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原题及示例解析
【作文原题】
阅读材料,完成作文(60分)
一个小男孩种下一颗胡萝1、种子。他的妈妈说:“这颗种子恐怕不会发芽。”他的爸爸说:“它恐怕不会发芽。”他的哥哥也说:“它恐怕不会发芽。”每天,小男孩都把种子周围的杂草拔掉,然后浇上水。可是,什么都没长出来。一天天过去了,还是什么都没长出来。大家都不断地说:这颗种子不会发芽的。但是,每天小男孩仍然坚持拔掉种子周围的杂草,然后浇上水。终于,有一天,一棵胡萝l、长出来了,如同小男孩早就知道的那样。
(选自路斯·克劳斯《胡萝卜种子》)
根据上述材料,从以下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我就是一颗会发芽的种子
题目二:种子发芽以后
题目三:由《胡萝卜种子》想到的
【满分示例】
我就是一种会发芽的种子
宁波一考生
“这颖种子不会发芽的。”
男孩没有反驳,没有怀疑,没有犹豫,手中的洒水壶洒出一道彩虹。
心情低落的时候总爱窝在床上看书,指腹摩挲着封面上熟悉的字样,心中便平添一份安稳。目光于其上浅浅掠过,似乎听闻一句温和的低语在耳畔响起:
“孩子,你慢慢来。”
一位以笔挥洒豪情的女子,她的文字是激起千层浪花的飞石,而此刻她是一位母亲一一只是一位母亲。
一句话,六个字,重得过万语千言。
书中的第一个故事,叫做《蝴蝶结》。
阳光斜照入街道角落的花店,一个孩子倾注了全部的耐心,要在花束上系上一个蝴蝶结。孩子全神贯注地尝试着,草绳一次一次松松散开,又被稚嫩的小手绕过一圈又一圈,一圈又一圈。店中黑衫黑裤的老妇正在不耐烦地骂骂咧咧,那掌心沁出细汗的小手还是重复着:一圈又一圈,一圈又一圈……
这时候,他会不会听见这样的声音:“别试了,你不会成功的。”
他会不会沮丧地放下手中的草绳?会不会暗暗地抹眼泪?“怎么连这么简单的事都做不好?”
幸运的是,龙应台说:“不会。”
她是用怎样的'柔情,才面对一个陌生的孩子,写下这般文字:“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
五岁的孩子,一颖年幼的种子,深埋土壤,吸收营养,汲取水分。也许需要一整个漫长的冬天,它才会从睡梦中苏醒,小心翼翼地探出头来:“嘿,你知道吗?其实我就是一颗会发芽的种子,”没有一个人会对它说:“怎么连发芽这种简单的小事都做不好?”就像打一个蝴蝶结那样简单。
这简单的事,也不知那个孩子做成了没有。
龙应台没有告诉我们,也不必告诉我们。那颗种子也许发芽了,又也许还没有,但它只需要一颗心无声地守候,等着瞧吧,下个春天,下下个春天,它总会发芽的。
即便一一
妈妈说:“这颗种子不会发芽的。”
爸爸说:“这颗种子不会发芽的。”
哥哥说:“这颗种子不会发芽的。”
凭什么这么认定?男孩仍是默默除去这些杂草,为他的种子浇水,然后耐心地等待。
“种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耐心与理解,最杰出的园丁懂得这些。
幼苗破土而出的那天,爸爸、妈妈和哥哥惊讶地问:“你是怎么做到的?”男孩咧嘴一笑,露出雪白的牙齿:“因为我也是一颗会发芽的种子啊。”
素材运用点评
正面运用材料,以“洒出一道彩虹”暗示“我”对男孩的赞赏。
与材料中的父母哥哥相比,这里显然是反面引用素材,以“我”“看书”引起,巧妙将文章定位为叙事性散文。
“孩子,你慢慢来”单独成段,是极为精心的素材安排,它与材料中父母的做法截然不同。
以《蝴蝶结》暗示素材的源出,以显其说服的力量。同时以唯美的文字对“孩子,你慢慢来”之于孩子发展的重要性作精彩演绎。
以“柔情”入文,引述的内容与文章的文笔风格如出一辙,才不致让读者感觉唐突做作。
大量的对照与铺垫,为将二者结合起来的叙写做足了文章,于是,素材中“五岁的孩子”与材料中的男孩,迥异的处境昭示我们:素材与材料的对接,巧妙的点题艺术,并非那么高深莫测。你瞧,在这里,只要将“发芽”与“简单的事情是否做成”联系起来,将做成一件事情需要多长的时间对接起来,材料与素材,便是一个完美的整体!
这组排比出于材料,被安排在这里,它的对照突出便显得意味深长了,“种子,你慢慢来,慢慢来”,这样的匠心,恐怕需要考生用心去揣摩才能具备。
精心的收束,考生找到了“我”和“种子”之间的共性。这样的表述,巧妙得让阅卷者惊叹。
作为一篇考场满分作文,小男孩与家人、龙应台与《目送》,极为巧妙的引述、构思、布局……读毕,我们似乎看到了一个颇富哲思的智者站在自己面前。这样的素材运用与构思立意,的确有散文大家的风范。尤其,看似极为随意的文章构架,短而又短的段落布局,都于深刻的哲思之中步步深入,文末回应标题显得那么随意自然又那么水到渠成。
当然,文章的成功还取决于所用语言的清丽典雅,极富文化气息。无论是“激起千层浪花的飞石”的妙喻,“指腹摩挲”“温和的低语在耳畔响起”的典雅,还是“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的诗意,无一不彰显出考生脱俗的语言驾驭能力。诗意无限的行文与含蓄隽永的立意使文章脱颖而出,成为毫无争议的满分之作。
【材料作文原题及示例解析】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