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庐山瀑布”
“望庐山瀑布”1
“望庐山瀑布”
张宗发
“日照香炉生紫烟”,
丹崖呈瑞映樽前。
不言瀑布雷霆怒,
只顾临风把客黏。
“遥看瀑布挂前川”,
垂练银珠潋玉磐。
古刹三泉依旧绿,
今川故事醉千山。
“飞流直下三千尺”,
欢笑龙池拖柳烟。
沉恋瑶台灯酒绿,
更迷单马闯人间。
“疑是银河落九天”,
虬枝霓影竞高悬。
江山岁月如诗画,
不尽天涯夙梦圆。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莺楼配对红云处,
星月重登古韵船。
丽影芳溪捕漱玉,
虚无缥缈诞婵娟。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2
上完《望庐山瀑布》后,感想颇多:
1、材料的充分准备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
为了上好这节课,我提前一周开始通过各种方法收集资料。瀑布图片网上很多,但是能准确切题、合乎心意的却甚少。从关键字“望庐山瀑布”到“瀑布”,从自己认真查找资料到求助朋友,所有能寻求帮助的途径都用上了。短短一个星期的时间,浏览的图片就有几百张。最后才在这几百张中选取了8张。视频资料也是如此。庐山瀑布的视频有很多,但是我要求的视频资料是——既要表现出庐山瀑布的气势恢宏,又要有能震撼人心的瀑布声。寻找资料的过程无疑是艰辛的,但艰辛过后的收获却让我感觉一次比一次甜蜜,一次比一次兴奋。
2、有效的教学设计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
对于所有课来说,有效的教学设计是关键。刚开始的我在设计教学环节的时候有些急于求成。在试讲时我利用多媒体上的课,几位听课老师给我提了很多宝贵意见,再就是在理解诗意上引导的还不够透彻,我发现自己不应该让教学来体现多媒体的功用,而应该让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所以我在教学的重心不应该在多媒体上,而应该在教学的有效性上。认识到这一点后,我又调整和修改了自己的教学设计。
“望庐山瀑布”3
日照香炉升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首句“日照香炉升紫烟”“香炉”是指香炉峰。此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由于瀑布飞泻,水气奔腾而上,在丽日的照耀下仿佛有一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此句为瀑布设置了雄伟的背景,也为下文直接宣染气氛。次句“遥看瀑布挂牵川”“遥看瀑布”四字映照了题目《望庐山瀑布》。挂前川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百练从悬崖直前面的河流上。“挂”字化动为静,写出了遥望中的瀑布。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以近处的描写瀑布“飞流”表现瀑布临空而出,喷涌飞泻。“直下”既写出岩碧的徒哨,又写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峻,这样诗人觉的还没把瀑布雄奇气势表现的淋漓而尽,又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一个“疑”字让人觉的很奇特。
这个诗篇,让我觉得庐山很美。
“望庐山瀑布”4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诗,背诵全诗。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3、理解诗的意思,体会诗中描绘的庐山瀑布的雄伟壮观的气势,以及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诗的意思,体会诗中描绘的庐山瀑布的雄伟壮观的气势。
教学准备:相关录象。
教学过程:
第一块:创设情景,导入
新课。
1、出示庐山风光影片,解说其秀丽的风光。
2、师:正是这如此秀丽的风光,因而从古到今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在这里吟诗作画,下面就让我们和唐代诗人李白一起去那里欣赏瀑布的雄伟的气势。
3、出示全诗,师读后问:通过预习我们对诗人李白已有所了解,谁来介绍介绍。
第二块:学习诗中生字词
,理解全诗诗意。
1、师:通过昨天的预习,谁来说说你学懂了诗中的哪些词语的意思。
2、生交流:日指太阳。香炉指香炉峰。
师:香炉是什么样的看到过吗?
