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活雷锋作文
篇一:生活中的活雷锋_450字
在生活中被帮助过的人都有一种说不出的幸福和感激,在我身边就有一个这样的活雷锋,那就是“林鸿杰”。
林鸿杰有一头乌黑光泽的头发,非常有个性,有一双炯炯有神的双眼,一对浓密的眉毛,说话很幽默。
“叮铃铃”同学们最喜欢的放学铃终于响了,同学们收拾书本放入书包一溜烟的就跑回家了。而我还在教室里慢腾腾地收拾东西,我背上书包准备走时,忽然想起作业记录本没抄,就又回到教室,掏出记录本,说时迟,那时快,我刚一回头作业项目都被值日生一个粉笔刷刷没了,我喊:“我还没抄完呢!”谁叫你不先说?”值日生傲慢无礼的回礼,让我很气愤,我问别的同学说:“借我抄一下作业记录行吗?”可是他们急着回家,都一个个无情地拒绝了。我顿时五雷轰顶,心灰意冷,正当我准备回家时,突然从我身后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说:“我借你抄,汪士旺!”我转身一看原来是林鸿杰,我激动万分地说:“谢谢!”不知如何感谢。而林鸿杰却说:“没关系,举手之劳的小事。”
我希望大家向雷锋同志学习助人为乐的精神,将这种精神发扬到祖祖代代,记世界充爱心。
篇二:生活中的活雷锋_600字
他,是文明的使者。他把爱心撒在水沟里,使肮脏的水沟变得干净;他把爱撒在小路上,使崎岖不平的小路变得平坦;而且他还是蚊子的克星,即使是卫生死角也难以见到蚊子在飞。(中国作文网 www.t262.com)
在炎热的夏日里,当我们坐在沙发上一边看电视、一边享受着冰淇淋的美味时,他却在遭受夏日的煎熬;冬天,当我们还躲在窝里时,他却在接受北方的考验。他经常利用工作之余,清理水沟里的垃圾。他总是专心地挖呀挖、捞啊捞,然后又把这些垃圾挑走。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我一定要把水沟清理干净,好让他人不要再闻到臭味。过路的人走过来,对他说:“你真笨!这个活不用你干,你又不是清洁工。”他还是马不停蹄地继续干。他干了半小时,一小时,二小时,三小时……他全身散发出一股臭味,终于把一条干干净净的'水沟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此时,邻居们不得不向他竖起大拇指。
当一场大雨过后,小路变得崎岖不平。他立刻拿起家伙,立刻找来一些沙土,立刻开始铺路。每隔一段时间,我们总会见到一个熟悉又忙碌的身影在忙着、忙着。原来是他主动组织一个“除蚊队”。尽管除蚊队里只有他一个人;尽管买药的钱都是他自己掏的;尽管灭蚊的劳动只有他一个人承担。他还是认真地把每一处地方的蚊子都给消灭掉。
无论酷暑还是严寒,他总是重复着这样的工作:清理水沟、修理路道、消灭蚊子。
他就是就是我的邻居,我身边的活雷锋──陈建龙。
篇三:生活中的活雷锋_400字
生活中的活雷锋,是随处可见。学雷锋从小事做起。就说说李叔叔吧!
有一天家住6楼的李奶奶生病了她家人送他去看病,在过一条马路时一辆卡车冲了出来。就在这危机时刻李叔叔不顾自己安全的冲了出来,他推开了李奶奶与她的家人……
在医院里我见到了倒在血泊中的李叔叔。李叔叔真是我学习的榜样!
在来说一个大哥哥的事迹。
那是一天早上天气晴朗。我兜里钻这我的“好心情”——压岁钱。突然我发现我的钱不见了,我连忙去找。找了半个多钟头了可还是一无所获,我难过的哭了起来。“小妹妹是不是你的钱?”一位大哥哥问。我转过身去看见了一位大哥哥她手里拿着我的钱我激动的说:“是我的!”大哥哥把钱还给我。
在回家的路上我看见了大哥哥受了很重的伤,我立即打了120不知为什么我的心很纠结。
“要不要用压岁钱救他”
“压岁钱可以买好多好吃的,不救!”
“不!我一定要救!”我下定决心帮大哥哥,住他早日康复
……
篇四:生活中的活雷锋_550字
放学了,我一阵风似地冲出了教室,慌忙之中还不忘说上一句:“老师再见。”我跑下楼,才发现,由于走得慌忙连水杯都没有拿。我的眉毛‘集成一排黑线’说“糟糕走得太急连柜子里的东西都没有检查。”我有急匆匆的往楼上跑。
到了楼上,我拿起杯子就往下跑,我像火箭似的到了“公交车站牌点”幸好,没有错过,还好,还好。我大口的喘气,巴不得将全世界的氧气都吸到心脏处,去将保护起来。
上车一看,不好,没座位了。怎么办?看来我也只有拉着那比我高许多的把手了,我使劲想拉住,可……我还是落在了地上。“砰。”
在第一排的一位老奶奶,慢慢的用手撑起自己,站在一旁,露出慈祥的微笑:“小朋友,你来坐这儿吧。”我很礼貌的说:“不用了,您坐!”
而那位老奶奶却毅然给我让座,又一个转弯,老奶奶也差一点儿摔了,我走上前去将老奶奶扶上了座位。我站在一旁,对老奶奶说:“刚才只是因为把手抬高我没有拉到才摔的而已”老奶奶说:“那你站在这不也一样吗?你还是坐着吧。”我说:“真的没什么,我可以站在这里,就拉到了。”边说,我边指着在位置一旁的台阶。
“师傅,有下。”我缓缓的走下了车,真想让时间慢一点,让我记住,永远的记住,这位生活中的活雷锋。可是时间总是匀速的,我终于还是下了车,我目送了这位雷锋,心中默念着:我以后也要向老奶奶一样,拥有雷锋精神。
【生活中的活雷锋作文】相关文章: