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读写导引

时间:2018-01-12 17:31:36 材料 我要投稿

材料作文读写导引

  (一)

材料作文读写导引

  【题目设计】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玫瑰说:“我只有在春天开花!”

  日日春说:“我开花的每一天都是春天!”

  要求:(1)自选角度(2)自定立意 (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4)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

  【写作导引】

  在审读上面的材料时,首先要审明材料蕴涵的观点、态度。“我只在春天开放!”中的“春天”,代表美好的时期,“只在春天”隐含着与“春天”相对的“夏天、秋天和冬天”。既然此话中的“春天”代表美好的时期,那么,“夏秋冬”就代表“不美”的时期。分析到此,“玫瑰花”的生活态度就显露出来了:在美好的时候开放,而在不美的时候就不开放。换句话说,象玫瑰花这样的人只有在优越的条件下才能快乐地、幸福地生活,否则,就会陷入痛苦之中。而“我开花的每一天都是春天”是说,只要“我”开花,外部环境不管是春天,还是夏天、秋天或冬天,在“我”看来,它都是美好的。说得更明白些,象日日春这样的人,只要他生活着,不管生活怎样,但在他看来,一切都是合理的、美好的,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不会“以物喜,以己悲”。通过分析,两种不同的人生观就明确地显现了出来:消极、悲观、低沉和积极、乐观、向上。两种人生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对比中,我们就能够很容易地看出命题人的观点,即赞成什么,反对什么。由命题人的观点态度可以进一步推论:人生观决定人生命运。以各个角度的观点为基础,可以引出很多话题,如:微笑、态度、心态、命运、乐观与悲观、幸福与痛苦、心态与生活等等。

  (二)

  【题目设计】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副对联,上联是“若不撇开终是苦”,下联是“各能捺住就成名”,横批“撇捺人生”。“若”字如果不向左撇就是“苦”字,“各”字如果能把那一捺变成一点就是“名”字,一撇一捺即“人”字。

  这副对联所蕴涵的人生哲理,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或联想,根据你的思考或者联想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④每一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不计;⑤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导引】

  这是一个二元关系命题。材料主要围绕“撇”和“捺”展开。写好本题的关键是要深入思考,细化认识。首先,我们要明确“撇”和“捺”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住;既要学会放弃,又要懂得坚守,这样才能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只“撇”不“捺”,为人就没有原则,没有分寸;只“捺”不“撇”,视野则会狭窄。“撇”和“捺”互相弥补,互为支撑,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否则就不是一个完整的“人”。其次,我们还得对“撇”和“捺”的关系进行深入的思考:为什么“撇开了,就能捺得住”?“撇不开”,结果又如何?“捺不住”又如何?这样一一反问,结果不言自明。审读对联可知,撇开的是人生的诱惑,捺住的是寂寞、清苦、磨难等。写作范围可以谈古论今,材料既可以选择名人故事,也可以讲述自己的经历。文体选择上比较自由,素材掌握多的同学可以写议论文、议论性散文,叙述功底好的同学可以写记叙文。但无论选择何种文体,都应该从“撇”和“捺”两个方面加以论述、记叙。同时,我们还要注意,给作文一个亮丽的标题和开头。

  (三)

  【题目设计】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位老农把一头大水牛拴在一个小小的木桩上。我走上前,对老农说:“大伯,它会跑掉的。”老农呵呵一笑,语气十分肯定地说:“它不会跑掉的,从来就是这样。”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写作导引】

  这是一则寓意深刻的新材料作文,做好新材料作文的关键还是对审题立意的把握,新材料作文在命题要求上往往有此一点:“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其实这是一种开放中的束缚,其关键点还是考察考生“全面理解材料”的能力。在训练中,应注意对“全面理解材料”与“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的片面把握,避免因顾及“全面理解”而面面俱到;同时,也要避免因“选择一个侧目”“一个角度”而不能准确地“全面理解材料”。

  材料的主体是围绕“大水牛与小木桩”的两人对话。“它不会跑掉的,从来就是这样。”“从来”二字,就向我们道出了一个习惯的问题。原来,约束这头牛的并不是那小小的木桩,而是它自己用惯性设置的精神枷锁!由此我们可以把话题延伸到我们生活中,我们可以谈“思维定势”,可以谈“创新”,可以谈“实践与认知”等。在文章的结构上,我要注意给文章一个简洁有力的结尾,回眸一笑百媚生。

  (四)

