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回家看看
常回家看看1
“人逢喜欢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一年一度的传说节日——中秋节又要到了,孩子们欢乐地玩耍着,大人们则忙碌地张罗着晚上的团圆饭。
这天小刚家特别热闹,小刚也特别快乐,因为长期在外的爸爸要回来了。夜幕降临,小刚欢快地哼着歌,桌上摆满了而腾腾的美味佳肴,可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小刚爸爸还未回来,电话又拨不通。他们欺骗自己似地想:也许在路上了,不方便接听罢了。菜凉了又热,热了又凉,电话终于响了,却只有一句简单而又让全家的期望变得支离破碎的话:“爸,妈,我今晚有应酬就不回去了,礼物我会托人送去的,你们玩的开心点吧。”
不知道这样的事不知道有过多少,但我知道,他们想和家人团聚,共赏明月,共享天伦之乐的愿望是那么强烈。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工作在外的人有他们迫不得已的缘由,但是物质上的优裕带家人带来的没有太多的快乐,而是更多的无奈。可能等你事业有成了,父母却已双鬓胜雪;孩子个子虽然比自己都要高了,但他却问站在门外的你:“请问你找谁?”我想,这是以肯定后悔莫及。比起富裕却疏远亲人的生活,我觉得其实即使清贫,但一家人在一起乐意融融才是快乐的。中秋之夜,他们会放下一切包袱相聚在一起。一块小小的月饼即使被分得碎碎的,到哪一家人在一起吃,这就是最好吃的。金钱与这份快乐相比之下,总觉得那么渺小。
陈红的《常回家看看》正是父母不在身边的我们的心声啊!
祝大家在中秋之夜能一家团聚,那些身在外地的大人们,即使不能常回家看看,这个中秋之夜,也是时候回家看看家里人了啊!
2下一页@_@我是分割线@_@
常回家看看2
读了《常回家看看》,我心中涌出了许多爱的浓血;脑中像幻灯片一样把爱的记忆浮现出来;眼中落下一颗颗珍珠般大的感动水珠。
《常回家看看》写了作者回到奶奶家,和奶奶一起谈谈话,在奶奶的帐本里,作者才知道奶奶多么渴望自己的儿女能少挣点儿钱,带着孙子孙女,常回家看看,吃顿饭,一起聊聊天。
因此,我感悟到:每个老人家都像小孩一般,让家人疼爱、关心,不想孤单。
如果我早几年读到这篇文章该有多好啊!几年前,由于四个舅舅十分疼爱我和弟弟,并且四舅是书记,能够方便让我们一家上广州生活。四个舅舅就问我和弟弟喜欢不喜欢,“好!”我和弟弟异口同声回答,奶奶听了,刚才的笑容就像闪电一样马上收回了,我们根本不懂得奶奶的心。 几个月后,我们离开了奶奶,来到了一个人生地不熟的花都。每当父亲打电话回去时,总听到奶奶的牵挂的哭声,又回想到奶奶和我们的快乐时光,恨不得抽自己俩耳光。
奶奶,对不起!我会抽空回家的。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
常回家看看3
连日来的阴云密布还是飘起了鹅毛大雪,纷飞的大雪覆盖了整个工厂,许久都不见停下。
咔,咔,咔…
工厂左边的门卫室大门被人轻轻的推开了,迎风而开。只见一消瘦老人缓缓走出,沧老的容颜确一脸的幸福之色。
老人看了看银装素裸的白雪堆积了起来,依旧笑容不减的动了动手随手拿起了一旁的扫把,动作熟练的扫起了雪。
狂风依旧吹着,大雪依旧飘着。老人转身看了看没扫过的路面,笑容更灿烂了。老人放下了手中的扫少,迈步走过去看了看堆起来的白雪,弯下腰用那满是老茧的双手堆起了雪人。
“常回家看看,常回家看看”。
随着老人兴奋的歌声结束,一个婴儿般大小的雪人也栩栩动人的出现在了老人的眼眸深处。许久……
时间之河,流淌于世。微微眷意,缓缓沉眠于午夜。
“终于下班啦!”
不知是谁的一声大喝,整个车间骚动,纷纷下楼而去。原本懆杂的车间转瞬安静了下来。
刚回到宿舍的我感觉轻松了很多,犹如刚从牢房出来。另外几个室友也纷纷回到宿舍。
无聊之于的我们谈起了工资,原本下班兴奋的心情沉入谷底。工厂几个月没发薪水了,大家手里都没有钱了。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
随着一位慈祥老人的歌声传进宿舍,大家心情才婉转一笑。
“福伯”
“福伯”
“福伯”今天怎么这么高兴,还哼歌了,一位室友好奇的问了起来。
询问过后才知道原来福伯几年没回家的儿子前几天回家了,还带媳妇回家了,还有个刚满月的大胖子。这不家里的老伴和几个女儿打电话催他回家。
临近元旦了,工厂也承偌元旦发点薪水他回家抱孙子。
时间虽如蜗牛一样攀爬着,日出日落的太阳习惯了一天一次的出现。
这一天,这一天终于来了,新的一年,元旦节,日盼夜盼的日子来了,因为场里要发薪水了。
整个车间二十几个人或坐,或站的全都在车间等着老板的出现。
半年的积压,半年的薪水。在这新的一年的第一天都可以领到了。
员工的心情都是兴奋的,雀跃的谈论着。谈论着什么时候回家过年。
然而梦最终只是梦随着时间的推移,夜终于来了。老板的身影确成了海市蜃楼的幻影,寒风掠过漂散开来。
清晨,当我还在工资没领到的烦恼中赖床不起时,只听外面一阵阵的喧哗,迷糊的我只听清楚了“福伯”两个字。也许是听习惯了吧!
半响后,当我走出寝室大门才惊呆了,愣住了。我听清楚了,“福伯”永远的睡着了。
焦急又不可质信的快步跑到门卫室,门前挤满了人。我努力的挤了进去,我看到“福伯”睡 在他那张单人床上。
寒冷的冬,“福伯”床上的棉被确是那么的薄,简陋的门卫室单调的确只有一旁桌子上前几天多出的一罐奶粉。
常回家看看4
1月28日是个特别的日子,一大清早,天空就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雪。从窗外望去,屋顶上,街道旁,小区里,到处是一片白雪皑皑。今天,我们作为学生代表将在张群燕老师、秦丽梅老师和杜杰老师的带领下,去采访灵山三居委的老人们,多多了解他们的生活。
我们一行人,撑着伞,踩着脚下的薄冰,来到了灵山三居委的活动室。我们刚踏进活动室,老人们的掌声就如期而至。看到老人们脸上的笑容,我瞬间忘却了冬日的寒冷。我们给他们带去了礼物,陪他们一起聊天。整个活动室都被欢声笑语所笼罩。
我和同学一起采访了一位老奶奶。她原来是宝洋中学的音乐老师。她十分喜爱唱歌,许多歌都是她自学的 。但是,想不到眼前的和我们谈笑风生的老奶奶今年已经72岁了,以前身体不是很好,身上开过14刀,如今身体已恢复健康了。她自己平时在家就是做做家务,看看电视,闲暇时再唱唱歌,她还是合唱队的一员。其他的爷爷奶奶还告诉我们,她有时还教他们唱歌。谈到老奶奶的子女时,她十分高兴,她说她希望女儿能常回家看看,一起聊聊天,帮她做掉些家务。最后,老奶奶在我们的强烈邀请之下,唱了一首《泉水叮咚响》,引起了台下一片掌声。
在之后,我们还和其他的爷爷奶奶聊了天,和他们聊到子女时,他们都显得十分开心,可以看出他们都以自己的子女为骄傲,但也能看出他们的子女很少来看他们。共同的心愿就是希望儿女能多回家看看,多陪陪他们。
现在的年轻人都以工作忙为借口,陪伴老人的时间越来越少。他们偶尔去一次,老人们都会十分开心。知道要来,会花一下午的时间来准备丰盛的晚餐。我和爸爸妈妈有时不去爷爷奶奶家吃饭,在电话中,我能透过话语感受到他们的失落。
通过这次和老人们聊天的机会,我知道我以后一定要多多陪陪我的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我深深地希望到天下所有为人子女者要多陪陪老人。春节将至,愿所有的家庭都能团团圆圆过个年,让老人们感受到子女对他们的爱。
走在回家地路上,雪下地更大了。不过我一点也不觉寒冷,因为心中有了一份憧憬和希望。
常回家看看5
"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零"一声钟响回荡在中国的大江南北。新一年的脚步又向我们走来。在如此激动人心的时刻,人们欢呼着,拥抱着,释放着。喜庆的鞭炮轰隆着每个角落,璀璨的烟花划亮了每处天空。何不借着如此心情,顺着如此美景对祖国道声:"GoodmorningChina!"对亲朋好友贺上:"Happynewyear!"
电话铃声响了,是妈接的电话,她用痉挛的手紧握着话筒,苦涩的脸颊勉强挤出了个笑容。我一想就明白了,电话一定是哥哥打来的。前几天,他打来电话告诉过我说,今年由于工作走不开,就没回来。算算日子,我也想见他了,也难怪爸妈念他。
"俊的电话"爸从房里出来,看到妈缓缓地放下电话,便问到。
"嗯。"
"这孩子过年也不回家。"
"别这样,他也忙啊!咱们做父母的,只希望孩子过得平安,只要他幸福,我这心就舒坦了……"
我关上了门,透过窗户看那些从天空降落的美丽的精灵,开始领会到做父母的悲哀。父母无怨无悔地培养你长大成人,他们希望你长大,又害怕失去你,就如你先是一棵树苗,在他们悉心照料下茁壮成长,期待你快快长大,开花结果,可又为你的成熟,终会离开母体而伤心无奈。而你会为你自己的成熟感到自豪。做父母的苦心,做儿女的未必明了啊!
陈红的名曲《常回家看看》真够打动人心的,它唱出了多少父母的心声,唤醒了多少儿女的良心。无论何时,身处何方,你是否常常想在家中日日夜夜盼你回家的父母呢不需要你们的任何礼品,只要你常回家看看,他们就会万分欣慰啊!可是又有多少人可以真正做到呢留在家中的父母除了等待,还是等待。
想起今天下午邻家五岁的小孩说团圆,是一家人围在桌边一起吃汤圆的时候,旁人一个劲地夸他聪明,而妈却站在那儿似一"雕塑",当然今晚妈买了汤圆。妈那僵硬的脸像一张黑白照片,像一个失去太多而又无奈的小老太婆。我感到隐隐地惆怅,如同一道渐渐扩大的伤口,碎裂在眼底,此时却只能端起碗,让眼泪直往碗里淌。
鞭炮仍轰着,烟花仍喷着。我走到客厅,就拿了一个苹果啃了起来。苹果的汁顺着牙齿,流到牙根,那么酸,那么酸痛。我闭着双眼,紧紧地,把眼泪也逼了出来。我撕走了日历的最后一页。它将成为一张图片印在岁月的封底。时间过得好快,好狠。
走进哥的房间,空荡的四周没有昔日的风采,桌上哥那张彩照仍被相框紧紧拴着。哥将不会再有那张纯真的脸,他脱离了原来的生活轨道,扬起了自己的翅膀飞向属于自己未来的天空。也许,他想回头,可他没有后退的可能,就像母亲说的,"蝴蝶飞不过大海,又有谁忍心责怪!"或者是父亲说的,"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啊!"哥是这样的吗
不知什么时候,妈走到了我的身旁。"丫头,别怪你哥,好吗以后你会明白的。"她那几乎是乞求的语气,听得我心里一阵阵隐痛。我怕自己会让她伤心,怕她的眼泪,就像一个人在黑暗的森林里无助一样。我仍很勇敢地用自己的目光迎了过去,我想答应她,但在她面前我干净的如一张白纸,所以只能说:"也许吧!"妈不敢迎接我的目光,转过了身,"你还小,人生有很多的无奈。在你无法拥有他时,只能祝福他,因为你是他的家人,而家人就像你用不同的杯子,喝不同的咖啡。无论你走多远,在做什么;无论世界怎么改变,家人的感情都永远不会改变。"
在她转身离开的那一瞬间,她在无声地哭泣,耸动的肩让我的心像被撕裂一般疼痛,母亲的话回荡在空荡的房中。母亲的话让我明白,家永远都有父母最温馨的笑容,家永远是避风的港湾,心灵的寄托,家人的平安问候让我们的冬天不再寒冷。