生:没有。
师:出示香炉画面。谁知道为什么叫庐山的这个峰是香炉峰?出示画面。
生:烟指紫色的烟云。
遥看是远远的看。川指河流
师:示画面帮助理解川。挂前川是指什么?
生:直下的意思是倾泻而下。疑是怀疑、好象的意思。
师:谁能选一句连起来说说那一句讲了什么?
齐读全诗。
第三块:体会
雄伟壮观的气势,以及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1、下面让我们再看一看庐山瀑布想一想,这时你再看庐山瀑布给你留下什么感觉?
2、再读读全诗,想想哪些词语写出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观?
3、生交流。
4、让我们把它的气势读出来。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第四块:再看画面,深化情感。
1、小结:是的,庐山瀑布以其雄伟壮观吸引了我们,下面让我们随着摄影师的镜头再一次去领略那磅礴的气势。播放录象。
2、师:此情此景你最想说什么?
3、生交流。师板书:对祖国山河热爱
4、这么美的诗谁最先把它记住。
5、生试背。师抽背。生齐背。
板书设计: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5
话说盛唐时代,有一位浪漫主义诗人———李白。
字太白,号称青莲居士,后人称他为“诗仙”。
他从小喜欢看书,青年时好游山水,从此,他游遍天下,以诗酒自适。
这一天,李白来到了风景如诗如画的庐山。
只见李白头戴官帽,身穿白袍,
来到了雄奇秀拔,云雾缭绕,有奇洞怪石的庐山。
他看到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升起紫色的云雾,色彩绚丽。
远远看去,瀑布从山壁间降落下来,好像挂在山前一条川流不息的大河,气势雄伟。
那长长的瀑布飞快地直往下泻,雄奇、迅猛,令人觉得气势动人心魄,以为是银河从九重天落了下来。
李白看了,不禁脱口吟颂道:“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首诗家喻户晓,被后人传颂!
“望庐山瀑布”6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改写:
我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来到了庐山爬山,到了庐山当然是要看香炉峰大瀑布的了,我早就听说了香炉峰瀑布的大名了。古人还传说,这香炉峰瀑布是从九重天上落下来的。
我来到了那里一看,香炉峰上雾气满天,但在阳光的照射下,使雾气看上去好象变成了紫色的烟雾,而那瀑布看起来则像是挂在山前的一条大河,急急的水流从天而降,飞快地奔泻下来,势不可当,声音震耳欲聋,往上看,只能看见云、雾气、但却看不见顶,大概是被云给遮住了,真让人觉得,那从天而降的瀑布是银河从九重天(天的最高一层)上掉落下来的呢!
这真是一副美景,山顶有紫烟周绕,山上树木繁茂,山间有瀑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真是一副独具一格的山水画,使看的人如入仙境一般。我就灵感大发,因此,我把我看到的壮丽景色,作成一首诗写了下来,这就是《望庐山瀑布》。
“望庐山瀑布”7
人们都说:“庐山的瀑布天下第一美。”我们今天就来观赏这庐山的瀑布。 我观赏过云台山瀑布,欣赏过黄果树瀑布,却从没见到过庐山的瀑布。
庐山的瀑布真美啊,美得让你感到像是在天堂,庐山的瀑布太清了,清的可以看见瀑布里的山,庐山的瀑布打着岩石,这是哪个音乐家都奏不出来的自然音乐,庐山和庐山的瀑布像是我们走进了仙境一般。 庐山不但瀑布美,山也美,我攀登过很多山,非常有名的泰山,还有红叶似火的香山,但和庐山一比,又远远不及,庐山可高了,一个个高大的山像巨人在排队,庐山可真险啊,你如果在山上往下看,你会想,太可怕了,比我想象中的要高多了,这样的山上面流着这样的瀑布,再加上天上的太阳放射着光芒,瀑布流了下来变成了小河,小船在上面游,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如果我的家在那有多好啊! 庐山啊庐山!你是我心中天下第一美的山,你的瀑布是天下第一美的瀑布。我想,你以后一定会更美,一定会让所有的游客都去你那里。
那时你会更加的闻名,想到这,我犹然而发不禁做了一首诗: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8
唐代: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译文及注释
译文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注释1.香炉:指香炉峰。紫烟:指日光透过云雾,远望如紫色的烟云。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庐山》:“香炉初上日,瀑布喷成虹。”“日照”二句:一作“庐山上与星斗连,日照香炉生紫烟”。2.遥看:从远处看。挂:悬挂。前川:一作“长川”。川:河流,这里指瀑布。3.直:笔直。三...
