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味道
年的味道1
过年,每个人都喜欢。
“年”,这个词来自于古代的一个传说。传说很早很早以前有一个叫“年”的怪兽,经常在除夕夜里出现,骚扰家家户户。但这个叫“年”的怪兽,怕红色和鞭炮声,于是人们在除夕这天在自己家的门上贴上红色的春联,在除夕夜里燃放鞭炮,“年”就不敢来骚扰大家了。
于是,贴春联和放鞭炮这两个习俗便流传下来。当时,每家要等到除夕夜里十二点才开始放鞭炮,这中间当然很无聊,便有人想出了在除夕夜里组织一系列的活动,大家围在一起边做活动边等新年的来到,叫守岁。现在,科技发达了,除夕夜里最大的活动是“春晚”,是有各种才艺的人与全球华人的大联欢,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因此,大年除夕这一天,不再是个令人害怕的日子,而是一个举国欢庆的日子。我们会在除夕早上开始打扫卫生,叫“除旧岁”,下午去集市买春联与鞭炮,回来贴上春联,夜里燃放鞭炮,叫“迎新春”。全家人围在桌边,吃一顿丰富的团圆饭,放鞭炮,看烟花,欣赏精彩的“春晚”节目,我也一饱眼福,那华丽的色彩,真是壮观。我和弟弟放了一会烟花,弟弟像猴子一样跳来跳去,开心极了。玩了一会,我们就回家了,坐在电视机前,准备观看电视节目,妈妈又为我们端来过年的食品,有大糕、瓜子、花生、糖果,我们边吃边看,真是一种享受啊!
除夕夜一过,就到了大年初一。一大早,我们就随着爸爸妈妈去外婆与奶奶家拜年。每年这一天,我们都会在奶奶家吃午饭,和他们一起欢度春节。
这些习惯与习俗都是年的味道,是幸福与团圆的味道。
2下一页@_@我是分割线@_@
年的味道2
爆炸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题记
春节是中国人的节日,过年是中国人的习俗。一年光阴迅速逝去,带来热闹的春节,带来亲朋好友久别的重逢,带来过年的味道。
街上的商铺都关了个早门,各家各户都挂着代表新年的物品,行人也都换上自己的新衣,起个大早,出门拜年。周围都蔓延着过年的味道。但是这种味道,越来越淡。
团圆饭是过年必不可少的。
一家人,饭桌上难得的悠闲,不再是平常赶着工作的匆匆几口,一年中,也许是唯一一次认真地坐下来,放下所有的包袱,无忧无虑地吃顿饭,这就是年味吧。这份年味,与亲情交杂在一起。
收看春晚也是必备流程之一。对于春晚,人们声讨的声音也越来越大,大家都说,少了那份情怀,少了过年的年味,就连《难忘今宵》也不是从前的感觉。其实,这不是春晚的问题,我们周围的年味儿,的确越来越淡了。
时代在一步步推动着我们往前走,中国的传统习俗也渐渐被人淡忘,过年,人们也越来越像在走形式。
现在的人们,往往是过年前一天仍忙着工作,回家无意间看见日历,才发现,就要过年了。匆匆忙忙地准备一下,身心疲惫地迎接新的一年地到来。这样地过年不是过年,这只能说是一种大家互相串门地放假。过年,完全失去了以前地年味。
大家都在追逐时代地新步伐,但却丢失了心中原本最纯真地文化,最深重地那份感情,一年就过完了,应该好好审视一下自己,收获或失去亦都是成长,然后放下心来,好好地,开开心心地过个年—一家人一起贴个春联,剪个窗花,谈说春晚,回归到最纯真地亲情,这,就是过年,就是年味。