突然,我的内心刮起了一阵风。地上的那些纸屑,枯草,就统统被风吹起来,刮到了天上,再也没有掉下来,就像有些人一样,走了,却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
常回家看看6
在这个充满钢筋混凝土气息的社会里,在这个快节奏的生活中,一切都是那么匆匆,匆匆上班,匆匆回家,匆匆离去……
可是啊,妈妈已经年迈,跟不上女儿的步伐,你能否等等妈妈,再多陪陪妈妈,哪怕只是一会儿。
女儿啊,妈妈知道你自己在外打拼的不易,你有你的情非得已。可是妈妈还是难舍对你的牵挂,对你的思念,还是想多让你常回家看看。
也许你讨厌妈妈永无休止的唠叨,不想回家。但亲爱的女儿,请你再耐心一点儿,因为在你咿呀学语时,妈妈总是在一旁耐心聆听;亲爱的女儿请你再缓慢一些,不要因妈妈的脚步蹒跚而不愿相伴而行,想当初你学走路时,妈妈不曾有过一句的抱怨;亲爱的女儿,请你再容忍一下,不要嫌弃妈妈在你每次出门离开时的泣不成声,因为你小时候找不到妈妈的身影时,也哭的这样伤心。
亲爱的女儿啊,请你不要厌弃妈妈,请你多陪陪妈妈,正如你小时候妈妈的一路追随不离不弃。
你的背影牵拽着妈妈的眼神,你的足迹连缀着妈妈的心。不要让前行的步履如此匆匆,妈妈老了,在一起的日子都该按秒算了。不要推脱回家的日期,不要吝啬待在家里的时间,让妈妈多多享受子女绕膝的天伦之乐,让妈妈多多感受儿孙满堂的幸福生活。
女儿,你不知道,当妈妈获悉常回家看看的条例入法时是多么高兴。可一转念,又不禁心凉,难道晚辈对长辈天经地义的关爱已经冰冻到非要通过刑法约束的地步了吗?不,不是的,妈妈相信我的女儿不会任妈妈当空巢老人而不理不睬。妈妈相信我的女儿并不是不想回家,并不是忘了那个呵护她长大深深眷恋着她的妈妈。
亲爱的女儿,常回家看看吧!妈妈愿意和你围在饭桌前说西道东,妈妈愿意倾听你的委屈,妈妈愿意分享你的成功,妈妈还愿意像以前一样做你生命中的三月暖阳。
或许再过一些年,妈妈变得更加邋遢;或许再过一些年,妈妈连话都说不清;或许再过一些年,妈妈会疾病缠身。但妈妈并不害怕,因为在你小的时候,曾用稚嫩地语气说过:“妈妈,我会照顾你一生。”妈妈相信,我的女儿是天底下最孝顺的,妈妈是天底下最幸福的妈妈。
女儿的脚步时时刻刻牵动着妈妈的心。当你工作累了,有假日了,就停下匆匆的步履,回家歇歇吧。虽然妈妈的本意很需要你依赖你思念你,但妈妈更希望挚爱的女儿不要太辛苦!来吧,到母亲身边,还像小的时候那样,躺在妈妈的怀里,让妈妈给你轻摁头哼歌谣,缓解疲惫的身体,释放心底的重压,重温母慈女孝的幸福时光。
常回家看看7
早在几年前,我就用一个精致的小本本把一大家十几口的生日记录在册,现在对每个人的生日就是不翻册子也已记得八九不离十。