显示全部
译文及注释
佚名
译文
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注释 1.香炉:指香炉峰。紫烟:指日光透过云雾,远望如紫色的烟云。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庐山》:“香炉初上日,瀑布喷成虹。”“日照”二句:一作“庐山上与星斗连,日照香炉生紫烟”。
2.遥看:从远处看。挂:悬挂。前川:一作“长川”。川:河流,这里指瀑布。
3.直:笔直。三千尺:形容山高。这里是夸张的说法,不是实指。
4.疑:怀疑。银河:古人指银河系构成的带状星群。九天:一作“半天”。古人认为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九重天,即天空最高处。此句极言瀑布落差之大。▲
本节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email protected]
赏析
这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此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此句为瀑布设置了雄奇的背景,也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
显示全部
赏析
佚名
这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此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此句为瀑布设置了雄奇的背景,也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
次句“遥看瀑布挂前川”。“遥看瀑布”四字照应了题目《望庐山瀑布》。“挂前川” 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挂”字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
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
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近处细致地描写瀑布。“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峻。
这样写诗人觉得还没把瀑布的雄奇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于是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说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一个“疑”,用得空灵活泼,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
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苏东坡十分赞赏这首诗,说“帝遣银河一脉垂,古来唯有谪仙词”。“谪仙”就是李白。《望庐山瀑布》的确是状物写景和抒情的范例。 ▲
本节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创作背景
这两首诗一般认为是公元725年(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前后李白出游金陵途中初游庐山时所作。吴小如教授认为,李白这两首诗体裁不一,内容也有一部分重复,疑非一时之作。詹锳先生在《李白诗文系年》中根据任华《杂言寄李白》诗,认为第一首五古为李白入长安以前(开元年间)所作。另有人认为第二首七绝作于公元756年(唐玄宗天宝十五年)李白到庐山的夏秋之交。...
显示全部
创作背景
佚名
这两首
诗
一般认为是公元725年(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前后
李白
出游金陵途中初游庐山时所作。吴小如教授认为,李白这两首诗体裁不一,内容也有一部分重复,疑非一时之作。詹锳先生在《李白诗文系年》中根据任华《杂言寄李白》诗,认为第一首五古为李白入长安以前(开元年间)所作。另有人认为第二首七绝作于公元756年(唐玄宗天宝十五年)李白到庐山的夏秋之交。
▲
参考资料:
1、 赵其钧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329-330页
2、 裴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年2月版:第313-316页
3、 李静 等.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北京:华文出版社,20xx年11月版:第67页
“望庐山瀑布”9
原文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赏析
