婚之日,正是林黛玉离开人间之时。鲁迅更是善于借助于巧合让偶然性的事件表现出必然性的规律。祥林嫂两次死夫之后做工都在鲁四老爷家,当鲁四老爷陈列福礼恭请福神的时候,祥林嫂却怀着疑惑和极度的痛苦死在雪地里;夏四奶奶和华大妈在坟场相遇。这些都是出人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的惊人巧合。孙犁的《荷花淀》中,女人们去找丈夫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却在敌人追来时在荷花淀里“得来全不费工夫”,还引来敌人送给游击队消灭个彻底,你说巧不巧!曹禺的《雷雨》中,夫妻、父子、父女、母亲、兄弟、兄妹的奇遇与巧合,更是令人拍案叫绝。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认识并合理地创设“巧合”。

创新作文 篇2

  在这周,我认真地听由郭守斌演讲的“放飞创业梦想,天赐祝你成功”的专题讲座报告。他是广州天赐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我很崇拜他。

  在听了这报告之后,教授所演讲的知识使我的大脑得到了升华。首先,我知道发明创造首先要建立在可行性上,不要纸上谈兵。接着,要想做好一件大事,我们要组建团队,并维护团队团结,不造假。然后,做实验的时候,数据要真实。最后,我们做每一个事情之前,都要做好准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且我记住了,创造发明不靠运气,要靠实力智力劳动,发明创造很容易,学会关联性,只要在发明上稍微有改造,就会有新的发明诞生。

  我们如何运用之前三位教授所传的知识呢?

  我仔细地思考了一番,可以举个例子说加以说明。比如,在了解实际需求之后,你要发明你满足需求的某样发明,首先你应该提出一些对于这个发明所存在的问题,所要求的技术难关并解决它。接着,众所周知,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团队的力量是无限的。你应该要找与你兴趣相投的队友一起组建一个团队,一起攻克这些问题,一起解决这些技术难关,一起把这个发明创造出来。当然,你这个发明的创建是要建立在可行性上的,不能纸上谈兵哦!接着,当发明这个东西出来之后,我们要做实验测试以了解这个产品的性能,我们应该记录真实的实验数据,并根据实验数据对这个产品进行修改,然后再实验以达到满足需求的目的,严格测试以达到市场合格的标准。在实施这个可行的方案之后,我们每个人都应要努力,不辞劳累。不畏艰险,这是因为发创造发明不仅是靠运气,更是要靠的是实力,智力,劳动。最后,当这个发明完善之后,可以再进行再创造。比如可以对这个发明的外观进行修改,对这个产品进行切割,对这个产品进行添加等等,这样就形成一系列新的发明创造了。

  当然,发明创造并不容易,能完成这些前提是我们要有坚实的知识基础。要想打造坚实的知识基础,我们就必须在学习生活中多实验,多去图书馆,多看书,少玩游戏,以熏陶自己的情操,以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以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除此之外,我们应该扩充自己的交往网络,应该要广结良友。当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要主动向学生,老师们寻求帮助。

创新作文 篇3

  翁方纲和刘石庵都是清代有名的书法家。翁方纲讲究“笔笔有来历”,处处学虞世南、欧阳询。刘石庵则广师名家,而且着重发展个性,创造出一种自己的书体。翁评价刘说:“他哪一笔是古人?”刘则反讥道:“他哪一笔是自己?”我对刘石庵的不一味学古人表示赞同,因为事物贵在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

  我们不能否认,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需要继承以往的成果,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发展。但这并不是说,只要继承就可以了,事物发展主要还是创新。以书法为例,假如中国的书法家都像翁方纲那样,只知学古人却不能创新,那第一位书法家又去学谁呢?退一步说,假设有一位天生的书法家存在,众人都跟他一板一眼地学.不敢有所创新,结果又会是怎样的呢?必然是“一式蓝制服,满街齐步走”。中国的书法艺术也就停留在这位书法家的水平上,不能再前进了,更不可能像今天这样百花齐放,多姿多彩了。

  创新在科学上的作用更是显而易见的,在本世纪初,当美国的莱特兄弟制造出第一架飞机的时候,飞机只是一个简单的框架上加一个滑翔器,而且只能飞行很短的时间。而经过一代代人的创新、改进,今天的飞机不仅多种多样,而且能够在空中加油,速度更是快得惊人。假使莱特兄弟以后的人们只知继承不图创新、发展的话,历史上就永远不会有美国人乘坐航天飞机登月球的壮举。

