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光中的国文化

时间:2017-07-13 12:48:11 初三作文 我要投稿

烛光中的国文化

我想像,烛光忽明忽暗,一闪一闪……

“今天,我怎么爱国……”

我轻呼这句话,在房间里来回走动。远处传来金属乐的朋克声,中间还夹杂着男男女女的尖锐笑声,我突然感觉有点讽刺。那些年轻人穿着帆布鞋,染着黄色或棕色的碎发,在街上搞笑地蹦蹦跳跳,我心中说不上悲凉,却真带上了悲哀。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我们这些中国人甚至连嵇康,都不知道了,而面对那些诸如“华夏文明”、“炎黄子孙”这样的大课题,也只剩下了学术理性,而不再参杂世俗的激情。

那是一种文化的退步!当然,这并不是什么技术等后天之类的,那是一种本质与价值的历史文化的退化。

在几年之前我也去读那些青春文学,也曾抬头仰望蓝天郁郁寡欢,也曾迷恋那些“华丽忧伤”的文字。尽管那段时间,因为我的假装而使得作文屡得高分。现在想来。真的没必要去为赋新词而强作愁。近几天,有人突然问我“你看某人的书吗?”,我笑了笑,心想,那个人家产上亿还要拼命写冒酸的话,却仍畅销,到底是为了什么?于是我对那人说:一个写作者违背自己的.良心,只是一唯讨好市场,写出来的东西有很浓的商业味,这种行为是可耻的。的确,现在很多文字,都只是华丽的标本而已。然而,这种“华丽”的泛滥,已不是作者的问题,而是我们读者本身开始迷恋这种东西。

说到这里,我心中已无悲哀,却平添了几份悲凉。

一次,我在**上看见某作家启发年轻人写作少用成语、形容词、对偶句和排比句,回归质朴叙事。如此有常识性的意见据说却引起一片哗然,都说少了成语、形容词等何来“文学性”?其实这才是最为低俗的“伪文学形态”。中国人已经摆脱了两千年,到了唐代已狠狠地摆脱了一次,到了“五四运动”又再彻底摆脱了一次,而且,每次被摆脱的文体,都比现实流行的一套好得多。

两者结合一览,原来是书的问题与知识的浅薄而造就的退步。因而便也出现了“落英缤纷的碎发”,我想,若干年后,我们要怎么证明我们是中国人呢?

是啊,要爱国,或许很多同学的第一反思是努力学习,对,这个想法非常积极。但是又有谁会先想到对中华历史的了解呢?对此,我认为是最好的途径是阅读——文学的墨要用文学的泉来洗。

聂石樵先生写的《司马迁论稿》翻阅中,他说:“我国古化散文成就最高的是汉化,汉代散文成就最高的是传记文学,传记文学成就最高的是《史记》”。这个观点,我十分认同。

我想大家还是应该更认真地读《史记》,作为一个中国人,对历史的了解是爱国的基础,是第一个台阶,而《史记》恰恰是最好的第一个台阶。

就此。我便可以用几句话结束比文章了:

两千年前就把文史熔于一炉的这位伟人,其实也就是把真、善、美一起熔炼了,熔炼在那些不真、不善、不美的夜晚。

熔炉就是那盏小油灯。

难道它真的熄灭了?

【烛光中的国文化】相关文章:

1.烛光中的老师

2.烛光中的爸爸作文

3.烛光中的微笑作文

4.在烛光中收获泪水

5.在烛光中收获泪水

6.烛光中的妈妈作文800字

7.烛光中的微笑作文800字

8.烛光中的老师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