在祖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上,星罗棋布着各种神奇美丽的景观。千百年来,无数诗人用热情的诗笔描绘她们,讴歌她们,给我们留下了一大批吟咏祖国名山胜水的文学瑰宝。我们热爱祖国的深情,有相当一部分是被这些精彩的诗篇唤起和强化了的。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七绝名作《望庐山瀑布》,就是这样一首千古绝唱。
李白“一生好入名山游”,中年在庐山隐居过一段时间。这首诗,写的便是庐山的香炉峰瀑布。
起句用渐引法,未写瀑布,先写瀑布所处的环境。香炉峰,因山峰尖圆,形似古代的博山香炉而得名。太阳照耀着香炉峰,白色的山岚被染成了紫色。由于句格的限制,无法照实直说“日照香炉峰”,只能略去“峰”字。但一字之省,却获得了奇特的艺术效果:在阳光的作用下,一尊硕大无朋的“香炉”竟冉冉升腾起缕缕紫色的烟气!紫烟、紫气,在古人心目中,是仙气,是瑞气,何等壮丽,何等祥和!落笔不凡,先声夺人。而这紫烟、紫气,多半是由瀑布的水汽所构成。因此,虽未直接写瀑布,而瀑布已隐于其中。
次句步入正题。“遥看”缴出题中那个“望”字。“挂前川”,有人直译为“挂在前方的河面上”,但按常理,应该说瀑布“挂在前方的峰面上”才对。于是又有人演绎为“挂在前方的山川间”。但原诗只说“前川”,并未提到“前山”!因此,这两种理解都不合适。笔者以为,此句不能用散文句法读,它是典型的诗的语言,应解读为前方的瀑布是“挂”着的“川”。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清水》篇曰“瀑布乘岩,悬河注壑”,称“瀑布”为“悬河”,“悬”者“挂”也,“河”者“川”也,可见李白诗实有所本。一“挂”字炼得极好,再没有第二个字能比它更形象,更生动,更贴切!
第三句,进一步写出瀑布的速度、力量与气势,真神来之笔!“三千尺”是文学夸张,极言其高其长。就物理世界而言,任何一条瀑布都不可能有这样大的落差;但在文学世界,非如此不足以蔚为壮观,震撼读者。这便是文学的魅力所在。
末句驰骋想象,将瀑布比作从天而降的银河。“银河”不是河,是无数星辰因密集排列而形成的一条光带。但古人既拟之以“河”,正不妨沿着这一思路继续作形象思维:是河便有水,那便是瀑布的源头了。“九天”,古代传说,天有九层,故称。当我们还沉醉在那壮美的诗境里流连忘返,诗人已为他的杰作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在李白之前,对于瀑布的文学描写,还从来没有过这样梦幻般的艺术构思!身在人间,想落天外。其诗每每能凭藉天才的创造力,沟通天人两界,李太白真不愧为“诗仙”!
“望庐山瀑布”10
一、指导思想
贯穿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创造条件引导学生身入其境,充分感受、自主读悟,有效地互动合作,积极地探究。
二、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是讲读课文,描绘了庐山瀑布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这首诗写的.是庐山瀑布,却先写红日照耀下的香炉峰,从而衬托出瀑布背景的雄伟壮观;用一个精彩的“挂”字生动形象的勾勒出了瀑布在“遥看”中的状态;用“飞”生动再现了瀑布的激流奔驰;用“直下”写出了山的高峻陡峭以及瀑布势不可挡的气势;最后用一个“疑”夸张而不失真的写出了作者神奇的想象。所以通过学习能够丰富学生的古诗积累,并且从唐诗的音韵和谐、用词精炼中受到熏陶感染,培养语感;同时通过理解诗歌内容,了解祖国山河壮丽,体会诗人的真挚情怀,使学生受到爱祖国的教育。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会文中生字,理解诗句含义,了解古诗内容,朗读、背诵、默写《望庐山瀑布》。
2、过程与方法:合理利用电教手段,让学生在“议、读、想、悟、背”的综合阅读活动中充分、自主、有效的合作,积极的探究,解读古诗的意思,感受古诗的意蕴,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祖国山河壮丽,文化灿烂,文字优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四、学生分析
聋七年级的学生,在小学阶段学过四篇古诗,初步的掌握了古诗的一般学习方法,积累了一些古诗词的知识,学生的知识积累、理解能力及感悟能力都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但由于学生都生活在农村,受自然环境的制约再加上生理上的缺陷,学生的认知有限,对于教学活动有很大的难度。就本课中出现的瀑布而言,学生很难联想到瀑布的雄伟与美丽,而我校远程教育资源的开通,弥补了这一点的不足。这节课我利用远程教育中的课件资源,使学生初步感受到瀑布的雄伟与美丽,在学生的脑海中先形成一个具体的瀑布形象,为感受诗中的瀑布做了良好的铺垫。除此之外,针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欠佳,我还利用flash动画,使学生们能够更形象、具体的理解诗意,感受瀑布的磅礴气势。
