噗噗噔-读《那些消失的行当》有感而作
人们常说:时间长河能冲淡人们的记忆。我总觉得人过了花甲之年之后对儿时的记忆更加犹新。尤其是对儿时的年节、玩过和未玩过的玩具、看过的街头杂耍、不时的就会从脑海里突然冒了出来,让你挥之不去。
在我印象中最深的就是最想买而又不敢买,或者舍不得花钱买,最终没有买的“噗噗噔”了。“噗噗噔”像是一个葫芦状,是玻璃加热吹出来的,壁比28克誊写纸还要薄,嘴有铅笔那么粗,嘴长约有10厘米,像是一个园柱管,整个“噗噗噔”有丫丫葫芦那么大。用嘴含住园管一吸一呼的吹,就能发出“噗噔”、“噗噔”的响声。得会吹,吹不好,不但发不出“噗噔、噗噔”的响声,还会把“噗噗噔”吹爆。为此,人们戏笑说:“噗噔,噗噔啪”,二分钱吹不到家(那时一个鸡蛋才卖二分伍厘钱)。因此,我才有想买而又不敢买的想法,只好围在装有“噗噗噔”的大花筐跟前看热闹了。
“噗噗噔”只有每年的春节期间才有卖的,尤其是正月初一到十五,你就会看到两个人抬着用细竹批编成的大花筐,抬着“噗噗噔”穿街走巷的叫卖,而且是一个人嘴里还叼着一个,边走边吹,吸引着大人、小孩在后面跟着围观看热闹。
“噗噗噔”是供孩子们玩的,平日里孩子们手头根本就没有钱,过春节了,舅舅、姑姑、姨等给的几毛压岁钱,孩子们攥在手里不舍得花,有时还的得到父母的同意后才敢花。卖小孩子玩具的'小商、小贩,耍杂耍的艺人都抓住正月这几天赚小孩的钱。不时的会看到街上那些打把式卖艺的、耍猴的在场内献艺,场外就是卖冰糖葫芦的、捏糖人的、卖泥人玩具的、卖“噗噗噔的”……。
我出生在山东省掖县(今莱州市)贫穷、刚解放的农村,孩子平时除了打弹弓、掏家雀、藏马虎外(掖县方言),再没有什么好玩的了,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电映,什么是收音机、电视,更谈不上上网玩电脑了。逢年过节偶尔见到捏糖人的、耍猴的、卖“噗噗噔”的、耍杂耍的,不光是孩子们,连大人也都围了上来。那时我才五六岁,和村里的孩子们从大人的孔隙里钻到卖“噗噗噔”的大花筐跟前跟着看热闹。大花筐比我们这些孩还要高,直径约有一米粗,有两个耳朵,用一根扁担穿在两个耳朵里抬着满街叫卖。我们这些孩子个子矮,只好通过大花筐的窟窿眼瞅大花筐里铮明瓦亮的“噗噗噔”了。手里攥得发烫的那几分钱始终没舍得花出去,留下了终生的遗憾。
说明:
“噗噗噔”是不是这几个字,我很难确定。
【噗噗噔-读《那些消失的行当》有感而作】相关文章:
1.那些消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