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经典为伴
与经典为伴1
“大风涣涣,大潮滂滂,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国,浸透着5000年文化的巨龙,蓄韵了多少伟人,韵含多少传统文化。
翻开《论语》,通篇的名言警句令人回想遐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让人知道不能把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不强加于别人身上去的品质。“见贤思齐焉,不见贤而内自省也。”令人明白要虚心向品德好的人,学习他人的长处,见到品质坏的,没有自我修养的,要学会自我反省。“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使人懂得了一去不复返的宝贵时间,一本《论语》包含了通俗又深邃的哲理。这是一本令人百读不倦的古章。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之一。儒家的始祖——孔子。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
“不耻下问。”“小不忍则乱大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都是体现出好学不倦,修身善养的品质。
然而,我又是否做到了“不耻下问”,这一点呢?回想起自己当时的无知总觉得歉疚。自己不明白的,不善于虚心去请求他人,总认为别人不指教,觉得自己愚蠢,怕遭到他人嘲笑然后呢?不会的知识就这么把它给放弃了。使得自己永远都不会这道题的奥谜。
《论语》的始祖——孔子。更值得我们去向他学习。他少年时期贫贱的好学精神、感动了他,鼓励了我,他孜孜不倦地引导人们走进浩瀚无限的知识海洋。
《论语》不仅影响了华夏泱泱大国的文化和传统有着巨大的贡献与影响,也对整个中华民族产生了巨大推动作用,对于中华文化的传统与继承起了推进作用。
《论语》不愧为“圣人之言,行身之则。”
一句名言能唤醒我们的学习潜能,激起我们对古典文言的探索,那里成了我们炎黄子孙遨游古人精神世界的“天堂,是我们的课堂。”
古典是一位隐者,它需要我们去寻找它的踪迹,找到它的乐趣。
中华文化充满着各种奇特,我们要时时与与经典为伴。
2下一页@_@我是分割线@_@
与经典为伴2
与书为伴
书籍是火,驱走无边的寒冷;书籍是灯,点亮漫长的黑夜;书籍是水,滋润干涸的心灵;书籍是药,医治无知的世人;书籍是树,遮蔽炎炎的烈日……书籍是一张藏宝图,领着你在时间的激流里探寻无尽的宝藏。
与书结缘,要从一件小事说起。儿时的.我好奇心很强,有一天看到爸爸在看书,我也坐在他的腿上看,但是没有看到我所熟悉的花鸟虫鱼,只有密密麻麻的黑色线条。我感到很奇怪,爸爸能看出什么呢?于是我就问:“爸爸,这些是什么?”爸爸告诉我,那密密麻麻的黑色是许许多多“字”。我还是不明白:“为什么我看不懂?”爸爸笑了:“因为你不认识字啊!”哦,那么我也要识字!我也要看书!
上了幼儿园,我有了自己的识字手册,明白了什么是“字”。看那“山”字,多么像连绵起伏的山啊!那“水”字,多么像缓缓流淌的小溪啊!那“手”字,莫非是将我的小手印在书上?认识的字渐渐多了起来,我开始渴望读书。那时读的书是以图为主的童话,安徒生和格林兄弟就常伴我左右。我曾为卖火柴的小女孩的遭遇而悲伤,也曾为三只小猪的智慧而兴奋;我曾为人鱼公主的选择而感动,也曾为井底之蛙的无知而偷笑;我曾为单纯的小羊而担心,也曾为聪明的小兔而快乐。童话世界像一座神秘而美丽的殿堂,承载着我童年的幻想。
上了小学,我不再满足于童话,也不再依赖拼音,又把目标转向了故事。小学的语文书也是我喜欢的读物,从这里我发现了书中的财富——经典词句和修辞方法。那时我最爱做的事就是预习课文,将妙词佳句找出来,摘录到本子上,日后可以细细研究。看着被自己收入囊中的文段,那厚厚的几大本。心中颇有成就感。这方法也被我运用到了课外阅读中。一时间,我沉浸在摘录和品味的乐趣中。
随着年级的升高,我爱上了小说。我的第一本小说是《三国演义》。那时我上一年级,妈妈把我不认识的字都注了音,这样我就可以自由阅读了。小说的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很快我就被吸引住了,沉迷其中,不能自拔。我的心紧紧跟随着小说中的主人公,感受着他们的喜怒哀乐,我开始四处搜罗小说。无论是马克﹒吐温的幽默,还是鲁迅的冷峻;是大仲马的浪漫,还是曹文轩的纯美;是普希金的忧伤,还是曹雪芹的深刻,我都喜欢。如果说妙词佳句是一笔财富,那么书中所隐含的思想就是一个大金矿,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因而我现在读书,不再局限于“咬文嚼字”,而是反复体会,思考书的精华所在。
小说给我的影响非同凡响。当我遇到困难时,保尔﹒柯察金在我眼前浮现;当我埋怨命运不公时,孙少平在我耳边低语;当我因作业而疲倦时,鲁滨孙带我去荒岛游览;当我因读书和妈妈打游击时,汤姆﹒索亚助我一臂之力。
古人云: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与书为伴,人生旅途中就多了一张坚实的帆;与书为伴,生活道路上就多了一盏指路的灯;与书为伴,学习过程中就多了一条便捷的路;与书为伴,精神苦旅就山花烂漫。书香绵长,书旅悠悠……
【与经典为伴】相关文章:
1.与月为伴
2.与父爱为伴
3.与书为伴
4.与书为伴
5.与书为伴
6.与书为伴
7.与书为伴
8.与春天为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