  一个国家、民族的发展也需要创新。新中国成立以后,港、澳、台地区没有回归祖国。怎么办?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构想:一国两制。这样就不仅能统一祖国,而凡能保证港、澳、台地区的稳定与繁荣。创新对于一个民族的意义由此可见一斑。

  翁方纲和刘石庵的故事提醒我们,要想我们的事业繁荣昌盛,国家日新月异,就要在已有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因为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

创新作文 篇4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度,是著名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这个经久不衰的国度在五千年文明史中有着灿烂辉煌的一面,它孕育了中华儿女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它不仅是我们的母亲,更是中华图腾中一条舞动的龙。它是中华文明史的璀璨明珠。

  中华传统文化是在五千年文明史中沉淀下来的,纵观世界,中国在世界上有着必不可缺的作用。古老的丝绸之路开创了中国与世界各地的联系,而丝绸之路上一颗闪闪发光的明星——敦煌莫高窟。它记录着丝绸之路的过往尘事。而对于是否对传统的敦煌莫石窟加入新的元素这一问题,我认为这应从发展的角度看待它,我们不能因循守旧,既要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也要从创新之中谋求发展。

  现代社会,现代世界,是一个开放的、包容的、具有一定价值体系的组合体。它需要有着创新、有着发展眼光的人来组装。我赞成对传统文化的石窟加入新元素,但不全都是,它更需要以传统的中华文化来作基石,这样,石窟艺术才能更加完美。

  鲁迅先生曾在《拿来主义》一文中提及到“送去主义”与“拿来主义”,他说道我们必须自己去拿来,而不是被别人送来。同样,对于石窟艺术的创新,我们不能走极端主义,从创新中求发展才是正确的方向。只有从创新中谋求发展,这样石窟艺术才会更吸引人,这就需要我们采取正确的方法,坚持“弃其糟粕,取其精华”。

  从创新中求发展是我们每个中华儿女都做的事情。中国近代史是耻辱的,从闭关锁国到甲午战争,从各种不平等条约到日本侵华战争,这一幕幕惨痛的例子警醒我们不能闭关自守,我们要“走出去,引进来”,去创新,去将中华传统文化传播至世界各地。石窟艺术是中华文化世界里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不仅需要我们去保护,它更需要我们从创新中谋求石窟艺术的发展。

  自古以来,宁愿做被动者的人,一无所成。而那些主动去探索,去奋斗拼搏的人却终将成功,石窟艺术亦是如此。

创新作文 篇5

  创新,一个时代必不可少的东西,生活中处处拥有着创新,也需要着创新。没有创新,什么也发展不起来。

  托马斯比德斯曾经说过:距离已经消失,要么创新,要么死亡。是的,从世界有了生物开始,生物们就一直在不断地创新,人类更是其中的代表,早在我们还是人猿的时候,就学会了创新,人猿们会用石头去敲坚硬的果子,学会了控制火,这些都是创新。在信息飞快发展的现在,创新被体现得淋漓尽致,从路边设计惊奇的房屋,到现在各式各样的手机,都在体现着两个字------创新。

  但是现在,我发现敢于创新的人少了,歌德曾经说过:大胆的见解就好比下棋时移动的一颗棋子,它可能被吃掉,但它却是胜局的起点。但是现在的许多人们,就是害怕被吃掉,而不去创新。但是,如果人人都如此,世界就会缺少创新,试问,没有创新,世界将会怎样?

  就从现在的学校说起,大家受的都是系统化的教育,听的是课本上的知识,能让你创新的地方太少、太少了。而且现在学生们学习大多是被逼出来的,这说明了一件事,从小,孩子的主见大多就会被家长们所扼杀,而少年正是最有创造与创新能力的时候,如果家长在这是扼杀了孩子的创造能力,那长大后孩子多半只能踩着前人的脚印前进,其最好的结果也只能是亚军。

  既然创新如此重要,那就请家长们在给我们沉重的书本前先给我们创新的空间,在报学习班前,先给予我们一点创新的时间!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去更多地创新;只有这样,世界才会因我们更加美妙!

创新作文 篇6

  传统与新潮是文化圈中永不过时的话题。这两者看似对立冲突,实则能辩证共存,相得益彰。那么我们究竟应该如何看待这个话题呢?笔者认为,无非三步:怀古、纳新与创新。

  心怀传统,显文化自信。古有孔子提出“华夷之辨”,今日中国再提“文化自信”。何谓“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的深刻把握,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身为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泱泱大国,当有此自信,而这种自信对于每个中华儿女来说,便是心怀传统。了解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脚踏深厚的文化沃土,以高度的自信面对日新月异的文化发展,方能以稳健姿态立足于世界文化之林。

  接纳新鲜,避陈旧迂腐。這里的接纳可理解为包容、借鉴。百年之前,清朝统治者的短视无知造成“闭关锁国”的困境,使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故步自封、盲目自信、不懂借鉴是国家“挨打”的原因;而开放、互鉴、共赢是国家崛起的动力。在这一点上,不得不提日本。这个国家可谓是善于借鉴先进文化的国家,从借鉴唐文化的大化改新到借鉴西方文化的明治维新,前一次使日本得以进入封建社会,后一种则使日本走上近代化发展道路。日本总是用敏锐的触角捕捉新事物、新文化中的精髓,使自己在发展中少走了许多弯路。这种不抱残守缺、敢于纳新的精神值得我们称赞与学习。

  自主创新,掀文化新潮。20xx年,《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这些文艺综艺节目迎来口碑、收视率的双丰收。究其原因,乃制作精良形式新,有文化内涵有深度。如《中国诗词大会》以唐诗、宋词之博大精深,辅以填字、飞花令等形式,褪去泛娱乐化的戾气,多了一份雅韵,掀起了一股全民诵诗的新风潮。这是一场中国独有的、精致的、新颖的文化盛宴。其实大多时候,我们不缺文化底气与自信,只是少一份文化自主创新的精神。我们需要多几个莫言,把自己的乡土文化写成名著,供世界欣赏探寻;需要多几个屠呦呦,汲取中医药的自然智慧,提炼青蒿素救万千苍生。

  我们富有未经打磨的璞玉,需要的只是创新的手艺,去打造一枚枚价值连城的玉璧。故而,对待新事物、新文化,我们应自信面对,学会欣赏,善于接纳,勇于创新!

创新作文 篇7

  我曾去过一个中学,它在大山深处一个小乡镇里,距离县城有三个多小时的路程,连接他们的是一条狭窄的盘山公路,一边是深深的山崖,一边是如刀削般的峭壁。

  那天,我和参加公益活动的小朋友一起,历经3个多小时的车程,终于来到了这里。这个小小的学校,仅能容纳200人的校舍却有近400名学生,学校里唯一的小操场就是孩子们所有活动的场地。这里仅有不到20人的教职人员,所有老师都要教几门学科,甚至有些都是他们很多年没有教学过的科目。因为都是孩子,我们很快就熟络起来,他们七嘴八舍地询问着我们的学校、我们的老师和课程,特别让他们感兴趣的是从没见识过的外教课、选修课……。从他们羡慕的眼神里,我感到深深的遗憾,要是能带他们去感受下我们的课堂该多好?哪怕只有一次。

  就在不久前,一则新闻吸引了我——拓维集团开展“互联网+教育+精准扶贫”的消息,一边是来自全国的名师,一边是湖南及新疆贫困地区的孩子,相隔千里的他们却通过互联网,共享一个课堂,城乡孩子拥有了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这一创新,将给贫困地区的孩子带来多少机会啊!

  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互联网+教育的创新,目前互联网教育已经在很多城市推广和运用,如网络课堂、在线作业等,在线教育产品通过互联网加速了信息传播和共享的可能,改变了时间与空间,悄然改变着我们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法,我们是幸运儿,正享受着教育创新带来的便利。但比我们更需要它们的却是贫困地区的孩子们,让他们也感受互联网教育,享受更多的教育资源,教育创新将更有价值和意义。

  可以想象,在不久的将来,在如拓维集团这样的爱心企业支持下、在来自全国各地名师志愿者的帮助下,贫困地区的孩子们将像我们一样,与语文老师一起用标准的普通话诵读经典;享受着外教浸润式的英语,了解各地的风土民情,与外教视频对话;与美术老师一起鉴赏名画……

  也许几年后,贫困地区的孩子们不再想走出大山,而是把各种创新思维带入大山、改变大山。孩子们因教育创新而改变自己的世界,而他们又将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来改变大山、改变世界!

创新作文 篇8

  早八时许,爸爸准时取车上班,只听见一声:不好!原来是爸爸的“座驾”临时“罢工”,可此时正是上班高峰期,公交、出租车堵成了一条巨龙。爸爸急中生智,选择了快捷便利的地铁出行。未曾想,家里到地铁口的距离,足足有几公里远,正犯愁,爸爸却不慌不忙地掏出手机,扫一扫,立马动身出发。

  原来,让爸爸能够及时搭上地铁到达公司的大功臣,就是当下炙手可热的“共享单车”。你可别小瞧了共享单车,它的出现大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有的人骑行单车去赶乘公交、地铁;有的人骑着它运动健身;还有的三五成群骑着单车去郊外踏春......

  爸爸说,在这个追求速度的年代,单车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可是戴威这位年轻人,却从生活中发现了它可以解决人们“一公里”短途骑行的难题,于是他大胆创新,将人们的这一需求与互联网相结合,推出了“共享单车”,一夜之间,共享单车就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和追棒。我不禁佩服起这位年轻人来,他真正做到了宋叔平先生所说的那样:敏于观察,勤于思考,善于综合,勇于创新。

  共享单车不仅方便了你我他,也符合了当下“低碳节能,绿色出行”的环保理念。不久后,“共享汽车”也即将粉墨登场,对此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充满了期待。因为创新,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因为创新,我们的地球更加美丽;因为创新,我们的时代正在转型,转型为一个更加和谐美好的共享时代。真是人类创新一小步,发展一大步啊!

创新作文 篇9

  [摘要]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需要教师平时的细心指导和在教法上进行创新。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做到潜心指导,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引领学生在课外广泛涉猎,汲取写作的养分;带领学生参加活动、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将口语交际与练笔相结合,以说促写。

  [关键词]作文教学;创新;教法

  学生写作水平的飞速提高与教师平时的细心指导和对作文教法的创新密不可分。那么,怎样才能在写作教学中开辟出一片绿洲呢?

  一、潜心引导,贵在激发兴趣

  小学生富有好奇心,求知欲旺盛,这是学好语文的有利条件。例如,四年级语文上册的`第一、第五两个单元的课文都是写景的课文。我在教完第五单元的时候让学生写一篇导游词。学生却异口同声地讲:“老师,能教我们写一篇游记吗?我们旅游回来,爸妈让我们写游记,可怎么写都像记流水账一样。”我豁然开朗。对呀,许多学生在假期都与父母外出旅游,写游记是他们自然而然的想法。学生会写游记后,导游词的创作不就迎刃而解了吗?只不过格式要变一下。于是,我以《颐和园》为例,与学生共同探讨游记的写法。课堂上,我先讲解什么是游记(就是对一次出行、旅游、参观等所做的记录),游记的分类(记叙、抒情、写景、说理)。我告诉学生,在游记中锦绣山河、人文景观、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各不相同,山有山的巍峨,水有水的灵气,海有海的博大,建筑有建筑的神韵。我和学生们激烈地探讨着《颐和园》的写作方法。开头:可写感受,还可以写时间、地点、天气、心情等。描写景物:写长廊的绿漆柱子、红漆栏杆(颜色);长廊700多米,有273间(数据);几千幅画没有相同的(画面);八角宝塔(形状);排云殿耸立在半山腰(位置);昆明湖的水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修辞手法)……还可以用动态描写、静态描写等。段落: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长廊;走完长廊就来到万寿山脚下;站在万寿山上,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入眼底;从万寿山下来,就到了昆明湖,看到了十七孔桥。(段与段之间要相连)重点景物有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十七孔桥,是详细地写;非重点景物有堤岸、小岛、游船、画舫等,是简略地写。文章做到了详略得当。游览顺序:按由下到上,由高到低,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移步换位的顺序写作。结尾:写感受,也可以写热爱之情、赞美之情,做到前后照应。(一般开头要有问句,结尾解疑)通过我语重心长地讲解,学生的写作兴趣得到了激发。他们知道了怎么用文字传达风景的情韵,用文字抒发自己的感悟,用文字赞美大自然的巧夺天工。