刚入冬不久,我便时刻提醒自己千万别忘了农历冬月可有几位“重量级”的人物要过生日,第一位便是我婆婆,她的生日是冬月十一,可事与愿违,你越想把它牢牢地记住它还越是记不住,转眼到了那一天,大清早便接到远在千里之外的女儿的“求救”电话——妈妈,快打生活费来,要不然我就要挨饿了!疼女心切的我如领圣旨般马上马不停蹄地赶到银行给女儿汇款,汇完款,又想着赶紧趁着这难得的好太阳把床单被褥洗洗晒晒,正忙乎间,手机响了,是婆婆苍老而含混的声音:“喂,你们什么时候下来吃饭的呀?”我心里一楞,糟了,竟然还是忘了婆婆的生日!事不宜迟,我马上叫上还气定神闲地端坐在电视前的`老公买了蛋糕和饺子风驰电掣般往家里赶,临近家门,远远的就望见婆婆那略带佝偻白发苍苍立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宛若雕塑般的身影,心里的那份深深的愧疚自责真是无以言说。婆婆看见我们的到来高兴得如孩子一般绽开菊花般的笑脸,一会儿端茶递水一会儿又拿来橘子,眼见婆婆把我们当成了十足的客人,这更加深了我的自责,连忙加入到忙碌的人群中,帮着择菜洗菜切菜,这期间,掌大勺的老公少不得时刻叫婆婆拿油拿醋的,乐呵呵的婆婆不是拿错了这样就是拿错了那样,最后她老人家怕菜凉了催我们赶快上席自己亲手煎了一碗豆腐还忘了放盐,这不免引起了开过馆子做着生意的女儿女婿的一阵说笑:老娘啊,现在的盐不值几个钱的;您穿的衣服怎么老是长短不齐(扣子扣错了)呀;您怎么老是把一句话念叨个没完啊;这肉里面放的酸辣椒怎么有股臭味儿呀..........婆婆平日里本来就不善言语,这会儿更是语塞词穷,只顾埋头吃饭,我心里不由得为婆婆愤愤不平起来。好在吃到一半,不是这个的手机响了,就是那家的小孩哭闹着要回家了,大家加快速度,很快结束了婆婆的生日饭局,满满的一大桌丰盛的酒菜眨眼间变成一片狼藉,整个席间我甚至没听见儿女们给婆婆的一句祝福,大家酒足饭饱,纷纷拿出各自的礼物塞到婆婆手里,没买礼物的就拿出一张“红叶子”塞给婆婆,然后开的开小车,骑的骑摩托,步行的步行都各自忙自己的世事去了,留下婆婆和满桌子的杯盘碗盏,顷刻间满屋的欢声笑语被一片冷寂所代替,这些忙忙碌碌的儿女啊似乎一点儿也不在乎老娘的感受把这个家仅仅当成饭店一般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婆婆倚在门边望着儿女们一个个匆匆离去的背影,我分明感觉到老人是那样的孤单无助,旋即,我毫不迟疑的留了下来,洗刷抹扫,一切归置停当,我和婆婆面对面坐下来,拿出我精心为她挑选的“月之边”蛋糕,切下一块喂到婆婆嘴里,婆婆的眼睛湿润了,我感觉到了婆婆此时的幸福,也更能体会到婆婆平日里的孤独..........
回城路上,我不由得想起了那首曾经唱响大江南北的歌——《常回家看看》,歌词原本是撼人心魄感人肺腑的,但唱多唱久了,人们便变得麻木了,让人觉得变成了一种敷衍,也唱得不那么饱含深情了。现在在外面工作和忙事业打拼发了迹的人回家的次数是越来越少了,偶尔回家一次,要么是宝马香车,要么是一掷千金,可他们哪里知道,父母所要的仅仅是那种斩不断理还乱的骨肉亲情和儿孙绕膝尽享天伦的氛围呀!
