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曹操翻案
千百年来,人们对曹操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认为曹操是能臣,是奇才,但更多的人认为他是奸雄,是汉贼。经后世艺术小说的“加工”,民间戏曲的“润色”,再加上后世帝王出于统治目的而下的定论,“奸雄说”就普及了。
世人只记得周郎的赤壁之战,却忘了曹操的官渡之战;世人只记得诸葛亮足智多谋、神机妙算,却忘了曹操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人们只记得孔融学识渊博、才华横溢,却忘了曹操的大气磅礴、横槊赋诗;人们只记得刘备宽厚、仁慈、明正典刑,却忘了曹操割发代首、赏罚分明。今天,我就来为曹操翻案。
在苏轼的小品文《东坡志林》中,就有这么一句:“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频感眉,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民间对历史人物的品评是有着自己的立足点和出发点的。听说刘备败了,就痛哭流涕;听见曹操败了,就鼓掌欢笑。在小说里,曹操“汉贼”、“巨奸”、“狡诈”、“多疑”的形象已深入人心,无数人想“啖其肉,饮其血,寝其皮”。在戏曲里,曹操为白脸,而白色代表着奸诈,暗喻人物生性多疑、手段狠毒,连乾隆皇帝都最终拍案将曹操定为“奸贼”。
然而,曹操也只是个普通人,有血有肉,没有三头六臂,所以后人对他的看法与评论未免有些不公正。在历史上,曹操其实是个有勇有谋、雄才大略的人,他心比天高,睥睨天下。
有人说:“曹操敢‘挟天子以令诸侯’,简直是托名汉相,实为汉贼!”然而,曹操抓住“天子”这个有利的筹码,制服了诸侯,实乃明智之举。当时各路诸侯都对天子之位垂涎三尺,而曹氏代汉,应该说是水到渠成、顺理成章的事。汉代已经处在没落的边缘,它的体制已经不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乱世出英雄,这时候,曹操的出现以及“篡位”正顺应了历史的发展。如果你认为古时候的改朝换代者都是谋反叛乱者,那么,自古以来的每一次改朝换代岂不是都不合法吗?商汤反夏、唐高祖李渊起兵反隋,他们算不算是奸臣呢?显然不是,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的,顺应历史且能推动社会进步的变革,都是合理的。在三国鼎立的`乱世之中,曹操用自己的谋略,基本统一了中原。他加强集权,推行屯田,兴修水利,用人唯才,抑制豪强,打破世族门第观念……这些就足以看出曹操的雄才大略。
有人说:“曹操狡诈至极,误杀了人还敢说‘宁教我负天下,休叫天下人负我’。”曹操生性多疑,野心极大,敢于把自己的真实想法说出来,表现了他的率真。在尔虞我诈的汉末三国时期,谁不奸呢?吕布不奸?董卓对吕布十分爱信,二人曾经誓为父子,然而在听了王允的调唆之后,吕布便有了异心,杀了董卓一家。关羽不奸?他为什么不和颜良真刀真枪地打,而要靠赤兔马,在颜良毫无防备之时就将之杀害?这些被后人称为“英雄”之所以奸,无非是为自己谋求一条生存之道。他们在某些情况下表现出的奸,是应该得到理解的。
有人说:“刘皇叔广得民心,曹操广得骂名。”刘备虽然深得民心,但是投奔他的人却没有几个,上将仅有关张赵马黄魏,谋士仅有诸葛亮。曹操却拥兵百万,上将千员,他用自己的宽宏大量与爱才之心赢得了众多的人才。在皖城之战中,张绣率军杀死了曹操的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和爱将典韦,曹操也险些丧命。但后来,曹操不计私仇重用张绣,不仅未报杀子之仇,而且还同其结成儿女亲家。官渡之战取得胜利后,看到自己手下的人与袁绍暗通的书信,他只说了一句“当绍强盛之时,姑且不能自曝,何况他人”便释怀了。翻遍史册,曹操的度量有谁可及?他就是这样一步步地得到了民心。
在历史上,曹操也是个真正的英雄。虽未称王,但他永远是史册之中无人超越的千古帝王。
【为曹操翻案】相关文章:
2.曹操
5.话说曹操
6.崇拜曹操
7.论曹操
8.英雄-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