外面地繁华世界的确很美,但怎么也比不上一家人在一起,热热闹闹过个年地这份年味更舒服。
年的味道3
从来到上海求学开始,故乡对我来说,就是那碗令我心心念念的手擀面的味道。
小时候爸爸妈妈在外打工,我就生活在安徽爷爷奶奶身边。爷爷奶奶爱吃面食,我跟着他们也爱上了吃面食。最常也最爱吃的就是手擀面。
将面粉从袋中舀出倒在桌上,有些纷扬在空气中面粉缓缓落下,拉开了制作的序幕。奶奶在桌沿边敲开两个鸡蛋,倒入面粉堆中。于是,鸡蛋就窝进了面粉堆,自家的土鸡蛋黄澄澄地新鲜得可爱。加水,放盐,揉面。这就是我记忆中制作手擀面的画面。
奶奶身材矮小,揉面的时候一下一下地踮起脚,我听奶奶说过,用力揉出来的面吃起来才有劲道。
这时我总爱缠着奶奶嚷嚷着要帮忙。奶奶拗不过我就会扯下一小团面团。于是我就学着奶奶,她揉面,我就跟着揉面;她踮脚,我就跟着踮脚。奶奶手中的面团越来越有韧性,我却揉出了一团面疙瘩。每当这时,奶奶就笑着嗔怪道:“糟蹋了,糟蹋了。”之后就撵着我去一边玩。
玩够了面疙瘩我也不纠缠,蹦蹦跳跳地跑去大房间,熟门熟路地找到床头柜里的饼干桶回到桌边继续看奶奶揉面。童年里,奶奶的饼干桶是一个特别神奇的罐子,打开它里面就有各种美好滋味:小麻花、脆海苔,如果运气好,还能找到“漏网”牛奶糖——那时怕我蛀牙,爸爸妈妈嘱咐要“把糖藏起来”。但我总能时不时找到一两块“漏网之鱼”。
我吃着零食看奶奶做手擀面。那团捏成形的面团被奶奶用擀面杖压扁,卷起,再压扁,再卷起......在奶奶行云流水之间,面团变化成了面皮。奶奶将面皮像扇子一样折起来,慢慢地,轻轻地。然后,奶奶用刀切开变成了宽宽的面条。
这边煮着面,那边奶奶飞速地组合着配料。我最爱吃的菇子,奶奶一定会放很多。最后撒上香菜,以翠泽点缀,香喷喷的手擀面就成了。
那碗氤氲着热气的手擀面是我来到上海后心心念念的。爸爸妈妈曾笑话,来上海7年了,应该适应“上海味道”了。他们不懂,那碗手擀面之于我的意义:那是我的童年,那份柔韧劲道的口感是一种心领神会的家的味道。
写到这里,我已经开始期待了。期待过年时和爷爷奶奶相聚的时刻。
年的味道4
人们总用五味杂陈形容过往,因为懂得味道是每个人心中固守的情怀。我的童年则充盈着幸福的味道。
年味,最贪的还是外婆的蛋饺,那是每次过年的必上佳肴,小时候,总是盼着过节过年,童年就是盼着外婆的厨艺长大的。还记得那次过年,厨房里特殊的天香味飘香十里有余,金黄酥脆的蛋皮浸过油冒起了嫩红的边角,外婆拍拍我的脑袋瓜:“别离太近,一会儿油溅出来要烫着人了。”我眼巴巴望着锅里的蛋皮,垂涎三尺。“乖,一会儿就好了。”外婆灵巧的手三下两下的翻皮,包上馅料,有皱纹苍老的手,让人着实心疼,那双手丝毫不畏惧溅起的油点。那饺皮儿包进去的是我的幸福。一盘金黄的蛋饺上桌,一双双筷子争先恐后的与瓷盘碰撞,一口含住蛋饺,咬破柔软的饺皮,蛋饺中鲜香的汤汁溢出,在嘴间弥漫着,香嫩多汁让人回味无穷。最后一只了大家都盯着它,我正打算伸出竹筷,却被外婆轻轻按下,笑着朝我摇摇头:“大姑娘家的,要懂得谦让,餐桌上要讲礼仪,要让给年纪比你小的。”我只好放下筷子,心中一阵惋惜。外婆像是看穿了我的心思,乐呵呵地笑道:“好吃我再给你做。”就这样,当客人走后,我又吃到一份“独食”外婆总笑侃我“馋猫,别贪嘴,晚上又积食了。”