五、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通过观察画面,展开合理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的意境。
六、教学难点
边读边想象画面,品词赏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七、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望庐山瀑布》视频剪辑(远程教育网下载的);庐山瀑布图(挂图);若干文字资料。
八、教学时间1课时。
九、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诗境,畅所欲言,议一议。
1、创设情境。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风景优美。你们去哪里旅游过?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一个好地方。(播放庐山录相)
2、议一议。
刚才的画面中给你映象最深刻的是什么?为什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内容)教师相机讲解“瀑”、“炉”、“庐”,使学生认识瀑布,知道哪个是香炉峰,并告诉学生庐山在我国江西省北部,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
3、过渡引入。
庐山风景迤俪,吸引了古往今来的许多文人墨客,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李白在游览庐山后题写的诗作《望庐山瀑布》。(板书课题)
了解诗人李白。
(二)、读读诗。
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读诗歌。
1、学生读诗(可以自由读、同桌一起读、互换读、对读)。教师巡视点拨。
2、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观看庐山瀑布景观,出示字幕,教师配音朗诵。
3、指导朗读,师生同读(配合多媒体课件中的背景音乐)。
出示诗的停顿及重音: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三)、抓重点词句想一想,悟一悟。
1、自主探究释疑。(展示庐山瀑布挂图)
⑴独自在诗中找出不懂的词句,作上记号。
⑵借助注释、字典和相关资料自主释疑。
2、合作探究。(出示多媒体课件中的相关资料图片和动态的景观)
⑴小组内讨论交流,相互解疑。
①说说哪些词句你读懂了。
②提出不明白的地方,讨论解决。
③感受诗的意境,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⑵全班交流。
①质疑问难。提出在小组内还没弄明白的地方,大家来帮助解决。
②抓住重点词句,通过观察画面,展开合理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的意境。(利用flash动画,使学生们能够更形象、具体的理解诗意,感受瀑布的磅礴气势。)
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让学生结合诗文画面说。
④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总结全文。(略。边总结边板书)
4、鼓励学生用“啊,……真……”的句式来表达庐山瀑布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5、此时此刻,你最想对李白说些什么呢?(学生畅所欲言)
(四)、背诵这首古诗。
1、指导感情背诵。
2、自由试背(借助多媒体课件中庐山瀑布景观动画)。
3、师生齐背诵这首诗。(回味诗意,整体感悟这首诗所描绘的意境,看着画面有感情地背诵。)
各位小诗人,我们已经来到庐山脚下,请尽情地抒发自己的感情吧。(齐背诵)
(五)、延伸拓展。
1、指导学生观看《望庐山瀑布》视频剪辑,体会视频中庐山的美丽、体会庐山瀑布的“生、挂、飞、落”等特点,体会瀑布“挂前川”、“直下三千尺”及“遥看”等的动人情景,进一步的随着视频中的讲解,深入的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从而,使学生的感受升华,使学生进一步受到良好的爱国教育和美感教育。
2、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同学们,学了这首诗,你们一定从《望庐山瀑布》这首诗中体会到了“生、挂、飞、落”等词的妙用,品味到了词句的精美,也受到了诗人大胆夸张、想象手法运用的启发。用你手中的笔,写出你心中最美好的诗;用你手中的画笔,画出你想象中的壮丽雄伟的庐山瀑布图奉献给大家,让老师和同学们与你同分享创作的愉悦。小诗人,小画家们快快行动吧!
附板书设计:
香炉紫烟雄伟壮观
遥看瀑布前川
望庐山瀑布飞流三千尺
银河落九天联想
【“望庐山瀑布”】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