  【题目设计】

  数学家高斯18岁时解开了一个两千多年历史的数学悬案!多年后,高斯回忆说,如果导师告诉我那是一道两千多年没有解开的难题,我不可能就在一个晚上把它解出来。

  海伦·凯勒说:我没有见过这个世界,所以我可以描绘出更加美丽的世界。

  一位中国作家也说:不知者无畏。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文章,文体自定,不少于800字。

  【写作导引】

  命题背景由两个个材料构成,第一个材料是说高斯在不知道那道数学题是两千年来无人能解的数学悬案的情况之下,竟然用了一个晚上的时间把它解出来了。那这个材料暗示的意思是,对命题难度的无知,才使得他没有任何压力与负担,在不知中完成了这道数学题。这个材料我们也可以延展到对权威、权力、知识、常识、能力、水平、管理、技术、地域状况、事物特性等有关无知的问题上来。第二则材料是美国的盲人作者海伦所说的一句话,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因为看不见这个世界,她无知这个世界,所以她想象这个世界都是美丽的。针对这则材料,我们可以做这样的延伸,一个人如果把眼前的障碍、困难、挫折等估计得不足,即不知,他就能爆发出无穷的勇气去面对当前的'这些障碍、困难、挫折。

  以上两则材料所产生的结果是正面的,说明命题人对它的态度是肯定的。这个命题的重点是肯定“不知者无畏”的精神,强调不知者正是由于不知道,而没有心理负担,不会产生畏难的心理,最终获取成功。同时,在写作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合理安排文章结构。

  (五)

  【题目设计】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黑人小孩在父亲的葡萄酒厂看守橡木桶。每天晚上,他都用抹布将一个个木桶擦拭干净,然后摆放整齐。令他生气的是,风常常把摆放整齐的木桶吹得东倒西歪。

  小男孩委屈地哭了,父亲摸着男孩的头说:“孩子,别伤心,可以想办法征服风。”于是,小男孩擦干眼泪坐在木桶边想啊想啊,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他从井里挑来清水,倒进空空的橡木桶里,然后就回家了。

  第二天,天刚亮,小男孩就匆匆爬起来,跑到放桶的地方,那些橡木桶一个个排列得整整齐齐,没有一个被风吹倒。他对父亲说:“木桶要想不被风吹倒。就要增加自己的重量。”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选择一个侧面或者一个角度构思作文,题目自拟,立意自定,不少于800字。

  【写作导引】

  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本则材料中的关键词是“木桶”“风”和“水”,必须明确它们的比喻意义或象征意义。“木桶”可指个人,也可指某个群体;可指一个企业,也可指整个国家和民族。“风”指代不利于个人、群体、企业、国家、民族发展的因素,如困难、挫折、社会上的不良风气等。“水”指能增强个人、群体、企业、国家和民族等的实力和竞争力。本则材料的关键句是“木桶要想不被风吹倒,就要增加自己的重量”。由此联想,一个人要想不被“风”吹倒,赢得别人的赏识,必须增加自己的“重量”,提升自己的实力;一个企业要想赢得广阔的市场,不被激烈的市场竞争所淘汰,必须提升自己的竞争力;一个国家要想赢得国际地位,必须提升自己的综合国力。有底气才有实力,有实力才有魅力,自我加重,是不被打倒的唯一方法。同时,我们在写作的过程中,要注意对文字的锤炼,让语言富有意蕴。

  (六)

  【题目设计】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非常推崇并常用来教育学生的一句名言是:“假使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选择一个侧面或者一个角度构思作文,题目自拟,立意自定,不少于800字。

  【写作导引】

  仔细审读材料,抓住关键句“假使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这里的“水仙花”是一种隐喻,他所指的是“心灵和精神追求”,“面包”则指实在的物质财富。人不仅要拥有物质财富,还要拥有精神寄托;人不只生活在现实中,还应生活在某种超越现实的精神或理想的追求中。值得注意的是,有一部分同学没有仔细阅读材料,没有从整体上把握材料的指向,仅仅抓住材料中“理想”(梦想)一词作文章,孤立地谈如何实现理想(梦想)。在文体的选择上,我们可以写成记叙文,来叙说心中的“水仙花”;我们也可议论,来论证“面包”和“水仙花”的关系。总之,不管选择什么文体,都要把握文体的特征。

【材料作文读写导引】相关文章:

1.高考材料作文“钓鱼”写作导引

2.母爱(亲子读写)

3.哲理蕴涵类话题作文写作导引

4.关于话题作文“传统文化”写作导引

5.读写超级链接

6.阅读写笔记的习惯作文

7.《卢沟桥的狮子》小学语文阅读导引

8.命题作文这些时光里的写作导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