当然平时最念的还是外婆的韭菜包子,外婆喜欢唤我来打下手。白湛的包子皮裹在面粉里,白里透亮,韭菜、鸡蛋同裹在软嫩的皮中,韭菜的绿,鸡蛋的黄,融合在一起,分外好看。外婆亲自和面,我不会擀皮,只好包了。厨房里散布着清香,渗着温暖的说笑,外婆总跟我讲:“包子皮要往里拐,包住的是团圆,不能漏了馅。”包子上笼了,白气扑扑向外冒。等候多时的白胖包子下笼,外婆总塞给我一个,让我尝味儿,看着我被烫的下不去口的着急模样,外婆就会笑我“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还是和往常一样,要分给左邻右舍一些包子的。我眉头微蹙略带不满时,外婆就会说教我:“姑娘家的,要学会分享,近邻好比亲友,不能小气的。”
童年的味道掺着外婆的呵护和教导,美食的味道掺着外婆的淳淳教导。而今走远了,味道便成了回味。
无论脚走多远,在脑海中,总有故乡和外婆的味道熟悉而顽固,就像一个定位系统,一头锁定了和蔼的外婆,另一头则永远牵绊着我的心。
年的味道5
童年像一个大大的糖罐,有甜蜜的丽水果糖,有香浓的牛奶糖,然而我记忆最为深刻的还是那颗散发着臭臭味道的榴莲糖。
记得我10岁的时候,在一个周末,我的作业已经全部完成了,正坐在沙发上悠然自得地看着电视。门外突然传来了一阵敲门的声音,我急忙去开门,只见那人手上拎着大包小包。妈妈和那人聊了两句,那人便匆匆地走了,只留下了一堆袋子。我翻箱倒柜地在一群包里翻找,终于找到了自己的最爱——零食。我一股脑儿地把零食全都倒了出来。在茫茫零食堆中看见了一个包装袋上全写着外语的糖,一下子便吸引了我的注意。
那糖呈现着乳白色,映照着太阳的光辉,就如同羊脂玉一般,闪烁着诱人的光泽。我想,这糖看上去那么好看,肯定也很好吃。心动不如行动,我赶紧把糖外面的一层包装纸撕了下来。就在一瞬间,一股怪味扑鼻而来,我吓坏了,赶紧把糖扔在了茶几上。
可才看了一会儿电视,吃瘾就又上来了。我看了看那袋糖,心里痒痒的:浪费了多可惜呀,说不定这糖是像臭豆腐一样,闻起来臭,吃起来香呢?算了,反正吃块糖又死不了人,吃了!我用舌头先舔了一下,味道还不错,就怀着义无反顾的精神吃了下去。过了一会儿,我就明白了我做出的这个决定是多么错误。好奇能够害死人,那一刻,我终于明白了“求生不能,求死不得”是什么意思了。因为这个祸患,使得我的胃里翻江倒海。我狂奔到水池边,马上把糖吐了出来。整个房间里都弥漫着那种怪味,我有了一种快要窒息的感觉。在用水漱了好几遍以后,我这才感觉好受了一些。
一整天,我一点胃口都没有了,整个人看上去都消瘦了几分。妈妈瞧见我和桌上被撕开来的糖袋,一下子就明白了,望着我哭笑不得:“你怎么吃了个榴莲糖啊?”我“啊”的一声,气得差点昏过去。要知道,平时我遇到榴莲都要退避三舍呢。要是老天能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不会再吃那颗榴莲糖了。
现在回想起以前发现小时候做的事总是那么有趣,而那时的我又多么的单纯可爱,童年真的如一个大大的`糖罐,甜甜的糖占了大半,却也有那忘不了的臭臭榴莲糖。
