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探究的学习方式与有意义的接受学习相辅相成。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转变旧的教学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下面就自己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谈一点粗浅做法。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良好的预习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每册教材一到手我首先通读教材,制定预习计划,哪些课文内容需要学生课前观察,哪些课文内容需要学生查阅资料,哪些课文内容需要学生走访询问等,我都一一记录,在上新课一两周前布置学生按照预习计划的要求去准备,并要求学生随时做好活动记录。其次要教会学生预习方法。除了让学生掌握认字、识词等基本预习方法外,一般课文我都要求学生做到三读一问:即初读课文读通词句,再读课文,找出不懂的地方,三读课文,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所谓一问,就是教师抓住课文重点内容,提出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让学生课前思考。如教学《草船借箭》,课文最后写“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我抓这一关键句提问:“诸葛亮神机妙算在课文中哪些地方表现出来,除课文外你还知道诸葛亮那些神机妙算的故事?”这三读一问环环相扣,学生过不了识字词关就无法找出真正不懂的地方,也无法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更不可能完美的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这就迫使学生去查字典、找资料、走访、询问等,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经历了一个“有价值的心理过程”,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也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被极大的激发起来,就会产生我要学的勇气和毅力,从而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为此我的做法是:
(一)抽梁换柱。在学生读熟了课文,掌握了文章主要内容的前提下,我采用调换对照、删减比较这种抽梁换柱的方式引导学生潜心会文,深入了解作者用词造句、表情达意的独特匠心。如《将相和》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这里的“爬”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情感?教学中,我把“爬”字换成“升”,让学生对照体会,学生经思考讨论很快就体会到:这句话中的“爬”更能表达出廉颇鄙视蔺相如的思想情感。再如《猫》一文有“它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一声不出。”、“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等句子,教学中,我把“无论……也……”、“非……不可……”这些关联词去掉让学生阅读体会,学生很快就感知:去掉了关联词很难突出表达猫的淘气与可爱。这样抓住关键词语,抽梁换柱阅读比较,既使学生深入体会了文章的思想感情,又学会了遣词造句准确表达的方法。
(二)情景再现。“作者胸有镜,入境始与亲”叶老的这句话强调了阅读要有情感体验,要让学生进入角色。教学中,我抓住文章的重点和难点采用联想、游戏、演课本剧等形式将学生带入情景之中,唤起已有的感受。如《卖火柴的小女孩》,课文最后写:“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这段话是全文的总结,是课文情节的升华,也是学生阅读理解的`难点所在,其中前一个“幸福”是指小女孩的幸福是在幻想中,后一个“幸福”是指小女孩只有死了,解脱了,不受罪了才是幸福。这里的幸福实际是不幸是遭遇。为了让学生真正感知小女孩的悲惨生活,了解当时社会的黑暗,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我采用感情朗读与表演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重现几次擦火柴所产生的幻想,使学生与作品中的人物一起经历悲欢离合,分享喜怒哀乐,思想感情得到升华,同时学习了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
(三)拓展延伸。所谓拓展延伸,就是教师以课文为支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如诗歌、古诗,它的特点是用精炼的语言表达丰富的内容。写景的散文、描写英雄人物的课文,丰富的情感蕴含于语言文字之中,教学时,我十分注意利用文章的语句、插图启发学生思维、表达,使他们的脑海中出现一幅幅图画,极大地发展了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四)引导观察。观察是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环节。教学中,我不仅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插图、标本、实物,还结合课文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区、田野,进行走访、参观、实验等。如教《爬山虎的脚》、《蜜蜂》这类课文,我提前几周让学生去观察爬山虎生长的过程,去养蜂场了解蜜蜂的生活习性,教学《青山处处埋忠骨》、《十六年前的回忆》,我让学生去访问父母亲属,到图书馆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伟人及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等。在让学生观察之前我首先亲临现场实际观看,然后有的放矢编写观察提纲或提出观察要求,用于指导学生去看、去做、去说。以求用最好的观察方法获取最佳的观察效果。观察中,要求学生边看边想并认真做好记录。观察后,要及时与同学、亲友交流。这样使学生在观察中学到了知识,开发了智力,懂得了生活是写作素材的源泉。
三、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能力
所谓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阅读如果没有学生的独立感悟,其学习效果是完全不可想象的,而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忽视了合作学习,学生获得的知识也是不完备的。对于小学生来说,合作学习是重要的认知策略。我的做法是:学生在自学课文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将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交小组讨论交流共克难关。教师既是组织者也是参与者。主要是在学生的难点处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帮助学生解决疑难之首。如教学《圆明园的毁灭》,学生在预习、阅读中已基本了解了圆明园的宏伟、美丽,但对圆明园这样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竟毁在三千多名英法联军的手里,这是为什么?由此可见学生对当时中华民族那段屈辱史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于是,我放手让学生讨论、交流大家搜集到的相关历史材料,并谈看法、讲体会,学生在讨论、争辩中分清了是非,解决了疑难,产生了共鸣,思想感情得到了升华。
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就要结合自己的教学,采取多种方法、手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勇于探索精神。在引导学生动脑想、动口说、动手做的同时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