回想婆婆那种孤苦无依殷殷的期盼,我们真该常回家看看。
常回家看看8
岁月禁不起雕琢,禁不起刻画,该流逝不会吝啬一分,也挽留不住它逝去的步伐。在谁的两鬓降下霜雪?在谁的脸上留下足迹?
小学五年级时,坐在教室课堂的我总在想一个问题,过个二十年,爷爷奶奶走了,再过个二十年,父母亲也走了,再过个二十年,也许我也走了,我该怎么办?这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每当星期六晚上我们一家人坐在电视机前看快乐大本营哈哈大笑时,我就想时间如果永远停留在这一刻就好了,让世界静止吧,不要有明天。
可惜上帝没听见我的心声,今日中秋节回到娘家,十六个年头过去了,爷爷奶奶已年迈,奶奶双脚浮肿,走路需要拐杖,走几步需要歇几步,似是已到黄昏。父母双肩的担子已卸下不少,昔日的重体力劳动也给身体留下吃不消的果子,时有不适。而我已嫁作他人妇,领着孩子回到家。
与姐姐计算,如果父母还有三十年,她一年回来的次数四次,能见面的机会也就只有一百二十次,如果有事情耽搁,回来的次数更少。而距离父母家更近的我,210公里,一个半小时的车程,也因有了孩子回来的次数更少了,母亲常常打电话,问孩子好不好,其实我知道,她是想让我常回家看看。
父母亲总是目送着我们离开,小时候,她看着我们一步一步的学会走路,走进小学教室,一天回两次家,走入初中,一星期回一次家,走入高中,一月回一次家,走入大学,一半年回一次家。如今回来,他们也总是看着车子远去方才回家。而我们是不是也在目送他们离开?
常回家看看,父母双亲老了,不再是那个能将你高高举起之人,也不能背你趟过河的了,他们唯一的奢望就是,你们能常回家看看。生命来来往往,来日并不方长,别等,回家看看吧。总以为岁月漫漫,有的是时间挥霍等待。总以为明天很多,很多事不必急于一时,很多人无需立刻相见。但其实,人生来来往往,真的没有那么多来日方长。余生很贵,经不起浪费,禁不起等待。
趁阳光正好,趁微风不燥,回家看看吧,让此生不留遗憾。
常回家看看9
年龄越长越大,想法越来越多。我们总是自以为是的想去做我们自己想做的。总认为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是件很酷的事情,我们渴求着所谓的诗与远方,我们想做一个山不过来我就过去的勇者。我们怀揣着我们的梦想,我们想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我们在心里告诉自己,要做一个不忘本的孩子,要做一个有出息的孩子,只有这样才能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只有自己想要的都有了,才能更好的孝敬父母,才能给他们我们所认为的最好的。殊不知,当我们在外面津津乐道的享受属于我们的青春时,父母却在一点点老去……
当我们向往着旅行时,父母正在默默的渴盼着我们的问候;当我们向往着诗与远方时,父母正在翘首以盼着我们远去的身影。我们越长越高,父母的腰背却越来越低;我们越长越大,离父母却越来越远;我们懂得越来越多,与父母的沟通却越来越少。有时候,我们会心安理得的认为,这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所必须经历的,父母也不例外,我们的远去,是为了更好的相聚。可事实真的如此吗?