年的味道6
回忆起我的童年,眼前没有苦,没有酸,是一片甜。
论起我的童年,要从我的家人说起。我的家人真多,有精通木活的爷爷,有慈爱的奶奶,有喜欢交友的爸爸,有喜欢英语的哥哥,一个受宠的小小的我,尤为特别的就是擅长厨艺而能干的妈妈。那一手厨艺,就是我童年最深刻的记忆。
童年的美食,我记忆力最深刻的是妈妈做的“水盆”。那是我们回民的传统食物,一般只有在一些重大的节日,妈妈才会做。如:“开斋节”,“圣记”等日子才能吃到的。在那之前,妈妈总是要和阿訇联系,约定好时间,第二天早上妈妈就开始在厨房里忙活起来,把牛肉和羊肉放在锅里煮。先煮半个小时后,再把胡萝卜,白萝卜放进锅里大火煮炖一会,再把粉丝和木耳放进去,等到熟后,放一些葱,就可以出锅了。装盆要用白色的陶瓷的最好,舀起来时要均匀。盛好后,白色的瓷盆,绿绿的青菜,黑黑的木耳,柔白的粉丝配上那红红的牛肉,格外诱人,让人垂涎不已。
往往这时,我便偷偷地走进厨房,舀一小碗,一个人偷偷地在房间里津津有味的吃着。吃完后一开门,就听见有人在喊“坐席了!”,便迫不及待的坐在席上,还窃喜:哈哈,哥哥还要在那里帮忙,我却可以坐在这里吃。爷爷奶奶来时,也没有因为我坐的地方不对而指责我。当开始吃时,看着那红红的萝卜,白白的粉丝,绿绿的大葱,五颜六色的,我便忍不住再次食指大动起来。不一会儿,放在我面前的“水盆”已经没有了,我便跑到奶奶面前,往她怀里一坐,奶奶就知道我要干什么了,便用筷子夹起一个“水盆”里的肉,喂到我的嘴里。那“水盆”吃到嘴里香,咽到肚子里妥贴,寒冷的冬天也变得暖和了。香、热、美,色香味俱全。这道“水盆”里,我吃到的不仅是食物的美味,还吃出了浓浓的爱的味道,吃到了满嘴的甜蜜、童年的幸福。
童年时,除了有家人的疼爱,常常还离不开一起玩闹的小伙伴。印象里,玩的最多的就是“蒙瞎子”和“打水仗”。
幼时,往往在饭后,我们便聚在一起玩“蒙瞎子”。我们以手心手背来决定谁来当“瞎子”,往往弱小的我就成了“瞎子”。眼睛用一块黑色的布蒙住了,游戏开始,有一个人“送瞎子”,听着大家唱起了歌谣“送,送,送瞎子……”,突然,全场安静了下来,我用自己的听力来辨别方向,左边响起一阵脚步声,我猛地一扑,哎!扑了一个空,我再来,仔细聆听周围的声音,后面又有脚步声,我一个华丽的转身,往前一冲,抓住了。我开心的取下眼罩,一看,原来是我哥哥呀!
而在夏天,天热了,下河去玩水便成了最好的选择。随着太阳渐渐的大起来,我们的这种欲望就更加强烈。于是,我们就叫上小伙伴,每一个人拿上水枪,来到河里。“一、二、三,开始。”说时迟那时快,我还没反应过来,就已经有迎面而来的一束水扑到我的脸上。我也不是好惹的,拿起水枪,用力一射,两边就开始了激烈的“战斗”,过了一会儿,我们个个淋得落汤鸡一般,于是,中场休息。休息时,有时还能碰见彩虹,我们便忘记了“战争”,怀着愉快的心情欣赏这美丽的彩虹。
这就是我的童年。它的味道是香甜的,就像吃了满口的蜜一般,幸福、自由、快乐。
【年的味道】相关文章:
1.年的味道
2.年的味道
3.年的味道
4.年的味道
5.年的味道
6.年的味道
7.年的味道
8.年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