  二、课外广泛涉猎,汲取写作养分

  小学生的作文能力是在反复历练中形成的,单纯依靠几节作文课是不可能收到好的效果的。每每学完阅读课文的时候,我都会建议学生课外阅读有关的书籍,以丰富他们的知识,开阔他们的眼界。如果说课外阅读有汲取,那么课堂写作便是倾吐,汲取素材越多,倾吐的文字也就越发动人。例如,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我在感悟表达技巧上注重引导学生以读悟法、以读导作、以读促写,还在学生阅读前明确阅读的指向,有意识地安排学生选择与课文内容相关或者类似的文章来读,让学生读有所获,全面吸取“营养”,完成知识技能的转化。同时有计划地安排适量摘抄,形式数量不限,图饰自主,但必须要写读书笔记。我会不定时地选出摘抄能手、优秀读书笔记,以增强学生的写作自信心。

  三、活动是写作的素材,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就是学生最鲜活的写作素材,如广播操比赛、乒乓球比赛、朗读比赛、到敬老院献爱心、祭扫烈士墓等。教师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记忆关键情节,回来及时动笔。教师还要教会学生在生活中善于发现美,对周围的事物存有感动和好奇,对外界的风雪雨露仔细观察,注意积累素材,收集生活中大量的资料。以此修通学生写作的源泉,打开写作的画卷。

  四、口语交际,注重练笔

  小练笔与表达、演讲、复述相结合,让口语交际与课文学习相融合,使学生既学了课文又练了写作,可谓当堂练笔,当堂收益。如我让学生把自己收藏的或是喜爱的物品找出来,在头脑中想想它们留给自己的记忆,引起的联想或感悟。学生四人一组,互相展示物品,叙说故事或感悟。然后,每一小组选一个学生当小组长负责主持,激励组员用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方式创新发言,其他学生可以在尊重他人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补充发言。交流之后相互评价,推举出代表在班上展示。教师可在交流前与部分学生交换意见,提出改进措施,让学生做得更好,说得更妙,在快乐中感受美,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使学生在快乐表达中受到美的熏陶。在教学中,我看到了许多让人心动的风景定格于学生笔下。学生用文字传达出风景的情韵;用文字抒发内心的感情;用文字赞美大自然的巧夺天工。我耕耘了一片绿洲,学生还我以文字的温暖。

创新作文 篇10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爱迪生这位伟大的发明家的一生中,发明了电灯。他试验了1600多种材料。一次次的试验,一次次的失败,很多专家都认为电灯的前途黯淡。英国一些著名专家甚至讥讽爱迪生的研究是“毫无意义的”。一些记者也报道:“爱迪生的理想已成泡影。”面对失败,面对有些人的冷嘲热讽,爱迪生没有退却。他明白,每一次的失败,意味着又向成功走近了一步。13个月的艰苦奋斗,试用了6000多种材料,试验了7000多次,终于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1879年10月21日,后来被人们定为电灯发明日。

  “45小时,还是太短了,必须把它的寿命延长到几百小时,甚至几千小时”爱迪生给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

  经过进一步试验,爱迪生发现用炭化后的日本竹丝作灯丝效果最好。一于是,他开始大批量生产电灯。此后,电灯开始进行寻常百姓家。

  我用毛笔练习写字。但是由于来不及清洗毛笔,过了不久,毛笔就变得硬梆梆的。几次下来,几十元一支的毛笔就报废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便把毛笔放在墨盘里.可一不小心。毛笔滚落下来,又把我的书籍、桌面、地面全弄脏了。既不方便,又不卫生,该怎么办?我想到毛笔变硬是因为缺乏水分,便灵机一动,根据“毛细现象”,把笔杆固定在瓶盖上,再把它插入装有适量水的瓶子里,让笔尖接触到水面,这样,问题就轻松解决。

  我们也要学习祖先们的科学经验,我们要学习借鉴,但不能迷信权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积极开动脑筋、多实践实践,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与创新意识。我们要牢牢地抓住开启新世界大门的“金钥匙”,只要敲开了创新之门,就会像鲁迅先生说的一样:“这个时代就是属于我们的!”要做一个勇于创新的人。

【有关创新作文锦集10篇】相关文章:

创新作文锦集八篇11-03

创新作文锦集六篇10-29

创新能力作文锦集7篇10-19

创新能力作文锦集八篇10-13

创新能力作文锦集9篇10-11

创新能力作文锦集5篇10-08

创新能力作文锦集10篇09-17

文化创新作文锦集6篇01-29

【必备】创新作文锦集八篇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