试想有一天,我们真的奋斗到了我们一直所追求的,我们一直认为是最好的,那时的我们会满足吗?我们会抽出自认为宝贵的时间陪父母吗?也许到那时,我们会给父母很多物质上的支持,会让他们穿的更好,住的更暖,但这些真的是他们想要的吗?人的年龄越来越大,就会愈发思念亲人,需要孩子的陪伴,就如同我们小时候渴望父母的陪伴一样,需要的是一种安全感和满足感。
现在的自己有时会很害怕,每次回家,都会看到父母苍老很多,鬓角的白发只增不减,身体越来越不如从前。我好害怕有一天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悲剧发生在我身上,我害怕我还没来得及报答,他们就已离我远去……有时也会恨自己的无能,为什么不能快点承担起照顾父母的责任,为什么不能在与时间的竞赛中略胜一筹。现在我能做的就是抽出自己的有限时间常打电话问候,在经济允许的条件下,常回家看看……可能有些时候,身边的人会说我过于恋家,电话打不停。其实自己只是想多陪陪父母,即使身不在,但心一直在……
常回家看看,趁父母还在;常回家看看,趁我们还有机会;常回家看看,不再给自己任何理由和借口……常回家看看,让自己的人生遗憾减到最小。
也许当我们足够成熟时,才会懂得:当我背着行囊到处去流浪,追逐梦想到达的地方;当我经历了无数的风霜,才发现我追求的答案,就是最近、最温暖的家……
常回家看看吧!
常回家看看10
10月9日又重阳,虽说孝心不应成为应景之谈,但尊老、敬老的传统不应悖离。就在重阳节前一周,四川彭州法院丹景山法庭在田坝中审理了一起赡养纠纷,73岁老母亲状告两儿两女,要求按月给予口粮。同时,还要求儿女们逢年过节要常回家看看。
年年重阳,今又重阳,每年在这个时候谈论尊老、敬老、孝老等等话题,确实有应景之嫌,但是也不得不承认,在这样的时间节点谈论这些话题,所产生的新闻效应,引发的社会关注度确实要比平时高。尤其是,当从一个社会整体的角度来看,还没有完全形成尊老、敬老的社会氛围,又不时被曝光嫌老、弃老、虐老的社会事件的时候,我们就更有谈论这个话题的必要。
新闻中这起官司,老人为了能够得到子女的赡养,尤其是为了能够让子女们常回家看看,不惜把四个子女告上法庭,在一些人看来,这是一种双输的结果,一方面可能伤害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感情;另一方面可能会让成为被告的子女觉得很没面子,进而埋怨父母,更加不尽孝道。但是从案件的审理过程来看,非但没有成为我们想象中的双输,反而实现了多赢。
一则,连作为被告的老人的儿子也表示,因为四兄妹在赡养老人的问题上迟迟协商不下,最终不但老人在各方面得不到应有的赡养和照顾,而且因为这样的家丑也在乡邻之间闹得沸沸扬扬,影响了老人子女在当地的社会评价。现在有了法律出面,有望促进问题得到彻底的解决,这不但是老人期盼的,实际上也是子女所期盼的。
二则,当地法院故意把法庭设在了田坝中,目的就是把这次庭审过程变成一次普法过程,借助这起案件的审理,向当地民众宣扬孝德理念,倡导常回家看看。而事实也证明,当地民众不但对于此次常回家看看官司高度关注,而且纷纷感叹自己受到了教育,懂得了以后如何做才是符合道德规范,也是符合法律要求的。
另外一个值得肯定的地方是,常回家看看入法之初,很多人并不看好,认为在情感、现实、传统观念等等的羁绊之下,常回家看看入法必将沦为一纸空文,但现实却是,越来越多的老人开始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作为被告的子女,也从开始时的难以接受,拒绝出庭,到慢慢客观、理性地看待,有些子女甚至开始像上述新闻中老人的大儿子一样,从心里期盼着法院能够出面,通过法律手段解决子女与子女,子女与父母之间存在的赡养纠纷。
这不但说明常回家看看入法本身的价值,而且也说明随着公众法律意识的增强,不管是父母还是子女,面对客观存在的各种家庭矛盾、赡养纠纷,开始愿意通过法律的方式来予以解决,而不是任由问题一直处在无解的状态,这才是各方,尤其是作为被赡养人的父母最愿意看到的。
【常回家看看】相关文章:
1.常回家看看
2.常回家看看
3.常回家看看
4.常回家看看
5.常回家看看
6.常回家看看
7.常回家看看
8.常回家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