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的,我们何必深挖
读懂的,我们何必深挖
前几天我读过褚清源访问上海师范大学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中心吴忠豪教授所写的文章《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感触颇深,字字敲击心扉,从教十年,一直未曾远离语文,半年的时间一本语文书,几十篇课文,语文老师的课最多,学生的语文作业种类最多,而学生作文还是头痛,表达还是不会说完整的话。读后大悟,原来我们把功夫用错了地方,我们无法改变教材内容,但是我们可以尝试单元整体教学,坚决做到学生读懂的,我们何必深挖。
学生自己能读明白的,何须深挖。我以十年的语文教学实践判断我们的语文课的起点不是零,学生是有自己的认知和生活阅历的。吴教授在“语文教学存在什么问题”这个问题上谈到“语文课的主要活动是阅读课文,严格意义上说是听教师分析课文,”的确如此,我们的学生的.阅读从幼儿园就开始了,三年的幼儿园让学生听老师讲了许多故事,电视上的动画片也是有趣的故事变成的,很多家长还给孩子订了许多婴幼儿读物,比如《东方娃娃》、《幼儿画报》等等,里面有中外的许多故事,学生上小学就语文而言,不需要一篇篇讲解,学生自己就能读明白的课文占多数,比如《胖乎乎的小手》《秋天的雨》等等,学生完全可以自己读懂。学生自己能读明白的,我们的语文课的起点就不是零。与其啰嗦的分析,倒不如提前和孩子们课下沟通一下,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
“涵泳是母语教学传统所提倡的一项基本教学方法,在我国母语教学传统经验这个宝库里,提倡“涵泳”是很重要的一项基本教学方式。什么是“涵泳”?“涵”,《辞海·词语分册》的解释是“沉浸”;“泳”,自然就是游于水中。”温儒敏教授指出,语文课默读少,涵泳少,强调语文课堂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主感悟。学生明白的问题,老师何必再喋喋不休,而且还得深挖,否则显得老师没有吃透教材,没有自己的思考与见解。语文老师把大把的时间用于追究字词句的意蕴,语文课把大量时间用于文本讲读上,学生也会有自己的理解,只要没有跑偏,偏离文本的主旨,学生完全可以自己领悟。
课堂的精彩源自学生的思考。我大胆尝试各种灵活的教学方法,我也可以把我的学生们培养的语文素养很棒,基于此,我从一年级开始训练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比如,我提倡孩子们说“我认为、我感觉、我相信、我肯定、我赞同……”等可以体现学生们自己思维的话语,我想,当孩子们的嘴巴张开的时候,就是孩子们学会思考和感悟的时候,就是孩子们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开始。
一课一得,删繁就简。2013年10月的《山东教育》有一篇题为《立足语言运用,深入研读文本》的文章,很值得一读。作者为嘉祥县实验小学的王连文老师,他认为“语文中知识点特别多,如果见什么抓什么,遇到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学生在课堂上就会迷失方向。因此,提倡一课一得,提倡简化教学目标,明明白白教语文,扎扎实实提素养。在研读文本备课时,要在大语文的框架下,大胆取舍,精选目标,切实提高课堂效率和语文素养。”语文课本呈现的信息是多元的,我们要像王连文老师说的那样,抓住核心教学价值,重点研讨“得”什么,如何“得”。语文就是语文,关注学生的听说读写,关注语言文字运用,不要太煽情,不要太矫情,平平淡淡就是真。
我们无法改变世界,但是我们的思维可以有小小的改变,希我们的语文有一个新的样子,践行语言文字运用,优化语文教学。
【读懂的,我们何必深挖】相关文章:
1.何必远方
2.何必怀念
3.人生何必悲观
4.何必留给等待
7.何必那么复杂呢
8.何必执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