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诵-开启传统文化的大门-1200字
吟诵——开启传统文化的大门
一提起朗诵,大家并不陌生,诗歌朗诵,散文朗诵……可谓名目繁多,可吟诵又有几人知晓?
吟诵和朗诵有很大的区别,区别在哪?我想用一个词来解释: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顾名思义,书读得多了意思也就明白了。可事实真是这样的吗?一些文章即使我们真读了一百遍,意思就真的会出现吗?答案是否定的。为什么?因为“读书百遍”中的读指的是吟诵,你用别的方式去读,意思自然不会出现。这就是吟诵和朗诵的区别。
接触“吟诵”也有些时间了,只觉得好,却无从下手。从网上买来《我爱吟诵》(分初级,中级,高级),配合后面的光碟,开始了最初的吟诵教学。
刚开始并不会教,我只能摸着石头过河,放着徐建顺教授的吟诵,和学生一起学习。每周三下午的两节课都是我们的吟诵课。我学习的兴趣比较高。可学生并不是很喜欢。一遍一遍的跟读,有些学生开始不耐烦了。学生的兴趣并不像期许的'那样,反而恰恰相反。几个月过去了,我们只学习了十几首,效果可想而知。上次在花园学校听了徐教授的报告,说三天就能学会吟诵。可我这么长时间也没达到拿出一首诗来就能吟诵的境界,是不是我弄错了?
再次聆听徐教授的讲座,忽而有了新的发现。跟着别人的调子学吟诵,永远也吟不出属于自己的调子。于是,我从最简单的声调练习开始着手。一声平而长,二声高而扬,三声降而升,四声往下降。我让学生充分的去读,去感受四声的不同,感受汉字的音韵之美。为了让学生感兴趣,我把班内所有人的名字搬上屏幕,和大家一起吟诵。学生看到自己的名字,听到别人吟诵自己的名字,学习兴趣顿时高涨起来。正式的吟诵课就在吟诵名字中开始了。
吟诵完自己的名字,我开始让学生有意识地接触声调高低的变化。当我把“春阳”整体读的很低,第二遍又把“春阳”整体读得很高,让学生感受不同。学生说:,一个声音低,一个声音高。我继续追问:还有什么不同?声音的高低让你想到了什么?一生站起来说:声音低的是早上的太阳,声音高的是中午的太阳。听到这样的回答,让我惊喜不已,这都是吟诵带给我的惊喜。
学会了四声,我并没有急于往下学,而是从网上找了一些吟诵视频(比较精美,适合儿童欣赏的)。当孩子们看到和自己同龄的孩子出现在屏幕上,听到他们朗朗的读书声,情不自禁的跟读起来。这时吟诵不止出现在孩子的眼里,更出现在他们的心里。
之后我们又开始学《百家姓》。《百家姓》适合培养学生的节奏感。首先我给孩子们吟诵一小段,让学生听我的吟诵的特点,孩子们很快发现规律:赵,周,冯,蒋……这些字拖长。我告诉学生,这拖长的字是一拍,可以拍一下手。“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学生跟着练习。“赵钱︱孙李,周吴︱郑王”……不断变化,学生在不断地吟诵中,感受节奏。
现在我们又学习《声律启蒙》,为了更大激发学生学习吟诵的乐趣,我让我们的音乐老师现场伴奏,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一次被激发起来。
下一步我们还要学习唐诗,还要学着作诗。学宋词,学着作词……
我的吟诵路还很长,我想一直走下去,走出一条不一样的语文教学之路。
【吟诵-开启传统文化的大门-1200字】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