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画
我凝视着眼前这幅名画——达·芬奇的《维特鲁威人》,觉得有些别扭。男人健硕的躯体伸展着,四肢却精确地镶嵌在几何图形中,呈现出完美的比例。不同于中国传统的写意画,达·芬奇精准的勾勒有着数学的理性,却没有模型的冰冷,一笔一画间凸显着人性。这分明是科学与人文的完美交融!
达·芬奇所在的文艺复兴时期,可以说是“发现人,进而发现世界”的时代。古希腊的哲学思想如海风般吹进那个闭塞压抑的时代,给人们以探求自然的冲动,并孕育出科学精神。于是,科学与人文水乳交融,创造出朝气蓬勃、全面发展的那个时代。但是,随着时代的改变,科学与人文似乎开始剥离,两者交融的时代似乎不再。眼前的维特鲁威该和我一样有些茫然:难道达·芬奇已经过时了?
中国有着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像道家的超然物外、儒家的仁义中庸,都专注于塑造人文世界。但是,当自然灾害来临,或是面对生老病死,人文学家们便束手无策了。于是科学诞生了,它如万丈光芒照亮了绝望的黑夜,它以独特的改造力和创造力,另辟蹊径地从根源上提高了人类适应自然的.能力,开拓了更好的生活,使人类的理智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并延展了整个世界。
然而,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对科学的依赖越来越强,科学将人们的视野锁定在知识之树的若干分枝上,让人们忽视了培育这棵树的土壤、养分、阳光——人文。而人文不仅是科学的源泉,也是科学的启蒙者、引导者和监督者。有人曾问爱因斯坦:“死亡对您意味着什么?”他说:“死亡意味着我听不到莫扎特了。”一个物理学家竞将音乐艺术看作生命!这看似荒诞,实则必然。正因为爱因斯坦深谙人文对科学发展的重要性,在人文背景下研究科学,所以他才成为了万人敬仰的大师。
科学与人文,一路走来,虽有矛盾,但两者却是完美的维特鲁威人所不可缺少的部分。两者是互相渗透、互相融合的,正因如此,《维特鲁威人》这幅画才经典、完美。生活中人的发展如此,社会的发展亦如此。
曾经有这么一件趣事儿。在文理分科时,一个理科生和一个文科生争论不休,理科生说:“理科是智慧的学科!”文科生反驳说:“理科少了点人性!”这不禁让人想到科学和人文在教育中扮演的角色。教育不仅要有科学的专业和严谨,更要有人文的道德和人性。只顾专业知识的教授,将学生禁锢在科学的象牙塔内,是“束”人;如能浸润在人文的背景之下,则是“树”人。所以,我觉得新一代的青年应当是理性与感性兼有,现实但又满怀理想的人。
科学寄托了未来的理想,人文关注当下的风貌。社会的发展既要把握当下,又要展望未来,因此科学与人文应是两股滚滚的支流共同涌向幸福的生活。只有让科学与人文交融,才能让社会呈现出繁荣进步的图景。这是全面发展的要求,也是新时代的主流。
于是,我更坚定了信念:只有科学和人文相交融,才能创造出更美好的生活。《维特鲁威人》将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融合在一起,幻化为无形等让我们欣赏。如果我们仍觉得生活中科学和人文是两回事儿、不搭边,那么维特鲁威的表情再怎么庄重,有些人也会觉得别扭。他们只会昂起“懂艺术”的头颅,从牙缝中挤出几个字:“不伦不类!”
【赏画】相关文章:
1.赏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