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时间:2017-05-14 10:44:21 教育随笔 我要投稿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当今教育的热门话题,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成为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莱城区教研室倡导的“目标导学,自主有效”的课堂教学改革,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就语文教学而言,如何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成为“自主有效”语文课堂的研究重点。在日常教学中,我做了以下有益的尝试。

一、引导发现,激活学生的创造思维。

引导发现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探索,发现事物的因果关系及内部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概念的教学方法。第斯多惠说:“科学的知识是不应该传授给学生的,而应当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发现事物的内在联系是创造思维的最本质的特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只有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主动求索,把新信息和已知信息结合起来,纳入已有的认知体系,并找出某些联系,从而产生新的组合,才会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首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导入要做到既有新意,又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以发挥他们的主观创造力。如直观式导入、话题式导入、问题式导入等。如在教学《向沙漠进军》时,我给学生播放风沙肆虐中枯断的胡杨树干、铁路阻断、房子埋没的真实画面,沙漠的危害让学生非常震惊和痛心,然后我问学生:“如何阻止风沙的危害?”,学生列举出很多方法,有个学生甚至想出了汇积雨水集中种草的办法。这样导入,激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也激发了学生学习治理沙漠知识的欲望。其次,在教授过程中,不能只满足于学生的“学会”,更要引导学生“会学”。要想办法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通过自学,揣摩得出新的知识,提高他们认识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获得了新知识,有了新发现,学生就会开动脑筋,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新途径。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习惯。再次,在课堂总结上要敢于放手给学生,让学生归纳结论,并谈谈自己的感受,使学生真正体验到自己获得知识的愉悦。如在赏析朱自清的《春》之后,学生总结出了这样的收获:要在不同的时段、地点(即变换时空)仔细观察;观察中要调动各种感觉器官,还要展开想象。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既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满足他们的成功欲,又要在他们的不断发现中激活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二、鼓励质疑,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疑,思之始,学之端。”疑,更是为了有新的发现,有所创造。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善于质疑, 允许学生出错,允许学生更正,允许学生保留意见,使学生能畅所欲言,提出新的疑点,让他们既学到知识,又能激发他们的创新兴趣。

鼓励质疑,就要破除学生对教材权威的迷信,对教师观点的盲从,引导学生敢于质疑。曾有一位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好的语言与差的'语言》一文时,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毛病达20处之多,并提出了许多有创造性的修改意见。我在教刘心武的《冬日看海人》一文时,文中有“他说他刚出现在北戴河时,一开始也曾被人猜测为坏人或疯子,可是后来受到了异常热烈的欢迎。他说,那些设备非常好的休养所,一到冬天如果揽不到会议等项目,那就冷清到极点,值班的人员总是非常地寂寞……”一段,我对他“受到了异常热烈的欢迎”的原因的理解与参考书相同:冬天这里少有人来,这里的工作人员非常寂寞 。但几个学习小组的同学认为:这是因为这里的人们后来理解了他的行为甚至为之感动了,属于侧面烘托。学生从成功的“挑战”中体验到了质疑创新的乐趣,也更充满了自信:“弟子不必不如师”。爱因斯坦说:“唤起独创性的表现和求知之乐,是为人师者至高无比的秘方的真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让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长此坚持,必然能激起学生的创新兴趣。

三、提倡争辩,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

争辩,能激起学生创新的火花。创造心理学认为,学生对不同见解的争辩,是创造力发展的激素。课堂上,学生对同一问题的认识有差异,这是必然的。有差异,就有争辩,有争辩,学生的主体意识就会大大增强,个体的潜能就能得到尽情发挥。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的创造性一般与个体的智力、个性以及知识有关,有个性才有创新。        

例如学生在阅读泰格特的《窗》这篇课外文章时,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文章的结尾是:“他看到的是光秃秃的一堵墙”,那么,原来靠窗口的那个病人讲述的窗外美景究竟有没有呢?几分钟后,学生纷纷发言。有的认为窗外根本就没有那美丽的公园等景物,有的认为窗外有美丽的景物而这个病人就是看不到。两种意见针锋相对,我因势利导,让双方说出各自的理由。持第一种观点的同学认为,窗外美景是原先靠近窗子的病人凭想象讲述给病友听的,他是为了消除病友的寂寞和苦闷,事实上这景物并不存在。持第二种观点的同学却认为,这个活着的病人仅仅为了占有靠窗的位置而置他人生命于不顾,自私自利完全占据了他的心灵,也堵住了他心灵的窗口——眼睛,所以他不配看到这些美景,这是作者对这种极端自私者的嘲弄。争论之后,我做了鼓励性的评价:两种见解分别突出了这两个人物的性格,一个心地善良,一个自私卑劣,这正是作者塑造这两个人物形象的意义,这两种见解都有道理且很有创意。

四、启发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想象能力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核心,它对创造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了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因此,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经常进行想象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远性、深刻性和创造性。

教材中许多好的作品,其结尾往往是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回味空间,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创造性想象。如教学《皇帝的新装》一文,可让学生以“皇帝回宫以后”为题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续写;教学《芦花荡》一文,可让学生想象文中的二菱目睹这场英雄的行为之后的心理和言行。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人类社会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让我们在课堂教学这一培养“创造之人”的阵地上,努力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社会输送更多的创造型人才。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相关文章:

1.语文阅读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

2.阅读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3.浅谈培养学生的作文创新能力

4.浅谈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个性及创新能力

5.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6.谈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7.怎么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8.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